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军国议事

次日上午,在紫微偏殿内,知政堂七相和天子赵顼举行了一次秘密的军国议事。

自从去年教改法通过后,所有的变法都临时搁置了,知政堂的重心转到了对辽国作战上。

这次军国议事是范宁发起,他向天子和知政堂的相国们汇报了巡视太原的情况。

“目前太原城内有百姓五十二万,军队八万人,粮食储备了一百二十万石,草料七十万担,各种战备物资以及火器皆已齐备,坚守一年没有问题……”

王安石举手问道:“请问小范相公,百姓五十二万人是否太多了一点?我认为减少到三十万人就足够了。”

富弼也道:“虽然百姓基数大,对招募民夫有好处,但五十万人每天的吃喝拉撒对城池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稍微疏忽就会出现疫病,防不胜防,我也认为应该再减少人口,三十万足矣!”

众相公纷纷表态,都认为五十万人太多,不利于管理。

这时,天子赵顼道:“范相公,各位相公都认为五十万人口太多,那你是怎么看?”

范宁微微欠身道:“陛下,太原人口最初是四十万出头,加上各县迁来部分人口,使人口增到了五十二万,微臣是从民兵角度上考虑,所以没有过多南迁。”

“那现在迁徙还来得及吗?”赵顼又问道。

“从水路走,应该来得及。”

“那就老弱妇孺都迁徙南下,朕也认为,三十万人比较合适。”

范宁见众人态度一致,便点点头,“既然陛下和各位相公都认为三十万适合,那我立刻命令军队组织百姓南迁。”

赵顼微微笑道:“这个问题达成了共识,那范相公请继续!”

范宁又继续道:“刚才微臣提到水路,现在就说东线,从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辽军是打算渡海从登州或者莱州登陆,用优势兵力占领山东半岛,并以此为根基,那问题就来了,辽国两线同时作战,它的重点在哪里?”

范宁看了一眼众人,又缓缓道:“我认为辽军的重点还是在东线,这是辽国发动战争的目标决定的,他们要掠夺大宋,同时逼迫大宋每年给予他们天量岁币,那么就必须从东线着手。”

“对不起!我再打扰一下。”

王安石忍不住又道:“既然小范相公认为辽国的重点还在东线,那么他们攻打太原又有什么意义?”

范宁不慌不忙道:“攻打太原只是一种迷惑,给我们错觉,以为他们重点会攻打西线,一旦我们在西线部署了重兵,那西线的辽军又立刻会从井陉杀到河北,继续从河北南下,而他们的东路军以山东半岛为根基,继续席卷中原,威胁京城,而河北辽军会搭浮桥南下,和东线辽军在汴梁汇合,这是我的判断。”

“但这只是小范相公的猜测?”王安石又道。

“确实是我的猜测!”

范宁坦然道:“但并不是凭空猜测,是根据诸多情报的推测,耶律洪基不是愚蠢之人,以辽国对大宋的渗透,他不可能不知道宋军在太原的动作,所以他在大同府部署了十五万骑兵就知道他们并没有攻城的打算,而只是在太原虚晃一枪,然后杀向河北,所以我们必须在太行井陉布下重兵,防范他从太原杀向河北。”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在太原部署八万重兵?”富弼不解地问道。

范宁微微一笑,“那是为了防止辽国突破河北失败,不得不掉头攻打太原,所以辽国还是要打太原,但不是主动攻打,而是被迫攻打。”

“那宋军在东路打算怎么应对?”欧阳修问道。

范宁又道:“敌军既然船来,我们当然是船往,我不会让他们登陆得逞!”

“范相公能不能具体说一说?”

