第225回 图穷

知李彦已经在京城内外部署了三营左右的兵力,孙外,虽然还有疑虑,却也知道以复辽军的实力,若是筹谋得当,能够控制中枢,那么事情还大有可为。

孙承宗知道,以他的身份,这个时候不方便询问太多,他的心里也非常矛盾,毫无问,孙承宗也想改变魏忠贤把持朝政的局面,然而他的想法,原先还是更倾向于通过皇上,在皇上面前揭魏忠贤的跋扈与罪行,然而事实却是,到了最后,他给罢官免职。

与大多数官员相比,孙承宗的格局比较宏伟,不拘一格,然而他也有自己坚守的原则,即便阉党招他回京的时候,作为辽东经略,掌控蓟辽大军的孙承宗明知道此行凶多吉少,也没有做出反击的举动,此刻虽然落魄,对于李彦“清君侧”的计划,亦没有附和,但也没有表示反对。

或许,他也知道反对没有用;也或许,在孙承宗的心目中,“清君侧”未尝不可。

孙承宗也没有询问“清君侧”以后,李彦打算如何安排天启皇帝,李彦既然说是“清君侧”,那么将要做的事情也就很清楚了。

至于具体如何安排,孙承宗不打算问,也不想知道,反正很快也能够看到。

李彦看出孙承宗的心意,也不多说,只是淡淡道:“清君侧,请皇上亲政,到时候还要各位大人回朝主持局面。”

李彦站起来躬了躬身:“孙大人,下官在后面为您安排了房间,不如过去先休息一下。”

孙承宗点了点头,起身跟着进来的亲卫向后面走去,在事情结束之前,他是不能从这里离开了,孙承宗也没打算离开。

送走孙承宗,李彦坐着了会呆,虽然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挺长时间,有些事情,他还是不能够理解,或说即便理解,也无法认同。

依然无法得到休息地时间。李彦又见到了另外一位关键人物。也就是当年手下三杰之一石柱子。如今华夏社地主笔石柱国。

常年操持华夏社。石柱国在大明可谓家喻户晓。其名望甚至可以与星、高攀龙等东林巨头相比。

当然。李彦地名头其实也不小。作为华夏社地创始人。长期占据了报纸版面上总编撰地位置。后来去了辽东。朝争逐渐激烈。为了避免华夏社受到影响。李彦才提出去掉他地名字。

即便如此。李彦地一些文章也经常出现在华夏社地报刊上面。在博采众家之长。维持百家争鸣方面。石柱国做得非常彻底。

之前。在天津议事地时候。石柱国有些不同意见。但还是很配合地执行了李彦声讨魏忠贤地计划。如今计划动在即。李彦还想和石柱国沟通一下。看看他地态度如何。

李彦不可能软禁石柱国。所以就没有和他直接道明接下来地计划。而是和石柱国谈起了华夏社。与李彦主持时候明着保持中立。实际上更偏向于东林党以及个人地政治立场不同。石柱国主持时期地华夏社。虽然政治色彩鲜明。但是旗下地报刊。却保持了中立。至少表面上做到了不偏不倚。

李彦觉得,华夏社这样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种政治立场,事实上,阉党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千方百计要让华夏社关门,此次借机封了京城的书院和报社,也在读书人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李彦要和石柱国讨论的问题就是:媒体应该监督朝廷官府,为何在关键时候却又挥不了作用?

石柱国就挺无奈,虽然历来有“不以言罪人”地说法,大明律里面的规定,华夏社也尽量注意规避。然而在现实当中,官府说你违法就违法,特别是锦衣卫抓人,从来不管什么“王法”,想抓就抓,抓人判罪不经过刑部和大理寺,并设有专门地监牢,叫做“诏狱”。

杨涟、左光斗他们,现在就给关在诏狱里面,都是曾经朝廷中的高品级大员,说抓就抓了,何况他们这些没有官身地编撰?

