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节 睢阳陷落

睢阳城门大开,援军将士蜂拥进城,他们不仅仅是自己进来的,还赶着从叛军手上劫得的几百只肥牛。

叛军当然不能任由唐军出入,在唐军身后紧追不舍。南霁云担任殿后,力敌叛军,最后一个进入城门。

经过血战,唐军将士终于进入了睢阳城内。进城后一清点,3000援军将士折损大半,只剩下1000多人,而且人人带伤,大部分失去了继续作战的能力。

此情此景,让人流泪。

看到零零散散的援军,坚守睢阳的唐军将士们一切都明白了,援军无望,他们被自己为之奋战的朝廷抛弃了。想到了为国家拼命的无数个日夜,朝廷竟然如此薄情,悲痛压抑不住,将士们因此抱头痛哭。

在那一刻,睢阳城沉浸在哭声之中。

一个硬币有两面,事情也是一样,有哭的就有笑的。尹子奇得知睢阳失去了援军,高兴得无以复加,将准备打援的警备部队投入到前线,昼夜攻城,一刻也不停息。

在叛军不分昼夜的攻击之下,睢阳犹如风雨中的一条船,在风浪里挣扎。

由此看来,睢阳军民超额完成了使命,对于薄情寡义的大唐朝廷没有任何的亏欠,他们如果因此选择投降,没有任何人敢于责备他们。然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就是在如此危急的时刻,睢阳军民在张巡的鼓舞下,依然勇敢的站立在城头,以生命和鲜血为代价,击退了叛军海潮般的进攻。

尽管睢阳城屹立于战火之中,然而,人是血肉之躯,无法抵抗饥饿的折磨。睢阳城被围日久,城中没有任何可食之物,人的体能发挥到了极限,实在撑不下去了。这时。有人向张巡和许远建议放弃睢阳,向东撤退。

张巡和许远商议,最后一致认为:“睢阳是江、淮地区的屏障,若弃城撤退,叛军必然长驱南下,侵占江淮地区。再说我军士兵饥饿劳累,撤退必定走不脱。战国时各诸侯还会还互相救援。况且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朝廷军队的将帅!不如固守待援。”

张巡和许远明知没有援军,还在期盼。这是绝望中的互相安慰而已。然而,明知死亡迫近,依然为了明天而坚持,而不是选择苟活,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人格是多么的伟大。

尽管睢阳军民惊天地泣鬼神,做出了人类无法完成的英雄壮举,但是,任何故事都有尾声的。不管这个故事是不是伟大。在秋天到来的时候,睢阳的故事告一段落,张巡的尾声到了。

是年十月,在冬小麦插秧的季节,叛军组织了规模巨大的进攻。叛军四面攻击,八方突破,终于突破了睢阳的城防。

接连几天搏斗。唐军将士们已经疲病得不能战斗了,十月初九,叛军攻上城头。

张巡背靠敌楼,向西面拜了两拜,大声呼喊道:“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敌!”

张巡虚弱的倒在了他曾经奋战的城墙上,眼睁睁的看着叛军屠杀掳掠因饥饿而无法反抗的将士们。

南霁云和雷万春都是著名的“万人敌”,寻常敌人,百十人都不可能近身,而现在,他们甚至无法握紧手中的刀。

张巡、许远被叛军押送到中军大营。在那里,他们见到了很多被俘的将士。

将士们见到张巡和许远,无不失声恸哭。

许远掩面无语,张巡反而更加淡定,说道:“安静点吧,兄弟,死乃命也!”

尹子奇和张巡打了几个月的交道,大小数百战,每战必败,没有任何悬念。按照双方实力对比,自己都不知道败在哪里,因此,急于见到张巡,为自己揭开这个谜底。

这个疑问困惑尹子奇很久了,今天终于能够当面请教,于是问道:“听说您督战,大声呼喊着,以至于眼睛流血,面如血染,牙齿都咬碎了。多大的仇啊,至于此吗?”

