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陕郡败退

所谓一样风景两样情怀,高仙芝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奔波,而唐玄宗李隆基的心情却变得好多了。复制网址访问 %77%77%77%2e%76%6f%64%74%77%2e%63%6f%6d如您已阅读到此章节,

李隆基心情好是因为见到了他愿意看到的东西。

兵部报来了招兵人数清单,赫然列着11万的巨大数字。尽管设想了很多的结局,但这个数字是李隆基没有预料到的,因此,他的心情是无的畅快,洛阳失陷带来的焦虑因此一扫而空。

唐玄宗李隆基欣喜不已,他赐给长安11万新兵一个响亮的名字“天武军”,顾名思义,也是天子的子弟兵。

在这一刻,唐玄宗李隆基的心情放飞了,11万天武军,是一个足够庞大的数字,大约和安禄山进攻原的数字旗鼓相当,加各地的府兵,用不着调动各地节度使的军队,朝廷军队的人数已经远远高于叛军了。

战争如果仅仅是数字大小的游戏,此时,唐玄宗李隆基已经赢了,而且以压倒优势赢了。

战争是智力和勇气的博弈,需要的是将士们的舍死忘生!在外历史,有数不清的例子证明,实力弱小的军队能够击败强大的对手。这一点毋庸质疑,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还有李世民指挥的虎牢之战。可惜的是,李隆基没有看明白这一点,他现在已经以为自己要赢了。

是抱着这样的心情,唐玄宗李隆基下达了诏令,命令集5万大军,由副元帅高仙芝率军东征。

唐玄宗李隆基如此萌萌哒,是不是自欺欺人呢?

历史告诉我们,确实如此。然而,唐玄宗李隆基信心满满,但作为军队主帅的高仙芝,他的心情可没有那么美丽了。他在兵部拿到了令牌,检阅了部队,很清楚自己率领的5万大军是什么德行,军成分非常复杂,有飞骑、矿骑,府兵,还有滥竽充数的天武军。

这样的军队无法战斗,无论如何需要训练和磨合,然而,军情紧急,高仙芝只能带着这样的军队战场。但是,高仙芝的苦难不仅仅只有这一个,在他的军队即将出城的时候,伟大的唐玄宗李隆基又给他添堵了。

按理说,这样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但是,唐玄宗李隆基认为这支军队天下无敌。有了安禄山的教训,一支无敌的军队掌握在外族人手,这是十分让他不放心的,因此,又把他所信任的边令诚派到军任监军。

唐玄宗李隆基被安禄山骗的疑神疑鬼,他现在改弦易辙,重点防范异族将领,看到异族将领犯疑惑。如果不是用人之际,他才不会使用高仙芝呢。

这一段时间,高仙芝非常讨厌边令诚的贪婪和不顾一切,不过,朝廷的命令不可违抗,高仙芝没有办法,只好派人将边令诚迎入了军。

在冬天即将过去的时刻,高仙芝率军从长安出发,开赴前线。

在寒风凛冽的时刻,河南河北接连落入叛军之手,唐玄宗李隆基已经意识到了情况危急,因此,他很重视这次军事行动。在大军即将开拔之际,亲自在勤政楼为高仙芝等人举行宴会,一再叮咛嘱托。

酒足饭饱之后,唐玄宗李隆基意犹未尽,亲自到望春亭为远行的大军送行。

唐玄宗李隆基虽然老迈,但也知道,战场的事情不可预料,朝廷一定要有下一步。在送走了高仙芝的大军以后,命令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组建新的军队,随时准备接应高仙芝的军队。

但是,哥舒翰不干了。

哥舒翰现在很生气,唐玄宗李隆基宠幸安禄山,一直将他晒在高粱地里,现在,安禄山造反了,才想起自己。不过,他深知,作为藩镇,抗命没有好下场的,他也没有叛乱的打算。但是,他和安禄山仇深似海,这么算了可不是他的风格,因此,他向朝廷报告,安禄山的族兄安思顺有反心,要求唐玄宗李隆基严肃处置。

