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搞死吉温

?安禄山逼反了阿布思,走投无路的叛军大肆劫掠,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富裕的河套地区江山残破,百姓流离失所,整个地区顿成鬼蜮世界。.(首发)消息传到都城,这引起了朝野的愤怒,作为当朝宰相之首的右相,杨国忠当然极为愤怒。

安禄山作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势力庞大,杨国忠拿他没有办法,但他作为宰相,有办法折辱安禄山。他下手的目标是安禄山的好朋友吉温。

吉温是典型的官二代,他是历史名臣吉顼(音须)之侄,父亲吉琚,母亲是百济义慈王的曾孙女。

吉顼是洛州河南人,身长七尺,按照现在的标准,应该在一米八以,可谓高大魁梧。而且,他不仅人长的帅,还很有学问,进士及第,武则天执政时期的宰相,为人“刻毒敢言”。

吉顼做事很有魄力和权谋,敢作敢为,曾经劝请武则天杀掉历史著名的酷吏来俊臣。

来俊臣是一个有名的大帅哥,也很有采,曾经著作《罗织经》,作为告密的典范。

《罗织经》已经失传,因此很多人感叹。据《新唐书》与《资治通鉴》的记载《罗织经》,这是一部专门讲罗织罪名、角谋斗智、构人以罪、兼且整人治人的“愤书”。

这本书抓住了人类的“痛点”,达到了想象的最高境界,至今仍然是传。传说武则天看后也很感叹,她说“如此心机,朕亦未必过也!”

来俊臣在进行刑讯的时候,不论犯罪的理由轻重,都是程咬金的三板斧用烧热的醋灌犯人的鼻子,那个敏感的地方架不住山西老醋的,一般人招了。如果犯人革命意志坚强,是不招,那么也有办法,将囚犯置于瓮,用火环绕慢慢烧炙,皮肤落尽而不死。

当然,作为有学问的人,来俊臣已经把刑讯提高到一个相当高的境界,不会经常使用一个办法。对于顽固不化的犯人,他还有另一个办法,这是以铁圈束住犯人的额头,然后找几个木匠,在铁圈内钉进一个又一个木楔子,以至于犯人的脑袋迸裂,脑浆子喷涌而出。

因为来俊臣着实狠毒,不管对谁都是一个态度。因此,武周朝廷人人自危,官员们很怕背谋反的罪名,相见莫敢交谈,最多以目光问好。

是如此谨慎,官员们也断不了倒霉,官员入朝,经常遭到秘密逮捕,家再也不知道消息。因此,官员入朝,即与家人作别“不知复相见否?”

回到家里,则夫妻抱头痛哭,随即弹冠相庆,这一天又忍过去了。

来俊臣前后所破千余家,冤死者甚众;他自己又两次犯赃罪,种种不法,武则天都加以庇护。

来俊臣权倾朝野,因此任意胡来,以致到了夺人妻女的地步。只要是他看的人,也不管人家是未出阁的姑娘还是已嫁人的媳妇,一定要弄到手里。

来俊臣恶名远扬,哪一个人家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女儿送到他的床去,因此,他假传圣旨,让对方自动把姑娘送给他。如果这家人还不识相,他告人家谋反,把人家全家杀光,然后把姑娘弄过来,被他弄得家破人亡的不计其数。

来俊臣的妻子是这么娶来的。

来俊臣的夫人出身于大名鼎鼎的太原王氏,已经嫁给一个叫段简的人了,但是因为太漂亮,被来俊臣盯了。

对于寻常的人来说,别人的老婆再漂亮,也只有羡慕的份儿,来俊臣可不这样。在一个夜晚,他亲自到段家去,假传圣旨,说皇帝武则天已经把王氏赏给他了。

段简虽然明知道这纯属胡说,但是又怕来俊臣诬陷他谋反,只好打掉门牙肚里咽,马准备了一份嫁妆,将夫人拱手送给他。

来俊臣不仅对官员们很毒,对同僚也是如此。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

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

来俊臣和周兴的关系极好,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

酒过三巡,脑袋不大清楚了,来俊臣叹了口气说道“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什么好办法?”

