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2章 历史性的转变(3)

一整天的讨论下来,所有人都说出来了自身的想法,没有什么隐瞒的,众人对苏天成称帝是有着足够的信心的,所以说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展现出来自身的能力,给苏天成留下深刻的影印象,而且在众人看来,苏天成无疑是非常贤明的,能够听取众人的意见,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能够耐心听取,这可是众人从来都没有遇见过的情况。

翌日,众人再次走进巡抚衙门的时候,都显得很是肃穆,今日所有的事宜,都要确定下来了,苏天成一定会拍板了,至于说最终会如何的拍板,大家其实也是内心有数的。

苏天成的手里拿着一叠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自。

“昨日诸位提出来的意见建议,都在这上面,我昨夜仔细看过了,受益颇多啊,我非常希望,诸位今后也能够以如此的心态来参与政事讨论,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形式,朝廷里面的争议,我就是不说,诸位也是知道的,那些给事中和监察御史,商议事情的时候,态度恐怕是更加的激烈,可他们的商议,往往走入了极端,最终变成了一种人身上的攻击,或者是针对某人采取什么惩罚性的措施,而且还以此为荣,这就不对了,商议国家大事,需要有一种严肃的心态,需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需要看到全局。”

“我一直都认为,任何的事情都不是完美的,都是需要不断做出来改进的,处理政事也是如此,若是不能够进步,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吃亏的是老百姓,还有朝廷自身。”

“昨日商议的意见,大致分为了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关于都察院的设置与职责问题,诸位基本都是表示同意的,而且范大人和徐大人提出来了很好的建议,我看完全可行,府州县的官吏不多,可监督的力度是不小的。贪腐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不少的,有一种贪腐,是我们最难以关注到的,那就是不给银子不办事,或者是推脱塞责,给了银子乱办事。不管是对是错,都让人家满意,老百姓说的非常准确啊,官府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此类的问题为什么不太容易发现,也是因为百姓没有什么学识,不知道事情该如何的办理。故而我们的有些官吏,便趁势胡作非为了。”

“都察院的监督,绝非是表明的形式,是需要深入骨髓里面的,要让我们的官吏时时刻刻都明白,有一把利剑悬在他们的头上,这把利剑的尺度,就是百姓的评价。老百姓的心里有杆秤,他们清楚官吏的好坏。”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诸位一定要牢牢记住,一定要落实到我们日常的行为之中。”

“都察院的职能事宜。诸位已经统一意见了,我就不多说了,下面重点要说说赋税和刑部以及大理寺的事宜。”

“昨夜我思索了很长时间,诸位提出来的建议都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我是明白诸位的苦心的,可我想到了千年之前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诸位也是知晓的,那就是商鞅,商鞅变法产生的作用,我不赘述了,诸位都非常的清楚,这里我要说说商鞅变法为什么会导致个人的悲剧,商鞅变法最大的缺陷,在我看来,就是过于的相信暴力的作用,轻视了礼仪教化的功能,一味的使用暴力,包括对于权贵也是如此,这就导致了个人的悲剧,秦国强大起来了,最终灭掉了其他的六国,统一了天下,可商鞅却被车裂了。”

“很有意思的是,商鞅被车裂之后,继任的统治者,同样是采取商鞅确立起来的变法制度,按照这个制度去管理国家,结果让秦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迅速强大起来了。”

“我在这里说到了商鞅,诸位恐怕也就明白了,我们昨日和今日所要决定的事宜,不亚于一次变法,甚至可以说,我们商议和决定的事情,将来的影响远远会超过商鞅变法,但诸位也要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一次的改变,都要付出阵痛,因为我们要改变以往的陋习,我们要适应一种最新的变化,我们需要从自身开始动手,适应制度变化带来的其他变化,有可能这种变化,与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说说刑部和大理寺的地位事宜,诸位昨日强调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府州县衙门,除开钱粮事宜,最多的就是松狱事宜了,这恰恰说明了,老百姓眼里的官府,就是要主持公道的,就是要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的,他们相信官府,服从官府的管理,此等情况之下,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千百年来,府州县都是主官负责来断案,这已经成为了习惯,也是大家都适应和认可的做法了,诸位扪心自问,在你们没有进入朝廷之前,在你们还是老百姓的时候,是不是听说过很多冤狱的事宜,反正我是听说过不少的,反过来说,是不是知府、知州和知县,故意的贪赃枉法呢,我看不一定,一本厚厚的大明律,有几个知府、知州和知县能够通读的,能够明白其中的规则条理的,在我们的科举考试之中,根本就没有牵涉到大明律,故而出任府州县主官的官员,根本就不是什么法律上面的专家,甚至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在这等的情况之下办案,依靠的是什么,依靠的是官府的威严,依靠的是官员本身的职位,用强力手段,甚至是威慑的手段,让老百姓臣服的,绝不是我们所谓的明镜高悬,更不是因为我们秉公办案。”