张巡毫不客气的答道:“我就是要生吞活剥了你们这些叛匪,就是没有力气而已!”

尹子奇几乎被气疯了,亲自动手,用刀撬开张巡的嘴巴,只见嘴里仅有牙齿三四颗。

张巡吐出了满口的鲜血,恶狠狠的骂道:“我为君父死,你卖身投敌,猪狗不如,不会活得太久!”

尹子奇被张巡骂了狗血淋头,气得暴跳如雷,不过,他很佩服张巡的气节,命人将张巡等人关起来,慢慢感化再说。

尹子奇佩服张巡的勇敢卓绝,因此不想杀张巡,想放过他。但是,张巡迭次血战,杀死叛军无数,叛军恨之入骨,很多将领都出来抗议道:“张巡很有气节,肯定不会投降。这个人很得民心,让他活着,将为后患。”

尹子奇一想到在睢阳城下所遭受的抵抗,那一只眼睛就疼得慌,心里更恨。但是,让他处死张巡,还真就舍不得,毕竟,张巡的才能在那里摆着,只要他投降,河北的唐军将不堪一击。

尹子奇下决心了,决心试一试,于是把大刀架在张巡脖子上,让他屈服投降。

这时,我们看到了一个在红色经典中很熟悉的情节,张巡脖子一扬:有本事就砍,说句软话就是孙子。

尹子奇黔驴技穷,没辙了,只好认怂,黯然下令处死张巡等人。

张巡临刑前,神色自若,面不改色,慷慨赴难,时年49岁。许远则被押送往洛阳,在途中被杀。

张巡、许远英勇就义,尹子奇开始对付张巡手下的大将,当然,这些人都是顶级的英雄好汉,能收为己用是最好不过了,第一个目标就是南霁云。

南霁云大声说道:“男子汉大丈夫,不可向不义者屈服,宁掉头颅垂青史,不留骂名在人间。”

唐军的其余大将36人,无一愿降。

尹子奇气得暴跳如雷,下令行刑。于是,叛军大开杀戒,将南霁云、雷万春、姚訚等36人全部杀害。

睢阳之战,张巡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之下,面临强敌,临敌应变,屡屡制胜。从757年1月开始,到757年10月陷落,张巡用不足万人守军,在睢阳苦守了10个月。有力地牵制了叛军;若算上在雍丘之战、宁陵之战,则共与叛军共对抗了21个月。

孤城21个月。想一想都让人感奋。

据史书记载,睢阳保卫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经典战役,守城唐军共经历大小400余战,斩叛将300余人,累计歼敌人10余万。守城的唐军将士平均每名斩杀叛军10余人。这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数字,创造了历史上的奇迹,至今仍然是传奇。

由于张巡的坚守,阻挡了叛军南下,使得富庶的江淮地区得以保全。保住了唐朝的税赋重镇,使平叛战争能够继续进行下去。此外,睢阳牵制了大量叛军,又为西北唐军组织战略反攻赢得了宝贵时间。

当时的翰林学士李翰等人认为:“巡蔽遮江淮,沮敌势,天下不亡,其功也。”

张巡死后。唐肃宗李亨下诏,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许远为荆州大都督,封其为邓国公,史称张中丞;赠张巡妻为申国夫人,赐帛百;又宠张巡子孙。拜张巡儿子张亚夫为金吾大将军;又免除雍丘、睢阳徭役、兵役两年。大中年间,更将张巡的画像置于凌烟阁上。此后,历代仍有对张巡加封。

人民也没有忘记英雄们,客家人南迁时,不仅把家搬走,也把对张巡、许远、南霁云、雷万春的崇拜带到异地。

东南亚华人及港澳台同胞和侨胞因心系祖国,对张巡非常崇敬。有祀张巡的庙宇,称张巡为张王爷。台湾台南盐水镇大众庙自明以来供奉雷万春,都敬仰保卫祖国的忠良。

张巡的故事结束了,但这个故事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尾巴。

在睢阳城破前,唐肃宗李亨得知了张巡孤军奋战的故事,各路大员竟然作壁上观,因此异常愤怒,马上下达诏令,命令朝廷的侍郎张镐赶赴前线,代贺兰进明为河南节度使,都统淮南等道诸军,讨伐安史叛军。

