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交锋

?过了两天,疲惫的杨钊终于赶回了华清宫。

杨钊回来的还算及时,唐玄宗李隆基有杨玉环和虢国夫人姐妹陪着,在昨天夜晚玩得疯狂了一些,过于劳累,以至于刚刚起来。

在宫女的服侍下,李隆基来到了膳堂,用过了早膳,心满意足的用牙签剔着牙齿,一眼看到了疲倦不堪的杨钊。

杨钊的面色疲惫,似乎熬了夜,眼睛像兔子一样,火红火红的。这让李隆基感觉到很怪,不由得问道“爱卿,你这是怎么了,缘何如此劳累?”

杨钊跪地大哭,哽咽着说道“陛下,宰相李林甫大人病危,臣亲自护理一日,今日凌晨,宰相大人去世,臣立刻亲自赶来向陛下报告。”

李隆基闻听此言,如遭雷击,这时,他才想起了杨钊曾经通过虢国夫人向自己请假,说是照顾李林甫的病情,当时,自己还以为李林甫没有大碍,很快会好起来。

李隆基喃喃的自语道“林甫,你才七十岁啊,你怎么说走走了……”

怪不得李隆基如此难过,因为李林甫和李家的渊源太深了。

李林甫出身于李唐宗室,是李渊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孙。进入仕途以后,他收买嫔妃宦官,探得玄宗动静,迎台意旨,因而获得信任,掌握大权,最终权倾朝野。

李林甫虽然奸诈,但他处理朝政的能力很强,因此,唐玄宗李隆基能够放下心思玩乐,李林甫一死,李隆基犹如断了左膀右臂,如何能不悲哀!

杨钊跪地不起,劝慰道“宰相大人古稀之年殡天,也算是高寿了,陛下应节哀顺变,保重龙体才是。”

李隆基长叹一声,说道“爱卿,你先下去吧,赶快操办宰相的后事,一切都仰仗你了。”

按照官场的规矩,宰相死后,能够主持宰相葬礼的大臣,很可能是新宰相的人选。李隆基能够让他出面主持,这说明皇帝有意让他承担更大的责任。杨钊按捺不住内心的窃喜,故意悲痛的应承道“臣领旨。”

杨钊放下诸般事务,全力操持李林甫的葬礼。

杨钊为人慎密,做事滴水不漏,在他的操持之下,风风光光的将李林甫发送出去。

杨钊确实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将李林甫的葬礼办得极为圆满。劲儿使得太大,自然要劳累得很,等到李林甫入土为安,他也几乎累瘫了。

这一天夜晚,天空飘着清雪,气温骤然变得寒冷。杨钊刚刚回到家里,还没来得及和一杯热茶,李隆基的圣旨到了,让他立刻赶到大明宫的御书房。

朝廷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李隆基也没有心情洗澡泡小姐了,匆匆返回了大明宫。

杨钊换朝服,乘着暖车,匆匆赶往大明宫。一路,他在琢磨,李隆基虽然年纪老了,但公私分得清楚,一般在臣子休息的时候,除了饮宴,他很少在天黑以后召见大臣。

杨钊默默地想,看来有大事发生了,很可能是宰相的人选。

杨钊相信,宰相的帽子很快会扣到自己的脑袋,因为在这些日子里,他已经得到了很多大臣的拥护,这些人已经将请求任命自己为宰相的奏疏送到了朝廷。对于大臣们的呼声,李隆基不会无动于衷的。

抱着幻想,杨钊来到了御书房。

御书房整洁典雅,在明亮的灯火映照下,暖炉热烈的燃烧着。三拜九叩的大礼过后,李隆基让杨钊起来说话。

杨钊抬眼一看,当时觉得“咯噔”一声,因为他看到了李隆基的脸色很不好看,甚至极为难看。

杨钊暗叫一声坏了,不过,这时候不是说话的时候,应该沉住气,等候李隆基说话,然后再想办法应对。

“爱卿,李林甫不在了,朝廷不可一日无宰相,相位不能空悬。你说说,朝廷还有谁可用?”果然,没用杨钊等多久,李隆基发话了。

杨钊摸不准李隆基的脉搏,他很想说自己才堪大用,当宰相正是人尽其才。但他可不敢自己说出来,因此,顾左右而言他,说道“才堪大用者,张九龄致仕在家,应该启用。”

张九龄是一代名臣,他出面足够应对朝政,这一点,李隆基并不否认,然而,这老头脾气太倔,总是不好好说话,而且年龄也大了,自然不能考虑。

李隆基不动声色的说道“张九龄年纪老迈,朕不忍心让他继续操劳。爱卿还有别的人选吗?”

