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厂

“诸位这些日子辛苦了,这下我们总算是可以给陛下交差了,也不能白白辜负陛下顶住御史言官的压力给我们官身啊。”

宋应星高兴地说道。

汤若望也同样欣喜得很:“有此神器在,大明不愁不一统天下!宋公,您看,我们是不是应该一起立即把这枪带到宫里去见陛下,这可比那位高总督给陛下送美人强。”

“正如汤公所言,我们一同去!”

宋应星说着就命人忙把这把燧发枪拿红绸布包好。

不过这时候,孙和鼎走了过来:“且慢,两位世叔何必急于这一时。”

“怎么,难道贤侄对此还有异议?”

宋应星比孙和鼎年长,又和其父孙元化是同朝为官过,因而便称孙和鼎为贤侄。

“孙同僚乃火药局的,这次燧发枪的制造,你就没必要抢功吧”,汤若望比较直率,直接以为孙和鼎是也要参与进来。

孙和鼎不由得笑了起来:“汤叔何必如此说,小辈的意思是,且用我新做的弹药试试,确定这把火枪射程后再上呈陛下也不迟。”

说着,孙和鼎就将一包纸装弹拿了出来:“这把燧发枪可让小辈一试?”

“无妨”,宋应星回后,不由得问道:“你这弹药什么怎么做的,对燧发枪发射有何益处?”

“用鹿皮包裹的颗粒火药,每五颗装入一纸袋中,性能是否更好,试试便知!”

孙和鼎说着就亲自取下一纸壳弹,然后咬掉一端,从前面镗口倒入弹药后,就开始准备瞄准。

啪!

孙和鼎扳机一扣动,击锤击打在火帘门上,火花瞬间引燃药窝里的火药,顷刻间枪口出现一团白色烟雾。

紧接着,孙和鼎又试射了几次。

“报告,精准射程一百步,最大射程两百步!”

负责勘查射击结果的工匠跑了回来,向宋应星和汤若望两人禀告道。

宋应星和汤若望都傻了眼,瞠目结舌地看着眼前的鹿皮包的弹药和纸壳弹。

“这样就可以加大射程?”

宋应星忙又让孙和鼎多试几枪。

依旧是这样。

“果然如陛下所说,鹿皮包裹的弹药明显润滑许多,射击速度更快!”孙和鼎笑道。

宋应星干脆直接大笑起来:“我大明振兴有望!有望啊!”

“这,这不仅仅是射程远了,关键是操作更快了,速度不逊色于娴熟的弓箭手从拉弓到瞄准射击。”

汤若望惊愕地说道。

……

啪!

乾清宫外殿的一普通瓷器倒在了地上。

朱由检吹了吹枪口的白烟,摸了摸细长的枪身,拔出刺刀来,就果断地朝一把椅子劈了下去。

厚达十公分的椅子被刺刀嵌进去六公分。

“不错,坚固且锋利,射程也很好,此枪就命名为‘崇祯十四式火枪’,立即投入生产,与之口径配备的弹药也要立即生产!由大元帅府总装备处负责采购第一批火枪,工部大明军械所承办,款项找大明中央银行的杨名深。”

朱由检给这把大明第一把制式燧发枪改名成火枪,为的是保密,不透露这把火枪的特点,同时也没通过名字表明他的使用军种,而以年号代之,无疑至少为以后改进的燧发枪相区别。

对于目前这把燧发枪,朱由检是很满意的,精准射程能达到一百步,射击速度能连发五次以上,准确度大大提高,这已经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燧发枪。

因而,朱由检想也没想便要让大元帅府立即采购,到时候直接下发到部队,立即展开训练,并确立新的战术。

而对于宋应星、汤若望、孙和鼎等对于崇祯十四式火枪制造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工匠们,朱由检自然是不吝赏赐。直接许诺定单利润之二成分给参与者作为年度奖金,同时宋应星、汤若望、孙和鼎等赐予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检讨,加入大明工程院,成为大明第一批工程院院士。

