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 三寸不烂之舌

一万精骑,不慌不忙地行走在草原之上,正是高务实和恰台吉一行——显然,恰台吉已经被高务实说服,现在已和他合兵一道。

高务实的钦使仪仗基本是个摆设,他的骑术现在相当不错,所以一般都是骑马,以免拖慢了队伍的速度。

他的马术水平,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除了让他在马上作战之外,其他方面都没有什么问题,不仅能策马奔驰,甚至还会几手花活,如短时间来个镫里藏身这类,现在都已经难不倒他了。

恰台吉对他的表现只能用惊讶万分来形容,当然惊讶过后,便是由衷的佩服。

高务实的身份他是再清楚不过的,高文正公之侄、万历天子同窗、大明六首状元、詹事府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这样一个典型的大明文官,居然还有一手不错的骑术,这就好比让他恰台吉去翰林院谈学论道一样神奇,完全颠覆了他三十年来对大明文臣的看法。

难怪昔日大汗从来不考虑长期占据大明的地盘,对赵全等人怂恿他的话嗤之以鼻,现在看来,还是大汗英明睿智,大明但凡有一个高务实这样的文官大臣在位,土默特就毫无希望能够完成那样的神迹。

大明有多少这样的文官?

恰台吉不知道,但他知道,至少眼前就有一位。

算了,为了互市,有些事情让一步就让一步吧,也没什么大不了。至少,大成台吉也是黄金家族的嫡系血脉,是受到长生天庇佑的骄子。

他正一脑子乱糟糟地想着这些事,冷不丁听见身边的高务实问道:“这一带一直都是这样的吗?”

“啊?哪样?”恰台吉顺着高务实手指的方向望去,却见那是前方的一片寻常草地。

高务实提示道:“那些草地,为何还有不少黄土直接露出来,连草都没有长满?”

恰台吉一脸诧异,道:“漠南的草场大多都是这样啊,很少有长满了草的地方,至少从我小时候记事起便是这样。”

“是么?”高务实微微蹙眉,心中暗道:有道是“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此处难道不就是“三套”之一的前套所在么,怎么水土流失也这么严重?

高务实刚才问这句话,主要是因为想起了后世网上的一个说法,认为明朝极度缺乏战略远见,因此放弃了河套。尤其是后来俺答在土默川(属于前套地区)大力发展农业之后,这种说法更是甚上尘嚣,认为大明朝廷愚蠢地放弃了大片战略要地。

说这话的人,可能没看过中国的降水分布图,事实上大明在关内占据的核心领土,除了山西北部和陕北之外,全部都处在400毫米降水线以内。

山西北部,就是宣府大同两大边镇,陕西北部,就是所谓的陕西三边。这两处,都是典型的军事重镇、国防重镇,它们本身是不可能支撑自己的用度的,靠的是内地的输血。

而黄河的前套、后套、西套,实际上都在400毫米降水线以外。

这三处,并称河套,具体在什么位置呢?

“河套周围三面阻黄河,土肥饶,可耕桑。密迩陕西榆林堡(后世陕西榆林),东至山西偏头关(后世山西偏关县),西至宁夏镇(后世银川),东西可二千里;南至边墙,北至黄河,远者八九百里,近者二三百里。”——这段出自《明史》。

好吧,这样说似乎还是不够清楚。

其实,河套就是黄河那个几字型大弯那一块,而大弯的外侧东北角就是前套,西北角就是后套,正西面银川附近就是西套。

先不算外侧部分,内侧由于地处黄河以南,故而明人称为河南地,大致范围对应后世的毛乌素沙地、鄂尔多斯高原、库布齐沙漠与河套平原。

非常遗憾的是,明代河套由于绝大部分都在400毫米降水线以外,所以河套的降水其实颇为稀少,并不适合大规模耕种,而且河套内还有个中国四大沙漠之一的毛乌素沙漠。

直到高务实穿越前,中国还在投入巨量资金在毛乌素沙漠植树造林呢。因此,《明史》里那句“土肥沃,可耕桑”问题很大,哪怕它没瞎说,也显然指的不可能是这么大块沙漠。

这么大片沙漠,你跟我说土肥沃、可耕桑,你耕一个我瞧瞧?

