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以已之长克敌之短

“这不只是因为蒙人力大,更大的原因是在于宋、蒙张弓之法有所不同。”

在制弓坊旁的一处试箭房内,李宝的话很快便解开了我心中的疑团。

“大宋张弓以食指、拇指定箭,合中指之力拉弦。”李宝一边说着一边示范着张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便正中两百步外的靶心。这种开弓之法我自然不会陌生,其正是大宋军士常用的开弓之法,包括我也是如此。

“而蒙军所用的开弓之法,却只需一指。”说着,李宝便将拇指朝我晃了晃,然后不慌不忙地为其套上了一圈皮革所制的护指:“此物名‘抉’,也称‘扳指’,置使大人对此物想必不会陌生吧。”

我不由点了点头,扳指在宋军之中也有不少人用,包括我在内,只不过宋人重文轻武,此物只限于武夫使用,而且仅限于作战时用之,是以在临安却也不多见,而且宋人都是套在勾弦的中指之上,却想不到这蒙军却是将其套在拇指上的。

“扳指对于宋人之射法则是可用可不用,而蒙人之射法却是非用不可。”李宝边说着边将箭搭上了弓箭拉了一个满弓,脸不红气不喘地望了我一眼后,才一箭飞射而出将箭靶射了个洞穿。

“郑置使可看得明白。”李宝看也不看那箭靶,便转身朝我问道。

“确是比我等之射法历害。”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察蒙古式开弓,虽然心中对鞑子十分不屑。但对他们的开弓之法却又不得不叹服!

“何处历害?”李宝摆出一副打破沙锅问到底地样子。

“宋人两指挟箭,只以中指扣弦,常不负弓力而箭矢脱手而出。”我知道这又是李宝在考我,便浅浅一笑道:“而蒙人却是以拇指扣弦,另四指则反扣其外,如此除非是拇指被弓弦勒断,否则决不可能出现脱矢而出之像。更可将全身之力用于弓弦之上,射程自是比我等要远了。”

“不错。”闻言李宝脸上不由露出一丝失望的表情。他缓缓点头道:“这也正是蒙人开弓必用扳指之由。”

“还有……”我呵呵一笑,心下十分明白李宝那脸上的那一丝失望为的是什么,因为任何近距离见过蒙式开弓之人,想必都会看出这一点,我若也只是如此,当然会让对我深负重望的李宝感到失望了。

终于也耍了你这老家伙一回,我望了望面露异色的李宝呵呵一笑道:“宋人的开弓之法是由拇指与食指挟箭。由于拇指力大,是以箭杆必须在弓体地左侧,如此拇指才能将箭杆压在弓体之上,使其不至于晃动。而蒙人的开弓之法,拇指却是无需用力,压箭杆地却主要是另四指,是以箭杆自然必须是在弓体的右侧。”

看了正对我满意地点着头的李宝一眼,我继续说道:“这左侧与右侧之分虽小。但在战场上却可决定箭手的生死。只因在左侧搭箭,必然要将箭矢跨越长弓而后扣弦,而在右侧搭箭却可一蹴而就,若动作快且力大者,甚至要做到连珠箭亦不是难事。”

“不错。”闻言李宝嘴都合不拢地笑道:“郑置使只一眼便看出两点蒙军骑射的长处,却已是不易了。”

“听李大人的意思。”闻言我不由疑惑地问道:“难道蒙军骑射还有第…长处不成?”

“正是。”李宝点了点头道:“不过此点郑置使不知也不足为怪。战场之上生死只是瞬间,哪还有人会关心其它,老夫也是亲身到过蒙古,才发现这让老夫叹为观止之处的。”

“李大人快快道来,却又是何稀奇之事?”闻言我心中不由又惊又奇。

“郑置使莫急。”李宝呵呵一笑道:“郑置使也在马上骑射过,当知无论在马上如何灵活转身,身后总有一处死角是无法射到地吧!”

“正是。”我点了点头,这是任何在马上骑射过的人都知道的一点,由于持弓箭是双手而非单手,是以在身后不可避免的有一处死角是绝对射不到的。那也是公认无法避免的。这在战场之上也常被用作伏兵出击敌骑的角度,难道……

“难道说蒙军的射法竟可解决此点?”想到这里我不由大惊失色。

“非也。”李宝摇了摇头道:“并非蒙军地射法可解决此点。而是蒙军可解决此点,只因他们大多都可双手左右开弓,是以这个死角对他们来说,自是不复存在了。”

“什么!竟可左右开弓!”闻言我先是颇觉不信,不过转念一想,蒙人大多都是一世习弓箭,那么会做到此点也并非是不可能。

“即是如此。”闻言我不由颓唐道:“我等若是在宋军之中推行此种开弓之法,可否拉近与蒙军之间的差距?”

“万事皆是易说难为。”李宝摇头笑道:“郑置使不妨一试!”

见此我带着心中的疑惑取过一张弓箭,照着李宝的样子依葫画瓢搭箭张弓,但箭还没射出心里便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习惯于宋式开弓的人若是用此法开弓,根本就没有办法掌握住箭地方向。便如此时的我一样,未张弓之时还不觉得有何不妥,一张弓用上力之后,箭头便不住地上下轻微晃动,这样射出的箭根本就没有什么精度可言,以至于我都不敢将手中之箭放飞出去。

“鞑子大多一出世便以弓箭相伴,普通军士习此张弓之法已数十年,他们能以此法张弓自是不足为怪。”李宝接过我手中已无奈地放松了的弓箭,拍了拍我的肩膀安慰道:“而对于宋军,虽明知此法却也难于效仿,若是强学,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难道便当真无法克制了吗?”我再也控制不了心中的沮丧,无奈地自言自语道。

“所以郑置使才要跟着老夫习水战啊!”李宝笑道:“以我之长克敌之短,千古不变之常胜兵法!”