按理说,下级对级唯有服从,而不能要挟,实事求是地说,哥舒翰这是**裸的威胁朝廷,足够挨一刀的。时至今日,唐玄宗李隆基现在已经得罪不起任何有军权的藩镇了,对于哥舒翰的无理要求,也只有认账,于是下达诏令,将朝廷的户部尚书安思顺,太仆卿安元贞“皆被赐死,家属徙于岭外。”

不得不说一下安思顺了,他在阿布思反叛之后,与北庭都护程千里采取联合行动,派遣部将浑提偏师深入葛逻禄部,经狐媚碛略特罗斯山(这个地点没找到,应该在新疆,只是猜测,见谅),大破阿布思部众,程千里将阿布思押送京城,斩首示众。

阿布思祸乱边境,屠杀大唐军民,制造了无数的惨案,确实死有余辜。击败阿布思的叛军,这是安思顺在朔方任的大功之一。

安思顺是安禄山的族兄,实际没有血缘关系。实事求是的说,安思顺以军功起家,忠于朝廷,为大唐朝廷做出了足够多的贡献。不仅如此,为了自保,急于撇清和安禄山的关系,曾多次向朝廷反映安禄山以后必然要造反。现在,因为唐玄宗李隆基得愤怒,无辜被杀,因此,“天下冤之。”

安思顺被杀,是窦娥还冤的冤案!

在唐玄宗李隆基进行残酷的阶级报复的同时,高仙芝告别了长安,率军开拔到陕郡(治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他将在这里筑起一道防线。

陕郡是水陆要冲,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设立防线,可以延缓叛军进攻的脚步,可以说,唐玄宗李隆基的这一步棋还是足够精准的。

在这里,高仙芝再一次看到了封常清。

几乎与李、卢奕等三人从容赴死同时,败军之将封常清率领残兵败将退到了陕郡。

到了陕郡一看,这里已是一片兵荒马乱,陕郡太守窦廷芝顾不得守土有责,已一竿子逃往了河东,躲了。领导以身作则,别人自然照猫画虎,整个城市开始了胜利大逃亡,不分当官的和老百姓,能跑的都跑了,没跑的要么是腿脚不好等死,要么是脑袋长包发傻。

封常清在陕郡防线下下一看,心里凉了半截,陕郡城防年久失修,城碟破败,护城河都几乎让淤泥填平了。

失去了城防工事,屡战屡败的唐军无法抗拒叛军锋利的马刀,再一次失败是毫无疑问的。

聪明人不会等死,封常清是聪明人的极品,他在一瞬间做出了决定,于是打算逃了。正在他收拾行装的时刻,高仙芝的军队到了。

多日不见,两兄弟在此等场合相见,酸甜苦辣咸什么的,“咕咚咕咚”冒泡,那种心情甭提了。

事已至此,没有功夫儿女情长了,捞干的说吧。封常清对高仙芝说道“常清连日血战,贼锋不可当,且潼关无兵,若贼寇豕突入关,则长安危矣。陕郡不可守,不如引兵先居潼关以拒之。”

实事求是的说,封常清已经从最初的轻视叛军的判断清醒过来,能够冷静的判断当前的形势,这在当时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确实是明智之举。

高仙芝听了封常清的详细汇报,知其所言非虚,心里想到,叛军实力强大,而自己手的杂牌军根本无力抗拒。更让他担心的是,如果一定要停留在这里,唐军实力不济,唯有退守孤城防御,叛军完全可以放弃攻城,直接从城下通过,迅速到达潼关。

一旦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陕郡据守的意义失去了,长安也危在旦夕。

高仙芝迅速做出了决定,命令打开太原仓。

太原仓在陕州,为部重要的转运仓库,由江淮运来的租税,都存于此地,然后转运至关,到天宝年间,天下富庶,太原仓也聚集着大量粮食财物。高仙芝当时下令开仓,取出钱和绢布分给将士,其余放火烧掉,以免为叛军所用。

