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8章 创办银行与发行纸币(2)

创办银行与发行纸币需要有理论上的支持,这是肯定的,不过这方面的理论,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之中诞生,若是想着在创办之前,就拿出来一套健全的理论出来,可能性是不大的,而且很多的经营手法与相关的理论,也需要慢慢进行改进,最终慢慢臻于完善。

苏天成与宋思军的交谈相对多一些,创办银行与发行纸币,首先牵涉到的就是商贸,而且对商贸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宋思军一直都是在经商,而且充分扮演了官商结合的角色,所以对这些情况应该是熟悉的,也是能够最大程度的理解创办银行与统一发行纸币的作用。

宋思军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创办银行,他这个户部右侍郎,基本不管其他的事情,包括商贸事宜,都移交给其他人了,重点的精力就放到了创办银行方面。

宋思军毕竟不是一般人,他很快提出来了两点建议,第一个建议是必须要进行大规模的培训,也就是让更多的朝廷官吏明白创办银行和发行纸币的意义和作用,这样才能够保证各级的官府倾尽全力在大晋各地铺开,第二个建议是总结出来创办银行和发行纸币最为主要的作用,要让商贾和老百姓都明白这里面的意义,便于在推行的时候,阻力小一些的。

这其实也是苏天成重点考虑的问题,说到创办银行与发行纸币,这里面都牵涉到一个信用的问题,银行肯定是要开展借贷业务的,借钱不还的情况,肯定令银行走入死胡同,纸币的发行,必须是以朝廷的财力作为信用保证的。若是朝廷无节制的发行纸币,引发的经济上的灾难,足以颠覆整个的王朝。

但是在理论上面做出来总结,苏天成还真的不行,他内心是明白的,但无法系统的说出来。无法用一整套的理论来阐明这里面的重要性。

其实不要说苏天成,就算是几百年之后,有关货币的争论,也是大量存在的,就算是金融方面的专家,说出来的也是多种多样的道理。

譬如说理论认为,货币没有任何的价值,也不产生价值,只是在用于交易的时候。才有价值,但也有理论认为,货币是有价值的,就连这种最基本的争论都持续了那么长的时间,就不要说很多高深的理论了。

总结银行和纸币作用的事宜,自然是宋思军去忙碌了。

宋思军也是了得,利用自己熟悉商贾的身份,召集了好一些在大商贾商议这件事情。短短几天的时间,就撰写出来了一份奏折。交给了苏天成。

苏天成看完奏折之后,内心是真的服气了,谁说大晋朝廷没有人才啊。

四月二十日,大朝在皇极殿举行了。

皇极殿是举行各种大型典礼活动的地方,一般来说,能够在皇极殿举行的典礼。都是具有很大规模的,参加的人原则上是京城里面七品以上的官员。

大晋朝廷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朝会终于在皇极殿举行了。

这次朝会主要的内容,就是苏天成讲课,阐述创办银行和发行纸币的重要作用。

其实皇上坚持要创办银行和统一发行纸币,朝中的官吏都知道了。只是观点一直都没有能够统一,归纳起来,反对的还是居多的,只不过皇上的睿智,令所有人心服,他们都认为,只要是皇上坚持的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一定是好事情的,至于说为什么会成功,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蹊跷,钻研的人不是很多。

今日早朝的目的,众多的官吏也是清楚的,礼部早就做好了准备,好几个负责唱旨的官员,做了好长时间的准备。

所谓的唱旨,也就是将皇上所说的话语,大声的念出来,因为在皇极殿的早朝,参与的朝廷官员太多了,皇上的话语,不是每一个官吏都能够听到的,故而唱旨的官员,保证每一个参加早朝的官员,都能够听见皇上的旨意。

三品以上的官吏,悉数都在皇极殿大殿里面,四品到七品的官吏,则是站在大殿之外。

苏天成进入到皇极殿之后,诸多的官员都行跪拜礼了,其实这个仪式,本应该在中极殿就进行的,但皇上免去了那道仪式,在中极殿跪拜了,还要来到皇极殿,所有的文武大臣再次的跪拜,没有这样的必要,皇帝的威严不需要靠这样的仪式来巩固。

跪拜仪式结束之后,苏天成站起身来,慢慢从金銮殿上面走下来了。

一边走,苏天成一边开口了。

“朕今日所要讲述的这些道理,还要感谢户部右侍郎宋思军啊,朕相信,今日朕说出来这些道理之后,诸位就能够明白创办银行与发行纸币的重要作用了。”

