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选才

科举是关乎朝廷信誉、民心和天下稳定的一等大事。

为了防止考生和考官联合舞弊,省试每考完一场,收缴答卷时,考生均需在姓名下方指定区域留下双手大拇指指印,考生答卷收齐之后,由借调的禁军士兵统一糊名。

除此之外,在考试结束之后,考官也不会马上开始阅卷,因为为防止考官认得考生笔迹而舞弊,所有糊名考卷都会重新编号,而后有其他人在贡院内将编号后的考卷誊录一遍,而阅卷考官能见到的便只有誊录过后的考卷。

同时,为防止阅卷考官因为个人偏好不同,对考卷评价影响过大,每一份考卷都会有多名阅卷考官共同评阅。

整个阅卷过程分为初阅、复阅两个阶段,初阅阶段会将多名阅卷考官都评价为“劣”的考卷淘汰掉,在“劣”、“优”评价意见不合考卷和评价为“中”、“优”的考卷都会进入复阅阶段。

进入复阅阶段的考卷,为避免阅卷考官受考卷初阅评价影响,会再次誊抄一遍,誊抄过后的考卷依然会有编号,用来证明考卷所属的编号还是会糊上。

但为避免阅卷中考卷丢失,每张誊抄后的考卷在显著位置都有顺序编号,阅卷前有五百份,阅卷完毕,也必须是五百份,一份不能多,一份不能少,如果出现意外,没有查清之前,谁都不能洗脱嫌疑,没有主考官允许,谁也不能离开贡院。

所以省试之后阅卷阶段之谨慎、复杂,并不比后世高考阅卷差多少。

复阅结束后,按考试科目每场各取前两百名考卷,而后拆封初阅、复阅考卷进行一一核对,若两次评阅差距过大,则由主考官挑选考官再次评阅,直到达成一致意见,各科前三名由主考官亲自复阅,若对既定评阅有异议,则组织三名以上考官再次评议,直到意见一致。

初阅、复阅结果确定之后,拆去誊抄卷糊名,然后将同一考生不同科目的三张或两张答卷成绩相加,初步排定名次,总成绩前三名再次由主考官组织五位以上考官复阅。

待考生成绩确定,名次排定,依次拆封考生原卷,将同一考生的原卷与复阅誊抄卷一一核对,若原卷与复阅誊抄卷一字不差,则该考生省试成绩最终确定。

待所有考生原卷核对完毕之后,封存在兰阳县精武军驻地的各州府考生资料统一送到礼部贡院,两相核对。

省试考生原卷与从州府收集的州试答卷上均有两枚指印,仔细比对过指印之后,再比对省试、州试答卷笔迹,两者无出入,则考生身份无误。

如果同一州府、同一姓名的考生指印不同,或是州试、省试答卷笔迹不同,则请专人再次鉴定,确认两者确实不同,该考生成绩封存,暂时从省试成绩中剔除,随后立即派人找到该考生本人进行核实。

若考生身份核对无误,则该考生省试成绩便最终确定。

省试考试结束之后,整个评阅和考生身份核对用了整整一个月时间。

考生的省试最终成绩和名次确定后,由礼部上报尚书省,尚书省与皇帝看过省试成绩和名次,验看过前三名考生的原卷,确认成绩和名次排列无误后,由礼部放榜,公示通过省试,进入殿试的贡生名单。

礼部贡院放榜当日,考生、学子和普通百姓将贡院外围了个水泄不通,争相往榜前靠近。

本次确定的殿试人数与贡院放榜人数相同,都是一百八十人。

年初筹备科举时,原本预计的殿试人数为一百人,省试之后发现,本次省试考生成绩比年初预料的要好,加上汴京四十年未开科举,于是尚书省、执宰和皇帝商议之后,将殿试人数增加为一百八十人。

六百多考生参加省试,近两百人通过省试,进入殿试,如此高的通过率让未曾参加今年科举的学子们后悔不已,与此同时,不少落榜考生大受打击。

当然本次省试也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替考,州试、省试身份不符的问题存在,查出来了企图蒙混过关的有二十余起,考场夹带、抄袭舞弊的,也有三十多起,无一例外,全部都被取消了资格,取消了成绩。

