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回 整编

着朝政权力的调整,李彦趁机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有些收获,也正是如此,这位在魏阉权势刚刚达到巅峰之时,即出手如风,一下子将其打入地狱的“权臣”,在朝野间的评价各种各样、形形色色。

有人说他是大明的郭子仪,力挽狂澜;也有人说他就是曹操,居心叵测;但不管是他的朋友还是对手,都觉得他的有些做法和观点匪夷所思,而且相对温和。说市井间流传的那些流言,就连温和派的内阁官员都觉得应该严惩,李彦却听之任之,用巧妙的手段将其化解。

但要因此就认为李彦的风格就是温和的话,那也就大错特错。

李彦年纪轻轻,即以成为内阁次辅之一,又分领兵部、工部,不说他对朝政的影响力,也已经大权在握,特别是军权在手,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

李彦知道“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所以在朝政上奉行和风细雨的同时,对军队的整编却是大刀阔斧。

李彦先做的是对京营的整编,京营在魏忠贤时期,即大量安插内官,又搞出内操军,规模更是达到二十万之多。

李彦让申湛然、刘文炳负责京营、京卫,先是清点兵员,结果现空额将近半数。李彦直接将这些空额砍掉,然后就剩下来的兵丁中择强汰弱,按照复辽军的选拨标准,最终只得到万余可用。

“这根本是一些农民,还有无赖组成的军队,”申湛然对于初步调查得出的结果很震惊:“已经没有保留的价值,可以直接解散。”

京营原本应该是职业军职,不过此也已经名不副实,不仅需要应付各种差役,还要给军头种地干活。

“那一定有人会你拼命,”申湛然阴阴笑了笑:“京营里那些将官,多少有些来头面那些兵都是他们的家丁,到时候还不一起起来造反?”

“造反倒不怕。京营那点战力。新兵去打就行。就怕别有用心地人。给大人制造麻烦。”申湛然阴笑说道。

“京营里少当地地青皮喇唬混着地。要是闹开来。确实不好收拾。”申湛然也皱了皱眉头事情确实不好办。虽然说京营地兵没什么战斗力。但是人多几万人要是乱起来。麻烦得紧。

对京营地整编。李彦早就有所考虑。不仅仅是京营包括各地地边军以及卫所。明朝地财政收入根本无法维持百万级地军队规模。事实上辽东十几万大军地供给。就差点将明王朝拖垮。这一方面是因为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即便是老百姓已经感觉到赋税很重。但国家财政依然是入不敷出;此外封建特权地存在使得明帝国税收征権地效率很低。

财政是另外一个大问题。就军队来说。明帝国国土广袤。也确实需要一支庞大地军队保驾护航。所以历来封建王朝对此都很头疼。既要保证足够地兵力以维持边疆和国土稳定、安宁;又需要平衡财政。还必须防范武将图谋不轨。

明代地卫所制度就是这样建立起来地。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自豪地宣称有百万兵。而不需要朝廷支出所兵平常种地操练。等到要打仗地时候从各抽调兵力。组成大军。

应该说卫所制度在明朝地初期确实起到了一些作用。不过中晚期军队战力下降得非常快。戚继光时代只有编练新军。才能够在沿海地抗倭战争中取得胜利。

李彦并不想一下子废除卫所制度,毕竟现实情况下,他根本无法解决财政以及军队控制的问题,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组建一支有战斗力的常备军,至于各地的卫所,情况不同,就需要不同的办法。

“京营必须要整编,当然,具体的说法和方法,咱们可以技巧一点,那些兵不是都习惯做工而不是操练了么,我看就让他们继续做工好了,”李彦笑了笑,近现代军队与古代军队有很大差别,一支精锐的常备军,是需要经常训练的,即便是后世所谓全民皆兵的国家,如瑞典等国,也是有精锐常备军的。

