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元旦朝会

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之始,朝廷按惯例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元旦朝会。

一大早,大唐皇帝李世民在皇城太极殿接受众臣朝贺。

臣僚百官都着礼服入朝,还有众多的大唐藩属国或部落驻在长安的使节,也都要拜表入贺。

李业诩也被李靖唤着一道进宫朝见。

除夕守岁基本通宵未睡,陪着边上几位亲近的人说话、玩儿,李业诩回到自己的小园已近凌晨,兴致挺高的云儿也把大半年积攒下来的话都说给李业诩听了。迷迷糊糊中,只小睡了一会,被云儿叫醒时竟有些发困。

李靖使人来唤时,李业诩有些纳闷,自己这么一个还无品衔的小人物,怎么也要上朝去?先前李靖也没告知啊!

出门时问李靖,只得到一个神秘的微笑。

太极殿内,李业诩被吩咐着站在武将的最末处,差不多在殿外了,外面风吹来,却有些冷。

这是李业诩第一次进太极殿。

太极殿殿宇宏伟,面积也是非常之大,比后世故宫的太和殿还要大上很多,气势上更无法比及。李业诩站的地方离殿首太远,里面的情况都看不太清楚。

放眼望去,只觉得殿内都是人,宽大的太极殿都显得有些挤了,帝国的精英们都在这儿集中了。

今日这场面不一般,不只是朝中大臣都来了,而且连李恪等看上去相似装束的一群皇子、异常多的王爷也都来了,每人都身着各种颜色的官袍。

李恪也是一身紫袍。

还有身着奇装异服的各属国使节们站在一堆,说得却都是汉话,而且都是挺流利的一口关中腔。

李业诩没有新式的官服,只是穿了一身常服,站在一堆紫绯袍礼服的官员中显得很是另类。

李业诩本来还想找机会拉李恪问问今天朝会都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只是没能打上个招呼,站在上首的武将也不认识,人家只是用好奇的眼光看着他,保持着距离,不和他搭话。

稍候了一会,李世民从侧边进来,后面跟着几个宫内人,大殿内立刻变得寂然无声。

众臣们朝拜,万岁之声,差点把大殿屋顶都掀掉了。

“众卿平身”,李世民压压手,坐在最高位置的御座上。

所有大臣及使节们都站了起来,分列站在大殿两边,文官站左,武将站右,各使节另站一列。

房玄龄上前,代表文武百官向皇帝李世民恭贺新年,“元天首祚,景福维新,圣敬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与天同休…”

众臣也跟着齐声恭贺。

繁琐的一番礼仪结束后,李世民开始发表演说。

太阳已经出来了。站在殿门口处的李业诩竟能晒到太阳,身子觉得暖洋洋,感觉好多了,满是好奇地伸着头看着里面。

“今日是正月初一,又是新的一年开始。朕今日在此举行新年朝会,和诸位同贺新年,天佑大唐,贞观四年,我们君臣同心,天下大安…”

一脸得意的李世民走下御座,娓娓而道:“贞观元年时,关中地区闹饥荒,一斗米值一匹绢;贞观二年,全国出现蝗灾,粮食歉收,物价也很高;贞观三年,洪水肆虐,毁坏良田无数,百姓游离失所…朕惶恐啊。而刚刚过去的贞观四年,北疆终得安宁,年内风调雨顺,天下粮食大丰收,各地粮仓充盈,斗米不过三四文钱,百姓不再饿肚子,背井离乡的人都回归故里。四海升平,作奸犯科者极少,整个一年犯死罪的只有二十九个人。大治之下,民风淳朴,东至大海,南及五岭,均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行旅不需带粮,只是在路途上取食物…”

李世民一席话说完,早有阿谀奉迎之人出列拍马屁,李业诩看不清是何人。接着几个穿胡服的属国使节也出列,大大赞美了一番李世民治下的丰功伟绩。

李世民一脸得意的神情,环看了身边的大臣们,“贞观初年,大臣们上书都说:‘君王应当独自运用权威,不能委任给臣下。’又说:‘宜震耀威武,征讨四夷。’只有魏征劝朕说:‘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朕采纳他的意见。如今胡汉一家,颉利归来,其部族首领成为宿卫官员,各部都受到中原礼教的薰染…”