张镐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人,但是,他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对国家贡献很大。下面,让我们看一看他的个人履历。

张镐,聊城市人。少有大志,精通经史,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廉吏能臣。曾经劝肃宗“安养苍生”为要,勿信佛事。

得到了朝廷的命令,张镐迅速赶往前线,夺取了贺兰进明的军权,马上集结军队,率兵日夜兼程,赶往睢阳救援。并同时发文书往浙东李希言、浙西司空袭礼、淮南高适、青州邓景山4位节度使以及谯郡太守闾丘晓,共同发兵救援睢阳。

各路军马得到了命令,再也不敢坐视,昼夜兼程赶赴睢阳。然而,也有无动于衷的,谯郡太守闾丘晓距离睢阳最近,但素来傲慢张狂,竟然不从军令,没有出兵。

闾丘晓为人很坏,曾经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一诗闻名天下的大诗人王昌龄,就因为被他嫉妒而杀害。

等张镐赶到时,睢阳已被攻陷3日。

这个情节如此狗血,我们在电影上多次看到,英雄牺牲了,然后我们就听到了冲锋号。这一次就是如此,但这不是电影中的情节,而是真正的历史瞬间。 ωwш ⊕тTk дn ⊕C ○

看到睢阳飘扬着叛军的旗帜,张镐泪流满面,一怒之下,命人召来闾丘晓,责问他贻误军机之罪。

闾丘晓说不出不出兵的理由,于是顾左右而言他,狡辩道:“我有年迈的父母无人赡养,请您饶命。”

古人很重视孝道,如果犯人有罪,往往会因为其父母无人赡养而减罪。

看见闾丘晓抬出了父母当挡箭牌,张镐更加愤怒,斥责道:“王昌龄的父母亲,谁给养了?”

这是一笔旧账,也是心中藏着的一个鬼。闾丘晓无言以对,张镐更加愤怒,命人下手,用杖刑将其毙命。

闾丘晓坏事做尽,死到临头,想舒服一些都没有机会,这就是报应吧!