宋应星和汤若望还加了个大明科学院院士。

同时,由军械所钢铁冶炼局和火铳局、火药局联合成立第一车间,组织精干力量,全力生产第一批崇祯十四式火枪。

每多生产一把崇祯十四式火枪,每个参与的工匠就多一分奖励,因而工匠生产的积极性很高,几乎以最大的干劲完成工作。

总装备处则派出专人进行监督,以此确保不以次充好。

火炮局这边则依旧在进行研制新的火炮也加设测距仪与照门,孙和斗看见自己兄长已经得了翰林官,自然是羡慕嫉妒恨,恨不得立即就制造出崇祯帝朱由检要求的火炮出来。

对于测距仪和照门,因为葡兵火炮就有,朱由检也提供了些建议,倒也制造得出来,但就是炮管一直为难着孙和斗。

铜制炮管容易变形造成堵塞,而铁制炮管又容易炸膛,孙和斗现在不得不拉着宋应星想办法试验出更适合制造炮管的一种合金钢。

但朱由检又下了旨意,寻找适合做炮管的合金钢可以,但不能成本太高,譬如那种金银类贵重金属组成合金材料肯定是不行的。

倒是孙和京依旧不急不躁,没事就传来王恭厂又有爆炸声,谁也不知道孙和京到底在玩什么。

宋应星主动向朱由检提出了大明军械所人手不足的问题,从基层学徒到专业的研究者,都还是很少,任何技术改进是需要很多人全身心投入,他一个人每日要负责钢铁冶炼局的管理和参与崇祯十四式燧发枪的生产和钢铁冶炼锻造技术改进,如今是忙得昏天黑地。