所以河套地区事实上只有黄河边上三块冲积平原适宜耕种,可依赖河流进行灌溉。但是因为黄河曾经改道,所以后世银川那片区域,在明代也是不存在的。

换句话说,只有几字大弯的北部一块狭长区域,是可以进行农业耕作的土地。

如果拿后世的地图来比划,由东到西,从呼和浩特到包头,再到巴彦淖尔的这一狭长地带,就是前套加后套。

前套和后套,才是所谓的土肥沃、可耕桑的适宜耕种地区,此处是传统汉地之外的一块适宜耕种的飞地。

现代人往往混淆了这两个地理概念,有些人大概一说河套就以为这个宁夏银川到榆林外的数千里地,甚至以为这一大块地都是水草丰美的人间福地呢。

总而言之,明代的真河套地区并不适宜耕种,适宜耕种的其实是黄河以北方向,套外的丰州滩一带,而其利用的也是河流灌溉。河套内的鄂尔多斯附近倒是水草丰美,但因降水量不足,更适合放牧,而不是耕作,这附近就是明代“套虏”经常活动的地区,也就是清代射兔达人康熙一天射兔三百只的地方。

这下子,基本上就能解释为什么明人不占据河套了:一个不适合耕种的地区,一旦占据了这里,就需要源源不断的提供军需物资,满足驻军需要。而对明朝来说,这是一块无法自给自足的地区,将成为巨大的财政负担。

明初设置的大宁卫,也是一个无法自给自足的地方,不得不耗费内地四省之力供给,所以缓过来看河套,如果占据河套的话,也必然会成为巨大的财政负担。

如果真想占据,那就还不如去占丰州滩,也就是前套。

然而问题在于,前套本身也是一块耕种飞地,与传统汉地之间相隔有点远,并不直接接壤,其与山西方向防御重点的大同、宣府之间隔着大片山脉,不管在军事上还是战略上,都存在很多问题,如果长期驻守的话,当地守军很容易变成一只孤军。因此有明一朝虽然曾派军偷袭,把大板升城烧了一回,但并没有占据此地的意图。

以上只是地理问题,干脆再说一下放弃河套一事。

其实明朝根本谈不上放弃不放弃河套,因为有明一代从未实际控制过河套,何谈放弃?

事实上,河套地区在明初之时,只是个没人关心的无人区。明初,鉴于元朝势力北撤后,河套内的蒙古人数量稀少,于是就直接采取了将河套内尚存的人或驱逐、或迁移内地的简单粗暴政策——“四年,大将汤和兵攻察罕脑儿,擒猛将虎臣镇军将谢成等降其众,并省入内地,河套遂墟”。

也就说,仅存少量部族也被迁入内地,人为制造无人区,搞成了一个军事缓冲地带。

后世很多人,可能也包括明、清时期的某些人,都以明朝放弃东胜卫视为明朝放弃河套,其实这个认知是典型的事后诸葛亮式的认知错误。

东胜卫设置的地方也在套外,就是丰州滩附近。事实上在明初,这里一只是作为山西防御体系的一环,作为明初弹性防御体系中,大军从山西出征的前哨站,本身就不是为了防御和控制河套所设置。

因此,裁撤东胜卫这件事与河套也没什么关系,只不过是战略调整罢了。明初洪武和永乐年间,即不可能预料到土木之变,也不可能预料到套虏之患,朱元璋和朱棣能打是不假,但毕竟不是神仙。在他们那一代,因为河套是个无人区,事实上根本就是不需要设防的。

只不过当数年之后,鞑靼被瓦剌压迫,不得不迁移到河套地区形成了套虏之患时,明人才回过头一看——卧槽!东胜卫这么重要的地方,怎么就放弃了?河套这么重要的地方,怎么就被放弃了?

另外,很多后世之人,甚至包括明人,都喜欢用汉唐做比,来说“恢复河套”。而实际上大明并不是很适合用汉唐来对比,因为随着经济重心南移,首都已经不在关中而在北京(这话其实也不准确,实际上明人心中的第一首都是南京,所以后来崇祯死后,很多官员跑去南京自杀或者继续抵抗)。

简单的说,由于国家的政治经济重心转移,河套对中原的战略威胁已经远不如汉唐时期那么巨大。毕竟,河套是可以直逼陇右关中的存在,而明朝统治中心不在关中,并没有像汉唐那样的动力一定要夺取河套不可。如果要夺取和控制,唯一的理由也不过是地图开疆,拿民脂民膏搏功名罢了。

