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十二章 未来方向

说话之间。

外头下人敲门禀告说徐火勃,袁可立从太学回来,听闻孙承宗,郭正域在此想要请一见。

林延潮笑着道:“让他们进来吧!”

片刻后徐火勃,袁可立二人都是入内,孙承宗,郭正域也是立即起身见礼。

徐火勃,袁可立都是监生,按道理来说是无法与孙承宗,郭正域两位‘厅级’京官结交的。

读书人最重科名。

若是好友先达,二人地位也不能再按从前之礼相叙。

而林学之中,按照‘入门’时间先后。

比如徐火勃,陶望龄二人都是最早拜入林延潮门下的学生,就算徐火勃现在不过是监生,陶望龄只是举人,但其他有官位的门生见了二人都是客客气气的。

若说徐火勃,陶望龄二人是托了入门早的福,而郭正域,孙承宗则是次之,而且他吗都是朝廷命官。

林延潮公务缠身无暇教授弟子,平日都是由郭正域,孙承宗,陶望龄他们代林延潮教授。

所以郭,孙,陶三人在林学门中,就是教授师,地位仅次于林延潮。

这如同于王阳明门下王畿,钱洪德。

现在几人相见,郭正域,孙承宗没有以官员身份自居,都是起身向徐火勃还礼。

至于袁可立入门较晚,向孙,郭二人郑重行礼。

屋里这几人加上远在浙江陶望龄,就是眼下林学的骨干。

徐火勃虽身为林延潮的开山大弟子,但人却随和,半点也没有大师兄的架子笑着道:“今日出城正好在地里,买来两个西瓜,泡在井水里。正好稚绳,美命来了,大家一并来吃。”

孙承宗,郭正域笑着道:“那要多谢惟起了,让我等有此口福。”

徐火勃笑着向林延潮道:“老师,这京城大兴县的西瓜,比老家别有不同。”

林延潮摇摇头道:“你以为我来京后,就没有吃过吗?怕是你买来给自己解馋才是真的!”

说完众人都是大笑。

于是众人都是在书房里坐下。

林府的下人当下将两个装着西瓜的木桶挑来。

西瓜就如此镇在井水里,林延潮又吩咐让人去冰窖里取些冰来,丢进木桶里。

徐火勃拍手道:“妙极,妙极,也就是老师这有冰窖,如此这瓜更解暑了。”

孙承宗抚着硬须道:“原来如此。”

郭正域问道:“什么如此?”

“惟起买瓜,既为解馋,更为趁恩师的冰块!”

同门间是一阵大笑,屋子里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袁可立当下就剖开一个西瓜,几人分吃格外快意。而下人又陆续担了冰块放在屋内,夏日的炎热一下子消减了许多。

于是徐火勃就问方才众人聊了什么?

孙承宗将方才几人聊天的话说了,然后提及荀子从祀之事。

袁可立知孙承宗乃上一科的榜眼,而郭正域乃礼部主事,又有天下三大贤之称,都是名动天下的人物,故而想在二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见地。

袁可立道:“孙师兄所言极是,不过袁某窃以为此事难在天子。天子有小世宗之名,说的是性子与世庙极似,要他更易世庙的决定是在是难,再说我们要在庙堂上与理学争这一席之地,途径多的是,未必要取此办法。”

“退一步就算是荀子从祀孔庙,于大局上而言并非能改变什么,眼下更重要是如何让更多的读书人都能认同我们事功学派的想法,进而支持改革变法之事。”

孙承宗闻言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袁可立说完见林延潮,孙承宗,郭正域都是不语,当下道:“小子一家之见,还请两位师兄指正。”

郭正域笑了笑道:“无妨,袁师弟所见,乃从大处着眼。”

孙承宗也是道:“从祀之事说是小事,但也并非小事。不过袁师弟所言天子未必认同,倒也是令我们值得考虑。”

袁可立本来还无妨,但听郭正域,孙承宗这么说,心底反而更不安。

林延潮当即道:“办报也罢,从祀也罢,都并非一蹴而就,今日我等不谈细节。”

“方才可立说,事功学要在庙堂上与理学争一席之地,我以为这句话应该改成与理学争胜负之地。”

听了林延潮这句话,郭正域,孙承宗尚好,但袁可立,徐火勃都是震惊。

他们的理解,只是让事功学取得与心学,气学一样的地位,而却不知林延潮要让事功学取代理学成为显学。

今日方是第一次听到这话从林延潮口中道出,这对于他们而言就犹如惊涛骇浪一般。

林延潮道:“今日我等之议,乃是正心明志!”

