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举月来临

白露过后,天气便一天一天凉了。

进入九月,便意味着科举月的来临,今年的解试定在九月初八,届时,大宋六百余个府、州、军都将同时进行解试。

解试的主考官由朝廷礼部决定,主要用异地调入的方式。

虽然官府并不公布今年平江府的主考官,但大家还是从各种渠道得知,今年平江府的主考官是齐州长史周震。

一时间,关于周震的各种消息在士子流传,有人说他偏重于《孟子》,有人说他喜欢清新淡丽的诗句,还有人说他尤其注重书法。

各种传言激荡着士子们的心情,离科举还有三天,五县的士子齐聚长洲县,使长洲县变得格外热闹起来。

这天午,长洲县府北酒楼内宾客满座,这里距离考试院较近,座酒客大多是各县的考生。

他们或三五成群,或两人对坐,都在窃窃议论今年的解试,使酒楼内格外嘈杂。

“听说今年参加解试的考生又去年多了三百人,居然超过了两千七百人,今年形势严峻啊!”

在二楼靠窗的角落坐着七八名年轻士子,他们都是府学学生。

按照规定,府学学生也可以参加科举,他们甚至不需要推荐便可直接参加解试。

“很正常,年年都有新的考生加入,考解试的人却寥寥无几,考生人数当然会年年增加。”

“哎!朝廷只给我们平江府五十个名额,虽然起其他州府已经不少,可是差不多五十多争夺一个举人,还是太激烈了。”

“谢兄可以把年纪改小几岁,参加童子试啊!童子试才十人争夺一个名额,谢兄的机会很大。”

众人都一阵大笑,姓谢的士子嘿嘿笑了几声,他又将话题转向身边的另一名士子,“铜钟,听你侄子也参加今年的童子试?”

这位范兄便是范宁的四叔范铜钟了,他得到朱元甫的帮助进了府学读书,他岳父在长洲县正好有一间小院,便让他把妻子接过来同住。

范铜钟得到朱氏助学金资助,每月可以领三贯钱,加学费全免,以及家境富裕的岳父不断接济女儿,使范铜钟这两年过得很滋润。

他端起酒杯笑道:“我倒觉得童子试更不容易,入选县士已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不像成人科举,花两个小钱找几个举人推荐便有了资格,他们的资格可是真刀真枪杀出来的。”

“老范说得不错!”

另一名士子道:“我有个远房亲戚也是吴江县士,听他父亲说,吴江县有两千多孩子报名参加县士选拔赛,最后只有十人被选,其他各县都差不多。”

范铜钟笑了笑,“其实咱们都经历过的,大家忘了吗?”

这时,一名士子了二楼,快步走来,“抱歉!我来晚了。”

“阿涛来了,快请坐!”

众人如众星捧月一般请这个叫阿涛的士子入坐,又围着他问道:“有什么最新消息?”

这个阿涛显然是个消息灵通人士,他神秘一笑,“齐州的消息传来了,大家要不要听?”

自从确定平江府主考官是齐州州学教谕周震后,很多人都通过各种渠道向齐州打听消息,最先得到消息的是一些大书商。

众人精神一振,主考官的喜好可是能否被解试录取的关键,按照惯例,两名副主考将各拿出一百份考卷,由主考官从两百份考卷挑出五十份,作为最后的录取者。

虽然还要经过平江府核定,但实际被驳回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

所以了解主考官的喜好,尤其他的政治偏向,显得极为重要,否则算考卷答得花团锦簇,但政治偏向与主考官相违,一样名落孙山。

尤其在庆历革新后,朝廷开明派和保守派的较量一直没有停止过,主考官周震偏向于哪一派,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阿涛向两边看看,小声道:“这个周教谕据说和富弼关系交厚,富弼被贬青州期间,他们经常在一起喝酒茗茶。”

众人恍然大悟,看来这个周震属于开明派了。

范铜钟心却在暗暗思忖,这个消息要不要给侄子范宁透露一二。

........