范宁命人挂上一幅地图,他指着地图给众人介绍。

“东线我也进行了充分准备,从鲲州连续两年送来的粮食都屯放在身弥岛和平岛上,共有百万石之多,在身弥岛驻兵五万人,大小战船五百余艘,敌军船只从鸭绿江驶出,便由基地的军队来对付它们,为了防止万一,我在登州又部署了一万水军和两百艘战船,它们会出兵配合拦截,保证万无一失。”

停一下,范宁见没人有疑问,又继续道:“这一次鲲州也会出兵,这两年,鲸州的后勤军城已经修建完成,包括海港和仓库,鲲州军队将从水路攻打辽国的老巢,由章楶司马负责。”

“那幽州辽军怎么应对?”曾公亮举手问道。

“幽州辽军由河北军队来应对,事实上,这次宋辽大战,我最低的战略目标就是收复幽燕。”

说到收复幽燕,在坐的君臣们都精神一振,他并不怀疑范宁的目标,去年谁也没有想过会灭西夏,收复河西走廊,但范宁却把它实现了。

这次范宁提出收复幽燕,大家心中都火热起来,这可是盼了百年的大事。

“幽州汉人会归附大宋吗?”赵顼有点担心地问道。

“一定会!”

范宁微微笑道:“辽国的汉人现在都很凄惨,做梦都盼望着王师收复幽燕,宋军北上,相信幽燕汉人一定会掸壶提浆相迎。”

议事堂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对辽国作战的看法,王安石提出稳扎稳打,不要冒进,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这一点赢得了众人的赞同。

韩绛提出要联系草原铁勒各族,鼓励铁勒各族反抗辽国的残酷剥削。

富弼则提醒大家,要做好迎接幽燕汉人南归的准备,寻找临时安置之地。

这次军国议事足足讨论了一个上午,各种细节都纷纷落实,以这一天的军国议事为分界,大宋进入了战备的第二阶段,大宋将投入五十万正规军和五十万民兵,投入粮食四百万石,投入黄金两百万两,折合成钱两千万贯,生铁三千万斤,拉开了大宋立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准备。

在军国议事后,天子赵顼又单独召见了范宁。

“陛下似乎有点担心?”范宁看出了赵顼眼中的一丝忧虑。

赵顼叹口气,“怎么可能不担心呢?辽军虽然国力下降,但契丹人的战斗力还是十分强大,若不是爱卿用守城战以及水军优势,我们恐怕还是没有胜算。”

“陛下请放心,现在的辽国已不是七十年前的辽国,胡人建立的王朝,如果没有彻底汉化,那绝不会超过百年,辽国表面看似强大,但底子却是空空荡荡,他们疆域虽然辽阔,却没有大宋的人口,更没有大宋富庶的土地,也没有大宋强大的文化历史底蕴,他们根本没有任何支撑,一旦倒下,就会彻底粉碎。”

范宁的一番分析让赵顼堵塞的心胸舒服了很多,他点点头道:“这段时间,满朝官员都在要求朕和辽国和谈,都在说辽国的十万铁骑,宋军五十万骑兵也抵不过,说得人心惶惶,让朕都没有了信心,今天爱卿的一番话,给朕吃了定心丸了。”

范宁压低声音道:“陛下,太原备战是微臣做的最大战略欺骗,太原欺骗能否成功,对整个战役至关重要。”

赵顼一怔,“朕不太明白,爱卿能否说清楚一点?”

范宁低语说了几句,赵顼瞪大了眼睛,“真的能成功吗?”

范宁点点头,“微臣这次回来专门走了井陉,确定能成功。”

赵顼兴奋得摩拳擦掌,又道:“那需要朕做什么?”

“如果陛下肯去太原巡视防御,微臣的战略欺骗会更加成功。”

赵顼稍稍有点犹豫,范宁明白他的担心,又笑道:“陛下可以坐船去太原,如果辽军杀来,陛下同样可以坐船进入汾水,有水军护卫,不会有半点闪失。”

赵顼缓缓点点头,“好吧!朕就听从范爱卿的安排,亲自去太原视察防御。”