杨钊眼珠儿一转,说道“哥舒翰久在边塞,为国家立功,或可调他回朝,足可应对大局。”

李隆基长叹了一声,他心里再一次确认,杨钊推荐了两个似乎最有能力,但却是最不可能的人选,毫无疑问,这小子自己有野心。想到这里,他再一次摇头,说道“哥舒翰主持陇右军务,近日吐蕃蠢蠢欲动,正要他在边关镇守。危急时刻,临阵换将,似乎不妥。”

杨钊一瞬间明白了,李隆基已经有了打算。不管这个打算对自己是有利还是不利,自己这时候决不能多嘴了,淡定是第一要务,因此,沉默的不发一言。

杨钊猜对了李隆基的心思,火候拿捏的十分的精准,他很快听到了李隆基的声音。

“想来,爱卿在朝为官有些日子了,朝廷的钱粮十分的充足,按理说,正是宰相的不二人选。可惜的是,有些事朕拿不准啊!”

杨钊闻言大惊失色,李隆基这么说,是宣布了自己政治生命的终结,而自己刚刚体会到了权力的好处。因此,这绝对是不能够忍受的,于是他立刻跪倒在地,颤声说道“蒙陛下垂爱,臣鞠躬尽瘁操持国事,不知因何事让陛下如此忧心?”

李隆基落寞的拿起了龙书案的一本奏折,扔给了杨钊。

杨钊展开一看,顿时冷汗下来了。

李隆基黯然说道“‘天暗日色寒,李树独黯然,一木带金刀,关百卉掸。’难道这是说,大唐江山要出乱子吗?”

杨钊吓得面如土色,立刻跪地叩头,使劲儿的磕,如果不是波斯地毯厚实,他的脑袋磕两半都不怪。

李隆基轻轻地敲了一下龙书案,说道“爱卿,朕知道,这是有人整你,你也不要太放在心。”

李隆基如此大度,这是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的,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央政权各法司独立,相互制约,所有的官员都要听命皇帝,宰相只是代皇帝传导命令的人而已。正因为如此,在唐朝,汉朝以后的武人专权的事情不具有生长的土壤。而且,为了预防王莽那样的权臣出现,皇帝亲自掌握了千牛卫、金吾卫的精锐部队,全国共置634个折冲府,其有261个位于保卫京师长安的关,故军力是外轻内重,保证唐室有足够的兵力保卫京师及其政权。不仅如此,驻扎在全国边境地区的节度使的力量逐渐强大,总兵力达数十万。这些兵力人手一把菜刀,在危急时刻,朝廷都可以指望。

正因为如此,李隆基才不相信没有掌握军权的杨钊能翻了天。

李隆基算的是数字,他没有计算战斗力,实际,经过了兵制改革,唐朝已经不是内重外轻了,而是外重内轻,各大节度使掌握了朝廷的一半兵力,而且,节度使手军队的战斗力远远超过皇帝手的军队。

甚至,李隆基计算的数字都是不准确的,经过多年的和平发展,折冲府掌握的府兵徒有其名,人员老化,吃空饷的现象皆是。

可惜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并不知道这些情况,他还以为自己的兵都很能打呢。

听到李隆基的话,杨钊如蒙大赦,立刻抬起头来,说道“臣杨钊谢陛下知遇之恩!”

“好了!”李隆基非常满意杨钊的态度,宽慰的说道“起来说话吧。”

杨钊依然跪地不起,说道“臣的名字确实带有煞气,因此引来鬼,请陛下赐名。”

李隆基乐了,他作为皇帝,经常给臣子赐名,甚至将人家的姓氏都改了,赵钱孙之流的,都赐姓李李氏家族人多势众,和李隆基不无关系。因此,他对于给别人改名字,也是乐此不疲的。

“好吧!”李隆基沉吟着说道“爱卿一心体国,忠贞不二,叫国忠可好?”

李隆基如此说,这意味着他很满意杨钊的所作所为,这个新名字寄托了厚重的情谊和希望。杨钊是聪明人,如何能不明白这里的关节,于是,他再一次叩头拜谢,说道“臣杨国忠谢陛下!”

李隆基心情好多了,笑容终于浮到了脸,想了想说道“现在,宰相位置空悬,朝廷不能一日无宰相,很多大臣都在推荐爱卿出任宰相一职,朕也认为如此甚好。”