周兴好为人师,听到来俊臣询问,马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抹抹嘴得意地说道“这还不好办!”

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道“哦,你真有办法,请快快指教。”

周兴坏坏的笑着说道“这办法其实你也常用,不我差多少。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把犯人塞到瓮里。那地方是人待的地方么,大罗真仙也熬不过去,还有谁敢不招!”

来俊臣高兴地一拍大腿,马命人抬来一口大瓮,在大瓮的四周点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道“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陛下命我严查。对不起了老兄,现在是没有办法的事,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

周兴一听坏了,自己着了道了!作为一个行刑者,他可知道大瓮里的滋味不好受,吓得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裤裆当时湿透了。这股恐惧大山般压下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道“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这是“请君入瓮”成语的由来。

因为杀人有功,大臣们人人自危,武则天的统治稳定下来。武则天论功行赏,来俊臣迁升洛阳令、司农少卿。不过,历史的酷吏最终都没有好下场,来俊臣狂妄自大,扣扳机之前已经不看目标了,一不留神得罪了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最小的女儿,最受武妈妈的疼爱,权倾朝野,没有任何人敢惹。来俊臣得罪了她,好日子结束了,因此被逮捕入狱。

武则天手段狠毒,但对于来俊臣,她心里还是很难与割舍。毕竟,来俊臣是帅哥,而武则天是很喜欢帅哥的。因此,对于如何处置来俊臣,一直下不定决心。

吉顼趁机落井下石,奏请武则天痛下杀手,不要因此失尽民心。

在帅哥和江山选择,武则天当然选择后者,来俊臣被判处了死刑。

在行刑之时,全城百姓到西市围观,仇家们蜂拥而,咬来俊臣之肉,“须臾而尽”。

等到来俊臣成了人体标本,士民称快,相贺于路,都说“自今眠者背始贴席矣!”

瞧瞧,是这么一个家伙,“狼来了”的故事都吓人,而且是真人版。

不仅如此,吉顼“每临大事不糊涂”,有一次突厥人入侵,众官不知如何是好,朝廷人心离散,招兵一个多月还招不满1000人。

在此危急关头,吉顼挺身而出,出任“监军使”,出面招兵。

ωwш▲тTkan▲c○

吉顼很清楚民心所向,因此没有以“武周”朝廷的名义招兵,而是号召人民保卫皇太子。

关百姓怀念大唐李家的恩德,踊跃报名从军,吉顼很快招到了5万人。

5万大军迅速出击,击败了突厥,取得了胜利。

武周的统治获得了稳定,武则天异常高兴,称许是用吉顼的“声威”打败了敌人。

武周后期,武则天多病,政局不稳。有一些武氏子侄、亲信向吉顼请教如何在官场斗争保持不败,吉顼劝他们要保护李唐皇室,说明这是自保和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武则天晚年要传位,向吉顼询问传给李家儿子好,还是传给娘家武氏侄儿好。吉顼详细讲述了“子继母是正途、侄继姑世间无”的道理,促使武则天最终决定传位给儿子。唐宗李显和睿宗李旦,从而得以先后复辟。

武氏覆没,唐睿宗李旦复位后,当然要表彰功臣,下达《诏书》“原吏部侍郎、同宰相职衔的吉顼,其体验和学识宽广、深邃,其作风和影响长久、强烈。他以经邦治国的才干,担当匡扶、辅佐朝庭的重任。当时唐王室的命运危殆,人们要求兴唐王室的思谋尚无头绪之时,吉顼却首倡返政唐王室之议,打下了能够得到天赐福的基础。他遗留的事迹永远值得怀念,他的功劳和效绩永远不应忘记。特追赠他为左御史台大夫。”

这不是一般的褒奖,而是确立了吉顼匡扶王室的丰功伟绩,由此奠定了他在历史的地位。

吉温的父亲吉琚在历史没什么名气了,当过户县县令,一个七品芝麻官而已。

吉顼成为往事,吉温走了历史舞台。他和伯父吉顼有相似的性格,为人“性阴诡,果于事。”

