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封常清临危受命

虽然在长安城弥漫着“欢乐颂”的迷人味道,但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心情和别人不一样,在那个时节,他的内心被仇恨塞满了,没有一点空儿。%77%77%77%2E%62%69%7%69%2E%6D%65

“天子之怒,流血漂橹!”唐玄宗李隆基开始了残酷的报复。

在这个时刻,李隆基最想干掉的人当然是安禄山,不过,安禄山已经不是自己能动得了的人啦,这一点让李隆基很不爽。但是,李隆基还有出气筒在手心里,安禄山的儿子可在自己手中,却可以动一动。于是,唐玄宗李隆基下令将仇人的儿子安庆宗推出去明正法典,拉到西市人多的地方剁了,其他书友正在看:。

安庆宗被杀,唐玄宗李隆基的怒气还没有完全消散,听说安庆宗的老婆荣义郡主哭哭啼啼的,于是,压抑不住愤怒,下达诏令,勒令荣义郡主自尽。

从这一点看,唐玄宗李隆基太绝情了,颠覆了以前好老爷子的形象。亲弟弟尸骨未寒,他就对侄女下手,根本不顾及兄弟情分,让人不齿。

甚至,对于李隆基的这个决定,朝中的大臣们都觉得过分,毕竟,荣义郡主和安庆宗素不相识,一个在北,一个在西,相隔了数千里,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不是由于李隆基的赐婚走不到一起。如果说荣义郡主嫁给安庆宗是一个错误,那么作为赐婚人的李隆基的罪莫大焉!

不过,群臣们也就是肚子里嘀咕,不敢说出来,甚至回家也不敢对老婆说,万一老婆有个相好的,办事的时候藏不住话,漏出去可就坏菜了。

能杀的都杀了,这口气多少出了一些。唐玄宗李隆基坐在龙床上,静默琢磨了许久,觉得自己还应该做点什么,。

叛军正在向东方挺进,恐惧逐渐沉重,朝廷倍感压力。唐玄宗李隆基非常想听一听真正指挥过战斗的将领的真正看法,不久,他的愿望就实现了,因为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到达了长安。

安禄山在幽州举兵叛乱之际,封常清正好刚刚了一个大胜仗,似乎是为了讨赏,随即入朝汇报工作,于是便顺理成章地成为李隆基的一棵救命稻草。

封常清无愧于“救命稻草”这个光荣称号,他现在很牛啊,前任节度使高仙芝在怛逻斯城战败以后,安西都护一片阴霾,失败主义的阴云挥之不去。“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封常清临危受命,加强战备,迅速整编了军队,稳定了军心,指挥军队东征西讨。

在封常清的指挥下,安西唐军征服了反叛的西域各国,唯有在安西都护府最西部的大勃律国,因为有大食帝国的撑腰,不服从安西都护府的调动。

等到形势稳定下来,封常清与部将段秀实等人率部从安西出发,重新踏上当年高仙芝走过的漫漫征程,经过长达数月的艰苦跋涉,兵锋直抵大勃律的边陲重镇-菩萨劳城(今克什米尔吉尔吉特市东南)。

安西大军进至菩萨劳城一带时,封常清命令大军整装待命,自己则深入敌后侦察敌情,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然后针对敌方防守薄弱,率部采取奇袭战术。

安西唐军一路势如破竹,接连击溃了大勃律军队的阻击。唐军挥师进攻,前方不断传回捷报。

这一天,正在行进中的安西唐军忽然遭到了大勃律军队的伏击,唐军经过苦战,击退了大勃律军队的抵抗。

战斗过后,封常清登高望远,只见军旗猎猎,将土肃然,正欲挥军乘胜追击时,斥侯府果毅段秀实却前来进谏,说道:“贼兵本来已经赢了,这是下了套子让我军上当啊,现在,命令军队左右翼警戒,命令步兵出动,搜索山林。”

封常清冷静思考后,果断地采纳了段秀实的建议,派兵进行搜索,果然发现周围一带布有伏兵。

封常清将计就计,派出数股精锐骑兵进行分路包抄,然后率领主力,一直向大勃律的纵深挺进。就这样,唐军攻击前进,大勃律的精锐士兵被悉数歼灭,整个国家门户大开,菩萨劳城在唐军的马刀下瑟瑟发抖。军队主力丧失殆尽,大勃律国王走投无路,只好向封常清投降。