通过这次省试,朝廷发现,江南、江北考生成绩差距很大,特别是淮河以北与江南的差距大的离谱。

江南学子中通过礼部州试的五十名考生,全部通过省试,进入殿试,而淮河以北几百名考生中,只有三十一人通过省试。

这些年来,淮河以北广大地区,文教之衰败,让人触目惊心,不忍直视。

赵昚恨不得马上下令恢复汴京太学,恢复各州府官学,无奈朝廷缺钱,还不富裕,根本无力复兴文教。

贡院放榜半个月后,冬月初一,两百名考生进入讲武殿,由皇帝赵昚亲自主持殿试。

殿试之后的答卷同样糊名、誊抄阅卷。

十天后,殿试阅卷结束,考生成绩确认,名次基本排定。

不过前十名的名次还要皇帝亲自确定。

五天后,皇帝召见礼部推荐的前十名考生入殿问策。

又三天,最终殿试名次确定。

冬月二十四,东华门外放榜。

同时下诏,特此礼部奏名举人王桐以下一百八十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放榜当日,汴京城内锣鼓喧天,茶楼酒肆预定一空,亲友同学相互道喜,榜上有名者,从此便有机会走上仕途,更有机会位列执宰,如此喜事,他们自然要庆祝。

考生庆祝、新科进士庆祝,汴京朝廷也在庆祝。

赵昚当朝大肆嘉奖成功主持此次科举的礼部官员和宰相史浩,一次科举便为朝廷选拔出了一百八十名人才,有他们加入,何愁大宋不能复兴!

说到兴起时,赵昚当场宣布明年再开一次科举,再为朝廷挑选一批人才!

史浩和礼部官员听闻此话,忽然感觉头一沉。

举办一次科举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是巨大的,今年这次科举前前后后忙了近一年,不知从各部各司借调了多少人手,欠下了多少人情,要不是此次科举是宰相史浩亲自主持,他能从中协调,礼部上下官员就是全都累死,都办不成这次科举。

以目前朝廷的情况,每年来一次,有些困难,也不太合适。

史浩作为宰相,又是赵昚信赖的老师,自然不能让此事成为定局,于是他马上委婉的提出了异议。

他说通过今年这次科举,发现考生的质量还不是太高,每年考一次发现不了多少合格的人才,与其每年耗费财力,不如隔年举行一次,也让江北学子有时间专心读书,追求学问。要是每年考一次,学子一年到头都在赶考路上,就没有时间好好读书,不管多考几次,学问都很难有进步。

赵昚稍稍一想,发现老师说的话有道理,淮河以北文教衰落,若是本就不多的学子们每年都在忙于奔波考试,确实没有太多时间安静的坐下来学习,若学业没有进步,考再多次,也考不中进士,长此以往,对朝廷选材并无好处。

于是赵昚便收回成命,说宰相思虑深远,何时再次举行科举,到时再议。

几天后,吏部组织本次考中进士的一百八十人参加为期半个月的集体学习,学习完毕将要一一授官,大部分会派往地方为官,在地方上进行培养。

根据朝廷的规划,这批新科进士,三五年内将会取代掉很大一部分州县主官,在金国统治下做过官的官员,将会陆陆续续被淘汰,从淮河以南北上的官员和新科进士,会逐步取代他们的位置。

当然这些针对前朝旧官的规划只有皇帝、执宰、尚书省主官和吏部尚书、侍郎等人知道,其他人则无从得知。

就在汴京在忙着省试、殿试选拔治理地方的年轻人才时,北方的西金、东金在入秋之后再次动起刀兵。

只不过这次战争是由完颜雍率先挑起发动。

去年五月完颜雍趁完颜亮忙于平定蒙古草原诸部叛乱之时,一路从临潢府、庆州向西蚕食推进,半年下来向西蚕食几百里,并且趁完颜亮无暇分心之时,进一步巩固了与北方草原各部的关系。

今年以来,完颜雍继续向西渗透,并且计划再次从奉圣州出兵,绕道草原,直捣大同府!

不过他的意图被完颜亮识破,但他并没有就此退缩,反而投入更多兵力,从南北两路同时出兵,直取大同府。

完颜亮兵力虽多,但主力四处分散,一部分驻在真定府、河间府,一部分驻在太原府、平阳府,一部分驻在关中,这三地与大同府之间不是有群山险道相隔,便是有大河深谷阻拦,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支援。