然而,吉温进入仕途以后,仕途之路异常的坎坷。唐玄宗李隆基不喜欢他的为人,只任命他为新丰县丞,一个县里的二把手。

吉温在基层公务员的岗位苦熬岁月,终于等不起了,于是走到了买官的行列。他通过狐朋狗友的引荐,投靠了当朝宰相李林甫,“谄附贵宦,若子姓奉父兄”。

在李林甫的麾下,吉温干尽了坏事,参与陷害李适之等人,用酷刑逼供。

因为吉温手段狠毒,严刑逼供之下,很多陈年积案都得以破获,其不乏有罪的,有些人当然是怨的,而且窦娥还冤。

吉温因为办事狠毒,老百姓恨之入骨,不过,他的很毒为他换来了仕途,案卷报到当时的宰相李林甫的案头,“以为能。”因此,大笔一挥,擢升吉温为京兆府士曹、户部郎,常带御史。

吉温在李林甫的培育下茁壮成长,因此感激涕零,经常对别人说“若遇知己,南山白额虎不足缚。”

不过,吉温可不仅仅是当一个御史满足的人,他的目标是伯父吉顼曾经执掌的权位。而现在的相位被李林甫牢牢掌控着,因此,他的目标对准了恩人李林甫。

李林甫权倾朝野,不是一般人能对付得了的,一定要找一个有权势的同盟者才行。吉温善于见风使舵,看到安禄山得势,于是大吹法螺,关系不错,结为兄弟,希望安禄山荐举他为宰相。

吉温对安禄山说“李右相(林甫)虽与三哥(安禄山在安家排行老三)亲近,但必不肯以三哥为相。我虽然为其驱使出力,但终不得提拔。三哥如果能在皇面前推荐我,我也奏说三哥堪当大任,一起排挤李林甫,三哥可以做宰相了。”

吉温说这番话时,根本没提杨国忠,或许在他和安禄山眼,杨国忠这个臭流氓不是当宰相的料。

安禄山非常高兴,因此暗暗准备着。

在安禄山被朝廷任命为河东节度使以后,他随即奏请任命吉温为河东节度副使、知留后,以大理司直张通儒为留后判官。

李隆基非常宠幸安禄山,对他的请求可谓一切满足,很快,吉温得以到河东节度使任所任。

河东节度使,治太原府,统辖天兵军、大同军、横野军、岢岚军、云守捉及忻州(定襄郡,今山西忻州)、代州(雁门郡,今山西代县)、岚州(楼烦郡,今山西岚县北)三州郡兵,管兵5万5000人。

安禄山远在范阳,距离太远数千利之遥,因此,一切河东节度使管辖的河东镇政事全部委托吉温处理。

本来,杨国忠在担任监察御史之时,因为都在巴结李林甫,和吉温关系开始也不错。后来,李林甫倒台,杨国忠担任了右相,看到他和安禄山打得火热,因此内心极不高兴。

安禄山成功获得了河东节度使的位置,吉温成为了河东节度使事实的一把手,实现了人生美丽的跨越。

出任河东节度副使的吉温并没有跟杨国忠翻脸,他依然跟杨国忠保持着联系。杨国忠出任宰相后,还推荐吉温出任御史丞,从这点来看,杨国忠还认为吉温属于能改造好的那一类。

杨国忠与吉温关系的彻底破裂,还是因为安禄山。

安禄山是一个兵痞和政治流氓,他很清楚朝有人的重要性,请求朝廷任命吉温出任兵部侍郎,同时兼任御马副总监。

李隆基对安禄山宠幸的无以复加,大笔一挥,照准!于是,吉温出任了朝廷的兵部侍郎,同时兼任御马副总监。

杨国忠是半拉流氓底子,而流氓是睚眦必较的,他感受到了吉温的威胁,因此勃然大怒,但他没有找到借口,一直隐忍不发。

让杨国忠彻底爆发是因为吉温不自量力,也要当宰相。

唐朝的宰相不是一人,而是多人,除了右相,还有左相。当时,陈希烈是右相,和左相杨国忠搭班子。

当时,一场大雨经两月不止,长安顿成水乡泽国。因为长安暴雨成灾,“京师庐舍垣墉颓毁殆尽,凡一十九坊污潦”。李隆基突发想,认为可能与陈希烈宰相不称职有关。于是,一场暴雨终结了陈希烈的政治生涯。