封常清没有采取斩尽杀绝的政策,教训了大勃律王之后撤军。大勃律王吃过了苦头,知道了胳膊拧不过大腿,于是,断绝和大食的关系,转而重新归附唐朝。

这是继高仙芝征服小勃律之后,唐朝在中亚的一次重大胜利,尤其是在经历了怛罗斯兵败后,封常清此次远征的意义更是非同凡响。

跟随封常清东征西讨,领略了军旅生活的悲壮,岑参满怀激情写下《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其他书友正在看:。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

封常清摆平了大勃律国,随即带兵招降昭武八国,逼迫反叛的葛逻禄人重新臣服。

葛逻禄人见风使舵,马上改变了态度,对唐军晃动了尾巴。

更要紧的是,因为安西都护府稳如泰山,黑衣大食帝国也收缩了防线,不再和大唐朝廷兵戎相见。

黑衣大食帝国能如此老实,不是后人瞪眼睛胡吹的害怕大唐朝廷,而是因为有了内部的原因,其他书友正在看:。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历史往往不过是强权者手中的玩具,玩够了就扔了。不幸的是,威风八面的穆斯林总督也没有逃脱这个宿命,他就是那一个玩具。

穆斯林总督赢了怛罗斯之战,保卫了帝国的财产,开了进军流淌着金子的东方的道路,名声比以前更大了许多。

所谓功高震主,臣子的功劳太大,往往会引起朝廷的恐惧。哈里发曼苏尔感受到了来自呼罗珊的恐惧,但他很有心计,不动声色,立刻论功行赏,任命穆斯林为叙利亚和埃及的总督。不客气的说,这应当算是一种提拔。

然而,穆斯林总督看出了曼苏尔明升暗降的伎俩,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老巢,公开拒绝了,写信抗议道:“萨珊王朝的某位国王曾经说过:‘对于大臣来说,没有比和平时期更为危险的时候。’所以对于陛下的召见,我想我应当选择回避,但我仍然是您忠诚的臣下……”

曼苏尔没有达到调虎离山的目的,但作为一个有作为的哈里发,他不会犯李隆基一样的错误。因此不动声色的削弱穆斯林总督的势力,将外阿姆河地区单独分出来,任命穆斯林总督的部下齐亚德将军为总督。

齐亚德将军是一个大老粗,根本就不知道祸福相依的道理,欢天喜地的当了外阿姆河总督,没有发现他已经惹怒了曾经的顶头上司穆斯林总督。

穆斯林总督是百战将军,深知地盘对于割据军阀的重要性,因此,设计引诱齐亚德将军上钩,然后一刀剁了。

齐亚德将军被杀,穆斯林总督的部下因而离心离德。曼苏尔隐忍不发,等待事情平息以后,趁穆斯林总督到麦加朝觐时,将他逮捕,随即处死。

传说在遇害前,穆斯林向曼苏尔祈求道:“留下我的性命,可以对付你的敌人。”

曼苏尔则很高兴地调侃道:“除了你,我没有更大的敌人。”

呼罗珊失去了强有力的总督,叛乱此起彼伏,对唐朝的军事准备结束了。曼苏尔因为要对拜占庭动兵,不能两面作战,于是采取了和唐朝友好的政策,派遣使节来华朝贡。

大唐朝廷更是捐弃前嫌,封来使为左金吾卫员外大将军,接连招待了几顿烧烤大餐,让他过足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瘾。

着饱嗝的黑衣大食特使怀揣着金银回国了,回国之后写下了大唐朝廷向哈里发阿拔斯交税的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可不知道自己的赏赐变成了黑衣大食的税收,他只看到了西域变得重新安静。而这一切,他都认为是封常清能干的结果,因此,对于封常清极为看重。特别是今天,安禄山兵锋正劲,军事经验丰富的封常清就成了李隆基最受欢迎的客人。

看到唐玄宗李隆基坐卧不安的样子,封常清安慰道:“臣请求立刻前往东都洛阳,开府库,募骁勇,扬鞭奋马,北渡黄河,相信用不了几天,定能将逆胡之首献于阙下!。”

封常清言辞恳切,充满了自信,因为这样的事他已经经历过,在怛罗斯之战后,在安西招募民众,组成了军队,稳定了局面,。但他忘了,中原不是安西,安西地处边陲,边帅实行寓兵于牧的政策,牧人们半兵半牧,拿起鞭子放牧,扛着刀枪上战场,上了战场就是战士。这里的人民多年享受着和平,性情散漫,没有战斗意志,上了战场,就是乌合之众,能有多大的作为,!