而完颜雍的部队在草原上一路驰骋,不消十天时间就已抵近大同府三百里之内,若无阻拦,三两天内便能直趋大同府。

心高气傲的完颜亮自然不会轻易让完颜雍打到自己城门下,于是亲自统领大同府周边八万大军北上迎击完颜雍。

与此同时,命真定府、河间府金军进攻燕京,伺机夺取平州或奉圣州,逼使燕京守军回援燕京。

第726章 赵昚疑虑第550章 交代缘由第610章 托付镇江第356章 惊退群匪第749章 家事国事第306章 顺利撤退第29章 初见知军第397章 夫人教剑第219章 一场胜仗第757章 进军平州第59章 夜半蛇影第7章 狱中传道(上)第626章 脑中浮图第61章 飞蛇第328章 别无他途第694章 老帅凋落第702章 商议方略第238章 撤退逃命第712章 谁都没亏第790章 毁灭重生第265章 一堆烂账第438章 再拉一人第507章 孟府父女第294章 修坝蓄水第475章 四渡赤水第684章 北金出击第26章 跑商去第415章 劝告警告第111章 几棵苗子第698章 宋金议和第650章 给条活路第501章 回家第417章 问题太多第164章 嘱咐参军第623章 赤阵御敌第190章 夜会汤鷽第264章 宴会尾声第554章 芸娘陪同第788章 亲征燕京第13章 据实以告第77章 好消息第581章 提前南侵第369章 不得无礼第85章 施主道长第363章 不得出入第403章 搬家入住第564章 奇异气味第147章 学子参军第478章 流言风声第265章 一堆烂账第166章 初见陆游第170章 都不干净第594章 巡视建康第264章 宴会尾声第143章 造船大单第356章 惊退群匪第90章 三十二人第318章 空城伏兵第750章 攻击临潢第171章 增船百艘第500章 有始有终第154章 回黄梅县第100章 分锅大会(上)第287章 忽然醒悟第183章 大制鱼面第181章 赶回老家第385章 托付利益第129章 太学辩议(二)第702章 商议方略第567章 生意火爆第240章 火光四现第376章 重返神骑军第177章 修建港口第753章 三难第457章 思想准备第133章 太学辩议(六)第427章 暗夜黑影第427章 暗夜黑影第491章 郡王入营第679章 闭营拒入第615章 秘密禁令第402章 超出预算第38章 西进第391章 拜访汤府第506章 无子之恼第30章 心里有数第394章 得失好坏第193章 再会故人第102章 武学第791章 攻陷燕京第132章 太学辩议(五)第262章 斗舞比武第319章 沿途杀戮第115章 一言是非第190章 夜会汤鷽第642章 攻城掠地第103章 初入临安第493章 埋颗种子第143章 造船大单第669章 攻取济南城
第726章 赵昚疑虑第550章 交代缘由第610章 托付镇江第356章 惊退群匪第749章 家事国事第306章 顺利撤退第29章 初见知军第397章 夫人教剑第219章 一场胜仗第757章 进军平州第59章 夜半蛇影第7章 狱中传道(上)第626章 脑中浮图第61章 飞蛇第328章 别无他途第694章 老帅凋落第702章 商议方略第238章 撤退逃命第712章 谁都没亏第790章 毁灭重生第265章 一堆烂账第438章 再拉一人第507章 孟府父女第294章 修坝蓄水第475章 四渡赤水第684章 北金出击第26章 跑商去第415章 劝告警告第111章 几棵苗子第698章 宋金议和第650章 给条活路第501章 回家第417章 问题太多第164章 嘱咐参军第623章 赤阵御敌第190章 夜会汤鷽第264章 宴会尾声第554章 芸娘陪同第788章 亲征燕京第13章 据实以告第77章 好消息第581章 提前南侵第369章 不得无礼第85章 施主道长第363章 不得出入第403章 搬家入住第564章 奇异气味第147章 学子参军第478章 流言风声第265章 一堆烂账第166章 初见陆游第170章 都不干净第594章 巡视建康第264章 宴会尾声第143章 造船大单第356章 惊退群匪第90章 三十二人第318章 空城伏兵第750章 攻击临潢第171章 增船百艘第500章 有始有终第154章 回黄梅县第100章 分锅大会(上)第287章 忽然醒悟第183章 大制鱼面第181章 赶回老家第385章 托付利益第129章 太学辩议(二)第702章 商议方略第567章 生意火爆第240章 火光四现第376章 重返神骑军第177章 修建港口第753章 三难第457章 思想准备第133章 太学辩议(六)第427章 暗夜黑影第427章 暗夜黑影第491章 郡王入营第679章 闭营拒入第615章 秘密禁令第402章 超出预算第38章 西进第391章 拜访汤府第506章 无子之恼第30章 心里有数第394章 得失好坏第193章 再会故人第102章 武学第791章 攻陷燕京第132章 太学辩议(五)第262章 斗舞比武第319章 沿途杀戮第115章 一言是非第190章 夜会汤鷽第642章 攻城掠地第103章 初入临安第493章 埋颗种子第143章 造船大单第669章 攻取济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