唐军大军云集,总攻击的命令下达,唐军将士感怀睢阳军民的惨烈,人人拼命,蹈白刃而足不旋踵,前赴后继,接连苦战,攻进了睢阳。

睢阳破城7天后被唐军收复。10天以后,唐军组织大反攻,广平王李俶率军直驱东都洛阳。

第277章 荣义郡主第307节 可耻的西原大败第95节 马老四第307节 可耻的西原大败第265章 杨国忠的震怒第136章 程千里败了第138章 讨伐小勃律第77章 红堆拉山口第27节 诡异的宫廷第230章 击溃昭武九国第331节 史朝义杀爹第59章 神秘的女孩第194章 和义公主第302节 那一把刀第31节 惺惺相惜第159章 赛雅尔总督第327节 母马计第220章 穆斯林总督的诡计第293章 陕郡败退第179章 千钧一发第28节 力士脱靴第25节 轮台大捷第15节 诡异的羊皮卷第140章 攻克连云堡第24节 梁公公第54节 举案齐眉第12节 到草原撒野第77章 红堆拉山口第289章 西北败报连连第102章 死皮赖脸的封常青第155章 旗开得胜第42节 阿史那箤干第147章 目标麦赫万第239章 穆斯林总督的和平第165章 名将登场第225章 河滩之战第170章 血战第296节 雍丘保卫战第94节 追兵第250章 杜环被俘第258章 呼罗珊警报第89章 逃出生天第98节 敏感的粟特人第188章 烈女第321节 叛军内讧第203章 孤独的逃亡第46节 有朋自远方来第207章 穆斯林总督的战争第36节 捉生将第139章 盾兵婆勒川第165章 名将登场第6节 太原斗殴第219章 绝处逢生第227章 哈德文献俘第52章 落魄秀才第242章 战火再一次燃烧第278章 驸马爷第188章 烈女第191章 柘枝城第272章 “以番易汉”第33节 倒霉的牛羊贩子第172章 杀人立威第37节 突厥走私贩第228章 祭告河神第280章 搜查安府第106节 去奴袜带刀见第39节 捕俘(1)第57节 路遇尸体第152章 主仆相见第215章 别了,呼罗珊第177章 京城告御状第76节 狐狸尾巴露出来了第156章 哥舒翰请命第150章 复活波斯帝国的神秘女人第283章 大唐朝廷的欢乐颂第253章 陌刀军破敌第180章 兄弟相会第59章 神秘的女孩第308节 马嵬坡第229章 河水干了第188章 烈女第306节 哥舒翰出征第85节 庭州被围第73节 不速之客第31节 惺惺相惜第226章 诱敌聚歼第189章 翠儿第275章 诏令即将下达第274章 太原平乱第322节 安庆绪逊位第42节 阿史那箤干第256章 唐军败了第175章 死里逃生第220章 穆斯林总督的诡计第325节 大圣周皇帝第295章 烈士颜杲卿第118章 马球大赛第135章 折戟石堡城第327节 母马计
第277章 荣义郡主第307节 可耻的西原大败第95节 马老四第307节 可耻的西原大败第265章 杨国忠的震怒第136章 程千里败了第138章 讨伐小勃律第77章 红堆拉山口第27节 诡异的宫廷第230章 击溃昭武九国第331节 史朝义杀爹第59章 神秘的女孩第194章 和义公主第302节 那一把刀第31节 惺惺相惜第159章 赛雅尔总督第327节 母马计第220章 穆斯林总督的诡计第293章 陕郡败退第179章 千钧一发第28节 力士脱靴第25节 轮台大捷第15节 诡异的羊皮卷第140章 攻克连云堡第24节 梁公公第54节 举案齐眉第12节 到草原撒野第77章 红堆拉山口第289章 西北败报连连第102章 死皮赖脸的封常青第155章 旗开得胜第42节 阿史那箤干第147章 目标麦赫万第239章 穆斯林总督的和平第165章 名将登场第225章 河滩之战第170章 血战第296节 雍丘保卫战第94节 追兵第250章 杜环被俘第258章 呼罗珊警报第89章 逃出生天第98节 敏感的粟特人第188章 烈女第321节 叛军内讧第203章 孤独的逃亡第46节 有朋自远方来第207章 穆斯林总督的战争第36节 捉生将第139章 盾兵婆勒川第165章 名将登场第6节 太原斗殴第219章 绝处逢生第227章 哈德文献俘第52章 落魄秀才第242章 战火再一次燃烧第278章 驸马爷第188章 烈女第191章 柘枝城第272章 “以番易汉”第33节 倒霉的牛羊贩子第172章 杀人立威第37节 突厥走私贩第228章 祭告河神第280章 搜查安府第106节 去奴袜带刀见第39节 捕俘(1)第57节 路遇尸体第152章 主仆相见第215章 别了,呼罗珊第177章 京城告御状第76节 狐狸尾巴露出来了第156章 哥舒翰请命第150章 复活波斯帝国的神秘女人第283章 大唐朝廷的欢乐颂第253章 陌刀军破敌第180章 兄弟相会第59章 神秘的女孩第308节 马嵬坡第229章 河水干了第188章 烈女第306节 哥舒翰出征第85节 庭州被围第73节 不速之客第31节 惺惺相惜第226章 诱敌聚歼第189章 翠儿第275章 诏令即将下达第274章 太原平乱第322节 安庆绪逊位第42节 阿史那箤干第256章 唐军败了第175章 死里逃生第220章 穆斯林总督的诡计第325节 大圣周皇帝第295章 烈士颜杲卿第118章 马球大赛第135章 折戟石堡城第327节 母马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