杨国忠以为李隆基要提把自己,因此大喜过望,再一次大礼参拜,感谢万岁隆恩。

转瞬之间,峰回路转,尘埃落定。杨钊以为没事儿了,可以安稳的成为了除了李隆基以外最大的那一个。谁想到,李隆基的另一席话说出来,犹如晴天霹雳,让他吃了一惊。

第138章 讨伐小勃律第257章 停止追击第229章 河水干了第96章 夫蒙灵察大帅第263章 安禄山不见了第293章 陕郡败退第7节 相约从军第198章 石国投降第181章 一骂服众第321节 叛军内讧第134章 紫宸殿会议第304节 土匪牛二第118章 马球大赛第257章 停止追击第298节 函谷关遭遇战第285章 洛阳守备第155章 旗开得胜第222章 大食突袭第229章 河水干了第39节 捕俘(1)第214章 会晤卡赫塔巴第57节 路遇尸体第161章 进攻前的暗战第312节 安禄山死了第23节 激战前夜第181章 一骂服众第98节 敏感的粟特人第239章 穆斯林总督的和平第177章 京城告御状第176章 攻克石堡城第146章 相会布哈拉城第100节 拜火教第238章 段秀实出使第272章 “以番易汉”第258章 呼罗珊警报第146章 相会布哈拉城第200章 高仙芝的报复第129章 石堡城陷落第247章 一战破敌第61节 席元庆第303节 英雄之死第302节 那一把刀第262章 不请自到的安禄山第240章 西城遭到了攻击第106节 去奴袜带刀见第85节 庭州被围第28节 力士脱靴第154章 死亡行军第300节 城门风波第304节 土匪牛二第118章 马球大赛第321节 叛军内讧第262章 不请自到的安禄山第312节 安禄山死了第93章 突骑施游兵第140章 攻克连云堡第22节 滑头小子郑德诠第92节 莫贺达干的囚徒第63节 李代桃僵第36节 捉生将第94节 追兵第96章 夫蒙灵察大帅第32节 互市马牙郎第27节 诡异的宫廷第325节 大圣周皇帝第27节 诡异的宫廷第171章 峡谷血战第73节 不速之客第37节 突厥走私贩第115节 不速之客第46节 有朋自远方来第157章 征召秘密特使第186章 快意恩仇第58节 香积寺第283章 大唐朝廷的欢乐颂第330节 辛家大小姐第223章 大军进发第181章 一骂服众第229章 河水干了第274章 太原平乱第72节 血战第239章 穆斯林总督的和平第159章 赛雅尔总督第266章 边令诚夜访第323节 李嗣业殉国第82节 雪夜突击第110节 马老四来了第39节 捕俘(1)第135章 折戟石堡城第160章 社会大哥哥舒翰第298节 函谷关遭遇战第209章 遥远的呼罗珊第262章 不请自到的安禄山第6节 太原斗殴第179章 千钧一发第260章 上元节第322节 安庆绪逊位第161章 进攻前的暗战第211章 鸵鸟比赛
第138章 讨伐小勃律第257章 停止追击第229章 河水干了第96章 夫蒙灵察大帅第263章 安禄山不见了第293章 陕郡败退第7节 相约从军第198章 石国投降第181章 一骂服众第321节 叛军内讧第134章 紫宸殿会议第304节 土匪牛二第118章 马球大赛第257章 停止追击第298节 函谷关遭遇战第285章 洛阳守备第155章 旗开得胜第222章 大食突袭第229章 河水干了第39节 捕俘(1)第214章 会晤卡赫塔巴第57节 路遇尸体第161章 进攻前的暗战第312节 安禄山死了第23节 激战前夜第181章 一骂服众第98节 敏感的粟特人第239章 穆斯林总督的和平第177章 京城告御状第176章 攻克石堡城第146章 相会布哈拉城第100节 拜火教第238章 段秀实出使第272章 “以番易汉”第258章 呼罗珊警报第146章 相会布哈拉城第200章 高仙芝的报复第129章 石堡城陷落第247章 一战破敌第61节 席元庆第303节 英雄之死第302节 那一把刀第262章 不请自到的安禄山第240章 西城遭到了攻击第106节 去奴袜带刀见第85节 庭州被围第28节 力士脱靴第154章 死亡行军第300节 城门风波第304节 土匪牛二第118章 马球大赛第321节 叛军内讧第262章 不请自到的安禄山第312节 安禄山死了第93章 突骑施游兵第140章 攻克连云堡第22节 滑头小子郑德诠第92节 莫贺达干的囚徒第63节 李代桃僵第36节 捉生将第94节 追兵第96章 夫蒙灵察大帅第32节 互市马牙郎第27节 诡异的宫廷第325节 大圣周皇帝第27节 诡异的宫廷第171章 峡谷血战第73节 不速之客第37节 突厥走私贩第115节 不速之客第46节 有朋自远方来第157章 征召秘密特使第186章 快意恩仇第58节 香积寺第283章 大唐朝廷的欢乐颂第330节 辛家大小姐第223章 大军进发第181章 一骂服众第229章 河水干了第274章 太原平乱第72节 血战第239章 穆斯林总督的和平第159章 赛雅尔总督第266章 边令诚夜访第323节 李嗣业殉国第82节 雪夜突击第110节 马老四来了第39节 捕俘(1)第135章 折戟石堡城第160章 社会大哥哥舒翰第298节 函谷关遭遇战第209章 遥远的呼罗珊第262章 不请自到的安禄山第6节 太原斗殴第179章 千钧一发第260章 上元节第322节 安庆绪逊位第161章 进攻前的暗战第211章 鸵鸟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