曾铣怎么死的?内部权力斗争当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这也是原因之一。

所以在高务实看来,河套本身的作用不大,顶多能当个养马场,但汉人又不大喜欢养马(亏本买卖,不如种地),强行逼迫汉人养马,结果就跟河北养马一样,一开始还没什么大问题,过个几十年就民怨沸腾,不仅马养不出几匹堪用的来,民间的骂声还巨大无比,甚至动不动就搞出一批接一批的响马盗,成为当地治安的乱源。

河北现在的响马近乎绝迹,可不仅仅是京华的骑丁收了官府的钱打击效果特别好,更根本的原因在于当时高务实控制了百里峡马匪、打通了和土默特做买卖的通道,于是官府方面把民间养马的压力一点点释放掉了,到了最后封贡完成,互市大开,河北民间基本没有了养马的压力,于是马匪也就不存在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高务实一直认为很多事不需要靠打仗解决,实际上就像行医一样,你光治标,这里治好了,那里又坏掉,医生看起来很厉害,总是药到病除,其实有什么用?不如直接去其病源,那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

治国这事儿,当扁鹊是没用的,扁鹊的大哥才厉害,实在不行的话,有扁鹊他二哥的水平也能凑合用啊。

但现在恰台吉这话就有点让高务实担心了,别是丰州滩一带的前套后套也要水土流失了吧?

不过再转念一想,又有些庆幸:现在土默特开始转变执政思路,大力搞农业了,那也就是说,他们会越来越重视灌溉和保持地力,而不是如过去纯游牧时期一样,这里水草不丰了,就迁徙去别处,搞得到处都是沙漠和戈壁。

看来,把汉那吉还真是应该当这个彻辰汗,他跟辛爱相比,谁更愿意过汉人一样的定居农耕生活,那是不用比的——把汉那吉长期住在大板升城,而辛爱则一直住毡帐,他俩谁更倾向农耕,这还用得着比么?

不过,反倒要提醒一下把汉那吉,别跟后世某些国人动不动就要“****”一样,他们土默特可以大力汉化,但绝对不能全盘汉化——你们要是全盘汉化了,谁来帮我大明养牛羊、供骑兵啊?

高务实于是对恰台吉道:“农耕,最关键的除了种子优劣、耕种得宜之外,地力的维持也很重要,譬如土默川这里,依本官来看,本身地力还是不错的,但保护甚不得宜,长此以往——我是说,或许只要一二十年,就可能会种不出庄稼来。”

“种不出庄稼?”恰台吉大吃一惊,现在土默特之所以基本不怕白灾黑灾了,可就仗着互市和汉人百姓种的庄稼,这可是生死存亡的大事,由不得他不着急,连忙问道:“那要如何保持地力?这事情我们蒙古人可不懂啊。”

高务实笑了笑,道:“我是大明文魁,怎么保持地力……我自然是知道的。”

恰台吉大喜,刚要继续追问,突然发现高务实笑得有些深意,一下子又恍然明悟过来,犹豫了一下,慨然道:“钦使天下大才,脱脱一言一行都逃不过钦使的掌握。也罢,只要您能帮我土默特不受天灾之害,脱脱……愿为钦使驱驰。”

