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农部

“事情就先这样定了吧,命户部调拨钱粮前往辽东,在辽东建造移民点,现行试点。”

乾清宫中,弘治皇帝最终拍板定案,定下了开发辽东的人口迁移方案。

讨论完了辽东的事情,今天的正事也算是做完了。

最近歌舞升平的,没有多少让弘治皇帝烦恼的事情。

“陛下,诸公~”

见大家都要散去,刘晋突然间想到了一个事情。

番薯已经成熟,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这是从黄金洲引进的粮食作物,也是当初刘晋吹嘘出来的能够亩产几十石的东西,而且也被弘治皇帝称之为祥瑞,自然是要邀请大家一起去看看,感受下丰收的喜悦。

“刘晋,有什么事?”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看了看刘晋问道。

“陛下,从黄金洲带回来的番薯已经成熟,到了收获的时候了,臣想请陛下和诸公一起去看看。”

刘晋连忙说道。

“番薯终于成熟了?”

弘治皇帝等人一听,顿时就眼睛微微一亮。

这玉米、辣椒、西红柿最近可是京城这边最抢手的东西,价格老贵了,大家也是没少吃,几乎天天都要吃。

味道嘛也都还是相当不错的。

玉米的产量也是相当的可以,亩产几十石虽然没有达到,但亩产七八十还是有的,而且这玉米比较耐旱,不需要占用良田,这是极为关键的。

另外从黄金洲这边带回来的花生现在也是成为了京城权贵们下酒的一道必备菜,这东西越吃越香,据说还有补阳气的功效,价格也是老贵了。

所以大家对于番薯和土豆也是相当的期待,期待着它能够给大家带来惊喜。

“哈哈,走,走,必须去看看。”

弘治皇帝高兴的笑了起来。

多了几种粮食作物,这绝对是天大的好事,这意味着大明的老百姓可以有更多的粮食吃,从此以后就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动不动就挨饿,动不动就活不下去。

“对,对,这必须要去看看,听说这番薯的产量比玉米的产量还要高很多。”

“就是不知道这一次刘晋要如何来吹嘘这番薯了。”

张懋也是跟着连连点头,接着笑了笑说道。

“哈哈~”

“他肯定会宣传说这番薯有滋阴补阳的效果,要不然就是强身健体。”

朱辅顿时也是笑了起来。

“哈哈~”

周围的众人一听,顿时就忍不住高兴的笑了起来。

辣椒、西红柿、玉米、花生这些从黄金洲带回来的农作物被刘晋炒的价格非常高,也只有有钱人才能够吃得起。

其实打击都知道,这只不过是刘晋在推广这些东西,让更多的人来种植这些从黄金洲带回来的农作物罢了。

至于报纸上面的那些宣传,不过都是打出来的嘘头罢了。

你如果要是真以为吃玉米能够滋阴补阳,那就真的傻了。

也就是这东西刚刚出来,又是从黄金洲带回来的,物以稀为贵,大家都想要试一试,到了明年,这东西就和其它的粮食一样了。

“走,走,一起去看看,当初刘晋可是说了,番薯这东西能够亩产几十石呢,有了这番薯,以后我大明的百姓就再也不用挨饿了。”

刘健也是笑着说道。

“拿走吧~”

弘治皇帝也是心情相当不错,粮食稳了,这江山就稳了,只要能够吃饱饭,谁会闲着没事做去造反?

众人乘车直接出了皇宫,出了京城来到了位于京城郊区的天津农业商行的试验田这里。

得知消息的毛奇也是立即让人准备人手,准备工具,随时听候指挥。

刘晋带着众人来到试验田,一边走也是一边向大家介绍起来。

“陛下,诸公~”

“这些就是玉米田,这是玉米秸秆,可以用来喂养牲口,上面结出来的这个棒子,它就是玉米棒子。”

路过一片玉米田,刘晋也是笑着说道。

“原来玉米长这样啊~”

弘治皇帝饶有兴趣的下了田地,仔细的看了看玉米杆子,也是摘下一个玉米,仔细的掂量、掂量,再拨开衣看了看。

说道:“这些应该是用来当种子的玉米地吧,这些玉米都已经很老了。”

“是的,陛下,这些玉米都是用来当种子,选的都是杆子最粗壮,杰出的玉米棒子最大、最饱满的玉米。”

刘晋点点头,想了想又说道:“粮食想要丰产,除了田地肥沃之外,种子也是极为关键的因素,选种的时候必须要选种最优良的种子,一代代的培育下去,慢慢的就能够培育出最优良的粮食品种出来。”

“朝廷一向重视农业,以农为本,但却是很少重视种子的培育,农民种的种子大多数都是自己在培育,往往都很难培育出良种来。”

“有些地方的良种只能够局限于一个地方,没有办法大规模的推广。”