只有李业诩心里在偷笑,好你个无耻的皇帝,在各属国使节面前说“偃武修文,”没有用武力,那颉利会自个乖乖地跑到长安来听你李世民教诲?!还不是自己的祖父李靖率兵把人家打残了,那些部落才会乖乖地听你的话。

也不知今日颉利是否在朝堂上。若在朝堂上听了李世民这番话又会有何感想,估计都想狠狠地上去踢李世民几脚,人家满肚子的苦水没处吐啊!

狠狠地打了人家几下耳光,甚至把人家打残了,再轻描淡写地说几句好话,安慰人家几句,李世民现在就是这个德性。

偃武修文,若真的和后世的两宋一样抑武重文,不重视军备,即使经济再发达,那还不是照样被人欺凌,称臣纳贡,丢尽了堂堂华夏的脸。

李世民一通堂而皇之的场面话说完,异常满意地回到御座上。

接着是各使节献上各自属国的礼物,各礼单都由礼部官员在朝堂上念出来,礼物贵重、数量多的属国使节一脸骄傲的神色,而礼轻的则满脸羞愧,只觉得丢脸。

李业诩听着礼物丰富的仿佛是开万国博览会一样,各色各样的东西都有,数量更是无法计数。

这国家强盛就是好,至少逢年过节都会收到下面属国的贡礼,不像后来的朝代,打仗打不过邻国,打输了老是要给邻国送东西、送女人,还自个称臣,称人家是主,李业诩想想都有气。

现在大唐是主,其他是臣,属国,而后面的宋,则颠了个儿。

国家实力才是第一位,没有实力,谁会怕你,听你?

李世民也大把地奖赏了朝臣们及各藩属国使节们礼物,所有人都喜气洋洋,皆大欢喜…李靖是第一个被赏赐的人,赏礼很重。

但李世民的赏赐却没有李业诩的份,李业诩有些忿忿。

接着还举行盛大的宴会。

只是这宴会很沉闷,酒不能多喝,菜不能多吃,也不能大声说话,还有官员来检查礼仪,非常拘束,很不自在。还好李业诩在最外边,没什么人注意到,于是放开肚子吃。

大年初一的盛大朝贺在一片歌功颂德和满殿的马屁声中结束,各属国的使节及一些荣誉性质的大臣和将领们都退了出去,连李恪这些皇子们也都走了。

而朝会并没如往年一样结束,一些大臣都心知肚明,知道李世民有重要事情告知他们。

但很多不知情的大臣却有些意外,按以往的程序,接下来就散朝,散朝后要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让这些人意外的是,与往年不一样,元旦朝会接下来要商议一年内的大事了。

大臣们重新站好队,房玄龄走出班列,“陛下,臣有事上奏…”

“玄龄,朝贺的日子里,有何事上奏?!”

朝臣们散去很多,李业诩终于能挤到殿内来了,不用在外面吹冷风。这时看去,李世民分明是一副明知故问的神情。

“陛下,臣奏请加大开发南方力度,特别是江南道的开发,还有…这是臣的奏疏。”

有宫内宦官接过奏章,呈给李世民,李世民接过,装模作样的翻看起来,“你说说,为何有此奏议?”

“贞观四年,风调雨顺,全国粮食大丰收,各地粮仓充盈,百姓家中也都有了不少的存粮。但与前朝相比,各粮仓存粮还是少之又少,可是天灾不可避免,臣也担心,万一今年没上年般好收成,天下百姓还能否不饿肚子?…国之根本在于民,民犹以食为天,”房玄龄娓娓而道。

底下的朝臣中响起嗡嗡的议论声,这新年朝会上,竟说这些不太吉利的话?