“将松狱事宜独立出来,让有着丰富经验的人去办理这样的事宜,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够完成的,老百姓也需要时间去适应,但我们必须这样做,哪怕是一边做一边改进,我们官府的威严,就是要依靠清正廉洁、依靠秉公办案树立起来,要让老百姓真正的拥护我们,让老百姓心悦诚服的支持我们。”

“至于说如此做增加了开销的事宜,我早就有一个观点,凡是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增加再多的开销,也是必须要做的。”

“接下来说说赋税的事宜,这是诸位争论最多的,也是我思考最多的事宜。”

“诸位应该很清楚,崇祯初年的时候,朝廷异常的窘迫,拿不出来银子,发不出去军饷,在流寇作乱的时候,各地卫所军队也开始造反和哗变,在这等的情况之下,朝廷无奈增加了辽饷,可还是有很多人反对,说是增加了百姓的负担,这样做是不对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有些话我必须要说出来了,希望诸位能够理解,朝廷的作用是什么,官府的作用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保护老百姓的利益,在家国天下遭遇到危害的时候,必须要尽力保护,与此同时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让国家越来越富强,朝廷和官府为百姓做事情的时候,百姓应该为官府做些什么,缴纳赋税就是天然的职责了,否则这个朝廷该如何的维持,没有银子,朝廷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赋税的事宜,不是小事情,诸位考虑赋税的时候,想到了轻徭薄赋,想到了老百姓,这是很不错的,可诸位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官府不能够收取到足够的赋税,不能够维系必要的开销,官府不能够正常的运转,最终什么事情都可能出现,贪污腐败、鱼肉百姓,遭受外敌的入侵,甚至有亡国的危险,这种危害产生的后果,最终还是老百姓来承担,可付出的代价就更加的惨重了,说白了就是家破人亡。”

“所以我一直都在强调赋税的事宜。”

“昨日我们商议了,必须大幅度提高官吏的俸禄,做好这件事情,是需要拿出来银子的,银子从什么地方拿出来,必须从赋税里面拿出来。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这等的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换做我也不行,吃不饱饭了,我要是做官了,肯定要想尽千方百计的向老百姓伸手的,而老百姓增加的这种负担,恐怕是远远超过赋税的。”

“在增加赋税的问题上面,我需要重点强调的,就是增加的方向问题,我们增加赋税,绝不是想着向农民伸手,农民本来就不富裕,甚至还很是贫穷,增加他们的赋税,养不活我们,我们增加赋税是在商贸上面,大力增加商贸赋税。”

“我一直都认为,大明的朝廷是本末倒置了,放着那些富得流油的商贸不管,却向农民增加赋税,让农民活不下去了,这岂不是笑话,我们不能够出现这样的错误,我们赋税的重点,就在商贸方面。”

“登州、莱州和青州的经验,诸位可能知道一些,增加商贸赋税,也不是直接从商贾手里抢银子,官府为商贸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证,让他们能够安心的交易,安心的赚取银子,如此的条件之下,他们就要向官府缴纳足够数量的赋税。”

“有一个观点,我犹豫再三,还是要说出来,我们增加商贸赋税,其实就是一种调节,用富裕人的银子,来为穷人做事情,若干年之后,诸位一定会明白这个道理的。”

