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改造针盘

除了练军,还有好多事情需要准备,后勤供应尤为重要。

百艘船,七八千人,一路下南洋,去西洋,少则两年,多则三年五年,全员吃喝就是大问题,为安全计,所有粮食全部要自带,以免遇到危机时,难以应付。还有药材、辅食、蔬菜、肉类等等,都需要一一提前采购到足够数量。

潮起潮落,光阴流转,时间转眼就到九月下旬。

十天前,郭青已经将宣威军所需的最后一批粮食和咸菜运来昌国,江恺给他结算钱款后,杨丛义又跟他签了一纸关于回易船队后勤物资供应的契约,将回易船队八千五百人后勤供应,除军资军械外,全部交给他采购。为确保海上生活所需物资一样不少,杨丛义还给他请来了不少老水手,尽量帮他补全物资清单。

关于是否跟船供应,二人做过一番沟通后,发现无法确定,郭青则即刻离开昌国,去采购物资运往泉州。至于采购花费,杨丛义预先支付三万贯,其他后勤费用要等物资运到泉州港,再找回易副使汤鷽领取。

明州地处杭州湾口,是钱塘江入海口,航运发达,商贸繁荣,往来于明州、高丽与倭国之间的商船很多,自然也是造船大港。

杨丛义从泉州带着战船回到昌国后,就立即去明州*二十艘两千料海船,可以新造,也可以是下海三年以内的旧船翻新。从要求交货的时间上来说,一个半月造新船肯定不够,若收购旧船翻新,时间就绰绰有余。

造船之事确定之后,杨丛义每隔十天左右就亲自去明州看一次,及时掌握造船进度,又什么事情不能确定,也能及时商讨解决,总体看来,一个半月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在沈缙解决旗语问题之后,杨丛义再次找到他,跟他讨论针盘问题。不管是战船还是海船,虽然都已经用上针盘,但都比较简陋,就是一根指针,再加一个装水的碗,指示的方向并不是很准确,不教营指挥等各级军官和舵手识别和使用,他们基本不会。

杨丛义拿出一张草图,放在桌上,指着草图道:“沈兄请看,我以为可以把针盘做成这样,圆盘中部凹陷如碗状,四周对称标刻东南西北四个大方向,两个方向之间再分出六个刻度,如此一来,磁针指示的方向就更加精确,发现船有小幅度偏转,就能及时调整,海上夜晚四周漆黑一片,船队在海上航行一旦偏离方向就十分危险,特别是到了南洋以后,远离大陆,一旦晚上看不见前船,后船方向偏离,没有跟上船队,就很有可能迷失在海上,大海广阔无边,运气不好,甚至会永远迷失。”

沈缙把草图拿过来仔细看了看,道:“杨兄说的有理,之前我也有这样的顾虑,也有改改针盘的想法,只是没有想到太好的办法。这个改法很好,拿到针盘之后,只要看得懂针盘就能辨得明方向。只是根据杨兄这个草图来看,制作起来怕是有些麻烦,中间凹陷,四周刻上二十个刻度都还好说,针盘上加盖子却不容易。”

杨丛义笑道:“沈兄想多了,我虽想在针盘加上盖子以后指针也能看得清楚,但现在是不可能的,等从西洋回来,或许才有可能。现在我只是想,在不用针盘的时候给它装上盖子,保持里面的水不会漏出来,磁针也不用拿出来,等需要看方向时直接打开盖子,不需要再倒水进去,不需要再翻磁针,能如此就行,应当不难吧。”

沈缙看着草图思索片刻,然后道:“还是有些难度,针盘加盖不漏水,这样的针盘用起来是很方便,但做起来怕是很难做成。陶瓷的肯定不行,若不另外保存磁针,不小心摔碎针盘,磁针很可能随之丢失。除非都做成木头的,但木头泡水时间长了会腐烂,也不能保存长久。”

杨丛义道:“木头的就很好,船一直泡在水里都没事,针盘用个三五年也没问题,不需要一个针盘用几十年,若有需要,多刷几遍桐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水、防腐蚀。就用木头制作一批,沈兄以为如何?”

沈缙想想也别无他法,只能用木头一试,便问道:“木头制作也可以,但不知杨兄想要制作几个?”