“若要保持粮食的稳定增产,必须…”房玄龄娓娓而言,引经论据,只说了大半个时辰。

李业诩听着,这些话挺熟悉,好像很多是自己当时和这位大佬讲过的么。

却听房玄龄接着讲,“因此臣等提议,从贞观五年始,举大力开发南方,特别是江南地区,以江南道为基础,责成江南道诸州,还有岭南道一些州县,加大农业生产,耕荒种植,兴修水利,详细情况臣都写于奏疏上,臣于上年夏,奉陛下令,已经责成户部对南方的田亩、种植、水文、人口、民情等加以详查,详细数据都有备案,”房玄龄详细地说明了一些摸查的情况,看来这老家伙是做足了功课了。

“玄龄分析的非常有道理,只是今日不是朝议,不做决断,各位可有何意见可以说出来…”

“陛下,臣附议,”长孙无忌出列奏道,接着又有王珪、温彦博、魏征、戴胄等表明支持的态度。但也有表示反对,萧瑀就是其中一位,竟然和房玄龄当庭争辩起来。

“南方大多是蛮荒之地,人口稀少,根本没必要开发,把朝廷钱财浪费在这里,”萧瑀梗着脖子说道。

“朕今日让你们知晓情况,怎可争吵?所有人回去后斟酌一番,待正式朝会后再议。”

众臣只得噤声退回班列。

“陛下,臣也有事要奏,”站在武将首位的李靖上前说道。

“药师又有何事?”李世民有些掩饰不住的笑意了,刚才房玄龄所奏之事反对之声小的出乎他意料之外。

“臣请奏逐步推行募兵制,以改变眼下府兵战力低下的情况,并募兵新组建一支小型的常备军,作为试验,以新式方法加以训练…”

李靖刚说完,朝堂上的嗡嗡之声立刻变得很大了。

李世民听到李靖上奏,隐隐地露出些笑意,但看到朝堂上众臣们的反应,又是面色一沉。

“药师,募兵制我们刚刚讨论过不久,众臣都认为以当前国力,不太适合推行…”李世民一说话,朝堂上立刻变得安静了,“你也说说理由。”

“陛下,臣奉圣命,于贞观三年率部北征突厥,虽然侥幸得胜,然在征战中觉得军队战力低下,行动迟缓,号令不严,以至错过几次大好战机,臣觉得,如今大唐以府兵为主的军队,战斗力还是有所欠缺,不能应对未来交战之所需。”李靖接着把目前军队中存在的问题都一一说了出来,最后说,“因此臣提议,逐步推行募兵制,待国力强盛之时,以募兵制取代府兵制。”

李业诩有些惊讶,他不知道今日李靖要上疏奏请施行募兵制的。

史书上记载的李靖入相后,恂恂似不能言,难道都是假的?

还是因他李业诩这只小蝴蝶的翅膀扇了几下,历史改变了?