----------

感谢书友“启明星90”的月票支持,谢谢!求订阅,求各种票票~

第003章 新内阁,新七卿第069章 何为实力(下)第122章 鹿鸣之宴(下)第171章 文治才是我的专业第215章 明缅开战了!第196章 我会等你的第235章 临别第002章 张四维丁忧第124章 奉旨观政(十三)第023章 意气高于百尺楼第190章 去辽阳第004章 捉拿讼棍(上)第126章 你困了,睡吧第122章 朝争之第一次立储风波第076章 四九之外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150章 张四维小出一手第207章 女真头号忠臣第002章 翰林清贵(上)第4更第088章 协助办案[第四更!]第265章 私会白玉楼第101章 戚帅继光(上)第067章 决战沙城(四)第047章 未雨绸缪(下)第119章 下马威(4更破万)第114章 长公主的决断第109章 公侯满堂(上)第271章 步步紧扣第119章 务必重视(上)第147章 断然不信第104章 广西发展大计(上)4更破万第085章 成交第220章 流爵,世爵第015章 新郑铁厂(下)第030章 立威(中)第081章 内廷行走(上)第010章 新郑高氏(下)第057章 隆庆教子(下)第109章 喜与忧第059章 绝代双娇(下)【为盟主单骑照碧心加更第一章】第174章 南掌国又咋了?第019章 伯侄论财(下)第199章 传教士?第055章 碧湘楼阁(下)第105章 京师大局第067章 茶楼听报(上)第148章 降明总好过降黎第067章 决战沙城(七)第124章 奉旨观政(十五)第089章 与帝同席第102章 一掷千金(上)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192章 戴罪立功(二合一)第022章 日讲官上任啦(3更破万)第140章 威势渐成第040章 必有隐情(上)第289章 封赏第093章 口蜜腹剑(上)第151章 弦歌雅意[第4更]第108章 关键在粮?第062章 犹豫难决(上)第006章 禁军与警备军第091章 粗中有细(下)第127章 刘氏献药第005章 无关道理(下)第119章 远虑,近忧第015章 伴读之邀(上)第038章 你还是有点用的第123章 圣眷太隆也麻烦第165章 父子不同范第099章 借刀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018章 谁是王法?第199章 传教士?第139章 应王莫敦让第135章 蚁穴第076章 四九之外第240章 三个“未来首辅”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063章 海瑞调职(下)第035章 陛见,广西巡按第128章 好消息第177章 海军就是砸钱(4更破万)第085章 官场百态(上)第032章 京师潜流(中)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180章 请献户籍于圣使第052章 又面圣第088章 戊辰群星(上)第091章 粗中有细(下)第112章 我愿意借第061章 戚继光车营第040章 纾驿路疏(上)第096章 冯保倒台(六)第165章 父子不同范第129章 基本就绪第280章 惊喜连连第183章 血战古勒寨(中)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谋主
第003章 新内阁,新七卿第069章 何为实力(下)第122章 鹿鸣之宴(下)第171章 文治才是我的专业第215章 明缅开战了!第196章 我会等你的第235章 临别第002章 张四维丁忧第124章 奉旨观政(十三)第023章 意气高于百尺楼第190章 去辽阳第004章 捉拿讼棍(上)第126章 你困了,睡吧第122章 朝争之第一次立储风波第076章 四九之外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150章 张四维小出一手第207章 女真头号忠臣第002章 翰林清贵(上)第4更第088章 协助办案[第四更!]第265章 私会白玉楼第101章 戚帅继光(上)第067章 决战沙城(四)第047章 未雨绸缪(下)第119章 下马威(4更破万)第114章 长公主的决断第109章 公侯满堂(上)第271章 步步紧扣第119章 务必重视(上)第147章 断然不信第104章 广西发展大计(上)4更破万第085章 成交第220章 流爵,世爵第015章 新郑铁厂(下)第030章 立威(中)第081章 内廷行走(上)第010章 新郑高氏(下)第057章 隆庆教子(下)第109章 喜与忧第059章 绝代双娇(下)【为盟主单骑照碧心加更第一章】第174章 南掌国又咋了?第019章 伯侄论财(下)第199章 传教士?第055章 碧湘楼阁(下)第105章 京师大局第067章 茶楼听报(上)第148章 降明总好过降黎第067章 决战沙城(七)第124章 奉旨观政(十五)第089章 与帝同席第102章 一掷千金(上)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192章 戴罪立功(二合一)第022章 日讲官上任啦(3更破万)第140章 威势渐成第040章 必有隐情(上)第289章 封赏第093章 口蜜腹剑(上)第151章 弦歌雅意[第4更]第108章 关键在粮?第062章 犹豫难决(上)第006章 禁军与警备军第091章 粗中有细(下)第127章 刘氏献药第005章 无关道理(下)第119章 远虑,近忧第015章 伴读之邀(上)第038章 你还是有点用的第123章 圣眷太隆也麻烦第165章 父子不同范第099章 借刀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018章 谁是王法?第199章 传教士?第139章 应王莫敦让第135章 蚁穴第076章 四九之外第240章 三个“未来首辅”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063章 海瑞调职(下)第035章 陛见,广西巡按第128章 好消息第177章 海军就是砸钱(4更破万)第085章 官场百态(上)第032章 京师潜流(中)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180章 请献户籍于圣使第052章 又面圣第088章 戊辰群星(上)第091章 粗中有细(下)第112章 我愿意借第061章 戚继光车营第040章 纾驿路疏(上)第096章 冯保倒台(六)第165章 父子不同范第129章 基本就绪第280章 惊喜连连第183章 血战古勒寨(中)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