杨丛义笑道:“多多益善,至少需要两百个。”

一听这话,沈缙当即一惊,颇有压力,这是精细活,做出一个来都难,两百个如何做的出来,真要制作这么多,待在昌国,待在明州肯定不行,略一思索之后,回道:“那我得回临安一趟找木工手艺精湛的工匠帮忙,看能不能做出两百个来。”

杨丛义道:“可以,针盘对船队来说十分重要,要是真能做出来这样的针盘,那就太好了。回临安请人制作,少不得有些花销,我给你一千贯,争取在十月下旬,船队离开前带两百个新的针盘去泉州,一定要记得时间,在船队离开前到泉州。”

沈缙收起草图,笑道:“杨兄放心,这点事我还是可以办好。”

杨丛义笑道:“自然难不住沈兄,只是临安繁华,就怕沈兄回到临安就忘记了我等,忘记了宣威军。”

沈缙道:“杨兄大可放心,临安已经留不住我。船队离开前,必定去泉州再见杨兄!”

杨丛义笑道:“这就好,等一切准备完毕,我们一起出海。沈兄准备何时回临安?”

沈缙道:“时间不多,我明天就走。”

杨丛义道:“我写封信,沈兄明天替我带回临安,带到保民坊回易督造处,交给那里的值守人。”

沈缙一口应承下来。

回临安路途较远,有些情况很紧急,必须早些将信传回去。杨丛义从泉州带来的那匹马,自然就要借给沈缙,好让他早些回去,做好针盘再早些到泉州。

从泉州离开前,杨丛义就将海船战船督造进度报给临安的黄大人,请他也早日做好来泉州的准备,最好能在十月中旬赶来泉州,最迟不能超过十月下旬,否则冬季风已过,船队下南洋就不太容易。

如今宣威军练了四五个月,有一定的战斗力。同时,泉州海船应当已经大部分造好,回易督造处采购的物资也应该已经运到泉州,陆续入港,巨量的商品物资需要人守护,而宣威军建立的职责就是保护回易船队,因此,宣威军需要马上调去泉州。

驻守军队调动,需要朝廷下达调令,杨丛义自然无权申请调动宣威军,他需要写信给黄大人,黄大人作为宣威军统领,他来做这件事正合适,只有办好调动宣威军的各种手续,杨丛义拿到调令,宣威军才能离开昌国,开赴泉州,不然就只能在昌国待着。

其实调令应该早些申请,现在已经是九月下旬,明州离临安也有好几百里,快马一来一去路上就要四五天,再加上办理调令所需的时间,等调令送来昌国县,也应该是半个月以后。

杨丛义在昌国,不用想也知道此时泉州很需要人,一千二百多万贯钱的契约商品物资,要在两个月内运到泉州,还有大量的官窑、织锦院物资也要运去泉州,三个港口需要多少人力,根本无法想象,他不知此时汤鷽在泉州到底是一副如何狼狈的模样,就算有他爹带来的人帮忙,但想来也轻松不到哪里去。

给黄大人的书信写好,交给沈缙带走之后,杨丛义找到赵安商量了一番,他打算用五艘海船先送一部分后备军去泉州,协助维护港口秩序。

宣威军训练正在关键的时候,一旦把船调走,就直接打乱他和教导团制定的训练计划,船一少,训练会严重滞后,直接影响宣威军战力,不利于出海回易护航。

赵安这么说也有道理,带过来的船本来就不多,海上训练时间又少,再把船撤走五艘,海上训练任务怕是更难完成。

无奈,杨丛义也只得放弃,希望汤鷽能坚持半个月,等明州造船厂的海船造好,就能立即把后备军全部带去泉州,到时候既有劳力,又有巡防保卫港口的力量。

九月底,杨丛义去了一趟明州,又去看了造船厂,他们已经买到二十艘海船,从外观颜色看,其中有六艘算是新船,刚出厂下水不久。新船不需要经过太大的翻修,只进行了简单的检查修补,这六艘船直接被杨丛义带回昌国,当作训练船。

宣威军全都上船练过好久,看船只有限,新军却从没机会到海上训练。如今又带回来六艘船,自然要开始对新军进行一番训练,让他们提前适应海上的颠簸和生活。

六艘海船,每船乘坐三百名新军,由从泉州带来的舵手和水手操船,绕昌国县主岛一周。有些从来没出过海的新军一天下来,被颠簸的精神全无,但随后几天继续出海,等适应海中颠簸,他们就发现乘船也是一种享受。