但是,高仙芝的决定遭到了边令诚的激烈反对,他认为,陕郡城墙尚在,只要军力部署得当,安禄山的叛军要在短时间拿下陕郡并非易事,因此,强调要军队留下作战。

边令诚冠冕堂皇,实际藏着个人的私心,他的老家在洛阳,父母兄弟都居住在洛阳城,因为家大业大,一时没有来得及撤出,现在生死未卜,他恨不得立刻击败叛军,一股气跑到洛阳,找到自己的父母兄弟。

封常清很看不边令诚不懂装懂的嘴脸,不客气的问道“监军大人,如果叛军以一部监视陕郡,其余人马越城而过,攻击潼关,那么我军将如何自处?”

封常清问到了点子,边令诚再糊涂也明白,这些军队坚守城池或许还有活路。如果真的发生了封常清说的事情,潼关必然危急,唯有回军救援。在城外野战,唐军根本没有任何取胜的可能。

不过,尽管边令诚同意高仙芝的决定,但他没有忘记唐玄宗李隆基关于固守陕郡的叮嘱,因此坚持唐军不能撤离,一定要在此地固守,阻击叛军。

封常清急了,情况无危急,边令诚这厮竟然如此混账,忍不住一股怒气,脱口骂道“边令诚,朝廷处在危机之,如果叛军攻破了潼关,长安无险可守,必然陷落,这个责任你负得了吗?”

边令诚平时在军养尊处优,虽然封常清为人高冷,但对他还是足够客气的,今天见了封常清发威,顿时感到一激灵,没有话说了。

不过,在这一刻,边令诚彻底恨了封常清。

高仙芝看到边令诚草鸡了,于是下令,全军撤离。

自古以来,最能考验将领指挥能力的军事行动是撤退,特别是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军队。

高仙芝是有再大的本事,也没有办法让军队保持队型,因此只好听之任之。

高仙芝的军队像是赶大集的农民,闹闹哄哄的向西撤退,5万多人的队伍,竟然绵延成数十里。

唐军正在撤退途,途被叛军安禄山部将崔乾佑追及。

叛军铁骑突出,官军一触即溃,漫山遍野的逃亡,“甲仗资粮委于道,弥数百里”。

高仙芝输的一塌糊涂,甚至在函谷关旧址以西的长平仓都没有停留,只是放了一把火,将数十万斛军粮毁于一炬。

边令诚在亲兵的保护下突围成功,但刚刚搜刮来的值钱东西都丢了,因此,将怒气发在封常清的身,心里暗骂****的,等老子得着空儿再收拾你!那时候你知道,老子没了家巴事儿也是爷们!