“朕首先举个例子,譬如一个大家庭,兄弟十人,长大之后都分家了,各自有了小家庭,十户家庭的生活状况不一样,其中的老大家境很好,特别的富裕,其余的九家,时常会遇见诸多的困难,或者是断粮了,或者是银子不够用了,等等的情况,于是这九户家庭,时常向老大求助,或者是借银子,或者是借粮食,度过难关之后,还上了银子和粮食,如何的还银子和粮食呢,借了一两银子,则还上了一两一厘的银子,以表示感谢,借了一石粮食,则多还一斗的粮食表示感谢。”

“这种情况可以循环往复,某家有困难了,就可以去找老大借银子借粮食,度过难关,这种情况,诸位也应该是见过的,很是正常。”

“朕要特别强调的是,若是没有了老大的支撑,某家困难之后,借不到银子或者是粮食,那就可能迈步过去这个坎,等待这个家庭的会是什么命运呢,或许这个家庭就此倒下了,一蹶不振了,此等的情况,更是简单,崇祯初年的时候,大量流民的出现,也就是这等的情况。”

“或许有人要说了,这个老大也太富裕了吧,难道就如此的有钱,就不害怕人家借了没有银子和粮食来归还吗,那好,朕就按照这个思路来说,若是没有如此富足的老大,但有一种情况可以出现啊,那就是老大出面,让所有的家庭,将暂时不用的银子和粮食存起来,集中到一个地方,如此的情况之下,若是哪一家遇见了困难,一样可以去借银子借粮食,岂不是也能够解决遇见的诸多困难吗。”

“听到这里,诸位应该能够清楚了,这个老大,就是这个大家族的基石,他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完全稳定这个家族,让家族不管遇见什么困难,都能够在众人的帮助之下,渡过难关,老大发挥出来的作用巨大啊。”

“朕说到的这个老大,就是银行。”

“诸位可以想想,我大晋朝廷正在鼓励商贸的发展,做生意是需要银子的,没有银子的支撑,肯定是做不下去的,若是这个时候,银行出现了,集中了所有人的财富,来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商贾渡过难关,而这些商贾在走出困境之后,归还银子,并且还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岂不是能够让商贾很好的发展下去,不至于时常出现倒闭的危险。”

“商贾发展了,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作坊扩大了,需要更多的老百姓去做事情,老百姓在作坊里面做事情,拿到了银子,就能够维持生活,就能够养活家人,朝廷可以从商贸的交易之中,得到赋税,如此的情况之下,岂不是稳定了一大片。”

“相反,若是这个银行不存在了,商贾遇见了困难,借不到银子,等待的就是倾家荡产,甚至无法支付做事情的老百姓工钱,这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造成一大片的不稳定,商贾自身没有银子了,作坊垮掉了,做事情的老百姓拿不到工钱,生活一样难以维持,至少难以过上稳定的日子。”

“说到这里,朕相信诸位都明白了,银行的作用是巨大的,能够保证我大晋王朝的稳定,能够促使我大晋王朝飞速的发展,更加能够规范我大晋王朝的商贸秩序。”

“再来看统一的发行纸币,有了银行的支撑,特别是存在银行里面的巨大的财富来支撑,统一发行纸币,就顺理成章了,银行是朝廷直接办的,也就是朝廷和银行来承担纸币的信用,做生意需要大宗的金银交易,若是从银行里面每次都取出来那么多的金银,多不方便,换成了同样价值的纸币,岂不是方便很多了。”

“当然,朕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那就是信用的问题,不管是朝廷和银行,还是商贾,必须要有信用保证,朝廷和银行是不用说的,若是乱来了,恐怕会导致王朝的覆灭,至于说商贾不讲信用,面临的不仅仅是倾家荡产,还有律例的责罚。。。”

大殿里面非常的安静,众人听得非常仔细,如此简单明了的解释,谁都能够听懂,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众人终于明白银行的作用了。

有了这样的理解,谁还会不支持创办银行呢,至于说统一发行纸币,有了朝廷和银行的保证,也就不用有着太大的担心,当然,诸多的官吏也是明白的,就算是纸币出现了问题,大殿内外的这些官员,是不会出现生活困难的情况的。(未完待续。。)

