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京师戒严

朱由检脸色苍白,说不出话来了。

养心殿里面,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左右都御使,脸上的神情好不到哪里去,辽东的奏折已经将他们震得发麻,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朱由检的内心很苦,他想不到,自己雄才大略的筹谋的一切,进入遭遇了如此的惨败,而且这一次的惨败,直接威胁到京城了,稍有不慎,后金鞑子攻破了山海关,就可以直接杀到京城来了,要求他这个皇帝,离开京师去避难,他是绝对不会做的,那样的脸他丢不起。

辽东的战况,令人内心发苦,就是想哭都哭不出来。

十万出征的边军,几乎被全部歼灭,回到广宁和山海关的,仅仅三万人,其余近七万的将士,全部阵亡,副总兵祖大弼为了掩护大军撤退阵亡,至于说阵亡的边军军官,数不胜数。毫不客气的说,这一次的征伐,大明遭遇了最为惨重的失败,朱由检与皇太极之间的较量,以朱由检彻底失败告终。

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在这里,皇太极率领的近二十万的后金鞑子,围攻大凌河城、锦州城,包括宁远城与山海关,一旦关宁锦防线被后金鞑子突破了,大明王朝将要遭遇到最为重大的危机。甚至有可能轰然倒地。

以前后金鞑子入关劫掠,忌讳驻守在辽东的几十万边军。仅仅是在北直隶一带肆掠,最多也就是到山东等地,接着还是要迅速撤离的,牢不可破的关宁锦防线,以及驻守在关宁锦的边军,是后金鞑子不敢小觑的力量,一旦陷入到明军重重的包围之中,后金鞑子也要想着自身的退路。

如今的情况不同了。一旦后金鞑子拿下了关宁锦防线,从山海关到京师,就是一马平川了,根本就没有足以抵挡后金鞑子的城池和据点了,可以说京师的门户大开了。

内阁已经紧急商议过了,兵部提出来了不少的建议,包括征召驻守在大同、宁夏等地的边军紧急赶赴辽东。固守关宁锦防线,阻止后金鞑子,包括征召登州的苏天成和江宁营,紧急进入北直隶,护卫京师,包括征召南直隶的京营。火速赶赴京师,护卫京城。

其中征召大同和宁夏边军的建议,被内阁直接否决掉了,这个时候,皇太极时时刻刻都盯着大同和宁夏一带。一旦这些地方守卫空虚了,皇太极马上可以调集蒙八旗进攻。若是大同和宁夏有失,那就真的是塌天大祸了。

至于说征召江宁营以及南京的京营等意见,内阁也是有些犹豫的,登州对面的旅顺,有着后金的水师,这个时候,江宁营离开了登州,后金水师趁势攻击,从登州攻击京城,危险同样是巨大的,北方的卫所军队,根本就无法抗衡。

南京的京营,战斗力如何暂且不说,距离遥远,若是不能够及时赶赴京城,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朱由检听到了这些辩论,才真正的明白,军队的调遣,乃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情,为什么当初苏天成不同意直接攻打后金鞑子,为什么在辽东的局势稳定之后,也认为机会还不合适,现在一切都体现出来了,一旦辽东出现危局,那就处处都会出现危局,辽东的稳固,是大明朝的根本。

后悔是没有什么作用的,自尊心令朱由检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有一点朱由检是认账的,那就是用人失察,对于内阁首辅杨嗣昌和内阁次辅唐世济的看法,他也发生了明确的变化,杨嗣昌还是熟悉军务,提出来的意见建议都是可行的,可惜推荐的陈新甲,好大喜功,在辽东遭遇了如此重大的惨败,不过杨嗣昌推荐陈新甲的时候,建议陈新甲辅佐苏天成,没有建议陈新甲单独负责辽东的事物,这一点朱由检是清楚的。

唐世济的举荐就出现重大失误了,在举荐陈新甲的方面,一味的推崇,建议陈新甲单独负责辽东的事物,全面指挥这次的征伐。

朱由检对唐世济的看法,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可惜他没有自省,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他自己的头上,还是因为要分散和削弱苏天成的权势。

整整一天的时间了,早朝之后,养心殿就开始议论辽东的事宜了,一直都没有拿出来合适的方案,虽然皇太极还没有开始攻打山海关,可谁知道明天是不是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皇太极带领的大军,已经不是驻守关宁锦防线的明军可以抗衡的。

