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二章 农牧之治

bookmark

三柱线香,一声长诺。

恭诺之后,偌大的帅帐中再无人能私语谈笑,除了少数几位墨者,所有人都深陷在惊喜莫名的情绪当中。

三柱香前,他们惊叹于沙盘的精巧,感慨于墨门工匠手艺之绝伦,如李斯特之类,还想着是否出些金钱,让墨者为他制个咸阳的沙盘置于帐中,以此慰藉思乡之苦。

但现在,添置了无数组件,便得益发精巧的沙盘反倒不能再吸引他们了。

看着沙盘,他们仿佛能看到辽阔的草原机关横行,雄建巧机拔地而起!

难怪李恪要铁了心留在荒僻的北境,就连将他视作圣人的雁门都无法吸引他的注意,因为同样的规划放在大秦的任何一郡,莫说五年,便是五十年也休想实现!

一言以蔽之,利!

中原之地,或者说有法之地,旧有的规矩早已编织成网,纵横之节点便是利益。

利益之重,传统之便,妄动些许都要权衡利弊,但牵一发,必动全身。

这个问题在河间郡全不存在。

当年的库不齐是无法之地,草原上无一座城,无一亩地,所有的一切,名义上属于大秦,实际上属于各部。

现在的河间郡,除了军人,便是战俘与土著。军令如山,军人无言,生杀由主,战俘无言,那些土著只有牛羊,稍有些话语权的都被李恪赶出郡去,成了中原不会种地的外来爵民,所以土著也无言。

立言而成法,这就是李恪来此的目的么?

在满帐敬奉的目光当中,李恪施施然坐回正席,双眼一闭,换作扶苏站起来。

他的笑容远比李恪和煦,说出来的话,听在非墨的官员耳中,也更有秦廷与远在咸阳的始皇帝之意的韵味。

“都把眼睛从沙盘中拔出来,河间的建设再佳也是墨家的功绩,便是总揽牧区建事的劫君,你问问自己,当真懂得么?”

谁都没想到素以温玉著称,带着此等和煦之容的扶苏嘴里会蹦出如此辛辣的话语来。

众人皆羞臊,被点了名的冯劫更是面色涨红,却又说不出一字反驳。

幸好,扶苏仍是扶苏。

“治乱安民,百业兴盛。牧民之要在于治,治为本,建为末,政为本,工为末,诸君切勿本末倒置,平白费了墨者五年的苦功。”

敦敦之言,直入人心。闭着眼睛的李恪偷偷撇了个嘴,心说,倒是会蛊惑人心。

扶苏从沙盘边拈起长杆,在堂中缓缓踱步。

“河间之地,地广人稀,精牧废农,与中原之地不同,而从九原、云中二郡来看,秦律也不擅治理这等的郡县。故牧民之要在治,治民之要在新,推陈出新,不因循守旧,此河间之要事。”

这句话有言毁法家,恶论秦法的嫌疑,若是由李恪来说,诸法吏首先就要表示反对,这是法家自尊的需要,由不得他们去想自己的本心是否同意。

扶苏就不同了。

他是大秦的皇子,二蒙的弟子,天生就有秦贵和法士的标签在身上,同样的话由他来说,就是就事论事,不必升华到学派相争的地步。

所以无人异议。

扶苏笑着看了李恪一眼:“治民之一,治牧。经此一乱,河间郡如今仍有自由身的牧人怕是连四十所都编不齐整,但夏原仍要按十二县来分。衍君、平君,详编民籍,力行分户,户满一所便编一所,编余四所便成新县。戍所相关各丞、尉、军侯、校尉,要在牙中备足补吏,足民成所,勿使牵延。”

“唯!”

一言落地,扶苏又起一言:“治民之二,治农。河间少农,索性暂时也无田可耕。农之由来,暂且来说一在鼓励士卒落户迁室,二,郡守已向咸阳求告,实边万户。有鉴于此,?君,优先建成塞上县并田渠城郭,先安置,再分迁。”

史?无言领受,扶苏对他点了点头,继续说:“我与恪商议,河间农事多用机关,四季人力富余,所以在依秦律按里编民之余,驭民之法却要改。”

“仿苦酒里之成法,合耕,众工,开里坊,建里肆,统筹民力,公私共盈。坊肆之事,奔君,由你主持。”

扶苏说的是生产合作社的秦变产物,参考了苦酒里的私营和阳周的纯公营,用一种工分制和股份制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实现全民共得和多劳多得。

具体的方案随着扶苏分派由亲卫交在吕奔手里,吕奔作揖,躬身接过。

“治民之三,增民。眼下的河间郡,俘多,民少,迁民实边会迁来万户,待直道施工队入郡,又会带来数万徭役。”

“河间郡要大建,人力必不可缺,但随着大建推进,峻工日增,对人力的需求却会越来越低。故增民二法,留人、释俘。”

“留人者,推行奖惩,凡徭役、兵卒中行为优者,晋爵,授田,减租,吸引其将家眷迁来河间。释俘者,以现有战俘之数目,五年内开释其中八成,男立户,女婚配,愿耕者耕,愿牧者牧。总之无论如何,需保民足,此河间兴盛之本也!”