第228章 信守诺言第857章 军令如山第280章 温体仁其人第305章 闫子章 的体会第666章 重要解释第171章 家里的学问第724章 调整军官第682章 屠城第1251章 崩溃第1183章 定局第699章 确定目标第761章 开埠的时间(1)第101章 历史的重演第175章 忠心最重要第395章 毕懋康第326章 功败垂成(2)第1054章 辽东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1241章 史可法的决断(2)第1152章 历史性的转变(3)第810章 陈新甲的选择第355章 痴情的女孩子第161章 如何赈灾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138章 暗讽钱谦益第392章 余音袅袅第706章 大胆安排第161章 如何赈灾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1246章 生死考验(1)第1159章 惨烈的内讧(2)第1108章 天赐良机(2)第652章 恨铁不成钢(3)第713章 杨嗣昌的心思第184章 何为金蝉脱壳第481章 准备第375章 风声鹤唳第687章 不惜代价第430章 妥善布置第831章 环环相扣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42章 人市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1085章 艰难决策第760章 陈新甲的聪明第694章 遇见难题第504章 平衡术第77章 郡主来了第847章 惨败(5)第1154章 决战部署(2)第1179章 帮倒忙第668章 大胆的推荐第119章 秦淮河(3)第950章 统筹协调第339章 血色残阳(4)第724章 调整军官第1145章 暂不称帝第381章 严格的检查第920章 苏天成的犹豫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战(3)第791章 偶遇(2)第1079章 明志第1185章 行动(2)第365章 一团乱麻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502章 再一次的说服第59章 收获季节第44章 苏俊的忠心第370章 不仅仅是愤怒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1070章 决战辽东(12)第528章 眼光要长远第1040章 汉奸的下场(2)第342章 冰火两重天(1)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592章 朱慈烺的固执第1232章 交心之举第748章 不详的预感第1016章 胃口很大第250章 端倪初现第1255章 史可法的选择第810章 陈新甲的选择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第1306章 万国来朝(1)第320章 脱颖而出(2)第486章 出现变故第584章 情报战第306章 尚未了结的承诺第477章 特权巡抚第1143章 乱作一团第128章 上任第251章 关乎未来发展的辩论(1)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1章 杀良冒功第1165章 苦岭关第952章 怀柔之心第1031章 面授机宜第5章 马市卖马第516章 机会还是陷井(2)
第228章 信守诺言第857章 军令如山第280章 温体仁其人第305章 闫子章 的体会第666章 重要解释第171章 家里的学问第724章 调整军官第682章 屠城第1251章 崩溃第1183章 定局第699章 确定目标第761章 开埠的时间(1)第101章 历史的重演第175章 忠心最重要第395章 毕懋康第326章 功败垂成(2)第1054章 辽东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1241章 史可法的决断(2)第1152章 历史性的转变(3)第810章 陈新甲的选择第355章 痴情的女孩子第161章 如何赈灾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138章 暗讽钱谦益第392章 余音袅袅第706章 大胆安排第161章 如何赈灾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1246章 生死考验(1)第1159章 惨烈的内讧(2)第1108章 天赐良机(2)第652章 恨铁不成钢(3)第713章 杨嗣昌的心思第184章 何为金蝉脱壳第481章 准备第375章 风声鹤唳第687章 不惜代价第430章 妥善布置第831章 环环相扣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42章 人市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1085章 艰难决策第760章 陈新甲的聪明第694章 遇见难题第504章 平衡术第77章 郡主来了第847章 惨败(5)第1154章 决战部署(2)第1179章 帮倒忙第668章 大胆的推荐第119章 秦淮河(3)第950章 统筹协调第339章 血色残阳(4)第724章 调整军官第1145章 暂不称帝第381章 严格的检查第920章 苏天成的犹豫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战(3)第791章 偶遇(2)第1079章 明志第1185章 行动(2)第365章 一团乱麻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502章 再一次的说服第59章 收获季节第44章 苏俊的忠心第370章 不仅仅是愤怒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1070章 决战辽东(12)第528章 眼光要长远第1040章 汉奸的下场(2)第342章 冰火两重天(1)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592章 朱慈烺的固执第1232章 交心之举第748章 不详的预感第1016章 胃口很大第250章 端倪初现第1255章 史可法的选择第810章 陈新甲的选择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第1306章 万国来朝(1)第320章 脱颖而出(2)第486章 出现变故第584章 情报战第306章 尚未了结的承诺第477章 特权巡抚第1143章 乱作一团第128章 上任第251章 关乎未来发展的辩论(1)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1章 杀良冒功第1165章 苦岭关第952章 怀柔之心第1031章 面授机宜第5章 马市卖马第516章 机会还是陷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