然而,封常清自以为是,唐玄宗李隆基同样没有明白其中的关节,闻言大喜,连声称赞:“好得很!”

几天后,唐玄宗李隆基下达诏令,撤销罪魁祸首安禄山的一切职务。解除封常清的安西节度使职务,任命其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即日赴洛阳募兵迎敌。

唐玄宗李隆基这个任命是很有意思的,相当于股票期权,是给封常清画的一张大饼。只要你有本事灭了安禄山这个反贼,那么,我也会足够大方,他的地盘就是你的了!

“富贵险中求。”对于封常清而言,这是人生申难得的机遇,如果能把握住这次机遇,那么迎来的将是仕途的飞越,然而,如果把握不住呢?

不过,封常清没有想那么多,他现在已经被虚妄的胜利迷住了眼睛,看到了胜利,而没有注意到巨大的风险。

封常清赶赴洛阳走马上任,但李隆基并没有就此安生,作为一个曾经的政治高手,他很清楚,在小卒过河以后,一定要安排一个隔山炮或拐子马。

被隔山炮或拐子马罩着的小卒就是一把利剑,否则,就是一头待宰的猪。

唐玄宗李隆基发布了一系列任命:朔方节度史安思顺调任户部尚书、安思顺之弟安元贞调任太仆卿、朔方右厢兵马使郭子仪出任朔方节度使、右羽林大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卫尉卿张介然为河南防御使、程千里为潞州长史。

做完了这一切,唐玄宗李隆基还不放心,任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率步骑5万,进屯陕郡(治陕城,今河南三门峡市西);令朔方、河西、陇右等军镇,除留少数军队驻守防地外,其余部队全部内调。

在这个时刻,唐玄宗李隆基已经不顾一切了,为了对付安禄山的叛军,将防守国境线的军队整体撤离,边境门户大开,为野心勃勃的阿拉伯人和吐蕃人开了金光大道,当地弱小的汗国也茁壮成长,致使西域伊斯兰化,边境永无宁日。

唐玄宗李隆基任命的大元帅也透着玄机,因为按照皇储顺序,李琬排于太子李亨之后。按理说,这个征讨大元帅,应该非李亨莫属。李隆基如此做,非常不符合常理,因为按照宫廷惯例,如果皇帝不能亲征,太子出面为统帅,也是激励将士们的好办法。

但是,又出现了一个问题,一旦太子率军取胜,这就必然增加太子的政治砝码,这是唐玄宗李隆基不愿意看到的。实事求是地说,经过了这么些年的风花雪夜,李隆基已经老了。人一老,疑心就大,他很忌惮太子夺取皇位,于是任命李琬为大元帅,目的是制衡太子的势力。

正因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小算盘,荣王李琬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李琬是唐玄宗李隆基第六个儿子,“素有雅称,风格秀整,时士庶冀琬有所成功。”然而,李琬辜负了人民的期望,不久即死于非命。

对于李琬之死,史家颇有非议,认为是太子李亨害死了亲弟弟。实事求是地说,按照利益分配原则,这个推理非常有道理。不过,太子李亨为人谨慎,甚至懦弱,很难想象他能干出这样的事儿,于是,这一切只是猜测,没有证据。

