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8章 戊辰群星(下)

“下官太子伴读假侍读学士高务实,见过掌院学士。”

好不容易才在赵志皋的引领下找到张四维签押房的高务实,在面见张四维这个翰林学士时做足了礼仪,规规矩矩,一丝不苟。

反观张四维就轻松写意多了,只是笑了笑,便摆手道:“好了,务实,不必多礼,这里就你我二人。”

高务实也笑了起来,站直身子。

张四维些微收敛了一下笑容,看着高务实,思索了一下,道:“按例,掌院学士初见翰林新官,须得考校该员学业。此虽旧例,现多省去,但也未曾废止……你如今虽只是挂名翰林院,然则规矩不可偏废,今日我也考你一问。”

高务实倒没想到还有这一茬,但也只能点点头,心里纳闷:大舅应该不是很清楚我的学业到底如何,而且我才八岁,他应该不至于要我写‘命题作文’吧?要是突然给我来个考校八股文,我现在可也只有《大学》熟悉一点,另外三书可不怎么样。

张四维见他点头,便道:“你尚年幼,我只考你一诗,且为你起头。”

高务实听了更是心中诧异:我高家乃是实学大家,怎的大舅偏要考诗?起头又是什么意思,难道你写第一句,让我把后面的写完?

但想归想,还是点了点头。

张四维仿佛看不出高务实已经略显紧张的小脸,淡淡地道:“这首诗开头是这样的:此泉真托此诗知,千年胜迹留荒陲。”顿了一顿,又道:“你可有读过?若有,背一遍即可。”

高务实松了口气,接口道:“下官侥幸读过,且试复述:此泉真托此诗知,千年胜迹留荒陲。雷霆呵禁罔两避,星斗照耀光芒垂。亟香我来自天上,益见草树增华滋。东方明泉七十二,可能一滴争其奇。明珠白玉任飞溅,至宝或为天所遗。遥分爽气涤双眼,时声寒声支两颐。酌泉咀诗更大快,坐觉此味回浇漓。山风万古吹不断,悬崖六月含水漪。云中素鸾起复堕,海底白龙藏在兹。匡庐瀑布胜天下,似恐缩地神能移。歌彻沧浪兴非浅,尘土去此将安之。此中万态本难状,一一献我无余恣。吮毫作赋愧才薄,敢曰笔砚非吾司。仙翁隔水渺莫见,欲追黄鹤鞭玄螭。”

张四维微微露出笑容,问道:“可知此诗由来?”

高务实略加思索,答道:“此诗乃是刘鈗所作的一首七言长诗,共二十八句,作于嘉靖元年。是年,世宗派遣刘鈗代表朝廷到沂山行致祭祀大典,他在完成典祭之余,游历了这一东镇名山。当他来到百丈崖瀑布之前,看到从天而降的瀑布,银练飞溅,气势恢弘,煞是壮观,令人惊叹。又见摩崖之上有乔宇的题刻(乔宇,号白岩,山西太原人,明武宗时任南京兵部尚书,曾参与平息朱宸濠谋反,因功而加太子太保,又加少保,世宗时被黜。他初师杨一清,复从李东阳,善诗文,兼通篆籀。乔宇曾在山东任布政司使,也曾与刘鈗同朝为官),不禁浮想联翩,诗意泉涌,遂步其韵,顷刻间吟出此诗。”

张四维又问:“可知我为何考你此诗?”

高务实思索了一下,答道:“大舅非是要考甥儿诗赋,乃是提醒甥儿,大明神童不少,甥儿虽八岁为官,但本朝却也有先例。”

张四维哈哈一笑,点头道:“不错,刘鈗当日八岁为官,情况与你颇有所同。但却也不是完全相同,你猜猜看,我是想告诉你什么?”

告诉我什么?刘鈗这家伙仕途挺顺达的呀,可不是杨慎那般。

高务实不禁思索起来。

有明一朝,的确出现过不少的天才少年的,例如严嵩、解缙、唐伯虎,又如李东阳、杨一清、杨慎。

其他的都不说,单说明朝中期,光是一起同朝为官的就有李东阳、杨一清等人。

杨一清二十一岁入朝当官,李东阳更厉害,十八岁就和杨一清成了同僚,这让不知道多少类似范进这样的同学哭晕在厕所。

然而,如果以为这两个人就是最牛叉的,那就错了,因为跟他们同朝为官的还有一个更小的,当时只有八岁。放在后世,无非也就是小学三年级的红领巾罢了。

这娃子叫刘鈗。

刘鈗,山东寿光人……他爹叫刘珝。

要说起他爹也算是鼎鼎有名,刘鈗其实能在小小年纪就当官,也算是沾了他爹的光。

刘珝这个人是真的不简单,八岁能文,二十四岁的时候中了进士,是明宪宗朱见深的老师——朱见深做太子的时候他是太子的老师,即位后他是皇帝的老师,最重要的是宪宗对于这位老师非常的尊重。