“臣听说在南洋地区有一些水稻的品种,它的产量比我们大明的水稻品种产量要高很多,所以臣就想,朝廷这边是不是可以专门的去成立一个衙门,专门在全球范围内收集良种、培育良种,推广良种。”

“以试验田的形式,在我们大明各地建立试验田,用来实验各种和培育良种,以达到改善良种,提高产量的目的。”

带着弘治皇帝和朝中诸公来农田,自然不是仅仅来看番薯产量的,顺带着要普及下农业相关的东西。

历朝历代都重农抑商,但是却很少有人重视粮种的培育和推广,还有先进的耕种方式和工具的推广等等。

听到刘晋的话,弘治皇帝和刘健等人顿时就眼睛一亮。

是啊,为什么自己从来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粮种都是需要培育的,华夏古人能够将狗尾巴草培育成小米,这是经过一代代不断的人工选种、培育的结果。

只靠老百姓来做这个事情的话,肯定是很慢的,而且老百姓掌握的知识有限,也很难说培育成优良的品种出来。

有些地方培育出了优良的品种,往往也是只能够局限于某个地方种植,没有办法大规模的推广到更多的地方去。

“此子不愧是高人子弟~”

刘健、李东阳等人忍不住互相看了看,心里面暗暗佩服。

历朝历代都说重农,但其实无非就是鼓励农耕、开垦荒地这一套,却是从来没有人说要去成立专门的衙门来培育良种、推广良种这种具体的方法。

“善~”

弘治皇帝也是双眼放光的说道。

这个方法好啊,有好的良种就应该要大规模的去推广,让更多的人去种植,比如这玉米、这番薯、还有土豆。

良种也是需要不断培育的,老百姓自发式的培育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朝廷派专人去做这个事情就很合适。

“陛下,此法甚好。”

刘健也是连忙跟着说道。

“臣也以为此法不错,成立一个专门的衙门在大明各地寻找良种、培育良种、推广良种,相信将来,我大明将再无饥荒。”

李东阳也是跟着郑重的说道。

涉及农业,涉及粮食的问题上,他们这些文官是最喜欢的,当然皇帝也是最重视的一个问题。

粮食要稳,老百姓要吃的饱饭。

只有在老百姓吃饱饭的基础上才能够说来谈一谈其它的事情,老百姓如果连饭都吃不饱了,那这江山就不稳了。

“嗯,此事就这样定了,刘健你回头和大家商量一下,拿出一个具体的方案出来,尽管成立这样的一个衙门。”

“这个衙门就叫农部,不属于六部,级别嘛比六部低一级吧。”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接着想了想说道。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刘健、李东阳等人微微吃惊,这新成立一个衙门,按理说应该要放置在六部之下,归哪一部管都可以。

可是现在弘治皇帝竟然将这个农部单独出来,不再六部任何一个部门的管理之下,而且这个级别也太高了。

六部算是朝廷里面最高的部门了,比六部低一级,这级别可就相当高,特别是对于一个新成立的部门来说,那更是如此了。

可是想一想,这农业的重要性,大家也没有什么话可说了。

农业必须要高度重视。

“这玉米怎么种植?”

弘治皇帝看了看玉米对刘晋问道。

“这玉米的种植比较简单,将这玉米颗粒剥下来,然后一粒粒种到地里面就可以了。”

“那个番薯的种植就还更简单了,非常容易成活。”

“只需要将番薯的藤条给剪下来,种到地里面,它就可以成活,所以番薯是非常容易大规模的推广的。”

