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收复河套(一)

朱由校笑道:“首辅此言有理,朕现在不会和蒙古人全面开战,请大家放心。不过河套之地必须收回,此事没有商量余地。新招收的近卫军已经分配进了北方军区和西北军区,现在两个军区的近卫军已经超过了十万人,而且我们从互市中已经取得了近十万马匹,足够我们军需供应和追敌之用。”

方从哲道:“孙阁老曾经向林丹汗提出我们收回河套之意,林丹汗推托鄂尔多斯部不听其号令。老臣担心,如果我们进攻鄂尔多斯部,蒙古各部难道会袖手旁观吗?”

卢象升见皇帝并不想现在就强占北海,便放下心来。他说道:“我中华礼仪之邦,自然讲究先礼后兵。臣以为,我近卫军攻河套之地,即使其它蒙古各部来救援,在见识了我们的军力之后,只怕也会黯然而退。蒙古人连建奴都打不过,我们怕他什么。”

熊廷弼道:“学士之言有理,蒙古人不好打,便在于他们的机动性太强,如果在河套之地与我们争夺地盘,以我之长,击敌之短,我近卫军是占有绝对优势的。”

孙传庭道:“孙阁老主持互市,汉蒙平等对待,虽然少了许多纷争,却也让一些蒙古人骄横了起来。上次锦衣卫的报告中列出了统计数据,近年来汉蒙争执中,蒙古人理亏的已经由两年前的两成不到变成了现在的近五成。蒙古人就是这样,你对他好,他便觉得你好欺负,你对他不好,他就会怕你了。”

朱由校拍手大笑道:“本兵这话有道理。大明是讲公平正义的礼仪之邦,但我们不欺负你的时候,你竟然想要欺负我,那我就只好欺负你了。和蒙古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道理便是弓箭和刀子。那么,我们的道理便是大炮和火铳,来比一下,看谁厉害。”

毕自严道:“陛下,这出兵河套,国库只怕会有些不足。”

朱由校挥挥手道:“发行河套债券,一百元一张,以河套之战结束为期。到时一百元可得二十五亩地。黄河百害,唯利一套,朕不相信没有人买这种债券。”

杨涟上前道:“陛下,这样一来,如果有人买了一万元,则可得二千五百亩地,这会有违耕者有其田的原则。”

朱由校笑道:“河套之地,不推行耕者有其田政策。耕者有其田只在现在国土上推行,其它新开拓的疆土,一律不再实现此政策。”

众臣大哗,农业部在国内推行的耕者有其田运动,使得国内的大地主数量急剧减少。而有些家中颇有田产的官员,也被迫将田产卖了一些给朝廷,以示对朝廷政策的支持。现在皇帝竟然说以后取得的疆土都不再实行耕者有其田政策,那么成为大地主的希望就这么突兀地出现了,这可真是一个大惊喜呀。

朱由校道:“朕会要王承恩在报纸上宣传这次的河套债券,而且这次的河套债券上不封顶,只要有人买,朕就敢卖。如果到时河套没有那么多地,那就往北,总能找到适合耕种的土地。”

现在内地的田地价格大约是好些的水浇地是十到十二元一亩,而河套地只要四元一亩,重点是不限制你购买的数量,这就让很多人动心了。报纸上一宣传后,便有人开始准备金钱,而有些胆子大的,已经开始到处借钱甚至到银行贷款,准备用来购买债券。

朱由校的这一个河套不限制田亩数量的政策,让国内一直杯葛耕者有其田政策的大家族们找到了一个新的增加田产的方法。在读者来信中,有很多人都认为,这个政策是皇帝陛下英明的最直接表现,而且希望以后的新开土地都采用这样的办法。

朱由校这才知道,并不是大明人的尚武精神没有了,而是因为他们反对没有经济利益的战争。不管是吕宋还是新州,对他们来说吸引力都不大。但河套之地就截然不同了,一来河套之地原本就开垦过,是适合于农耕的地方,二者此地离京城不远,不象吕宋或者新州要经过大海航行才能到。所以这次复套之战,是罕见的得到全国各阶层的人都支持的行动。