朝廷的宰相事关国运,当然不能空悬,唐玄宗李隆基开始着手找给杨国忠搭班子的人。

在考虑宰相的人选问题,安禄山再一次起到了作用。李隆基看好了吉温。

李隆基找到杨国忠恳谈,希望他能接受吉温成为他的副手,共同承担政府的日常工作。

这一次,杨国忠不干了,坚决反对吉温出任宰相,并推荐了吏部侍郎韦见素。

李隆基拗不过杨国忠,于是,同意了吏部侍郎韦见素出任帝国的宰相。

吉温与自己梦想的宰相大位失之交臂,丧失了人生最美好的进步,心的苦闷不言而喻。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倒霉的还在后面呢!

这事儿也怪不得杨国忠很毒,因为吉温自己也不是什么好鸟。

杨国忠和前任宰相有一个共同点,是武大郎开店,个高的不行,有才能的官员都被罗织罪名处罚了。在杨国忠打压政敌的过程,有些官员必然受到牵连,吉温不自量力,收受贿赂,往外捞人。

杨国忠很快得到了消息,马指使评事吴豸(音之)之告发吉温索取贿赂。吉温被贬为澧阳长史,不久,受赃7000匹绢及夺人口马奸秽之事发,又贬端州高要尉。

高要地处广南东路,也是现在的广东,那地儿还没有得到开发,历来被视为瘴疠之地。

杨国忠还算手下留情,没有把吉温贬到交趾,也是现在的越南,那地儿更苦。

从天摔落地面,又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人生的反差太大了,吉温心里憋屈,走到始安郡(今桂林)不走了,在当地寻欢作乐。当然,他也不闲着,命人到范阳,请求好兄弟安禄山搭救。

吉温以为自己倒了大霉,杨国忠不会再落井下石了。但他没有看清楚杨国忠的为人,杨国忠真的痛打落水狗。

杨国忠得到了吉温拒不任的情报,没有任何的表情,而是说了一句“那不用去了”。

然而,谁要是以为事情此结束可太萌了,而且是傻萌傻萌的。在杨国忠的授意下,朝廷的御史台高速运转,进入了调查阶段,很快拿出了结论。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八月,朝廷遣大理司直蒋去审问吉温。