驻守在关宁锦防线的明军,只有十万人了,这些军士,不可能对抗二十万的后金鞑子。

绝望和愤懑的情绪,左右着朱由检,他已经到了暴怒的边缘了。

“杨爱卿,你是内阁首辅,诸多的爱卿都商议了大半天了,面对如此的局面,究竟该如何的调遣,如何的守住关宁锦防线,若是总不能商议到好的办法,朕就亲自带着京师的军士,前去守卫山海关。”

朱由检说出来这句话,杨嗣昌的脸色发白,扑通跪下了。

杨嗣昌跪下了,其余的人也跟着跪下了。

“皇上不必御驾亲征,臣愿意带领京营的将士,赶赴山海关,一定守住山海关,绝不容后金鞑子一兵一卒进入关内。”

一个女人的声音出现了。

朱由检看着秦良玉,眼神柔和了一些,秦良玉虽然身为右都御使,但时时刻刻关注辽东的局势,也多次提出来,愿意到辽东去,驻守边关。

“秦爱卿勇气可嘉,不过朕现在关心的,是如何护卫山海关,如何护卫京师,若是后金鞑子攻破了山海关,我大明危矣。”

杨嗣昌终于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征召苏天成和江宁营,赶赴辽东,此外没有其他好的办法。。。”

杨嗣昌话语刚落,唐世济开口了。

“杨大人,登州距离辽东两千余里,苏天成赶赴辽东,少则半月,多则一月,还要算上圣旨达到登州的时间,这期间会发生什么事情,难以预料,臣不反对调遣苏大人和江宁营赶赴辽东,可臣认为时间来不及,臣以为,当初苏大人赶赴登州,就不应该调遣那么多的江宁营军士。”

到了这个时候,唐世济还是没有忘记,将辽东兵败的责任,分给苏天成一些,这几乎成为了他的习惯,反正辽东发生了什么事情,苏天成都是有责任的。

唐世济说的是不错,苏天成和江宁营赶赴辽东,时间上面,恐怕是来不及的,按照时间分析,江宁营赶赴辽东,最快也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加上圣旨到登州的时间,苏天成准备的时间,恐怕一个月能够到辽东,就算是很不错了,可辽东的十万军士,是不是还能够坚持一个月,谁也说不清楚,这一次的情况不同了,皇太极亲自带领后金鞑子征战,后金鞑子几乎是倾巢出动了,这样的气势,谁能够阻挡。

朱由检看了看唐世济,眼神里面透露出来一股冷意,这个时候还在污蔑苏天成,岂不知苏天成要是倒下了,大明就真的可能倒下去了,谁还能够挽救大明。

“唐爱卿,既然你认为苏爱卿到辽东不现实,那你说说,有什么建议。”

唐世济也早有准备了。

“臣以为,调集北直隶卫所军士,赶赴辽东,臣咨询过兵部,十日之内,可以征召到十万军士,令这些军士,星夜兼程,赶赴辽东,固守山海关。”

杨嗣昌看了看唐世济,再次开口了。

“唐大人说的不错,北直隶的确能够征召到十万军士,可唐大人难道不知道这些军士的战斗力吗,很多的军户,根本就没有拿过兵器,这些人到了山海关,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他们若是畏惧了,哗变了,该当如何。”

养心殿里面,迅速的安静下来了,杨嗣昌说的是大实话,卫所军队,根本就没有战斗力,这样的时候,派到辽东去,恐怕被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反而影响到军队的士气,造成了更加不堪的局面。

朱由检长叹了一口气。

“朕决定了,立刻拟旨,征调苏爱卿进驻辽东,为了辽东局势的稳定,调集三万京营将士,赶赴山海关,秦爱卿以右都御使兼任主帅,带领三万大军,赶赴山海关,令南京京营将士,抽调三万人,即刻赶赴京师,护卫京师,至于说北直隶卫所的军队,就不要征召了。”

“皇上,不可啊,京师的安危,乃是我大明之根本,京营将士不能够抽调啊,就算是要抽调,也要等到南京京营的军士到达之后。”

“杨爱卿不必多说了,朕岂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可若是山海关被攻下了,不要说京师,就是朕的江山,都可能出现危险了,必须要保住山海关,不能够出现任何的闪失,此外,从今日起,京师开始戒烟,每日城门打开两个时辰,酉时以后,任何人都不得进入京城。”