朱由检听从了宋应星的建议开始预备成立大明制造学堂,以此培养装备制造方面的人才,并招募少年进入学堂进行初造然后进入军械所工作,从学徒干起,逐步参与研发。

而与此同时,则是准备改组第一车间为大明第一兵工厂,由兵工厂直接对外招募劳工。

这种劳工则是参与无技术含量的运输与后勤服务以及组装保养等工作。

这样的话,是把研究与生产开始区分开,学堂负责技术人才培养,兵工厂则直接负责培养熟练的基层工人。

同时,也靠此增加大明对流民的利用率,减少无业流民对社会造成的不稳定影响。

但为鼓励百姓送自己的孩子不走科举走制造学堂,朱由检表示学堂与国子监同级。

学堂毕业者参加专业性考试,成绩优异者也会授予秀才举人乃至进士出身,同样可以入朝为官。

而且在学堂读书,可享受学费全免,甚至优异者会有补贴,还管两顿饭,但必须是寄宿制,每隔十日放两天假。

第十六章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二百五十章 清军阿济格部兵临武昌府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来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与朝鲜的战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闻清军战败的多尔衮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宫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来的朱由检和多尔衮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杀与占领九州岛全境第六百七十二章 牛顿和他的表妹第二百二十二章 刘希尧挡阿拉善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说了算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进京第一百章 豺狼布于四周第一百二十七章 兴风作浪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检搞不懂大明官员们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张献忠第八十一章 天下正朔第二百六十三章 烟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六十三章 阁臣议政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寿想做辽地王第六十八章 税政改革开始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统治下的黄河两岸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团问题解决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复天津卫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杀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团出现第十四章 三路南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尔衮见周则第二百七十章 未来朕的皇家资本定会夺回自己的利益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军孤注一掷第十五章 朱由检留言李自成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战 二 巨炮发威第六百六十二章 南直隶众议司驳回咨议司提案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满清的奸贼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虏满清王爷第二百六十章 阿济格回京后的满洲贵族反应第二百七十一章 征税开始第一百四十一章 该收网了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门与一亿五千万债款第六十章 物议沸腾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寿为满清守辽西第五百三十七章 处决祖大寿与范永斗等第三百四十四章 贬黜史可法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祯十七年十二月冬第二百六十三章 烟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一百零八章 造燧发枪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祯十八年的满清统治区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畴的应对之策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谁第十五章 朱由检留言李自成第三百二十五章 忽悠红毛范德兰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与暗下阴谋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阵全歼清军铁骑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历史的转折点第六百零一章 朝鲜使团与朝贡制度第六百七十八章 签订《直布罗陀条约》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国的殖民时代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开最高级别军事会议第一百三十七章 请陛下乾纲独断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礼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腾第六百零八章 给我大明皇帝跪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户部左侍郎党崇雅之胆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寿第二十七章 陈圆圆第六十七章 经济操控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时期的大明金融市场第四百六十三章 名将交锋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国的殖民时代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虏满清王爷第四百零三章 抉择第十章 帝后第两百零一章 朕还要留五日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临通州第二章 百官各怀心思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腾第二百九十九章 设枢密使一职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变革政治制度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将交锋 三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进击之血肉横飞第六百五十六章 资产阶级与手工业者渗透进朝堂第二百五十章 清军阿济格部兵临武昌府第四百零六章 杀死吴三桂与活捉洪承畴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乱党,给我杀!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离死不远第一百零六章 工匠有官身第四百五十九章 线膛枪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虏烟尘笼开封第二百五十二章 多罗贝勒博洛之死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击第四百七十五章 刘文秀力促李定国降明第四十四章 抵达江南 一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欢朕吗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
第十六章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二百五十章 清军阿济格部兵临武昌府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来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与朝鲜的战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闻清军战败的多尔衮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宫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来的朱由检和多尔衮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杀与占领九州岛全境第六百七十二章 牛顿和他的表妹第二百二十二章 刘希尧挡阿拉善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说了算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进京第一百章 豺狼布于四周第一百二十七章 兴风作浪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检搞不懂大明官员们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张献忠第八十一章 天下正朔第二百六十三章 烟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六十三章 阁臣议政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寿想做辽地王第六十八章 税政改革开始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统治下的黄河两岸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团问题解决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复天津卫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杀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团出现第十四章 三路南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尔衮见周则第二百七十章 未来朕的皇家资本定会夺回自己的利益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军孤注一掷第十五章 朱由检留言李自成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战 二 巨炮发威第六百六十二章 南直隶众议司驳回咨议司提案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满清的奸贼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虏满清王爷第二百六十章 阿济格回京后的满洲贵族反应第二百七十一章 征税开始第一百四十一章 该收网了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门与一亿五千万债款第六十章 物议沸腾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寿为满清守辽西第五百三十七章 处决祖大寿与范永斗等第三百四十四章 贬黜史可法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祯十七年十二月冬第二百六十三章 烟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一百零八章 造燧发枪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祯十八年的满清统治区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畴的应对之策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谁第十五章 朱由检留言李自成第三百二十五章 忽悠红毛范德兰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与暗下阴谋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阵全歼清军铁骑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历史的转折点第六百零一章 朝鲜使团与朝贡制度第六百七十八章 签订《直布罗陀条约》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国的殖民时代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开最高级别军事会议第一百三十七章 请陛下乾纲独断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礼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腾第六百零八章 给我大明皇帝跪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户部左侍郎党崇雅之胆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寿第二十七章 陈圆圆第六十七章 经济操控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时期的大明金融市场第四百六十三章 名将交锋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国的殖民时代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虏满清王爷第四百零三章 抉择第十章 帝后第两百零一章 朕还要留五日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临通州第二章 百官各怀心思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腾第二百九十九章 设枢密使一职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变革政治制度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将交锋 三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进击之血肉横飞第六百五十六章 资产阶级与手工业者渗透进朝堂第二百五十章 清军阿济格部兵临武昌府第四百零六章 杀死吴三桂与活捉洪承畴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乱党,给我杀!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离死不远第一百零六章 工匠有官身第四百五十九章 线膛枪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虏烟尘笼开封第二百五十二章 多罗贝勒博洛之死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击第四百七十五章 刘文秀力促李定国降明第四十四章 抵达江南 一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欢朕吗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