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9章 法律的尊严

大明的法律,说起来是很不错的,大明律在历史上的地位还是不低的,在法制史上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这部辉煌的大明律,自从制定以来,就没有能够被很好的尊重过,成为了皇帝个人的工具,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任意的解释大明律,滥用刑法,已经令朝廷官吏和老百姓,失去了根本的依靠了。

苏天成清楚,统治者制定法律的目的,一来是维持社会治安,惩治犯罪,二来也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利用法律来消灭潜在的对手,限制对手的所有言行,让自身的统治地位更加的牢固和合理,按照这个范畴理解,这不能够说大明那些皇帝是错误的。

可苏天成的认识不同了,法律的尊严,必须要得到维护,法律是国家颁布实施的,强行推广的,执行的部门,只能够是专门的机关,法律的执行,必须有着足够的尊严,任何人都不能够随意违反,若说都察院的职责,重点是针对各级的官吏,那么法律就是针对所有的老百姓了,包括官吏的违法犯罪,都是要严肃处理的,这一点,古人早就有很好的解释了,秦国的商汤,推行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思想,引发出来的震动是不一般的,也是迅速帮助秦国富强起来,一统天下的基础。

苏天成绝不会设置什么锦衣卫、东厂和西厂这类的机构,也不会设置什么太监,他需要的是用制度来管理天下,只有这样,中原大地才能够真正的领跑全世界。

要做到这一切,需要自律,譬如说苏天成自身。他可不会设置什么皇宫,也不会要求什么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等等,老婆就是目前这些,已经足够了,也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大不了一个大一些的院子。就完全能够居住了,打铁需要自身硬,这也硬在自己身上,若是自己都带头了,不奢华,不设立什么皇宫,下面的官吏还有什么可说的。苏天成维系自身的统治,不需要什么天赋神权,不需要过度的神秘自身。

大明的法律实施。有着太多的问题,首要的问题,就是没有专门的法律机构,府州县都是知府、知州和知县担任法官,他们既要负责民生的事宜,也要负责法律问题,因为没有什么经济发展的指标,所以府州县的官吏。重点就是钱粮和断狱之事,试想一个依靠科举当上官员的读书人。没有书读大明律,没有完全熟悉法律,就来担任法官,就来决定老百姓之间的纠纷,判决老百姓的生死,这是不是显得过于儿戏了。

苏天成要改变这一切。他心目中的法律机构,独立于官府,成为另外的一套机构,这个机构专门负责审理事宜,这个机构不受官府的左右。依照大明律来独立断案。

苏天成的思维,颇为符合三权分立的思想,但又不完全相同,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不可能完全分离,一切的权力,都掌握在苏天成的手里,这也是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来明确的,或许若干年之后,真正的三权分立会到来,但不是现在。

当然,推行法治的理想人员,苏天成早就想好了,那就是张溥和吴伟业。

术业有专攻,从事法律工作,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绝非普通人理解的那么简单,可在如今的时期,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是不多的,就算是朝廷里面的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都不一定说的上是非常专业的,因为这些部门完全是按照圣旨来办事情,加之有锦衣卫和东厂的干涉,随意的曲解法律,他们也是无可奈何的。

在苏天成的内心,都察院和大理寺,几乎都是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在地方上不接受官府的直接领导,属于一条边系统,垂直管理,只不过都察院属于苏天成直接管理,直接对苏天成负责,刑部和大理寺直接对内阁负责。 ωωω☢ тт kan☢ C O

法律部门是需要大众化的,绝不能够神秘,尽管说老百姓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那样的高度,他们的内心里面还是认同青天大老爷的,可这样的观念,必须要从现在开始扭转,苏天成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来了,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老百姓的认识一定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的,会相信法律和依靠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目标。

张溥和吴伟业进入到厢房的时候,两人还在议论有关官吏的设置与俸禄的事宜,这件事情的讨论,引发了很大的争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也都有着各自的理由,一时间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也正是在这样的讨论之中,众人的认识在出现细微的变化,他们切实感受到了,苏天成的思想的确有不同于常人之处,这是京城里面的崇祯皇帝远远比不上的。

待到两人恭恭敬敬的站在面前之后,苏天成也没有啰嗦,开门见山。

“张大人,吴大人,我考虑让你们来主持刑部和大理寺的事宜。”

张溥和吴伟业感觉到吃惊,这是很正常的,在朝廷里面,刑部和大理寺的确重要,但相比较来说,吏部、户部甚至是礼部,地位都更高一些,更不用说内阁了,当然苏天成如此的安排,两人也不会说什么的。