成化十一年,刘珝以礼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的身份入阁,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宪宗一直尊称他为“东刘先生”。

刘珝一共有六个儿子,刘鈗排行老四,在兄弟几人中最为聪明,也最懂礼数,有一次在见到皇帝后,对答如流,毫不怯场,深受宪宗的喜爱。也许是爱屋及乌吧,宪宗一高兴,就封了刘鈗一个中书舍人的官。

史载:“八岁时,宪宗召见,爱其聪敏,且拜起如礼,即命为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这官大倒不算大,只是个从七品的芝麻官儿,但是位置颇为重要,主要负责书写诰敕,制诏等文字工作,相当于皇上的贴身小秘书,已经接近权力中心了。

刘鈗小小年纪就任此要职,虽然都明白这是沾了老爹的光,但是却没人说什么多话,原因跟翰林官们今日冷处理高务实差不多:大家都知道这娃儿是真聪明,又不好亲自下场打压,只好不吭声。

既然是当了官,就得去上班,但是皇宫的门槛太高,刘鈗一个八岁的小学生个子能有多高?翻过去虽然可以,但那就未免失了官员体面。

所以没办法,每次都需要人帮忙把他抱着过去,而充当这个“**”的就是刘鈗的同事杨一清。

因为这时候的杨一清也还只是个中书舍人,跟刘鈗是正儿八经的同僚。

史载:“宫殿门閾高,同官杨一清常提之出入。”

虽然只有八岁,但是也得有五十来斤吧——高务实因为家族基因的缘故身材比这还高大呢。而偏偏杨一清是个清瘦的人,日复一日这样的过一道门槛,杨一清就抱一次,以至于杨一清有句话被史书给记录了。

“唉,天天抱这娃儿,是存心要累死我啊”——但是杨一清说这个话的时候丝毫没有嫌弃,反而是非常高兴的,因为《万历野获编》上记述的是“时丹徒杨文襄(即杨一清)已举进士,与鈗同官,乃提携之出入。杨负重命,……每欢曰:此童累我。”

说刘鈗只是沾了他老爹光才当了这个官的话,其实有些武断,因为宪宗皇帝是真喜欢他。

其他的官员的牙牌都是兽骨做的,有的官大的是象牙做的,而宪宗怕刘鈗年纪太小,有时候磕着碰着把牙牌给弄碎了,于是吩咐下去,专门给他特制了一个银的——这样你就可以随便跑了,就算摔跤了也不怕,银制牙牌还能摔坏了吗?

就从这一个细节来看,宪宗还真不是一时兴起而封了这个八岁的娃娃当官的,而从杨一清长时间的对刘鈗的关照来看,他也根本没有妒忌这娃娃的意思,而是真心欣赏这个小小年纪就能担此重任的小学生的。

成化十八年,刘珝遭到内阁其他两位阁臣万安和刘吉的排挤构陷,被迫致仕,经常抱着刘鈗过门槛的杨一清也到了山陕去任职。

但是这些已经影响不了刘鈗继续当官,因为这时候的刘鈗已经十五岁了,自己早就能跨过那高高的宫殿门槛,也不会再有人嘀咕自己是沾了老爹的光当大官。相反,刘鈗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的聪明才智,一直当官当到了嘉靖年间,“历官五十余年,嘉靖中至太常卿,兼五经博士,扔供事内阁诰敕房。”

而且据《寿光乡土志》记载,刘鈗“娴于文笔,与李倥侗,康对山,何大复,边华泉辈为友,时称五才子”。

《明史·刘珝传》也记载有刘鈗“博学有行谊,与长洲刘棨并淹贯故实,时称二刘。”

武宗初年,刘鈗因为得罪了大太监刘瑾,被罢了官,后来还是大才子李东阳极力举荐他才又被官复原职——这也在一次证明刘鈗真不是靠着祖荫才能当官的。

想想看,李东阳,杨一清这都是名动天下的人啊,他们一次次的无怨无悔的帮助着刘鈗,能说他没有才华吗?

说起来李东阳和杨一清都算是刘鈗的大恩人,可是这两位恩人的晚年都比刘鈗要凄惨得多,李东阳虽然在历史上评价极高,“自明兴以来,宰臣以文章领袖缙绅者,杨士奇后,东阳而已”,然而一生之中几个儿子都是早夭,以至于李东阳在暮年孤苦伶仃;而杨一清在“大礼议”中遭到诬陷,被迫致仕,之后背部疽发而死,死时尚且不能瞑目。

而刘鈗八岁入朝,当了五十多年官,历经三朝,最后悠然退隐,结局要比他的两位知己恩人好的多了:“以纨绔起家,被遇三朝,富贵安乐,优游林下”。

这不挺好的吗?那大舅想提醒我什么呢?