这一揽子威逼利诱,坑蒙拐骗的法子由素来端正的扶苏说出来,听得众人白眼直翻。

他们也知道扶苏说得没错,一个地区兴盛与否最终还是看人口,人口众,税赋就足,商贸就繁,潜力就大,就算遇上敌袭入境,也需要人口才能有强大的动员力。

众人齐应诺,扶苏顿了顿,说第四策。

“治民之四,分民。河间要治,就要使夷狄崇夏,夏人多尊。要实现此事,重在分籍。籍分上、中、下三类,说秦言,识秦篆为上民,税赋八分,可任少吏,子嗣入学室。说秦言,不识字为中民,税满,不任吏,子不可为佐史。不能熟用秦言者为下民,税增五成,余者与后父、赘婿一同。”

“民用夏姓,起夏名,无姓名者为下民。”

“民晋爵、爵晋级有考,抽试夏礼、秦律三题,不知者补试,三次不成者不晋。凡夏子籍晋爵者,转民籍,为秦人。”

“各县普推夏礼及简礼,冠、昏、丧三礼行夏礼者,县牙赐羊两头,钱千钱。”

“县治立学室,各城立学堂,年八至十四岁免束脩,戍所立学站,授秦言,秦篆,年八至十四岁不学者,罪其翁媪,訾牛一头。”

“此事,以衍君、儒君主持,不得有误。”

陆衍和儒肃立起身:“唯!”

“治民之五,官吏。恪君已经将直道总指的官吏皆要来了,你等建牙,可以他们为班底,不足之数清算上报,统一请咸阳调拨。各地少吏、有秩之任用则以本地为主,切记非上民不可任用,不足之数,则以军中功士退伍补之。”

“以上五条,可有疑议?”