苏天成没有等到张溥和吴伟业开口,继续说下去了。

“有一个观点,你们都是知晓的,那就是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个观点,几乎没有谁提及,那也是因为官吏和士大夫,有着特殊的权力,《礼记》上面已经记载了,礼不下庶士,刑不上大夫,故而官吏和士大夫阶层,总是觉得高高在上的,历朝历代,都是有免死铁券的,代表了特殊的殊荣,也表现出来不一般的地位。”

张溥和吴伟业的脸色微微变化了,他们从苏天成的话语里面,感觉到了不一般的意思。

“对于《礼记》之中礼不下庶士,刑不上大夫的要求,我是坚决不同意的,如此的赋予官吏和士大夫特权,本末倒置了,官吏和士大夫都是读书人,更应该清楚法律的尊严,更需要维护法律的尊严,试想一下,皇亲国戚杀人之后,可以不承担责任,随意凌辱百姓了,却因为特殊的身份,不予追究,长此以往,法律还有什么尊严,老百姓会如何的看待官府和官吏,读书人会有着什么样的想法,这岂不是要天下人都知道了,读书考取功名之后,就可以为所欲为,就算是犯法了,也能够得到保护,不承担责任,如此的观点横行无忌了,我们的官府如何真正为老百姓办事情,我们的官吏如何真正将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

“要做到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要求,对刑部和大理寺的要求就不一样了,在审理和侦办案件的过程之中,不管遇到什么人,都要大胆的办理,都要坚持原则,必须要排除一切的阻力,坚持执行法律的规定。”

“真正要做到这一点,难度是不小的,故而我考虑让你们来主持刑部和大理寺的事宜,你们一定会感觉到为难,不过我们已经替你们考虑了一些事情,第一个方面的事宜,府州县乃至于诸省,凡从事审理和侦办案件的事宜,悉数都是独立的,不接受省府州县衙门的领导,独立办理和侦办案件,原则上接受上级的领导,你们的权力,可以直接插到县里去,但你们也要记住,这种插手可不是随意能够进行的,凡是证据确凿的案件,你们不能够随意更改判决,要尊重法律,尊重判决,第二个方面的事宜,刑部、大理寺乃至于府州县从事侦办和判案的官吏,单独设立,必须要经过专门的培训,要熟悉法律,绝不能够草菅人命,否则自身将要承担不一般的责罚,这些人必须要熟悉法律,熟悉大明律,一切都按照大明律的要求来审查和侦办案件,第三个方面的事宜,我计划在成立一所专门的学堂,进行相关法律的专业培训,能够进入这个学堂学习的人,必须是读书人,而且学习之后,就是要从事专门的法律工作,就是要做到秉公办理案件。。。”

张溥和吴伟业目瞪口呆,他们听着苏天成如此的说,感觉到有些不可思议,其实法律的公平执行,最大的问题还是在皇帝本身,好多的时候,就是因为皇帝本身的特权,导致了法律难以贯彻下去,再说法律从一定程度上面来说,就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苏天成这等的做法,岂不是不遵照这个原则了吗。

就在两人还没有彻底理解过来的时候,苏天成再次开口了。

“要做到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要求,我是必须要首先尊重法律的,你们大可以放心,我不会赏赐诸位官吏什么特权,不管是谁,都必须在法律要求之内做事情,包括我本人也不能够例外,也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够真正保证法律的尊严,才能够让你们真正的按照法律的要求来做事情。”

“当然,对你们的要求也是明确的,你们必须熟悉法律,从现在开始,你们就专门研究法律,大明律有些地方,恐怕需要做出来必须的修改了,这也是你们的责任。”(未完待续。。)