“眼下大明虽看是太平盛世,但其实是内忧外患,这内忧外患不在于蛮夷,不在于百姓穷困,不在于吏治败坏,而是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子之中。”

“朝堂诸公,墨守陈规,言必称祖制,程朱理学暮气已深,这都是朝堂之弊。当然我等也可以坐视不理,然后保全几十年富贵不在话下,唯可惜这必非一家一姓之天下,天下兴亡,苦的都是百姓。”

“当然百姓可以自决出路,无论是兴还是灭,我等终究不过凡夫俗子,要改变天下大势,非人力可为,但今日上天却给我们这个改变历史的机会,此乃天授,若弃而不取,必受其咎。”

“破除旧习,将变法事功的思想,推行至天下,这是大势所趋。而我们若是从头就想与理学和平共处,相互印证长短,抱着百家争鸣的心思,那么永远也没有取而代之一日,而变法事功之举,也将遥遥无期。”

林延潮此言一出,众人都是震撼了。

就连郭正域,孙承宗也是陷入深思。

若说之前事功学的定位就是与心学,气学一样,大家只是儒学内部的切磋。

那么这一刻随着林延潮说来,就是一个谁生谁死的问题。

谁为显学,就是意识形态的高地。

法家焚书,儒家罢百家,独尊。

对于哲学而言,这是历史的倒退。

但对于政治而言,这是比杀人更有效果的办法!

确实大家开始时都是想兼蓄并包,印证长短,但到了后来在国策之争上,就成了你死我活。

若是开头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家只想着斗斗嘴,吵吵架,如同鹅湖之会那样友好的辩论,形同键盘侠一样的互喷,键盘一推后倒头就睡,那就错了。抱着如此心理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他们要办的事,在现代人眼底就是推翻封建思想的事。

大家走达到这一步,经过多少年的奋斗,走了多少弯路,死了多少人。

所以今天林延潮就在这里给所有人敲了警钟,让他们以后心底有个准备,这条路踏上了,就不能回头。

这一日,大家在林延潮的书房里谈论了许多,很多话到了后来大家都忘记了。

但是林延潮这一席话,大家都记住了。

眼前的路在所有人面前渐渐的展开,大家不是如同没头苍蝇那样的乱转,而是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如此关乎亿万百姓的大事,也就是在大家喝了几碗酸梅汤,吃了几片西瓜时定下了。

几名弟子之间似推开了一扇窗户看见了另一个天地般,与林延潮一直聊到了半夜方才离去。

临走时,大家犹自辩论不止。

夏日的月色之下,池边虫鸣不止。

池边的林木郁郁葱葱,林延潮站在屋边目送着弟子们从池边小石道上远去。

入阁拜相,不足以三不朽,开启民智,又要经百年甚至几百年之努力。

以经术为国策则刚好。

相比较下,事功学放到今天而言,早已被人人认同,不觉得新颖,但考虑到接受度的问题,放在古代而言,这是眼前走出死局的唯一一条路。

为什么要谈道统论?

并非让老树开新花,也不是将今日的思想强行嫁接到古代。而是告诉他们,革新变法的勇气,从古至今儒家一直都有,这并非法家一家所长!这条路我们自己能走,不需要别人来扶。

所以我们不必如王安石那样托名周礼,行法家变法之实。

同样板古的理学也不能代表整个儒家。

如果说理学是过,那么事功学则是不及,大家都不是合乎于中,但要矫枉唯有过正,如果可以,将变革的动荡降到最低。

理学为国策二百年,如邵康节对程颐说的那番话‘生姜树上生,生姜树上出’,明朝之兴亡,成也理学,败也理学。

孤守一域,闭关自守,闭上眼睛不见世界一日千里的变化,固然有助于维持内部的稳定,但终有一日会为外来力量的打破。

眼下是取而代之的时候了。

弟子们辩论声逐渐远去,而是林延潮却知自己点燃的火种,已经传到了他们的身上了,往圣之学薪火相传,正是为了燎原一日!