刘晋连忙回道。

刘晋笑了笑,突然间记起来,明朝的皇帝好像每年都要下田干点活,种点地,据说还是老朱同志留下的优良传统。

第712章,轻轻松松拿下第1478章,做有为的时代青年第1529章,建长江大桥?第1157章,火爆的股市第867章,大发明家朱厚照第871章,要想富,多养猪第622章,对外当行王道第21章,转移注意力第1791章,大明各地的规划第2190章,华夏历1751年第1798章,过年回家1第1810章,热卖的摩托车2第1869章,宽厚仁慈的弘治皇帝第1442章,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葡萄牙第243章,第一站第1171章,胡萝卜加大棒第711章,攻打麻六甲第2116章,差距太大了第1255章,文化教育第2229章,大明人真的没粮食了?第1959章,人人都眼红了第1222章,当家难第1213章,肠子都悔青了第2202章,电影第1357章,维也纳大战(三)第1930章,各地的发展情况第1450章,要搞贸易和旅游业第487章,琉球的巨大潜力第102章,唱大戏第2017章,闹吧,死命闹吧第109章,过完年都十八了第1527章,奴隶不准出现在大明本土第1442章,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葡萄牙第1768章,大搞基建第1356章,维也纳大战(二)第204章,核心点就是京城第664章,首先要有法可依第332章,吃香的傻熊第1935章,新学高考第354章,颜色越亮丽越值钱第1387章,愈演愈烈第729章,大明游记天津篇(下)第1350章,西伯利亚汗国第849章,风波平息第588章,沈阳之战(下)第1740章,王守仁的思索第1755章,梁赞城下第294章,金子第1720章,惊艳亮相第1298章,新一轮出海潮(2)第929章,大奴隶商人宁王1第393章,可怕的速度第122章,机会来了第1117章,斯拉夫人的危机第634章,牛耕田第40章,恩师在上第927章,种植园主们的小日子第1158章,耍无赖的张懋第771章,蒸汽时代第1984章,回家过年的年货第564章,超级火爆的销售第212章,以天津为试点(求订阅)第1716章,第一辆汽车诞生第518章,杀第1301章,思想观念的束缚第921章,大明的秋收之辽东篇大丰收第2150章,热气球第788章,移民草原人去澳洲第838章,鄙视链第369章,先站稳北方市场第210章,争论(求订阅)第1468章,简直就是胡闹第2169章,火爆的电话第1006章,弘治十六年第1293章,东吁侯思家第805章,先惩戒叛徒第466章,年底盘点第1019章,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第1289章,差点气死的张氏兄弟第2234章,这就是科技的力量第1294章,一战定缅甸第2166章,大明人的办法真管用第879章,意义非凡第1912章,新时代的青年恋爱第1953章,楚国要出大事了第131章,太子也穷啊第1052章,尚书房小会议(加餐)第1432章,我们出来的太迟了第433章,屁股决定脑袋第318章,长芦盐场第557章,中转点第488章,琉球城模式第318章,长芦盐场第1341章,吃了熊心豹胆?第1587章,彻底撕破脸皮第2049章,极端的干旱第1572章,好日子要结束了第711章,攻打麻六甲第1728章,石油肯定是大买卖第481章,大买卖
第712章,轻轻松松拿下第1478章,做有为的时代青年第1529章,建长江大桥?第1157章,火爆的股市第867章,大发明家朱厚照第871章,要想富,多养猪第622章,对外当行王道第21章,转移注意力第1791章,大明各地的规划第2190章,华夏历1751年第1798章,过年回家1第1810章,热卖的摩托车2第1869章,宽厚仁慈的弘治皇帝第1442章,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葡萄牙第243章,第一站第1171章,胡萝卜加大棒第711章,攻打麻六甲第2116章,差距太大了第1255章,文化教育第2229章,大明人真的没粮食了?第1959章,人人都眼红了第1222章,当家难第1213章,肠子都悔青了第2202章,电影第1357章,维也纳大战(三)第1930章,各地的发展情况第1450章,要搞贸易和旅游业第487章,琉球的巨大潜力第102章,唱大戏第2017章,闹吧,死命闹吧第109章,过完年都十八了第1527章,奴隶不准出现在大明本土第1442章,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葡萄牙第1768章,大搞基建第1356章,维也纳大战(二)第204章,核心点就是京城第664章,首先要有法可依第332章,吃香的傻熊第1935章,新学高考第354章,颜色越亮丽越值钱第1387章,愈演愈烈第729章,大明游记天津篇(下)第1350章,西伯利亚汗国第849章,风波平息第588章,沈阳之战(下)第1740章,王守仁的思索第1755章,梁赞城下第294章,金子第1720章,惊艳亮相第1298章,新一轮出海潮(2)第929章,大奴隶商人宁王1第393章,可怕的速度第122章,机会来了第1117章,斯拉夫人的危机第634章,牛耕田第40章,恩师在上第927章,种植园主们的小日子第1158章,耍无赖的张懋第771章,蒸汽时代第1984章,回家过年的年货第564章,超级火爆的销售第212章,以天津为试点(求订阅)第1716章,第一辆汽车诞生第518章,杀第1301章,思想观念的束缚第921章,大明的秋收之辽东篇大丰收第2150章,热气球第788章,移民草原人去澳洲第838章,鄙视链第369章,先站稳北方市场第210章,争论(求订阅)第1468章,简直就是胡闹第2169章,火爆的电话第1006章,弘治十六年第1293章,东吁侯思家第805章,先惩戒叛徒第466章,年底盘点第1019章,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第1289章,差点气死的张氏兄弟第2234章,这就是科技的力量第1294章,一战定缅甸第2166章,大明人的办法真管用第879章,意义非凡第1912章,新时代的青年恋爱第1953章,楚国要出大事了第131章,太子也穷啊第1052章,尚书房小会议(加餐)第1432章,我们出来的太迟了第433章,屁股决定脑袋第318章,长芦盐场第557章,中转点第488章,琉球城模式第318章,长芦盐场第1341章,吃了熊心豹胆?第1587章,彻底撕破脸皮第2049章,极端的干旱第1572章,好日子要结束了第711章,攻打麻六甲第1728章,石油肯定是大买卖第481章,大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