第792章 偶遇(3)第1065章 决战辽东(7)第876章 范文程的睿智第816章 需要坚持的原则第33章 精心策划第1035章 缜密的运筹第275章 开诚布公第713章 杨嗣昌的心思第1224章 天津决战(3)第362章 最终决定第1185章 行动(2)第517章 互市的警报(1)第1134章 目不忍睹(3)第406章 募捐(2)第114章 在路上(1)第235章 渑池大捷第294章 最大的收获第1043章 高瞻远瞩第459章 不能够放松第305章 闫子章 的体会第1239章 巨变第117章 秦淮河(1)第594章 决战前夕第962章 草原之殇8第299章 秦三德的暗示(2)第1153章 决战部署(1)第971章 非凡一战(5)第42章 人市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437章 将信将疑第778章 迅雷动作(3)第872章 单独的强调(1)第429章 应对大饥荒第509章 刺激(1)第85章 小试牛刀(2)第937章 贾吉涵其人第195章 问责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第108章 恩荣宴第234章 惨烈一战(3)第847章 惨败(5)第1299章 尊严之战(18)第493章 宿命论(2)第1067章 决战辽东(9)第513章 运动的定义(2)第1178章 钱谦益的糊涂第395章 毕懋康第1159章 惨烈的内讧(2)第1053章 张凤翼的选择第649章 真正的目的第37章 安排第790章 偶遇1第506章 明确要求(2)第1243章 仁者无敌第915章 朝贡第540章 互市的规模第101章 历史的重演第875章 济尔哈朗的困惑第576章 白杆兵的惨败(4)第1289章 尊严之战(6)第277章 招兵的准备第1260章 无法避免第1207章 沧州血战(1)第161章 如何赈灾第775章 海战(5)第223章 谁与争锋(3)第949章 刘基的机遇第1006章 棋逢对手(1)第609章 最快的圣旨第1050章 张凤翼的为难第1073章 辽东决战(15)第682章 屠城第1303章 尊严之战(22)第861章 皇太极的感悟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赎第683章 愤怒和懊悔第32章 难得的温馨第820章 面对面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112章 善后第481章 准备第721章 当断则断第237章 江宁营的建设第1164章 徐徐拉开的大幕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103章 授官风波(2)第1063章 辽东决战(5)第1107章 天赐良机(1)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1015章 误判?(4)第680章 突然袭击第673章 皇太极的提醒第630章 山海关第674章 原来是阴谋第885章 对决(7)第384章 说情团第1108章 天赐良机(2)第627章 祖大寿的急迫第37章 安排第899章 绝非末日
第792章 偶遇(3)第1065章 决战辽东(7)第876章 范文程的睿智第816章 需要坚持的原则第33章 精心策划第1035章 缜密的运筹第275章 开诚布公第713章 杨嗣昌的心思第1224章 天津决战(3)第362章 最终决定第1185章 行动(2)第517章 互市的警报(1)第1134章 目不忍睹(3)第406章 募捐(2)第114章 在路上(1)第235章 渑池大捷第294章 最大的收获第1043章 高瞻远瞩第459章 不能够放松第305章 闫子章 的体会第1239章 巨变第117章 秦淮河(1)第594章 决战前夕第962章 草原之殇8第299章 秦三德的暗示(2)第1153章 决战部署(1)第971章 非凡一战(5)第42章 人市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437章 将信将疑第778章 迅雷动作(3)第872章 单独的强调(1)第429章 应对大饥荒第509章 刺激(1)第85章 小试牛刀(2)第937章 贾吉涵其人第195章 问责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第108章 恩荣宴第234章 惨烈一战(3)第847章 惨败(5)第1299章 尊严之战(18)第493章 宿命论(2)第1067章 决战辽东(9)第513章 运动的定义(2)第1178章 钱谦益的糊涂第395章 毕懋康第1159章 惨烈的内讧(2)第1053章 张凤翼的选择第649章 真正的目的第37章 安排第790章 偶遇1第506章 明确要求(2)第1243章 仁者无敌第915章 朝贡第540章 互市的规模第101章 历史的重演第875章 济尔哈朗的困惑第576章 白杆兵的惨败(4)第1289章 尊严之战(6)第277章 招兵的准备第1260章 无法避免第1207章 沧州血战(1)第161章 如何赈灾第775章 海战(5)第223章 谁与争锋(3)第949章 刘基的机遇第1006章 棋逢对手(1)第609章 最快的圣旨第1050章 张凤翼的为难第1073章 辽东决战(15)第682章 屠城第1303章 尊严之战(22)第861章 皇太极的感悟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赎第683章 愤怒和懊悔第32章 难得的温馨第820章 面对面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112章 善后第481章 准备第721章 当断则断第237章 江宁营的建设第1164章 徐徐拉开的大幕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103章 授官风波(2)第1063章 辽东决战(5)第1107章 天赐良机(1)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1015章 误判?(4)第680章 突然袭击第673章 皇太极的提醒第630章 山海关第674章 原来是阴谋第885章 对决(7)第384章 说情团第1108章 天赐良机(2)第627章 祖大寿的急迫第37章 安排第899章 绝非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