次日郭正域上疏恳请天子允许办报之事,经过通政司的邸抄载出。

此刻户部郎中卢义诚正在部署办事。

卢义诚是户部山东司的郎中。

户部山东司有两位郎中,卢义诚是其中之一。

户部不同于吏部,礼部,吏部礼部只有四司,各司也只有一个郎中,权力自然就大,如吏部的文选司郎中是可以与五部尚书叫板的。

但户部有十三清吏司,各司郎中不等,因此郎中太多,也就不那么值钱了。

可是这不值钱相对而言,卢义城多年给各位大佬陪笑来的职位,对于其他万历八年的同年而言,他已经算是爬得够快了。

卢义诚想再往上升一升,就是京卿或者外放。

他不愿意外放,但明朝官制历来是内外轮转,从没有京官一路当到二品大员的道理。

所以为了留京,卢义诚想了各等办法,眼前就是抱林延潮的大腿,这很粗的大腿。

林延潮与他同年,又是同乡,本来交情再好不过了。不过在京同年中,林延潮显然与顾宪成更要好,最近杨镐,钟羽正也是后来居上。

而在同乡里他与林延潮的关系也比不过叶向高,林材。

他们可是同乡加同年啊,为何……关系反而不如以上几人。

上一次他到林延潮家中拜贺新年,连一个叫方从哲的小翰林都足以登堂入室,让他在客厅足足等了一刻钟。

以二人的关系林延潮该立即辞了方从哲来见自己才是。

那次卢义诚不过与林延潮谈了一壶茶功夫,即默默离去,心底老不是滋味。

此刻卢义诚深感世道变了,现在的官员不再如以前那样重视乡谊年谊,而是更注重结党。

卢义诚知道林延潮在朝堂有一股势力,但他自持户部郎中的身份,同样身为正五品大员在官位上是可以与林延潮平起平坐的,所以他心底是期待林延潮能开口主动让自己加入的,如此就顺理成章了。

但是林延潮一句话没提,本来自己年后去拜见林延潮时,就想挑破此事,在他看来已足够给林延潮面子,但他却没有半点意思。

这让卢义诚觉得林延潮有些看不起自己,没错,从当初中进士起,林延潮就一直没有看得起自己,他心底有同年同乡之谊的是林诚义,却不是自己。

他只是一个三甲排名靠后的官员而言,中了进士也是侥幸,当初自己中第时发狂的样子肯定留在他的心底,他一定是在暗暗嘲笑自己,认为自己当不了大官。

哪怕他今日奋斗到户部郎中这个位子,林延潮也不认为自己能在他面前有一席之地。在林延潮心中定是要自己主动开口恳求加入林党的,但是他卢义诚也是有骨气的。

当初林延潮上疏时,他虽没有如王家屏,于慎行那样为林延潮四面奔走,但他可是坚决站在林延潮一边的,尽管这话他只是与亲戚与家里下人们说过,但这样是站队了。

在这件事上,卢义诚觉得林延潮欠自己一个很大的人情。

所以后来林延潮裁撤净军上疏失败时,卢义诚就改变了态度,甚至二人有一次道左相逢,他故意装作没看见,让轿夫直接过去。

这一次郭正域上疏,当邸抄到了卢义诚手中时。

卢义诚置之一笑道:“上一次天下为公疏,当朝诸公必是知道报纸之厉害,而然朝堂公论在于科道,地方公论在于学校,公论哪里有出自民间的道理。”

“报纸之事必然为有心之人操纵,重蹈当年之事,天子首辅必不会答允……这郭郎中背后必有人主使,应当好好的查一查。”