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石柱国寄希望于朝廷能够明确书院、报社的地位,由皇上亲自颁铁券一类地豁免御牌。

石柱国与李彦保持了比较密切的思想沟通,然而他毕竟是传统的读书人,有些事情未必就能够理解,思想上的局限性,无法出这个时代。

石柱国的优点在于,他很执着地坚持言论自由这条底线,并且体察民间百姓的需要,在关键时刻,都能够站出来。

李彦曾经给石柱国提过“人治”与“法治”之间的区别,石

认为,如果实行法治,那么可以通过法律来规范报并提供保护,然而法治显然是比较遥远的事情,在现实当中,还是实行的“人治”。

石柱国支持李彦所说的“法治”,不过他看不到“法治”的前景,大明的法律很完备,但是能够真正执行的不多。

其实,李彦说的很多思想和方法听上去都很不错,但有一个关键问题无法解决,那就是不管是何种方法,现有体系下面,皇帝总是越一切的,这就让再完备的法律都会成为摆设。

石柱国也曾经研究过辽南的做法,那种投票表决的方式显然有助于争端的解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缓解立场不同造成的撞击,达成最终的共识。

但是这种方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代表不同意见的双方,很容易抱成一团,也就是形成“党派”。可以说,“结党”历史是封建王朝最忌讳的一件事,甚至过对外戚、宦官专权的担心。

距离最近的两个汉人王朝,唐代有“牛李党争”,宋代有“新党旧党”之争,一旦采用投票制度,那么结党就会变得光明正大,这是很多人无法接受。

也就是辽东一隅之,又是战时这样特殊的环境,才让李彦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建立起来。

而这种方法显然不能够在大明朝廷中使用,因为法理上来说,最终决断权属于皇帝,皇帝说哪个好就是哪个好,因此就不需要投票。

李彦其实也知道,不打破旧的体系,想要建立新体系是不可能的,他没有向石柱国透露即将动的政变,但是就自己想要建立的新体系,与石柱国做了交流,并隐晦地指出,要想建立理想社会,那必须要有所牺牲。

至于石柱国能够领会多少,李彦对他还是有信心的。

这次交流,李彦也不是没有收获,虽然石柱国还不敢对皇权提出质疑,起码李彦说的新体系,他是比较认同的,只是找不到协调两个体系的办法。

就在李彦和石柱国说话的时候,京城一列车队正在锦衣卫的看防下向城外行来,朱雀大街的两边,巷子里、半掩的木门后面,千万双眼睛含泪看着车队的离开。

人们都以为,这就是原都察院副都御使、兵部侍郎、辽东巡抚的车队,此刻,这位战功赫赫的二品大员,已经给免去了所有的官职,成为白身,不过那些全身散出冷冽气息的亲卫,还是拱卫在李大人的车驾前后,缓缓驶向城门口。

一路都很平静,街面上安静得只能听到马蹄声和车轱辘声,然而押送的锦衣卫千户却不敢有丝毫大意。

虽然他连李彦的面都没有见到,却知道车里坐着的那位大人,可是在辽东的血海尸山中活下来的,曾经打过建奴,看看他身边那些亲卫就知道,那种战场上经历过生死搏杀才有的气息,绝不是他们能够抗衡的。

当“李彦”的车队驶出东门以后,北京城破天荒地提前关上了城门,完成任务的锦衣卫千户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刚才,他就担心那些辽东来的亲卫突然飙,虽然他们只有几十人,千户带了好几百人,而且一旦生变故,周围还有更多的军队赶过来,但是千户却有种感觉,这几十个人,哪怕是在千军万马中,也能杀一个三进三出。

还好,他们终于是走了,有了城门的保护,就不用担心他们再杀进来。

到了下午,京城的城门才又开放了一会儿,很快又提前关上。

当天夜里,通州驻扎的复辽军拒绝接受新任兵部尚书,辽东经略高第的指挥,不辞而别。

魏忠贤大骂高第无能,却也同时松了口气。

辽东军虽然桀骜,也只是一些骄兵悍将罢了,到时候有粮有饷卡着他们,不怕不听话。

如今,李彦已经罢官离京,辽东军也回去了,放眼京城内外,全都是臣服自己之人,那些反对他的人,有的给罢了官,有的给关在大牢里,都已经不足为虑。

魏忠贤终于志得意满,瞥了旁边的魏广微一眼,尖声说道:“前天有份折子说什么来着……是建什么生祠?”