这个发现让朱由校很是高兴,他知道大明人并不是不喜欢打仗,而是因为没有驱动他们去打仗的动力。这个不是问题,自己的高中地理学得比较好,贝加尔湖周围地区矿产丰富,特别是金矿,有两百多座。只要在那里勘探出了金矿,那大明人绝对会强烈支持朝廷打开一条通向小海的通道,好让他们去采集金子。

孙承宗接到朝廷圣旨后,便派了使者再一次面见林丹汗,请求他以蒙古共主的身分,让鄂尔多斯部落将河套地区还给大明,林丹汗不出意外地以自己无法强迫一个部落迁移为由,拒绝了大明的提议。

孙承宗同时也派了使者前往鄂尔多斯部,提出了请鄂尔多斯部移出河套地区的农耕区,只保留其放牧区的要求。鄂尔多斯万户孛儿只斤·额磷臣大笑道:“你们孙阁老是在讲笑话吗?互市可以,想要我鄂尔多斯的属地,可真是痴心妄想。你说了一个笑话,我今天心情好不杀你,你带话给孙承宗,如果因此而不互市,我会带着健儿们过长城来取的。”

孙阁老听了使者的汇报后,又命人将孛儿只斤·额磷臣的话传递给林丹汗和蒙古各部。林丹汗依旧是用他的推托大法,想要两不得罪。而蒙古各部除了科尔沁部来了一封密信表示愿意襄助以外,其它各部根本没有人表达意见。