卢义诚之言就是说郭正域上疏有些其心可诛了。

他的话就是在户部山东司的衙署内说出,另外一位郎中,以及员外郎,主事等官员都听到了。

一名主事附和着道:“这么说八成是林三元鼓动,可是他现在这边向天子辞官,推掉东宫师佐的任命,那边却暗中让自己的学生上疏插手朝政,此举实在是想不通啊。”

卢义诚摇头笑着道:“皮里阳秋也是有可能的,自己不说,让别人来说,我这么说怀疑林三元实没有证据,或许另有他人。”

众户部官员闻此知道卢义诚指的就是林延潮。

以往他与林延潮交好时,天天说他好话,就怕别人不知他们关系,但现在二人似乎失和。

作为同僚大家也知这位卢郎中为人如何,前户部尚书毕锵则多次因公事指责过他。

所以卢义诚在这位毕尚书在的衙署时,言语极尽阿谀之词,毕恭毕敬的,但只要尚书一走,即在下属面前说他的坏话,特别是后来毕尚书致仕之后。

本来背地里诽议上官,说其坏话也是官员之间常有之事,但卢义诚两等态度实在令人感觉反差太大了。

眼下听卢义诚这么说,大家不由生出又来了之感,彼此摇了摇头。

却说山东司另一位郎中申郎中拿起邸抄看了一会却道:“我看此事并非简单。”

面对另一位郎中,卢义诚立即满脸堆笑地道:“申大人见识高卓,恳请赐教一二,以解小弟之惑!”

申郎中笑了笑,虽说自己是掌司郎中,但卢义诚平日面上对自己十分恭敬,几乎以下僚的态度处之。

不过面对这样的人,自己总觉得这恭敬背后,又是一套怎么样的议论,不过再怎么说面上恭敬也比面上违抗,以及阳奉阴违的人看得顺眼。

申郎中拿出邸抄道:“你看这最后的几句话,报纸发行之权,由礼部掌握,用之明令申告,教谕士民!所以不太可能是林三元推动的,应该是沈归德出面,他礼部要掌握舆论为己用。”

卢义诚闻言立即道:“申大人见识果真远在卢某之上,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申郎中笑了笑道:“是啊,沈归德是聪明人,与其将报纸这样舆论公器交给民间,倒不如掌握在朝廷自己的手上,这一招实在是厉害。”

顿了顿卢郎中对几名官员道:“于此事你们想到了什么?”

众官员们面露疑惑之色一并道:“恳请郎中大人赐教!”

卢郎中点点头道:“你们想啊,礼部既然说可以独立办报,将舆论公器掌握在朝廷的手中,那么翰林院身为天下文章正宗,不也可名正言顺办报,本来负责邸抄之事的通政司不是更应该独立办报,如此说来,我们户部不是也可以分一杯羹,也办一份报纸,让天下士民听到出自我们户部的公论!”

卢郎中说完,众官员们都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卢大人,此论高,实在是高!