魏广微略微一愣,很快想到是前两天一道请为魏忠贤立生祠的折子,立刻跪倒在地,大声说道:“正是!”

“满朝文武、天下百姓皆有感于督公恩德,纷纷上书,请为督公立生祠!”

第199回 大军鏖战第13回 番薯第33回 天价番薯第59回 宝锁问世第59回 宝锁问世第17回 美姬第195回 后方筹谋第27回 退缩第97回 进军京城第76回 舆论力量第251回 风起第159回 东江攻略第206回 计议第74回 雕版刻工第142回 兵临城下第63回 天启来信第124回 连跳三级第224回 安排第65回 谁人得胜第52回 按律当绞第90章 报纸发行第244回 水利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232回 司法第257回 举子第12回 小 弟第168回 广宁溃败第187回 辽海战区第95回 广而告之第133回 准备出征第58回 等分制尺第52回 按律当绞第250章 政党第156回 攻取复州第225回 图穷第215回 职守第185回 政府债券第95回 广而告之第261回 我有一个梦想第253回 变局第226回 匕现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31回 训练家丁第161回 开辟财源第62回 生产效率第3回 大官第82回 谁更霸道第221回 表决第220回 激荡第213回 交锋第14回 去青楼第23回 尾行第30回 农事第80回 华夏商报第204回 一战功成第252回 风雪夜第14回 去青楼第69回 路遇老农第235回 言论第118回 机器蓝第247回 对手第9回 炒 蛋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228回 见驾第63回 天启来信第134回 兵临辽东第53回 镇抚要人第106回 轮番大战第159回 东江攻略第19回 海外第157回 战后调整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124回 连跳三级第25回 家仆第19回 海外第127回 建车船厂第173回 恶劣形势第250章 政党第88回 水田灌溉第141回 战争准备第84回 风力水车第211回 进城第55回 弹簧弹子锁第101回 机器展会第201回 血色战场第65回 谁人得胜第244回 水利第107回 布匹分级第251回 风起第215回 职守第236回 整编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114回 移宫争执第131回 工厂投产第195回 后方筹谋第232回 司法第124回 连跳三级第205回 回京第2403回 新城第261回 我有一个梦想
第199回 大军鏖战第13回 番薯第33回 天价番薯第59回 宝锁问世第59回 宝锁问世第17回 美姬第195回 后方筹谋第27回 退缩第97回 进军京城第76回 舆论力量第251回 风起第159回 东江攻略第206回 计议第74回 雕版刻工第142回 兵临城下第63回 天启来信第124回 连跳三级第224回 安排第65回 谁人得胜第52回 按律当绞第90章 报纸发行第244回 水利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232回 司法第257回 举子第12回 小 弟第168回 广宁溃败第187回 辽海战区第95回 广而告之第133回 准备出征第58回 等分制尺第52回 按律当绞第250章 政党第156回 攻取复州第225回 图穷第215回 职守第185回 政府债券第95回 广而告之第261回 我有一个梦想第253回 变局第226回 匕现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31回 训练家丁第161回 开辟财源第62回 生产效率第3回 大官第82回 谁更霸道第221回 表决第220回 激荡第213回 交锋第14回 去青楼第23回 尾行第30回 农事第80回 华夏商报第204回 一战功成第252回 风雪夜第14回 去青楼第69回 路遇老农第235回 言论第118回 机器蓝第247回 对手第9回 炒 蛋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228回 见驾第63回 天启来信第134回 兵临辽东第53回 镇抚要人第106回 轮番大战第159回 东江攻略第19回 海外第157回 战后调整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124回 连跳三级第25回 家仆第19回 海外第127回 建车船厂第173回 恶劣形势第250章 政党第88回 水田灌溉第141回 战争准备第84回 风力水车第211回 进城第55回 弹簧弹子锁第101回 机器展会第201回 血色战场第65回 谁人得胜第244回 水利第107回 布匹分级第251回 风起第215回 职守第236回 整编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114回 移宫争执第131回 工厂投产第195回 后方筹谋第232回 司法第124回 连跳三级第205回 回京第2403回 新城第261回 我有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