孙承宗写了一封奏折,将林丹汗和孛儿只斤·额磷臣的回复都详细地讲述了一番,并请求皇帝派兵,取回大明的领土——河套地区。

朱由校命王承恩将孙承宗的奏折稍事修改后登在了报纸上,看到孛儿只斤·额磷臣那嚣张的话语,大明各地民众群情激愤,纷纷写信来要求朝廷出兵,击败鄂尔多斯部,收回有塞上江南之称的河套。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一百三十四章 截击第七十七章颜思齐的野望第三百一十七章 招兵事定第一百二十八章 来援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直隶平地运动第二十章 辽事第九十二章协从军第五十四章 初到延安第一百零八章德川家光的决定第一百九十章 拔苗助长的科学研究第三十六章 东林应对第一百六十三章 培高田地法第六十九章 范永斗第两百五十九章 铁路改变生活第两百一十七章 殷地安(二)第两百一十七章 殷地安(二)第一百章 多铎进京第十四章 丁忧与夺情第一百三十四章 孔府低头第二十九章 初战(一)第七十一章再见故人(为第一堂主“朕躬钦处军国事”加更)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的京师行第三百零六章 围攻府衙第四十二章刘兴祚第一百一十一章惧内的德川秀忠第三十五章 讲武堂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第九十二章协从军第一百三十五章 冬季攻势的失败第五十五章 开会第二十二章 茅元仪的妾室第两百五十五章 罗刹并不可怕第两百五十二章 攻占雅库茨克第七十七章颜思齐的野望第七十五章 安南(十)第六十二章兵器的进化第两百三十九章 远交第二十二章辽民安置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了吧第五十章总算全身而退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也不能凌驾法律之上第四十章辽南有变第一百六十一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两百一十八章 殷地安(三)第一百九十章 拔苗助长的科学研究第两百七十一章 军事安排第两百六十九章 十年纲领第三百六十二章 欧洲方略第十六章 建奴求和第二十九章 铅笔第一章 没人把皇帝当回事第两百五十五章 罗刹并不可怕第两百九十三章 银行无限放款第七十九章济州岛第两百九十九 科举与文化第一百一十章 中体西用第一百三十七章 朕要微服私访第三十一章 《大明科学报》第三十二章 经抚之争第九十六章 树倒猢狲散第三百六十章 张宗灵的进击第两百六十一章 围剿雇佣军第三百五十四章 使团归来第一百五十章 何腾蛟第一百零三章朝堂议日和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新规讨论第两百零九章 收复河套(十四)第十三章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第十二章 攻山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第四十二章 败奢寅第三百五十三章 从欧洲到美洲第三百章 史可法知海西第十三章 宝珠的礼物第三百五十八章 察里津和喀山第两百九十二章 金矿拍卖第两百六十一章 围剿雇佣军第十二章 橡胶与大洋洲第六十六章 玻璃镜子第两百四十二章 林丹汗的决定第一百四十章 宗教与教育第九十五章 多说无益第七十三章 安南(八)第七十章 安南(五)第七十七章颜思齐的野望第五十九章陕西巡抚第三百一十八章 白城会议第一百六十四章 冬天之争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苑遇刺第一百九十四章 粮食储存署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太极的担忧第十一章 军制第七十六章 袁崇焕出场第两百二十三章 橡胶在大明的应用第两百五十四章 雇佣军二旅第一百零二章 避讳之争第两百五十章 汉人不得为奴第一百一十五章 论二代的正当性第一百章兵器局里论气压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
第一百三十四章 截击第七十七章颜思齐的野望第三百一十七章 招兵事定第一百二十八章 来援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直隶平地运动第二十章 辽事第九十二章协从军第五十四章 初到延安第一百零八章德川家光的决定第一百九十章 拔苗助长的科学研究第三十六章 东林应对第一百六十三章 培高田地法第六十九章 范永斗第两百五十九章 铁路改变生活第两百一十七章 殷地安(二)第两百一十七章 殷地安(二)第一百章 多铎进京第十四章 丁忧与夺情第一百三十四章 孔府低头第二十九章 初战(一)第七十一章再见故人(为第一堂主“朕躬钦处军国事”加更)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的京师行第三百零六章 围攻府衙第四十二章刘兴祚第一百一十一章惧内的德川秀忠第三十五章 讲武堂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第九十二章协从军第一百三十五章 冬季攻势的失败第五十五章 开会第二十二章 茅元仪的妾室第两百五十五章 罗刹并不可怕第两百五十二章 攻占雅库茨克第七十七章颜思齐的野望第七十五章 安南(十)第六十二章兵器的进化第两百三十九章 远交第二十二章辽民安置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了吧第五十章总算全身而退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也不能凌驾法律之上第四十章辽南有变第一百六十一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两百一十八章 殷地安(三)第一百九十章 拔苗助长的科学研究第两百七十一章 军事安排第两百六十九章 十年纲领第三百六十二章 欧洲方略第十六章 建奴求和第二十九章 铅笔第一章 没人把皇帝当回事第两百五十五章 罗刹并不可怕第两百九十三章 银行无限放款第七十九章济州岛第两百九十九 科举与文化第一百一十章 中体西用第一百三十七章 朕要微服私访第三十一章 《大明科学报》第三十二章 经抚之争第九十六章 树倒猢狲散第三百六十章 张宗灵的进击第两百六十一章 围剿雇佣军第三百五十四章 使团归来第一百五十章 何腾蛟第一百零三章朝堂议日和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新规讨论第两百零九章 收复河套(十四)第十三章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第十二章 攻山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第四十二章 败奢寅第三百五十三章 从欧洲到美洲第三百章 史可法知海西第十三章 宝珠的礼物第三百五十八章 察里津和喀山第两百九十二章 金矿拍卖第两百六十一章 围剿雇佣军第十二章 橡胶与大洋洲第六十六章 玻璃镜子第两百四十二章 林丹汗的决定第一百四十章 宗教与教育第九十五章 多说无益第七十三章 安南(八)第七十章 安南(五)第七十七章颜思齐的野望第五十九章陕西巡抚第三百一十八章 白城会议第一百六十四章 冬天之争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苑遇刺第一百九十四章 粮食储存署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太极的担忧第十一章 军制第七十六章 袁崇焕出场第两百二十三章 橡胶在大明的应用第两百五十四章 雇佣军二旅第一百零二章 避讳之争第两百五十章 汉人不得为奴第一百一十五章 论二代的正当性第一百章兵器局里论气压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