第060章 变生肘腋第204章 阴谋进行时第061章 戚继光车营第030章 万历一式第173章 各种猜测(4更破万)第126章 俺答求封(二)第060章 张冯靠拢(上)第114章 新的时代第236章 收服陈党第062章 陷城还是献城?第112章 东返第090章 宣府马芳(上)第129章 回乡之前(上)第218章 再临东昌堡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124章 奉旨观政(四)第227章 旧党争,新疑云第003章 这是唱哪出?第070章 逐保倒张(三)第101章 戚帅继光(上)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万)第004章 初见太子(上)第082章 库里台大会(上)第095章 徐爵背锅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066章 溶洞私语第085章 成交第009章 安阳之行(五)第058章 互为倚仗(上)第130章 跋扈尚书(上)第060章 张冯靠拢(上)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第096章 冯保倒台(五)第4更!第158章 庚辰春闱(二)第108章 所为何事(下)第064章 联名信第173章 将计就计(下)第100章 预则立,不预则废(4更过万)第242章 神兵天降铁壁关第196章 高陌汇报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169章 巡抚与镇守第110章 高夫人第060章 张冯靠拢(下)第087章 翰林清贵(下)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006章 清污除弊(上)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116章 阳谋!第150章 我是来援助安南的?第067章 决战沙城(五)第077章 手握大军八十五万第010章 内阁局势将变(4更破万)第056章 漠南之战(三)第150章 张四维小出一手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096章 冯保倒台(一)第4更!第016章 还是勋贵最弱(第5更!)第096章 冯保倒台(三)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125章 可战方和(二)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193章 要打得先问钱(4更破万)第125章 高务实的开平城第093章 口蜜腹剑(下)第007章 张氏例钱(上)第028章 都给哀家跪着去第121章 首席特聘顾问第129章 回乡之前(中)第101章 京华基建第100章 蒙古局势(上)第093章 命案发酵第257章 后续第059章 惟利不破(上)第143章 新郑新政(上)第008章 在宫中第195章 努尔哈赤拜会第005章 无关道理(下)第262章 锦衣都督的焦虑第050章 直指要引蛇出洞?第003章 新内阁,新七卿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072章 磨刀霍霍向安南第052章 边市秘闻(下)第241章 闽浙谣言起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183章 血战古勒寨(下)第030章 立威(上)第095章 时不我待了啊第112章 初会戚帅(上)第028章 都给哀家跪着去第285章 两个女人的战争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敌第084章 务实回府(上)第068章 幕后第131章 御前阁议(上)第124章 奉旨观政(五)
第060章 变生肘腋第204章 阴谋进行时第061章 戚继光车营第030章 万历一式第173章 各种猜测(4更破万)第126章 俺答求封(二)第060章 张冯靠拢(上)第114章 新的时代第236章 收服陈党第062章 陷城还是献城?第112章 东返第090章 宣府马芳(上)第129章 回乡之前(上)第218章 再临东昌堡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124章 奉旨观政(四)第227章 旧党争,新疑云第003章 这是唱哪出?第070章 逐保倒张(三)第101章 戚帅继光(上)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万)第004章 初见太子(上)第082章 库里台大会(上)第095章 徐爵背锅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066章 溶洞私语第085章 成交第009章 安阳之行(五)第058章 互为倚仗(上)第130章 跋扈尚书(上)第060章 张冯靠拢(上)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第096章 冯保倒台(五)第4更!第158章 庚辰春闱(二)第108章 所为何事(下)第064章 联名信第173章 将计就计(下)第100章 预则立,不预则废(4更过万)第242章 神兵天降铁壁关第196章 高陌汇报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169章 巡抚与镇守第110章 高夫人第060章 张冯靠拢(下)第087章 翰林清贵(下)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006章 清污除弊(上)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116章 阳谋!第150章 我是来援助安南的?第067章 决战沙城(五)第077章 手握大军八十五万第010章 内阁局势将变(4更破万)第056章 漠南之战(三)第150章 张四维小出一手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096章 冯保倒台(一)第4更!第016章 还是勋贵最弱(第5更!)第096章 冯保倒台(三)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125章 可战方和(二)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193章 要打得先问钱(4更破万)第125章 高务实的开平城第093章 口蜜腹剑(下)第007章 张氏例钱(上)第028章 都给哀家跪着去第121章 首席特聘顾问第129章 回乡之前(中)第101章 京华基建第100章 蒙古局势(上)第093章 命案发酵第257章 后续第059章 惟利不破(上)第143章 新郑新政(上)第008章 在宫中第195章 努尔哈赤拜会第005章 无关道理(下)第262章 锦衣都督的焦虑第050章 直指要引蛇出洞?第003章 新内阁,新七卿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072章 磨刀霍霍向安南第052章 边市秘闻(下)第241章 闽浙谣言起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183章 血战古勒寨(下)第030章 立威(上)第095章 时不我待了啊第112章 初会戚帅(上)第028章 都给哀家跪着去第285章 两个女人的战争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敌第084章 务实回府(上)第068章 幕后第131章 御前阁议(上)第124章 奉旨观政(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