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势

吕惠卿没有想到会在国丈府里见到皇上,而且听王国丈的口风,似乎皇上也有意要召见自己,吕惠卿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却不知是福是祸。

想到这里,吕惠卿在心中叹了一口气,自己这些年来在朝堂中起起落落,如今年纪也大了,希望可以回到京城来,能够安安心心的度过后半生就不错了。

“吕爱卿,你在延州有一年了吧,可还习惯吗?”

“启禀陛下,臣是老延州了,哲宗朝时亦曾有两次知延州,一城军民与微臣都有认同感了。”

吕惠卿在这位年轻的皇上面前倒不敢大意,从一年来皇上的作为来看,赵佶倒不失为一英明之主,尤其是早半个月前接管五城兵马指挥的雷霆行动,更让人侧目。

吕惠卿不断警告自己,说话要谨慎。

“好认同感,这么说来是吕卿家在延州的政绩不错了,不知韩相与吏部怎么搞的,听说是要放吕卿家到桂州去,这不是非颠倒了吗?”我故作不愠不火地告诉吕惠卿。

吕惠卿一听皇上这话,浑身上下象泼了一盆冷水,从头凉到脚。他本身知道在朝中,新旧二党均对自己横眉冷对,恨不得将自己一杆子撸到底。

人情世故心自知。吕惠卿这次回来,本希望老友王藻当上了国丈,能在圣上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唉。

“为圣上分忧,本是臣等的份内之事,无论延州、桂州,臣定能为陛下教化万民,谨遵守土之责。”

“唔,教化万民,谨遵守土,说得好。吕卿家,朕就给你一个机会,你说,你久在西北,我大宋长期与西夏对峙,不知可有什么可解决的良方。”

吕惠卿心中一喜,听皇上的口气,似乎是不会把自己贬到桂州了,就算不能调回京师,原地不动的在延州,也好过被贬到桂州十万八千倍啊。

“西北局势一向是剑拔弩张,不过幸好有种师道、种师中兄弟俩和高光远、王厚四人在支撑着,西夏人要想寸进一步,必将要付出血的代价。”

我点点头,示意吕惠卿继续说下去。

“臣长期在西北安民,终于有一点发现,那就是宋夏的西北之争无非只一个字:马。这也是为什么我大宋与辽国百年无战争而辽国却还大力支持西夏,而自西夏成立近百年来宋夏之间却一直战火不断的原因。只要夺下秦凤之间我大宋惟一的马场,几年之后,大宋将无可用之骑兵,那还有什么可以抵挡契丹、西夏这些游牧民族久经沙场的铁骑驰骋南下呢?”

吕惠卿的这一席话,不由使我豁然开朗,枉自我是从一个后代来的有识之士,眼光却没有一千年前的人看这么远,我知道在冷兵器时代骑兵的优势是步兵所无法比拟的,驰骋亚欧大陆未尝一败的成吉思汗蒙古铁骑就是明证。

而吕惠卿不但看到了骑兵的优势,更是一针见血的点出了宋夏战争的实质。

这是超时代的战略眼光。

我赞许的向吕惠卿点点头,同时看向朱武,只见这鬼谷门人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实际上朱武心中的震惊还不吝于我,吕惠卿的一席话,让他汗颜不已。

吕惠卿想不到,就是刚才在国丈府的这几句话,改变了他困顿无力的后半生,也改变了大宋王朝历史运行的轨迹,让我煌煌中华,终于提前百年走向世界。

吕惠卿字斟句酌的说完这番话,抬头看到赵佶赞许的目光,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吕惠卿知道自己这一把搏对了。

从赵佶亲政后召种师道大殿问兵及用为兵部尚书,又大量起用诸如高永年、宗泽、杨燕云等武将,政治敏锐感强的吕惠卿马上嗅到朝中皇上有强兵习武兴国的味道,刚才自己以武论西北之政,果然得到了皇上的认同。

“吕惠卿、王恒,明天早朝你们到殿外听宣吧。朕今天也累了,小林子,朱先生,起驾回宫。”

待得赵佶一行八人离开国丈府,王藻、王恒、吕惠卿三人长吁了一口气。三人说起刚才赵佶召见王恒和吕惠卿两人问对的情况,心中各自一惊一乍。

“我说王国丈,你瞧皇上这是啥意思?”

王藻笑笑,并不作答。

其实吕惠卿现在心知肚明,至少这一次可以安心了,要是给贬到桂州的话,那不知猴年马月才有机会回到京城。

“恭喜吕老弟,这一次可以逃过一劫。”

吕惠卿苦笑。

王恒却还震惊于刚才吕惠卿说的那一番话,从皇上的口风中,吕惠卿和王恒这次到西北已成定局,不过到底安排一个什么职位,三人心中都没有底。

“王国丈说什么话呢?应该恭喜的是王贤侄,刚才你们不是说皇上要外放王贤侄到一路去当个从四品安抚使吗,看方才的情形和皇上对西北的关心,刚好西北二路均缺大员,这秦凤路的安抚使看来是非王贤侄莫属了。到时贤命运成了老夫的顶头上司,可要多多关照一下你年伯哦。”