小人物的命运永远是依附于大人物身上的,李琬一死,作为副元帅,高仙芝的命运无疑出现了变数。

第31节 惺惺相惜第92节 莫贺达干的囚徒第292章 边令诚生气第20节 油焖大米饭第154章 死亡行军第67节 有敌情第257章 停止追击第215章 别了,呼罗珊第20节 油焖大米饭第60节 死里逃生第310节 草人借箭第40节 捕俘(2)第162章 必死的信使第221章 哈里发曼苏尔第185章 面圣第180章 兄弟相会第199章 厚德的故事第175章 死里逃生第18节 伏击第116章 拜会虢国夫人第242章 战火再一次燃烧第128章 偷情血案第110节 马老四来了第198章 石国投降第2章 雪夜奇遇第161章 进攻前的暗战第230章 击溃昭武九国第109节 深夜求救第179章 千钧一发第263章 安禄山不见了第154章 死亡行军第273章 临危受命第216章 背水列阵第139章 盾兵婆勒川第15节 诡异的羊皮卷第165章 名将登场第4节 追寻宝刀第33节 倒霉的牛羊贩子第104节 背水一战第256章 唐军败了第253章 陌刀军破敌第17节 再见烟花第159章 赛雅尔总督第235章 碎叶川第306节 哥舒翰出征第104节 背水一战第251章 战前论史第262章 不请自到的安禄山第249章 谁是奸细第254章 穆斯林总督的犹豫第88节 英雄末路第253章 陌刀军破敌第202章 悬崖上的绳索第248章 叛逃第82节 雪夜突击第243章 锋矢阵第259章 萨珊王朝的宝藏第130章 石堡城的攻防史第322节 安庆绪逊位第78节 突骑施铁骑第111节 峡谷遇险第32节 互市马牙郎第164章 血战石堡城第299章 无疾而终的御驾亲征第229章 河水干了第69节 死到临头第283章 大唐朝廷的欢乐颂第77章 红堆拉山口第206章 黑衣大食的崛起第167章 吐蕃赞普第106节 去奴袜带刀见第42节 阿史那箤干第249章 谁是奸细第99章 怛逻斯城沦陷第286章 叛军如火第256章 唐军败了第291章 颜氏兄弟的鸿门宴第130章 石堡城的攻防史第135章 折戟石堡城第267章 虢国夫人思春了第284章 封常清临危受命第266章 边令诚夜访第105章 围魏救赵第281章 送马试探第4节 追寻宝刀第58节 香积寺第220章 穆斯林总督的诡计第206章 黑衣大食的崛起第232章 唐军出现在怛逻斯城第61节 席元庆第158章 段秀实揭榜第249章 谁是奸细第236章 封常清的陷阱第60节 死里逃生第42节 阿史那箤干第244章 黑衣大食第131章 一代天骄王忠嗣第186章 快意恩仇第288章 搞笑的荥阳之战
第31节 惺惺相惜第92节 莫贺达干的囚徒第292章 边令诚生气第20节 油焖大米饭第154章 死亡行军第67节 有敌情第257章 停止追击第215章 别了,呼罗珊第20节 油焖大米饭第60节 死里逃生第310节 草人借箭第40节 捕俘(2)第162章 必死的信使第221章 哈里发曼苏尔第185章 面圣第180章 兄弟相会第199章 厚德的故事第175章 死里逃生第18节 伏击第116章 拜会虢国夫人第242章 战火再一次燃烧第128章 偷情血案第110节 马老四来了第198章 石国投降第2章 雪夜奇遇第161章 进攻前的暗战第230章 击溃昭武九国第109节 深夜求救第179章 千钧一发第263章 安禄山不见了第154章 死亡行军第273章 临危受命第216章 背水列阵第139章 盾兵婆勒川第15节 诡异的羊皮卷第165章 名将登场第4节 追寻宝刀第33节 倒霉的牛羊贩子第104节 背水一战第256章 唐军败了第253章 陌刀军破敌第17节 再见烟花第159章 赛雅尔总督第235章 碎叶川第306节 哥舒翰出征第104节 背水一战第251章 战前论史第262章 不请自到的安禄山第249章 谁是奸细第254章 穆斯林总督的犹豫第88节 英雄末路第253章 陌刀军破敌第202章 悬崖上的绳索第248章 叛逃第82节 雪夜突击第243章 锋矢阵第259章 萨珊王朝的宝藏第130章 石堡城的攻防史第322节 安庆绪逊位第78节 突骑施铁骑第111节 峡谷遇险第32节 互市马牙郎第164章 血战石堡城第299章 无疾而终的御驾亲征第229章 河水干了第69节 死到临头第283章 大唐朝廷的欢乐颂第77章 红堆拉山口第206章 黑衣大食的崛起第167章 吐蕃赞普第106节 去奴袜带刀见第42节 阿史那箤干第249章 谁是奸细第99章 怛逻斯城沦陷第286章 叛军如火第256章 唐军败了第291章 颜氏兄弟的鸿门宴第130章 石堡城的攻防史第135章 折戟石堡城第267章 虢国夫人思春了第284章 封常清临危受命第266章 边令诚夜访第105章 围魏救赵第281章 送马试探第4节 追寻宝刀第58节 香积寺第220章 穆斯林总督的诡计第206章 黑衣大食的崛起第232章 唐军出现在怛逻斯城第61节 席元庆第158章 段秀实揭榜第249章 谁是奸细第236章 封常清的陷阱第60节 死里逃生第42节 阿史那箤干第244章 黑衣大食第131章 一代天骄王忠嗣第186章 快意恩仇第288章 搞笑的荥阳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