吉温作为一个历史有名的酷吏,没有逃脱死于严刑之下屈打成招的怪圈,不久死于狱。

吉温死后,杨国忠意犹未尽,以龙兴之地不能假于外人之手为由,要求唐玄宗李隆基改变初衷,任命李唐皇室人员担任河东节度使。

李隆基经过了一段思考,也觉得安禄山的权势太大了,终于下定决心,收回了河东节度使的管辖权,由朝廷亲自控制。

第33节 倒霉的牛羊贩子第28节 力士脱靴第326节 李抱玉和白孝德第220章 穆斯林总督的诡计第155章 旗开得胜第157章 征召秘密特使第100节 拜火教第287章 陈留大屠杀第219章 绝处逢生第223章 大军进发第93章 突骑施游兵第185章 面圣第22节 滑头小子郑德诠第174章 越过青海湖第287章 陈留大屠杀第229章 河水干了第152章 主仆相见第4节 追寻宝刀第169章 血肉磨坊石堡城第269章 阿布思反了第15节 诡异的羊皮卷第30节 虬髯汉子第8节 西北望第66节 兵变第317节 回纥骑兵第148章 卡赫塔巴第281章 送马试探第138章 讨伐小勃律第9节 高将军第113节 惨烈的睢阳第289章 西北败报连连第107节 庆功宴第17节 再见烟花第159章 赛雅尔总督第131章 一代天骄王忠嗣第273章 临危受命第289章 西北败报连连第268章 左金吾大将军入狱第272章 “以番易汉”第299章 无疾而终的御驾亲征第44节 大老板鲜于仲通第88节 英雄末路第247章 一战破敌第262章 不请自到的安禄山第99章 怛逻斯城沦陷第7节 相约从军第264章 安禄山逃出生天第284章 封常清临危受命第312节 安禄山死了第216章 背水列阵第226章 诱敌聚歼第278章 驸马爷第128章 偷情血案第202章 悬崖上的绳索第152章 主仆相见第52章 落魄秀才第297节 常山大捷第98节 敏感的粟特人第70节 游击将军第143章 凯旋有罪第251章 战前论史第88节 英雄末路第162章 必死的信使第282章 密诏第257章 停止追击第320节 光复洛阳第24节 梁公公第8节 西北望第155章 旗开得胜第69节 死到临头第96章 夫蒙灵察大帅第132章 王忠嗣拒战第54节 举案齐眉第84节 遭遇突骑施游军第45节 赏金杀手第326节 李抱玉和白孝德第266章 边令诚夜访第113节 惨烈的睢阳第95节 马老四第202章 悬崖上的绳索第7节 相约从军第242章 战火再一次燃烧第144章 波斯奴第74章 突骑施胡商第220章 穆斯林总督的诡计第22节 滑头小子郑德诠第38节 大贺氏第290章 洛阳陷落第98节 敏感的粟特人第86章 又见艾洛丽亚第323节 李嗣业殉国第105章 围魏救赵第60节 死里逃生第283章 大唐朝廷的欢乐颂第5节 卖刀第196章 据河破敌第150章 复活波斯帝国的神秘女人第325节 大圣周皇帝第323节 李嗣业殉国第186章 快意恩仇
第33节 倒霉的牛羊贩子第28节 力士脱靴第326节 李抱玉和白孝德第220章 穆斯林总督的诡计第155章 旗开得胜第157章 征召秘密特使第100节 拜火教第287章 陈留大屠杀第219章 绝处逢生第223章 大军进发第93章 突骑施游兵第185章 面圣第22节 滑头小子郑德诠第174章 越过青海湖第287章 陈留大屠杀第229章 河水干了第152章 主仆相见第4节 追寻宝刀第169章 血肉磨坊石堡城第269章 阿布思反了第15节 诡异的羊皮卷第30节 虬髯汉子第8节 西北望第66节 兵变第317节 回纥骑兵第148章 卡赫塔巴第281章 送马试探第138章 讨伐小勃律第9节 高将军第113节 惨烈的睢阳第289章 西北败报连连第107节 庆功宴第17节 再见烟花第159章 赛雅尔总督第131章 一代天骄王忠嗣第273章 临危受命第289章 西北败报连连第268章 左金吾大将军入狱第272章 “以番易汉”第299章 无疾而终的御驾亲征第44节 大老板鲜于仲通第88节 英雄末路第247章 一战破敌第262章 不请自到的安禄山第99章 怛逻斯城沦陷第7节 相约从军第264章 安禄山逃出生天第284章 封常清临危受命第312节 安禄山死了第216章 背水列阵第226章 诱敌聚歼第278章 驸马爷第128章 偷情血案第202章 悬崖上的绳索第152章 主仆相见第52章 落魄秀才第297节 常山大捷第98节 敏感的粟特人第70节 游击将军第143章 凯旋有罪第251章 战前论史第88节 英雄末路第162章 必死的信使第282章 密诏第257章 停止追击第320节 光复洛阳第24节 梁公公第8节 西北望第155章 旗开得胜第69节 死到临头第96章 夫蒙灵察大帅第132章 王忠嗣拒战第54节 举案齐眉第84节 遭遇突骑施游军第45节 赏金杀手第326节 李抱玉和白孝德第266章 边令诚夜访第113节 惨烈的睢阳第95节 马老四第202章 悬崖上的绳索第7节 相约从军第242章 战火再一次燃烧第144章 波斯奴第74章 突骑施胡商第220章 穆斯林总督的诡计第22节 滑头小子郑德诠第38节 大贺氏第290章 洛阳陷落第98节 敏感的粟特人第86章 又见艾洛丽亚第323节 李嗣业殉国第105章 围魏救赵第60节 死里逃生第283章 大唐朝廷的欢乐颂第5节 卖刀第196章 据河破敌第150章 复活波斯帝国的神秘女人第325节 大圣周皇帝第323节 李嗣业殉国第186章 快意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