第8章 惊奇第56章 军心第31章 燕京之战(5)第51章 蔡州之战(4)第22章 火攻第28章 燕京之战(2)第16章 出征第7章 湍滩之战第10章 尽忠第30章 插翅而飞第35章 洛阳之战(8)第18章 三峰山之战(2)第31章 燕京之战(5)第66章 利州之战(1)第32章 血债血偿第41章 居庸塞第49章 钓鱼城之战(17)第18章 洛阳之战(2)第52章 成都之战(7)第55章 成都之战(10)第43章 钓鱼城之战(11)第13章 襄阳第42章 备战第10章 走私第31章 藏军洞第12章 撤围第36章 长城第50章 成都之战(5)第22章 火攻第8章 惊奇第36章 钓鱼城之战(4)第52章 灭宋第57章 成都之战(12)第33章 钓鱼城之战(1)第29章 洛阳之战(2)第29章 为帅之道第22章 沉浮桥第21章 赌局第40章 丁黼第34章 洛阳之战(7)第44章 成都之战(1)第50章 成都之战(5)第31章 洛阳之战(4)第21章 赌局第27章 消息第50章 钓鱼城之战(18)第5章 鄞人第40章 丁黼第18章 三峰山之战(2)第55章 钓鱼城之战(23)第22章 治军之道(1)第4章 练兵第49章 成都之战(4)第2章 面圣第17章 洛阳之战第7章 坚城楚州第44章 纽璘军第4章 火攻第55章 南易北难第29章 洛阳之战(2)第6章 战友之歌第42章 钓鱼城之战(10)第37章 钓鱼城之战(5)第39章 下等人第12章 贪官第33章 车船第57章 钓鱼城之战(25)第13章 内政第2章 朝堂第57章 漏网之鱼第54章 奇袭剑门关(2)第18章 宋不犯我,我不犯宋第8章 试探第33章 钓鱼城之战(1)第56章 成都之战(11)第31章 一字墙第23章 沉浮桥之战(1)第57章 漏网之鱼第47章 钓鱼城之战(15)第23章 以已之长克敌之短第69章 利州之战(4)第8章 定数第6章 神箭门第20章 三峰山之战(4)第13章 弩阵第3章 骁骑军第6章 非鄞则婺第12章 验弓第45章 熊掌鱼翅第8章 定数第41章 打算法第41章 伏击第62章 自立第62章 自立第36章 忠顺军第38章 入川第5章 湍滩第21章 龙卫水师第63章 同舟第41章 居庸塞
第8章 惊奇第56章 军心第31章 燕京之战(5)第51章 蔡州之战(4)第22章 火攻第28章 燕京之战(2)第16章 出征第7章 湍滩之战第10章 尽忠第30章 插翅而飞第35章 洛阳之战(8)第18章 三峰山之战(2)第31章 燕京之战(5)第66章 利州之战(1)第32章 血债血偿第41章 居庸塞第49章 钓鱼城之战(17)第18章 洛阳之战(2)第52章 成都之战(7)第55章 成都之战(10)第43章 钓鱼城之战(11)第13章 襄阳第42章 备战第10章 走私第31章 藏军洞第12章 撤围第36章 长城第50章 成都之战(5)第22章 火攻第8章 惊奇第36章 钓鱼城之战(4)第52章 灭宋第57章 成都之战(12)第33章 钓鱼城之战(1)第29章 洛阳之战(2)第29章 为帅之道第22章 沉浮桥第21章 赌局第40章 丁黼第34章 洛阳之战(7)第44章 成都之战(1)第50章 成都之战(5)第31章 洛阳之战(4)第21章 赌局第27章 消息第50章 钓鱼城之战(18)第5章 鄞人第40章 丁黼第18章 三峰山之战(2)第55章 钓鱼城之战(23)第22章 治军之道(1)第4章 练兵第49章 成都之战(4)第2章 面圣第17章 洛阳之战第7章 坚城楚州第44章 纽璘军第4章 火攻第55章 南易北难第29章 洛阳之战(2)第6章 战友之歌第42章 钓鱼城之战(10)第37章 钓鱼城之战(5)第39章 下等人第12章 贪官第33章 车船第57章 钓鱼城之战(25)第13章 内政第2章 朝堂第57章 漏网之鱼第54章 奇袭剑门关(2)第18章 宋不犯我,我不犯宋第8章 试探第33章 钓鱼城之战(1)第56章 成都之战(11)第31章 一字墙第23章 沉浮桥之战(1)第57章 漏网之鱼第47章 钓鱼城之战(15)第23章 以已之长克敌之短第69章 利州之战(4)第8章 定数第6章 神箭门第20章 三峰山之战(4)第13章 弩阵第3章 骁骑军第6章 非鄞则婺第12章 验弓第45章 熊掌鱼翅第8章 定数第41章 打算法第41章 伏击第62章 自立第62章 自立第36章 忠顺军第38章 入川第5章 湍滩第21章 龙卫水师第63章 同舟第41章 居庸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