朱由检说完,站起身来,身体禁不住摇晃了一下,他感觉到有些头晕,这不是过于的劳累,而是内心的悲怆,输给了皇太极,他实在不甘心。

第516章 机会还是陷井(2)第879章 对决(1)第513章 运动的定义(2)第986章 济尔哈朗的远见第588章 皇太极的打算第1章 杀良冒功第374章 顺理成章第1136章 果断的战斗(2)第432章 朱由检的决定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853章 祖大弼的决绝(2)第22章 青楼第1078章 补偿第330章 说做就做第1064章 决战辽东(6)第969章 非凡一战(3)第868章 辽东的调整(2)第1175章 内讧的代价(1)第710章 嘱托第899章 绝非末日第735章 青州第710章 嘱托第13章 恼火的现状第712章 调整安排第316章 大比武(1)第171章 家里的学问第220章 一诺千金第682章 屠城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772章 海战(2)第1212章 沧州血战(6)第1024章 无力回天(2)第454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1113章 相关的安排第831章 环环相扣第107章 授官第35章 蠢笨如猪第688章 异曲同工第396章 力排众议第368章 碰撞第968章 非凡一战(2)第1064章 决战辽东(6)第374章 顺理成章第802章 内阁的争论(1)第243章 秋收的计划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1183章 定局第905章 新的护卫第735章 青州第353章 特殊的权力第724章 调整军官第859章 京师戒严第1234章 阎应元的机智第1150章 历史性的转变(1)第467章 败退第45章 租子第279章 借银子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964章 草原之殇10第777章 迅雷动作(2)第253章 关乎未来发展的辩论(3)第171章 家里的学问第1165章 苦岭关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发展轨道(1)第1114章 另有重点第466章 死里逃生第1162章 秋收的态度第848章 稳如磐石(1)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413章 群英会第265章 必须考虑的问题第329章 取舍之间第953章 进攻的前奏第979章 收复台湾(4)第106章 礼仪第65章 现实第769章 认识的转变第830章 首战告捷(3)第628章 当务之急第494章 宿命论(3)第22章 青楼第67章 归属第1132章 目不忍睹(1)第410章 预料之中第823章 准备(2)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291章 刘宗周来了第479章 流寇的态度第56章 下狠手(1)第352章 洪承畴的诧异第561章 总结会议第349章 实话实说第531章 变革的思想第853章 祖大弼的决绝(2)第252章 关乎未来发展的辩论(2)第589章 至关重要的决定第1086章 议和与臣服第699章 确定目标第983章 序幕拉开第1185章 行动(2)
第516章 机会还是陷井(2)第879章 对决(1)第513章 运动的定义(2)第986章 济尔哈朗的远见第588章 皇太极的打算第1章 杀良冒功第374章 顺理成章第1136章 果断的战斗(2)第432章 朱由检的决定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853章 祖大弼的决绝(2)第22章 青楼第1078章 补偿第330章 说做就做第1064章 决战辽东(6)第969章 非凡一战(3)第868章 辽东的调整(2)第1175章 内讧的代价(1)第710章 嘱托第899章 绝非末日第735章 青州第710章 嘱托第13章 恼火的现状第712章 调整安排第316章 大比武(1)第171章 家里的学问第220章 一诺千金第682章 屠城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772章 海战(2)第1212章 沧州血战(6)第1024章 无力回天(2)第454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1113章 相关的安排第831章 环环相扣第107章 授官第35章 蠢笨如猪第688章 异曲同工第396章 力排众议第368章 碰撞第968章 非凡一战(2)第1064章 决战辽东(6)第374章 顺理成章第802章 内阁的争论(1)第243章 秋收的计划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1183章 定局第905章 新的护卫第735章 青州第353章 特殊的权力第724章 调整军官第859章 京师戒严第1234章 阎应元的机智第1150章 历史性的转变(1)第467章 败退第45章 租子第279章 借银子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964章 草原之殇10第777章 迅雷动作(2)第253章 关乎未来发展的辩论(3)第171章 家里的学问第1165章 苦岭关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发展轨道(1)第1114章 另有重点第466章 死里逃生第1162章 秋收的态度第848章 稳如磐石(1)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413章 群英会第265章 必须考虑的问题第329章 取舍之间第953章 进攻的前奏第979章 收复台湾(4)第106章 礼仪第65章 现实第769章 认识的转变第830章 首战告捷(3)第628章 当务之急第494章 宿命论(3)第22章 青楼第67章 归属第1132章 目不忍睹(1)第410章 预料之中第823章 准备(2)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291章 刘宗周来了第479章 流寇的态度第56章 下狠手(1)第352章 洪承畴的诧异第561章 总结会议第349章 实话实说第531章 变革的思想第853章 祖大弼的决绝(2)第252章 关乎未来发展的辩论(2)第589章 至关重要的决定第1086章 议和与臣服第699章 确定目标第983章 序幕拉开第1185章 行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