至于军队做工务农,这在华夏似乎已经成为传统,以后也经常出现,京城这边不需要一边务农一边操练的军队,现在的京营就可以转变成务农、务工的大军。

五年前李彦曾经参与了朝中有关北地屯垦水田的运作,东林掌权以后,左光斗、董应举、贾之凤等人在京畿一带屯垦荒地,小有收

乎没有坚持下去。屯垦之策的难处在于漕运和田地盾,以及水利建设根本上,还有土地的矛盾。

京畿土地为很多权贵所有,此番阉党落马,查抄出大批土地,这些田地已经有处理的办法,全都充公进行屯垦。

土地屯种属于工部的职责,两件事可以一起办,李彦让申湛然将京营这些老弱残兵都组织起来,分作不同的营哨,然后组织屯垦,兴修水利、道路等等,李彦称之为屯垦营、工程营。

在明帝国的部院当中,工部不算最显赫的,通常吏部掌官吏选授、封勋、考课;户部掌天下户口、田赋;礼部掌礼仪、祭祀、宴飨、贡举;兵部掌天下武卫官军选授、简练;刑部掌天下刑名及徒隶、勾覆、关禁,无不是位高权重,工部虽也是六部之一,但是论及权力和地位,似乎就不如其它各部尊崇。

但要说起工部的职权,其实也挺吓人,掌天下百工、山泽之政令,用李彦的理解,工部就管着天下的工矿业,乃至农田水利,因为朝中并没有见相应的管理机构,甚至可以说工部就相当于是明帝国经济产业和资源的管理机构。

当然,封建王朝,别是农业性质的封建帝国,对于产业管理的水平极为低下,通常在国家情况比较好,抑或是立国初期,还能组织一些水利工程,大明这些年来,灾荒频仍,固然与天时有关,也和水利失修有着莫大关系。

工部名义上掌着权力,不过:方上的水利工程,多数还是地方的官府负责,地方财政不足以支撑,则由当地的乡绅出资捐助,或是派役、征。

天下的匠,一为军匠,归兵部管辖;一为匠户,归工部管辖,工部主要的职责,就是组织这些工匠,为皇室、朝廷建造宫殿、建筑,以及各种用品,譬如说官服、依仗之类,以及官方的织造局、琉璃厂、瓷窑等等。

工部的存在,其实主要就是组织工为皇室和朝廷服务,管理工匠、山河、土地,并且从一些项目中增收赋税,譬如说漕河上的税卡、抽分所等等。

在李彦看来,这的工部对于近代工业的展,完全是一种束缚,而不能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如今他分管工部,自然是要多做一些事情,也正好借此给那些裁汰的兵丁找一条出路,可谓一举两得。

在李彦的计划中,可以先动来的有两大工程,也就是京城到通州,再到天津的运河工程,天津到通州的运河还能进行通航,通常来说,漕运的终点就是通州,大部分南来的货物都是在通州上岸,再运往京城。这是因为京城到通州的运河因为种种原因,并不能通航,李彦先就打算打通运河,而且使其一直通到天津。

如今的津,不仅位于漕河段的重要位置,而且也是海运的,成为京城、辽东和南方三条不同路线之间的交汇点,大量的商品通过这里进行交换,往京城,或沿漕河向南,又或通过海运到辽东、朝鲜、日本,甚至南洋。

与漕运相比,李彦更强调海运,随着华夏造船厂这些年的展,掌握了西式风帆船的制造技术,海船越造越大,海贸也越来越达,这些年在辽南、天津的海商日益增多,通过海上运输的货物总量,也已经达到一个很惊人的规模,比之漕运也并不逊色。

事实上,在前元时候,南北漕运就曾经借助于大海,只不过受到海上航行条件的限制,又容易出风险,后来还是漕运占据了上风。

李彦十分清楚海运的重要性,通过海运,南方和辽东的货物就能在天津上岸,然后直接通过运河送到京城,而北直隶,乃至山西、陕西等内地的物产,也可以沿着这条路线,在天津上船,运往外洋,或从海上运往南方。

除了要打通京城到天津的运河,李彦还计划修建一条从京城开始,一直到天津的水泥大道,严格来说,应该是泥结石的路面,并会使用铁丝、铁条使其更加坚固。

水泥问世这几年来,华夏工场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包括建造房屋、攻势,以及修造道路,不过像北京到天津这么长的倒是第一次。