扶苏用一句问话结束训话,然后环视一圈,确定众人皆无意见。

事实上他们也没法提意见。

郡内官佐中,凡李恪的亲信、嫡系都知道扶苏所说的是李恪的心思,不可能反对,而不是李恪亲近的,则估不准扶苏的发言中有几分始皇帝和大秦勋贵的用意,也无法强硬反驳。

而且扶苏所言并没有过份离经叛道,就算是与大秦惯例差别最大的分民一策也对秦人有足够的偏帮。

农牧混居的治理毕竟是大秦的新课题,很多事情总要尝试,才有完善改正的余地。

议题通过,李恪睁开眼迎回扶苏,也预示着会议进入第三阶段,细节。

加更特告第三六八章 鬼斧神工第三一三章 最后一题第六一六章 虽死地而上命之第一九五章 吊装阶段第一五九章 楼烦雄城第二五五章 酣畅反击第五四零章 都是靠双手养活自己第一二零章 贵贱之别第四二三章 一怒灭国的安阳君始皇帝三十五年第四三八章 墨家第十代钜子李恪第一二七章 热血青年第四九零章 朕允了第三五三章 蛤蜊拜师第一五零章 暴民之踪第五四八章 虎躯一震第三七四章 荣焉?耻焉?第三三六章 慎行说宋玉第三一四章 三子的明悟第二七七章 馈赠四宝第七七六章 阴谋始动第二五零章 驰援苦酒第二四三章 剑指同袍第三十九章 明火执镰第七十章 天使来了第二一四章 爰书贼杀第六六一章 谒杀第九十九章 被歧视者第四二二章 君子阳阳第六三七章 各出手段第二四三章 剑指同袍第一六七章 沙盘开阀第七三四章 死战之三,王不孤第三章 思维导图第五一六章 夏子著书第二八七章 修身之意第六零六章 始皇不是龙第三六八章 鬼斧神工第五五一章 沧海君死里逃生第七二二章 做生意嘛……第五十章 地龙翻身第三三六章 慎行说宋玉第三章 思维导图第七六六章 武关之八,怎样的人建起大汉第五六五章 李恪炼仙丹第七六五章 武关之七,请赐教第三七零章 贤人居于贤水第五三零章 请平匪患第四二七章 路人脸的三当家第六六二章 三令二请第一一一章 有条不紊始皇帝三十五年第七一五章 剑指邯郸第七八三章 渑池会之六,口舌第三七七章 蒸汽工坊惨案第六一六章 虽死地而上命之第一零五章 千斤巨物第七五七章 战,则矣第五五八章 有一台华为多好第六章 神奇树杈第四三八章 墨家第十代钜子李恪第一一一章 有条不紊第一三九章 癃展之墨第三三二章 天生圣者,雁门恪君第三五六章 墨家的假钜子之争第三二三章 尚需要一个侍女第二九七章 棋局,命局第二二二章 家臣蛤蜊第四三一章 齐墨归心第六七八章 陈涉、吴广第三九九章 公子要我暖床么第六四四章 鸡鸣,战前第五八一章 五行灵动术之二,入水不濡第七零零章 有去无回第五五六章 办着办着就有了第七零二章 相王第四六二章 觐见第六一三章 白狼营第二二八章 安阳君柏第八十三章 侠之大者第六四三章 平旦决战第六四八章 锋锐如剑第七零九章 二年五月第一九五章 吊装阶段第三八零章 工坊探疑第四五二章 改革的声音第五六九章 宅男始皇帝救赎计划之二,捕牢第五零六章 我要库不齐第五二一章 志在改秦第六七三章 发闾左谪戍渔阳第五九八章 李恪,你不得好死第六八七章 咸阳腥风第七三二章 死战之一,鄙视链第三四三章 退而求其次加更特告第四十章 天兵下凡第六六零章 谷道听宣第十二章 心腹之人第四五二章 改革的声音
加更特告第三六八章 鬼斧神工第三一三章 最后一题第六一六章 虽死地而上命之第一九五章 吊装阶段第一五九章 楼烦雄城第二五五章 酣畅反击第五四零章 都是靠双手养活自己第一二零章 贵贱之别第四二三章 一怒灭国的安阳君始皇帝三十五年第四三八章 墨家第十代钜子李恪第一二七章 热血青年第四九零章 朕允了第三五三章 蛤蜊拜师第一五零章 暴民之踪第五四八章 虎躯一震第三七四章 荣焉?耻焉?第三三六章 慎行说宋玉第三一四章 三子的明悟第二七七章 馈赠四宝第七七六章 阴谋始动第二五零章 驰援苦酒第二四三章 剑指同袍第三十九章 明火执镰第七十章 天使来了第二一四章 爰书贼杀第六六一章 谒杀第九十九章 被歧视者第四二二章 君子阳阳第六三七章 各出手段第二四三章 剑指同袍第一六七章 沙盘开阀第七三四章 死战之三,王不孤第三章 思维导图第五一六章 夏子著书第二八七章 修身之意第六零六章 始皇不是龙第三六八章 鬼斧神工第五五一章 沧海君死里逃生第七二二章 做生意嘛……第五十章 地龙翻身第三三六章 慎行说宋玉第三章 思维导图第七六六章 武关之八,怎样的人建起大汉第五六五章 李恪炼仙丹第七六五章 武关之七,请赐教第三七零章 贤人居于贤水第五三零章 请平匪患第四二七章 路人脸的三当家第六六二章 三令二请第一一一章 有条不紊始皇帝三十五年第七一五章 剑指邯郸第七八三章 渑池会之六,口舌第三七七章 蒸汽工坊惨案第六一六章 虽死地而上命之第一零五章 千斤巨物第七五七章 战,则矣第五五八章 有一台华为多好第六章 神奇树杈第四三八章 墨家第十代钜子李恪第一一一章 有条不紊第一三九章 癃展之墨第三三二章 天生圣者,雁门恪君第三五六章 墨家的假钜子之争第三二三章 尚需要一个侍女第二九七章 棋局,命局第二二二章 家臣蛤蜊第四三一章 齐墨归心第六七八章 陈涉、吴广第三九九章 公子要我暖床么第六四四章 鸡鸣,战前第五八一章 五行灵动术之二,入水不濡第七零零章 有去无回第五五六章 办着办着就有了第七零二章 相王第四六二章 觐见第六一三章 白狼营第二二八章 安阳君柏第八十三章 侠之大者第六四三章 平旦决战第六四八章 锋锐如剑第七零九章 二年五月第一九五章 吊装阶段第三八零章 工坊探疑第四五二章 改革的声音第五六九章 宅男始皇帝救赎计划之二,捕牢第五零六章 我要库不齐第五二一章 志在改秦第六七三章 发闾左谪戍渔阳第五九八章 李恪,你不得好死第六八七章 咸阳腥风第七三二章 死战之一,鄙视链第三四三章 退而求其次加更特告第四十章 天兵下凡第六六零章 谷道听宣第十二章 心腹之人第四五二章 改革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