第183章 抱得美人归第59章 神秘的女孩第202章 悬崖上的绳索第227章 哈德文献俘第148章 卡赫塔巴第97节 莫贺达干第177章 京城告御状第228章 祭告河神第79节 戍堡血战第97节 莫贺达干第233章 高仙芝的神箭第226章 诱敌聚歼第63节 李代桃僵第24节 梁公公第146章 相会布哈拉城第87节 苏禄可汗败了第224章 康国的偷袭行动第238章 段秀实出使第13节 波斯美女第199章 厚德的故事第90节 枭雄末日第70节 游击将军第319节 睢阳陷落第173章 决死一战第15节 诡异的羊皮卷第269章 阿布思反了第119章 男女私情第96章 夫蒙灵察大帅第325节 大圣周皇帝第167章 吐蕃赞普第211章 鸵鸟比赛第305节 哥舒翰出山第56章 梦断子午谷第212章 同胞的出卖第51节 入幕之宾第332节 回纥登里可汗第163章 石堡城第81节 拨换城陷落第27节 诡异的宫廷第194章 和义公主第41节 里应外合第285章 洛阳守备第13节 波斯美女第218章 初战大败第60节 死里逃生第45节 赏金杀手第109节 深夜求救第125章 鸿门宴第292章 边令诚生气第161章 进攻前的暗战第154章 死亡行军第225章 河滩之战第316节 长安争夺战第311节 血战群敌第35章 码头惊魂第54节 举案齐眉第287章 陈留大屠杀第312节 安禄山死了第6节 太原斗殴第26节 胜利者戴上了镣铐第315节 太原保卫战第67节 有敌情第179章 千钧一发第331节 史朝义杀爹第99章 怛逻斯城沦陷第285章 洛阳守备第327节 母马计第5节 卖刀第65章 段秀实发威第310节 草人借箭第256章 唐军败了第57节 路遇尸体第38节 大贺氏第218章 初战大败第326节 李抱玉和白孝德第308节 马嵬坡第217章 短兵相接第249章 谁是奸细第320节 光复洛阳第60节 死里逃生第123章 平卢军节度使第209章 遥远的呼罗珊第208章 拔汗那王的商队第198章 石国投降第302节 那一把刀第66节 兵变第100节 拜火教第197章 拓枝城危急第142章 智取孽多城第34节 奈何做贼第117章 英雄救美第314节 火烧叛军第84节 遭遇突骑施游军第110节 马老四来了第205章 封常青杀人第72节 血战第83章 白衣大食帝国参战第26节 胜利者戴上了镣铐第120章 杨钊改名第307节 可耻的西原大败
第183章 抱得美人归第59章 神秘的女孩第202章 悬崖上的绳索第227章 哈德文献俘第148章 卡赫塔巴第97节 莫贺达干第177章 京城告御状第228章 祭告河神第79节 戍堡血战第97节 莫贺达干第233章 高仙芝的神箭第226章 诱敌聚歼第63节 李代桃僵第24节 梁公公第146章 相会布哈拉城第87节 苏禄可汗败了第224章 康国的偷袭行动第238章 段秀实出使第13节 波斯美女第199章 厚德的故事第90节 枭雄末日第70节 游击将军第319节 睢阳陷落第173章 决死一战第15节 诡异的羊皮卷第269章 阿布思反了第119章 男女私情第96章 夫蒙灵察大帅第325节 大圣周皇帝第167章 吐蕃赞普第211章 鸵鸟比赛第305节 哥舒翰出山第56章 梦断子午谷第212章 同胞的出卖第51节 入幕之宾第332节 回纥登里可汗第163章 石堡城第81节 拨换城陷落第27节 诡异的宫廷第194章 和义公主第41节 里应外合第285章 洛阳守备第13节 波斯美女第218章 初战大败第60节 死里逃生第45节 赏金杀手第109节 深夜求救第125章 鸿门宴第292章 边令诚生气第161章 进攻前的暗战第154章 死亡行军第225章 河滩之战第316节 长安争夺战第311节 血战群敌第35章 码头惊魂第54节 举案齐眉第287章 陈留大屠杀第312节 安禄山死了第6节 太原斗殴第26节 胜利者戴上了镣铐第315节 太原保卫战第67节 有敌情第179章 千钧一发第331节 史朝义杀爹第99章 怛逻斯城沦陷第285章 洛阳守备第327节 母马计第5节 卖刀第65章 段秀实发威第310节 草人借箭第256章 唐军败了第57节 路遇尸体第38节 大贺氏第218章 初战大败第326节 李抱玉和白孝德第308节 马嵬坡第217章 短兵相接第249章 谁是奸细第320节 光复洛阳第60节 死里逃生第123章 平卢军节度使第209章 遥远的呼罗珊第208章 拔汗那王的商队第198章 石国投降第302节 那一把刀第66节 兵变第100节 拜火教第197章 拓枝城危急第142章 智取孽多城第34节 奈何做贼第117章 英雄救美第314节 火烧叛军第84节 遭遇突骑施游军第110节 马老四来了第205章 封常青杀人第72节 血战第83章 白衣大食帝国参战第26节 胜利者戴上了镣铐第120章 杨钊改名第307节 可耻的西原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