技术上的难度倒是不大,问题是修路需要钱,特别是这么长一条路,所需花费,数目极其庞大。

第13回 番薯第62回 生产效率第47回 拜访徐光启第76回 舆论力量第116回 一将无能第61回 女设计师第95回 广而告之第239回 辩论第205回 回京第193回 秋季攻势第3回 大官第157回 战后调整第163回 登莱练兵第81回 酒楼开张第169回 诱敌出城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116回 一将无能第128回 大办工厂第247回 对手第72回 不如创业第189回 创办书院第154回 两只乌龟第37回 力量对比第218回 前夜第31回 训练家丁第47回 拜访徐光启第222回 民主第2402回 格物院第236回 整编第192回 治理结构第88回 水田灌溉第162回 出访登莱第56回 精密制造第216回 后路第144回 火炮火铳第62回 生产效率第228回 见驾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30回 农事第247回 对手第4回 寻仇第99回 京城发展第7回 寡 妇第258回 国士第35回 黄金菜大卖第94章 华容道第214回 问罪第195回 后方筹谋第3回 大官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27回 退缩第168回 广宁溃败第48回 致命缺陷第244回 水利第125回 食品问题第205回 回京第157回 战后调整第55回 锁匠徒刑第28回 绝境第184回 发行纸钞第222回 民主第145回 血色战场第70回 展销大会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95回 广而告之第198回 简单方式第129回 东林非党第21回 红颜第17回 美姬第72回 不如创业第60回 分工合作第98回 单车少年第127回 建车船厂第193回 秋季攻势第195回 后方筹谋第27回 退缩第253回 变局第2403回 新城第68回 人才路线第68回 人才路线第182回 挫败建奴第239回 辩论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105回 兵战游戏第2402回 格物院第150回 产业升级第169回 诱敌出城第92回 发行渠道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131回 工厂投产第48回 致命缺陷第50回 特务头子第52回 按律当绞第62回 生产效率第170回 江畔激战第28回 绝境第28回 绝境第228回 见驾第203回 强硬对决第168回 广宁溃败
第13回 番薯第62回 生产效率第47回 拜访徐光启第76回 舆论力量第116回 一将无能第61回 女设计师第95回 广而告之第239回 辩论第205回 回京第193回 秋季攻势第3回 大官第157回 战后调整第163回 登莱练兵第81回 酒楼开张第169回 诱敌出城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116回 一将无能第128回 大办工厂第247回 对手第72回 不如创业第189回 创办书院第154回 两只乌龟第37回 力量对比第218回 前夜第31回 训练家丁第47回 拜访徐光启第222回 民主第2402回 格物院第236回 整编第192回 治理结构第88回 水田灌溉第162回 出访登莱第56回 精密制造第216回 后路第144回 火炮火铳第62回 生产效率第228回 见驾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30回 农事第247回 对手第4回 寻仇第99回 京城发展第7回 寡 妇第258回 国士第35回 黄金菜大卖第94章 华容道第214回 问罪第195回 后方筹谋第3回 大官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27回 退缩第168回 广宁溃败第48回 致命缺陷第244回 水利第125回 食品问题第205回 回京第157回 战后调整第55回 锁匠徒刑第28回 绝境第184回 发行纸钞第222回 民主第145回 血色战场第70回 展销大会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95回 广而告之第198回 简单方式第129回 东林非党第21回 红颜第17回 美姬第72回 不如创业第60回 分工合作第98回 单车少年第127回 建车船厂第193回 秋季攻势第195回 后方筹谋第27回 退缩第253回 变局第2403回 新城第68回 人才路线第68回 人才路线第182回 挫败建奴第239回 辩论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105回 兵战游戏第2402回 格物院第150回 产业升级第169回 诱敌出城第92回 发行渠道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131回 工厂投产第48回 致命缺陷第50回 特务头子第52回 按律当绞第62回 生产效率第170回 江畔激战第28回 绝境第28回 绝境第228回 见驾第203回 强硬对决第168回 广宁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