第两百一十二章 可列经魁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教训一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游泮采芹第两百零九章 交卷七百九十一章 围攻府城九百九十一章 莫愁前路无知己五百零三章 鼎边第八一十八章 河工大计六百三十章 讲学八百九十五章 去而复返(第一更)第四百章 不收礼一千两百三十章 王太仓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题名五百八十九章 民间反应五百一十七章 一家人八百三十五章 贤侄一定帮帮我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大员一千八十三章 粉丝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銮殿上名扬天下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精一五百九十六章 与首辅同行五百一十章 恭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教训一二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盐法第四十六章 书院五百八十九章 民间反应第两百八十五章 醉酒惊名士第九十八章 喝茶听戏一千两百零三章 真小人也一千七十九章 新任部堂的威风四百七十四章 说与不说七百二十章 各取所需六百三十三章 以经术定国策五百三十六章 三个问题第六十七章 有人辞官归故里一千六十三章 帮你活动六百六十章 我有一点浅见八百六十四章 民得其惠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六百九十九章 重回禁中六百一十章 拿人第两百三十八章 大宴宾客(一更)六百三十二章 轰动四百六十一章 清丈田亩论八百四十八章 新任知府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选第四百三十二章 吾有所得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奏对四百九十九章 蛛丝马迹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间黄金已退藏六百三十四章 皇帝来我家一千六十二章 出缺了九百五十五章 突击检查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不朽九百六十四章 内官外官一千两百七十五章 海贸一千两百五十八章 时机五百零七章 家宴一千两百六十九章 方略一千两百七十九章 红颜知己第三百一十八章 张居正是地域黑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贡道五百四十五章 讲官福利第一百四十二章 读书等身算什么一千零一章 番薯南来五百四十五章 讲官福利五百六十九章 文成镇番邦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第两百一十四章 放榜了(一更)九百三十一章 坐而论道五百二十一章 处置第四百零二章 闹事第两百七十三章 名声在外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任提学第三百零一章 林世璧发飙八百二十五章 风雨欲来(二合一)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离去(恭喜书友三少爷的天堂成为本书盟主)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乘舟梦日月第四百一十一章 你就是太小心谨慎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你太无耻了一千二十八章 徐光启的办法七百零六章 出谋划策(第二更)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六百零五章 无招胜有招一千两百一十章 参天大树我自为之第七十九章 逐出书院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书读得不够深啊(二更)第六十七章 有人辞官归故里七百五十一章 十三太保六百七十二章 归政第两百一十三章 场场第一一千三千零九章 书信第三百九十八章 为官之道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尽力第九十三章 买房拉(第二更)七百六十二章 力谏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柳成龙第七十一章 书到今生读已迟第两百九十七章 五篇策问
第两百一十二章 可列经魁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教训一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游泮采芹第两百零九章 交卷七百九十一章 围攻府城九百九十一章 莫愁前路无知己五百零三章 鼎边第八一十八章 河工大计六百三十章 讲学八百九十五章 去而复返(第一更)第四百章 不收礼一千两百三十章 王太仓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题名五百八十九章 民间反应五百一十七章 一家人八百三十五章 贤侄一定帮帮我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大员一千八十三章 粉丝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銮殿上名扬天下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精一五百九十六章 与首辅同行五百一十章 恭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教训一二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盐法第四十六章 书院五百八十九章 民间反应第两百八十五章 醉酒惊名士第九十八章 喝茶听戏一千两百零三章 真小人也一千七十九章 新任部堂的威风四百七十四章 说与不说七百二十章 各取所需六百三十三章 以经术定国策五百三十六章 三个问题第六十七章 有人辞官归故里一千六十三章 帮你活动六百六十章 我有一点浅见八百六十四章 民得其惠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六百九十九章 重回禁中六百一十章 拿人第两百三十八章 大宴宾客(一更)六百三十二章 轰动四百六十一章 清丈田亩论八百四十八章 新任知府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选第四百三十二章 吾有所得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奏对四百九十九章 蛛丝马迹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间黄金已退藏六百三十四章 皇帝来我家一千六十二章 出缺了九百五十五章 突击检查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不朽九百六十四章 内官外官一千两百七十五章 海贸一千两百五十八章 时机五百零七章 家宴一千两百六十九章 方略一千两百七十九章 红颜知己第三百一十八章 张居正是地域黑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贡道五百四十五章 讲官福利第一百四十二章 读书等身算什么一千零一章 番薯南来五百四十五章 讲官福利五百六十九章 文成镇番邦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第两百一十四章 放榜了(一更)九百三十一章 坐而论道五百二十一章 处置第四百零二章 闹事第两百七十三章 名声在外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任提学第三百零一章 林世璧发飙八百二十五章 风雨欲来(二合一)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离去(恭喜书友三少爷的天堂成为本书盟主)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乘舟梦日月第四百一十一章 你就是太小心谨慎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你太无耻了一千二十八章 徐光启的办法七百零六章 出谋划策(第二更)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六百零五章 无招胜有招一千两百一十章 参天大树我自为之第七十九章 逐出书院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书读得不够深啊(二更)第六十七章 有人辞官归故里七百五十一章 十三太保六百七十二章 归政第两百一十三章 场场第一一千三千零九章 书信第三百九十八章 为官之道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尽力第九十三章 买房拉(第二更)七百六十二章 力谏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柳成龙第七十一章 书到今生读已迟第两百九十七章 五篇策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