第1296章 尊严之战(15)第90章 先手第398章 燧发枪第822章 准备(1)第631章 重要会议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1262章 祭天祭地仪式(2)第986章 济尔哈朗的远见第120章 东林四公子第10章 下人的规矩第127章 密旨第293章 柳敬亭的能力第1284章 尊严之战(1)第461章 火炮和燧发枪的巨大威力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994章 整合(2)第790章 偶遇1第55章 真相第1224章 天津决战(3)第802章 内阁的争论(1)第1227章 天津决战(6)第359章 一怒为红颜(1)第764章 开埠第123章 唐海泰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第354章 初见洪承畴第1278章 科举考试(2)第1246章 生死考验(1)第1261章 祭天祭地仪式(1)第39章 庙会第490章 近忧第920章 苏天成的犹豫第985章 大清国的皇太子第142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2)第590章 不仅仅是巧合第225章 赎身第29章 从容应对第956章 草原之殇2第1068章 决战辽东(10)第1168章 卢象升的决断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1136章 果断的战斗(2)第145章 后续事宜第635章 部署落定第389章 不完全如意第1110章 天灾带来机会第904章 朱审馨的顾虑第246章 危机初现第934章 倭寇的动向第255章 预料之外第268章 敌情第560章 变通第1163章 展现强势第885章 对决(7)第494章 宿命论(3)第707章 孙承宗的努力(1)第195章 问责第1036章 表面的统一(1)第235章 渑池大捷第853章 祖大弼的决绝(2)第86章 朝廷嘉奖第779章 迅雷动作(4)第1240章 史可法的决断(1)第1011章 部署的对比第809章 前兆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1043章 高瞻远瞩第1062章 辽东决战(4)第232章 惨烈一战(1)第10章 下人的规矩第244章 专访贫困户第671章 大凌河城的建设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566章 言传身教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1053章 张凤翼的选择第679章 反应太慢了第1232章 交心之举第1173章 歹毒第177章 无法无天第1134章 目不忍睹(3)第423章 炮兵营的威力(2)第139章 官田第1214章 沧州血战(8)第1099章 危险边缘第164章 留点纪念第1173章 歹毒第917章 朱审烜的决定第973章 台湾的重要第1149章 法律的尊严第899章 绝非末日第356章 飞来横祸第779章 迅雷动作(4)第618章 苏平阳的要求第599章 血战夔州府城(3)第98章 会试恩师(2)第338章 血色残阳(3)第132章 人心难测第410章 预料之中第1232章 交心之举
第1296章 尊严之战(15)第90章 先手第398章 燧发枪第822章 准备(1)第631章 重要会议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1262章 祭天祭地仪式(2)第986章 济尔哈朗的远见第120章 东林四公子第10章 下人的规矩第127章 密旨第293章 柳敬亭的能力第1284章 尊严之战(1)第461章 火炮和燧发枪的巨大威力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994章 整合(2)第790章 偶遇1第55章 真相第1224章 天津决战(3)第802章 内阁的争论(1)第1227章 天津决战(6)第359章 一怒为红颜(1)第764章 开埠第123章 唐海泰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第354章 初见洪承畴第1278章 科举考试(2)第1246章 生死考验(1)第1261章 祭天祭地仪式(1)第39章 庙会第490章 近忧第920章 苏天成的犹豫第985章 大清国的皇太子第142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2)第590章 不仅仅是巧合第225章 赎身第29章 从容应对第956章 草原之殇2第1068章 决战辽东(10)第1168章 卢象升的决断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1136章 果断的战斗(2)第145章 后续事宜第635章 部署落定第389章 不完全如意第1110章 天灾带来机会第904章 朱审馨的顾虑第246章 危机初现第934章 倭寇的动向第255章 预料之外第268章 敌情第560章 变通第1163章 展现强势第885章 对决(7)第494章 宿命论(3)第707章 孙承宗的努力(1)第195章 问责第1036章 表面的统一(1)第235章 渑池大捷第853章 祖大弼的决绝(2)第86章 朝廷嘉奖第779章 迅雷动作(4)第1240章 史可法的决断(1)第1011章 部署的对比第809章 前兆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1043章 高瞻远瞩第1062章 辽东决战(4)第232章 惨烈一战(1)第10章 下人的规矩第244章 专访贫困户第671章 大凌河城的建设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566章 言传身教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1053章 张凤翼的选择第679章 反应太慢了第1232章 交心之举第1173章 歹毒第177章 无法无天第1134章 目不忍睹(3)第423章 炮兵营的威力(2)第139章 官田第1214章 沧州血战(8)第1099章 危险边缘第164章 留点纪念第1173章 歹毒第917章 朱审烜的决定第973章 台湾的重要第1149章 法律的尊严第899章 绝非末日第356章 飞来横祸第779章 迅雷动作(4)第618章 苏平阳的要求第599章 血战夔州府城(3)第98章 会试恩师(2)第338章 血色残阳(3)第132章 人心难测第410章 预料之中第1232章 交心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