范宁等十名吴县县士在十天前便住进了阊门附近的秋林禅寺。

虽然吴县和长洲县很近,但如果等长洲县开启城门后,再赶去考试院点卯,时间有点来不及了。

所以吴县的考生都会提前去长洲县投靠亲戚,租住民房,或者住进客栈,人口达二十万的长洲县,消化区区两三千考生,还是绰绰有余。

秋林禅寺这块土地原本属于吴县县衙,后来捐给了寺院,寺院投桃报李,也愿意为吴县官府解决士子的住宿问题。

历届科举的吴县县士都是住在这里。

禅寺的后花园亭子里,范宁正和苏亮、段瑜品茶小坐。

在县学的茶社学习了两年多,范宁学会了点茶,这是宋朝人的基本社交技能。

一般书香门第出身的学生,大多在七八岁学会点茶。

苏亮低头嗅了一下茶罐,笑道:“居然是凤茶,你小子从哪里搞来的?”

龙茶和凤茶是茶顶级,宋朝茶饼的优劣并不是仅仅是产地那么简单,后续制作,甚至保养也极为重要。

像龙茶和凤茶,它们本身也是建州茶,如果制作乘考究,便能称为的乳、石乳和白乳,也是茶饼的第四、第五、第六个等级。

关键还在于养茶,养了三年茶,保持色香和品质不变,这时茶能升为第三个等级,京挺。

至于龙茶和凤茶,那至少要精心养十年以,浓郁的茶香沉淀下来,以至于泡水十遍,茶香依旧回味无穷,这才是茶极品。

朱佩在临进京前送给范宁三块茶饼,范宁是后来才知道朱佩送给他的,居然是凤茶,这颗是皇宫的贡品,也只有京城达官贵人才有机会享用。

顶级茶楼最多也只用京挺,而在京城矾楼可以喝到凤茶,但一盏凤茶至少要掏二十两银子。

很多富商豪门去矾楼喝茶,很大程度是为了尝一尝凤茶的滋味。

范宁笑了笑,用茶匙舀了一平勺茶。

舀茶是点茶的一个极重要环节,茶少汤多,达不到水乳交融的程度,茶水表面起不了白沫,称之为‘云脚散’。

相反,舀茶太多,茶汤表面浓稠如粥,茶水表面也起不了白沫,这叫做‘粥面聚’。

茶必须要不多不少,把握适量则靠经验,范宁也是失败了多次才渐渐找到感觉。

茶末放入兔毫黒盏,然后倒入少量沸水,将茶末调成浓膏状,一定要搅拌均匀,这是茶汤能否细腻的关键。

下一步是点茶的**,倒水。

一般是左手拿汤瓶,右手拿茶筅。

范宁提起汤瓶向茶盏倒水,一条热气腾腾的细线从茶嘴里喷了出来。

点水的要点是手要稳,落点要准,要有节奏,沸水必须在一个点注入茶盏,这不会破坏茶面。

而右手的茶筅要迅速旋转打击和拂动茶盏的茶汤,使它起汤花,也是泡沫,真正的点茶高手会让汤花变得千姿百态,或动物,或鸟禽、或花朵。

‘禽兽鱼虫花草之属,纤巧如画,须臾即散灭。’

这叫做分茶,只有点茶高手才做得到。

北宋第一点茶高手,西湖南山净慈寺的南屏谦师据说能在茶面绘制西湖山水,被称为‘三昧手’。

苏东坡专门为他写了一首诗: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现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当然,范宁还远远到不了分茶的境界,绝大部分读书人都办不到,倒是顶级茶馆的头牌茶妓反而能做到。

人斗茶,一斗汤色,二斗水痕,汤色是指谁点出的茶更浓白。

而斗水痕其实是泡沫,

谁点出的泡沫越多,时间越持久,水痕露出的时间也越晚。

很快,茶盏的泡沫出来了,竟然越涌越高,像啤酒起泡一样,泡沫已漫过了茶盏,却不流下去,牢牢挂在茶盏边檐,最后竟成了一个半球形。

段瑜和苏亮一起拍手夸赞,“好一个雪沫如球,难怪张教谕夸你点茶进步最大。”

“阿弥陀佛,小官人点的好茶!”

三人回头,却是秋林禅寺的住持大藏法师。

三人连忙起身行礼,范宁谦虚道:“法师过奖了!”

大藏法师笑眯眯道:“我只是路过这里,顺便告诉范小官人,前院有客人来访!”