“吕伯父说笑了,小侄侥幸只做过一任县令,托皇上和皇后的洪福,以一小小国舅荣升三品衔,要是突然做到一路的安抚使,恐怕是力有所不逮,看情形,皇上对伯父的以武论西北之政很是欣赏,以小侄估计,这西北大政皇上是要交予吕伯父打理了,小侄充其量不过是在伯父手下打打下手而已。”王恒一脸真诚的向吕惠卿说道。

王藻与吕惠卿两人沉思。

“恒儿说得有道理。我说吕年兄,如若真的是这样,你也可以一展抱负了。朝中诸臣我最佩服的就是你了,还有种家那两兄弟,西北真是一个锻炼人的好地方啊。恒儿,你以后要多向你吕伯父学习,有朝一日也要成为他们这样的国家有用之才。”

“父亲你放心吧,我王恒再怎么样,也不会给皇后脸上抹黑,也要为我京西王家争一口气。”

三人在闲聊间,时间很快过去。

“我说吕兄啊,不管你这次调动如何,你也要去拜访一下种师道将军,毕竟他现在是皇上眼前的红人,况且还是你原来的顶头上司,于情于理,你都要去应酬一下,说不定还会对你眼前的状况会有所裨益也不一定。”

“王国丈说的是,吕惠卿受教了。”

第二十三章 官商结合第六十章 韩氏遗孀第二十一章 名将出山第九章 鬼谷传人第八章 计算形势第五章 微服出游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员第十八章 六部尚书第四章 童贯之论第五十章 战争实质第三十三章 借题发挥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一百零五章 杀俘借口第四十章 都察两院第六十章 韩氏遗孀第二十五章 王府风波第八十章 朝臣之见第五十章 战争实质第八十九章 河东旧事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十七章 枢密风云第九十九章 河北军报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复第二十章 侍卫首领第八十三章 赏罚分明第七十九章 城墙之战第十一章 四方势力第十二章 谋划北国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错第八十九章 河东旧事第一百章 改变观念第七十五章 首战铁山第五十四章 捉弄种帅第十三章 种帅言兵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罚第十章 隐忍不发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复第三十一章 商战告捷第三十八章 贤王后人第三十八章 贤王后人第一百零一章 一个圈套第三十八章 贤王后人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罚第三十二章 内阁问案第三十三章 借题发挥第七十七章 战事初期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机第五十三章 郓城宋江第九十五章 雁门点兵第七十二章 华山逆徒第四十章 都察两院第十一章 四方势力第十章 隐忍不发第八十三章 赏罚分明第十六章 雷霆万钧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九章 鬼谷传人第五章 微服出游第九十三章 杨家耳目第八十六章 东海余孽第六十八章 逆首脱逃第十一章 四方势力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员第五十三章 郓城宋江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势第九十二章 雁门关外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声第三十三章 借题发挥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四十七章 定计西北第九十三章 杨家耳目第二十九章 种浩之计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二十章 侍卫首领第十五章 调兵遣将第四十五章 人才辈出第三章 初识朝政第十九章 整军待旦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四十七章 定计西北第一百零三章 吕氏疯子第六章 将星纷现第十五章 调兵遣将第一百零三章 吕氏疯子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员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六十八章 逆首脱逃第四十章 都察两院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复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职第十三章 种帅言兵第三十章 宫内宫外第九十六章 除恶务尽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会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三十三章 借题发挥
第二十三章 官商结合第六十章 韩氏遗孀第二十一章 名将出山第九章 鬼谷传人第八章 计算形势第五章 微服出游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员第十八章 六部尚书第四章 童贯之论第五十章 战争实质第三十三章 借题发挥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一百零五章 杀俘借口第四十章 都察两院第六十章 韩氏遗孀第二十五章 王府风波第八十章 朝臣之见第五十章 战争实质第八十九章 河东旧事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十七章 枢密风云第九十九章 河北军报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复第二十章 侍卫首领第八十三章 赏罚分明第七十九章 城墙之战第十一章 四方势力第十二章 谋划北国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错第八十九章 河东旧事第一百章 改变观念第七十五章 首战铁山第五十四章 捉弄种帅第十三章 种帅言兵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罚第十章 隐忍不发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复第三十一章 商战告捷第三十八章 贤王后人第三十八章 贤王后人第一百零一章 一个圈套第三十八章 贤王后人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罚第三十二章 内阁问案第三十三章 借题发挥第七十七章 战事初期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机第五十三章 郓城宋江第九十五章 雁门点兵第七十二章 华山逆徒第四十章 都察两院第十一章 四方势力第十章 隐忍不发第八十三章 赏罚分明第十六章 雷霆万钧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九章 鬼谷传人第五章 微服出游第九十三章 杨家耳目第八十六章 东海余孽第六十八章 逆首脱逃第十一章 四方势力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员第五十三章 郓城宋江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势第九十二章 雁门关外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声第三十三章 借题发挥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四十七章 定计西北第九十三章 杨家耳目第二十九章 种浩之计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二十章 侍卫首领第十五章 调兵遣将第四十五章 人才辈出第三章 初识朝政第十九章 整军待旦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四十七章 定计西北第一百零三章 吕氏疯子第六章 将星纷现第十五章 调兵遣将第一百零三章 吕氏疯子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员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六十八章 逆首脱逃第四十章 都察两院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复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职第十三章 种帅言兵第三十章 宫内宫外第九十六章 除恶务尽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会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三十三章 借题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