第五百零二章 危险气息第七百零七章 太后调和第五百零七章 皇权无情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杀驴第一百七十七章 殷勤过头第七十二章 隐蔽的相亲第五十七章 规则改变了第五百九十一章 狭路相逢第八十二章 李县令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战保塞(下)第三百七十三章 视察金田第四百一十三章 西夏擒生军第三百三十五章 家人抵京第五百零二章 危险气息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桥之战第五百六十八章 小聚生隙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致通过第二十一章 勇夺魁首第四百八十一章 发俸之日第七百零八章 御书房解惑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阅兵第一百九十三章 预看考场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七百五十七章 鲸州首县第七百零三章 说服太后第六百七十四章 百船汇聚第一百五十二章 决定北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见天子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老友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发第二百四十六章 看房记(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临行前敲打第七百五十九章 他乡遇旧第一百八十章 卖炭翁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决心第六百三十七章 抢占河套第五十章 新年将至第二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第八十二章 李县令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遗忘的试卷第六百六十九章 拗相上门第五百零六章 背锅大侠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六百三十九章 以弱示敌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三百八十八章 从何入手第三百零二章 日本来使第三百零四章 两件大事第四百三十四章 重任新职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讨嫁妆第四百六十七章 组建变法司第二百九十五章 瓮中杀鳖第一百五十九章 险成损友第四百七十七章 仇恨爆发第十章 神童对神童(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职(中)第五百二十三章 斩草除根第一百零九章 县令来视察第一百八十六章 风雨袭来第三百九十二章 女婿等于半儿第三百七十五章 监察到来第一百六十八章 陪美逛街(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矾楼请客第七百四十一章 再披征袍第六十五章 两强相争(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三十三章 三叔范铁牛第五百七十章 力劝天子(下)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随势动第七百五十五章 开京之战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一百五十章 做笔大买卖第十四章 回家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发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机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职(中)第三百章 南湖解惑第七十四章 四强赛(上)第一百二十章 范铁牛打官司(上)第三百九十四章 上朝路上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亲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择第一百八十六章 风雨袭来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罗国(中)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辩第三百六十八章 战争红利第六百八十九章 锦州奇兵第四十章 大象出场第一百三十六章 对手第六百六十七章 县学训话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战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买内应第一百七十六章 程氏兄妹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妹入宫第七百四十章 朱楼论政第五百二十八章 贸易谈判
第五百零二章 危险气息第七百零七章 太后调和第五百零七章 皇权无情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杀驴第一百七十七章 殷勤过头第七十二章 隐蔽的相亲第五十七章 规则改变了第五百九十一章 狭路相逢第八十二章 李县令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战保塞(下)第三百七十三章 视察金田第四百一十三章 西夏擒生军第三百三十五章 家人抵京第五百零二章 危险气息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桥之战第五百六十八章 小聚生隙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致通过第二十一章 勇夺魁首第四百八十一章 发俸之日第七百零八章 御书房解惑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阅兵第一百九十三章 预看考场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七百五十七章 鲸州首县第七百零三章 说服太后第六百七十四章 百船汇聚第一百五十二章 决定北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见天子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老友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发第二百四十六章 看房记(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临行前敲打第七百五十九章 他乡遇旧第一百八十章 卖炭翁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决心第六百三十七章 抢占河套第五十章 新年将至第二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第八十二章 李县令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遗忘的试卷第六百六十九章 拗相上门第五百零六章 背锅大侠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六百三十九章 以弱示敌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三百八十八章 从何入手第三百零二章 日本来使第三百零四章 两件大事第四百三十四章 重任新职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讨嫁妆第四百六十七章 组建变法司第二百九十五章 瓮中杀鳖第一百五十九章 险成损友第四百七十七章 仇恨爆发第十章 神童对神童(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职(中)第五百二十三章 斩草除根第一百零九章 县令来视察第一百八十六章 风雨袭来第三百九十二章 女婿等于半儿第三百七十五章 监察到来第一百六十八章 陪美逛街(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矾楼请客第七百四十一章 再披征袍第六十五章 两强相争(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三十三章 三叔范铁牛第五百七十章 力劝天子(下)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随势动第七百五十五章 开京之战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一百五十章 做笔大买卖第十四章 回家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发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机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职(中)第三百章 南湖解惑第七十四章 四强赛(上)第一百二十章 范铁牛打官司(上)第三百九十四章 上朝路上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亲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择第一百八十六章 风雨袭来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罗国(中)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辩第三百六十八章 战争红利第六百八十九章 锦州奇兵第四十章 大象出场第一百三十六章 对手第六百六十七章 县学训话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战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买内应第一百七十六章 程氏兄妹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妹入宫第七百四十章 朱楼论政第五百二十八章 贸易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