三千五百新军轮流进行桨撸练习,划桨是他们出海以后的主要差事,不能不会。

此后,用十天时间,每名新军都至少摸过一刻钟的桨撸,划桨这种比较简单的技能,要想掌握并不难,一刻钟足够。

至此,整个宣威军几乎天天都在海上训练,熟悉大海,熟悉战船、海船,时刻做好离开昌国,南下护航的准备。

第536章 陆游的困惑第630章 紧急敌情第582章 密令第409章 回衙复命第412章 表明心迹第91章 讨价还价第704章 太行山寨第748章 家事第525章 预演补漏第28章 隐情第219章 一场胜仗第446章 江口村第509章 匆匆再见第122章 争议第366章 丢脸不冤第778章 金军无惧第368章 配合作画第654章 劝降临沂第214章 杀进城内第615章 秘密禁令第242章 平息隐患第652章 联合豪绅第193章 再会故人第267章 最后一批第391章 拜访汤府第530章 西洋回易第494章 灭金之策第258章 使团进城第180章 汤家六娘第78章 继续查探第384章 双方妥协第650章 给条活路第23章 凶犯越狱第598章 援军天降第446章 江口村第670章 宣战北伐第780章 金军计议第158章 新军远行第115章 一言是非第426章 不醉不休第517章 同心共事第506章 无子之恼第264章 宴会尾声第277章 得偿所愿第548章 成亲第232章 各取所需第224章 讨价还价第203章 百船离港第24章 嚣张的土匪第510章 一家人第475章 四渡赤水第337章 封官授职第137章 论定回易第777章 运河冰碎第24章 嚣张的土匪第419章 军演章程第612章 请缨挑战第592章 大胜忧心第402章 超出预算第254章 老婆免费第758章 石弹攻城第410章 重任难题第740章 宋夏无备第695章 合围汴京第244章 随风入海第52章 自寻死路第792章 放权第357章 银子买错第162章 天黑不行船第726章 赵昚疑虑第46章 回城复命第616章 破局第51章 挑花眼第702章 商议方略第431章 最后的考验第206章 鱼精作怪第479章 杞人忧天第630章 紧急敌情第675章 歼灭金军第536章 陆游的困惑第21章 闲人第621章 经历(二)第352章 直入主题第414章 怎解难题第338章 均分战利第732章 三选一第341章 报到第711章 临潢府之争第549章 一家亲第557章 开罗第609章 回援镇江第778章 金军无惧第657章 献城第506章 无子之恼第417章 问题太多第579章 战和逃第481章 应对之策第91章 讨价还价第785章 大阵吃人第674章 四面合围
第536章 陆游的困惑第630章 紧急敌情第582章 密令第409章 回衙复命第412章 表明心迹第91章 讨价还价第704章 太行山寨第748章 家事第525章 预演补漏第28章 隐情第219章 一场胜仗第446章 江口村第509章 匆匆再见第122章 争议第366章 丢脸不冤第778章 金军无惧第368章 配合作画第654章 劝降临沂第214章 杀进城内第615章 秘密禁令第242章 平息隐患第652章 联合豪绅第193章 再会故人第267章 最后一批第391章 拜访汤府第530章 西洋回易第494章 灭金之策第258章 使团进城第180章 汤家六娘第78章 继续查探第384章 双方妥协第650章 给条活路第23章 凶犯越狱第598章 援军天降第446章 江口村第670章 宣战北伐第780章 金军计议第158章 新军远行第115章 一言是非第426章 不醉不休第517章 同心共事第506章 无子之恼第264章 宴会尾声第277章 得偿所愿第548章 成亲第232章 各取所需第224章 讨价还价第203章 百船离港第24章 嚣张的土匪第510章 一家人第475章 四渡赤水第337章 封官授职第137章 论定回易第777章 运河冰碎第24章 嚣张的土匪第419章 军演章程第612章 请缨挑战第592章 大胜忧心第402章 超出预算第254章 老婆免费第758章 石弹攻城第410章 重任难题第740章 宋夏无备第695章 合围汴京第244章 随风入海第52章 自寻死路第792章 放权第357章 银子买错第162章 天黑不行船第726章 赵昚疑虑第46章 回城复命第616章 破局第51章 挑花眼第702章 商议方略第431章 最后的考验第206章 鱼精作怪第479章 杞人忧天第630章 紧急敌情第675章 歼灭金军第536章 陆游的困惑第21章 闲人第621章 经历(二)第352章 直入主题第414章 怎解难题第338章 均分战利第732章 三选一第341章 报到第711章 临潢府之争第549章 一家亲第557章 开罗第609章 回援镇江第778章 金军无惧第657章 献城第506章 无子之恼第417章 问题太多第579章 战和逃第481章 应对之策第91章 讨价还价第785章 大阵吃人第674章 四面合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