第二百零四章 继续背锅第八十二章 李县令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式卸任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五百二十三章 斩草除根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线第一百五十二章 决定北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仪式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岛第一百九十五章 过犹不及第九章 给拗相公上课第二百四十八章 矾楼请客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线第六百三十章 新岛消息第一百七十七章 殷勤过头第二百五十七章 饮茶夜话第三百六十八章 战争红利第二百零四章 继续背锅第七百二十二章 银盒密旨第三百一十四章 辽国来使第二十二章 范大郎改行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扑第六百一十五章 占领易县第一百零四章 剑社风波第二百八十八章 明仁的暗示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六十二章 有了借口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战屈人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残酷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礼风波第一百五十三章 码头偶遇第二百四十三章 长远布局第五百九十八章 慨然受命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子召见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四百零三章 鼓动办报第四百三十五章 遗产分配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制第五十五章 学堂有本难念的经第六百八十六章 血战关城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劝天子(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子召见第六百五十三章 盐州夜战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发远征第四百四十六章 丢车保帅第二百零五章 意外来客第一百六十八章 陪美逛街(下)第七百五十七章 鲸州首县第五百四十九章 地块抽签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辞而别第三百九十章 正式任命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权第四百六十四章 钱铺调研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谋第四百一十六章 妥善解决第八十八章 朱府祝寿(四)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职(中)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吕宋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巡建议第一百一十九章 关键人物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军压境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战保塞(下)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权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门赔礼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谋划策第五百三十一章 回京述职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诚惶诚恐,老高稍微说两句第二百四十章 金银彩帛店第七十二章 隐蔽的相亲第五百六十章 路闻噩耗第七十七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第四百二十二章 返回京城第三百一十五章 给祖先交代第二百四十六章 看房记(中)第七百零九章 扬州公干第十四章 回家第七百二十三章 决战时刻第五百一十章 庄园集结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结难解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绝第一百七十四章 发现矿脉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见天子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股东第二百二十七章 宫中来人第二百零九章 金榜高中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变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媳妇回门第六百九十九章 夜攻幽州(上)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权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七百四十三章 突袭锦州(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上京城第四百三十五章 遗产分配第一百三十七章 熟悉的马车
第二百零四章 继续背锅第八十二章 李县令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式卸任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五百二十三章 斩草除根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线第一百五十二章 决定北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仪式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岛第一百九十五章 过犹不及第九章 给拗相公上课第二百四十八章 矾楼请客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线第六百三十章 新岛消息第一百七十七章 殷勤过头第二百五十七章 饮茶夜话第三百六十八章 战争红利第二百零四章 继续背锅第七百二十二章 银盒密旨第三百一十四章 辽国来使第二十二章 范大郎改行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扑第六百一十五章 占领易县第一百零四章 剑社风波第二百八十八章 明仁的暗示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六十二章 有了借口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战屈人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残酷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礼风波第一百五十三章 码头偶遇第二百四十三章 长远布局第五百九十八章 慨然受命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子召见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四百零三章 鼓动办报第四百三十五章 遗产分配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制第五十五章 学堂有本难念的经第六百八十六章 血战关城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劝天子(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子召见第六百五十三章 盐州夜战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发远征第四百四十六章 丢车保帅第二百零五章 意外来客第一百六十八章 陪美逛街(下)第七百五十七章 鲸州首县第五百四十九章 地块抽签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辞而别第三百九十章 正式任命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权第四百六十四章 钱铺调研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谋第四百一十六章 妥善解决第八十八章 朱府祝寿(四)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职(中)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吕宋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巡建议第一百一十九章 关键人物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军压境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战保塞(下)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权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门赔礼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谋划策第五百三十一章 回京述职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诚惶诚恐,老高稍微说两句第二百四十章 金银彩帛店第七十二章 隐蔽的相亲第五百六十章 路闻噩耗第七十七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第四百二十二章 返回京城第三百一十五章 给祖先交代第二百四十六章 看房记(中)第七百零九章 扬州公干第十四章 回家第七百二十三章 决战时刻第五百一十章 庄园集结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结难解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绝第一百七十四章 发现矿脉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见天子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股东第二百二十七章 宫中来人第二百零九章 金榜高中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变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媳妇回门第六百九十九章 夜攻幽州(上)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权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七百四十三章 突袭锦州(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上京城第四百三十五章 遗产分配第一百三十七章 熟悉的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