第134章 松州之战(八)第57章 一切都很完美第212章 不战而取乌骨城第247章 攻占飞鸟城第145章 不过是一场闹剧第21章 巧遇父亲第28章 无可奈何第238章 你这下可是满意了?第140章 松州之战第16章 战争迫在眉睫第135章 武才人的驯马之道第219章 金胜曼所讲述的新罗国内情况第253章 终于回家了第18章 计策第218章 金胜曼出现意外第100章 各角色的目的是什么?第161章 谁会约见第6章 颜如冰进府第142章 又结婚了第205章 朕决定:大军直击平壤第90章 与吐蕃人的比试(上)第35章 血战赤海(三)第53章 青海道第34章 转移阵地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3章 我要一个人第15章 回府(下)第13章 征兵要提早开始了第39章 伏俟城外第72章 小部回纥人的叛乱第44章 慕容顺何意第260章 事情很复杂第217章 高延寿所提议的第21章 世袭刺史的风波第157章 水师的战力第17章 我们要加紧备战第136章 松州之战(十)第35章 特种训练(上)第147章 安北有乱第123章 伏击战(中)第15章 第一卫军组建第204章 高延寿归降第39章 寿辰(下)第15章 抵达鄯州第5章 给李恪的忠告第136章 驯服良马第28章 李恪母子第206章 好消息传来第71章 朝会第3章 新式武器问世第244章 倭军不堪一击第19章 库山之战(下)第46章 好马第88章 安北大都护府的设立第186章 新罗王是个绝色美人第192章 大唐军队与新罗军队起冲突第12章 未来的名将苏定芳第69章 布置任务第104章 阎氏兄弟第80章 不堪一击的颉利苾部第167章 房玄龄之托第121章 赞聂部没有动静第189章 关于是否进军平壤的争论第32章 比武第2章 李世绩所荐之人第189章 关于是否进军平壤的争论第134章 历史上的女皇帝要出场了?第178章 看望美人儿第63章 不能回家了(上)第123章 伏击战(中)第152章 出征高丽、百济第26章 汉化,是最好的征服手段第15章 抵达鄯州第73章 闭门谢客第25章 显神威第61章 青海都护府大都护第99章 又有人弹劾第28章 军事屯田第4章 蜀王李恪第9章 纨绔们的目的第151章 够味吧第144章 齐王李佑谋反第60章 归来第129章 长孙无忌为何会如此?第137章 松州之战(十一)第227章 攻进平壤外城第130章 松州之战(四)第4章 坊间传闻第33章 皇帝巡视第12章 谁可当主帅?第114章 皇后还康健第157章 上了李恪的当第8章 关于吐谷浑的情报第132章 松州之战(六)第135章 武才人的驯马之道第4章 坊间传闻第173章 轻取盖牟城第91章 不一般的礼遇第173章 复职第21章 巧遇父亲
第134章 松州之战(八)第57章 一切都很完美第212章 不战而取乌骨城第247章 攻占飞鸟城第145章 不过是一场闹剧第21章 巧遇父亲第28章 无可奈何第238章 你这下可是满意了?第140章 松州之战第16章 战争迫在眉睫第135章 武才人的驯马之道第219章 金胜曼所讲述的新罗国内情况第253章 终于回家了第18章 计策第218章 金胜曼出现意外第100章 各角色的目的是什么?第161章 谁会约见第6章 颜如冰进府第142章 又结婚了第205章 朕决定:大军直击平壤第90章 与吐蕃人的比试(上)第35章 血战赤海(三)第53章 青海道第34章 转移阵地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3章 我要一个人第15章 回府(下)第13章 征兵要提早开始了第39章 伏俟城外第72章 小部回纥人的叛乱第44章 慕容顺何意第260章 事情很复杂第217章 高延寿所提议的第21章 世袭刺史的风波第157章 水师的战力第17章 我们要加紧备战第136章 松州之战(十)第35章 特种训练(上)第147章 安北有乱第123章 伏击战(中)第15章 第一卫军组建第204章 高延寿归降第39章 寿辰(下)第15章 抵达鄯州第5章 给李恪的忠告第136章 驯服良马第28章 李恪母子第206章 好消息传来第71章 朝会第3章 新式武器问世第244章 倭军不堪一击第19章 库山之战(下)第46章 好马第88章 安北大都护府的设立第186章 新罗王是个绝色美人第192章 大唐军队与新罗军队起冲突第12章 未来的名将苏定芳第69章 布置任务第104章 阎氏兄弟第80章 不堪一击的颉利苾部第167章 房玄龄之托第121章 赞聂部没有动静第189章 关于是否进军平壤的争论第32章 比武第2章 李世绩所荐之人第189章 关于是否进军平壤的争论第134章 历史上的女皇帝要出场了?第178章 看望美人儿第63章 不能回家了(上)第123章 伏击战(中)第152章 出征高丽、百济第26章 汉化,是最好的征服手段第15章 抵达鄯州第73章 闭门谢客第25章 显神威第61章 青海都护府大都护第99章 又有人弹劾第28章 军事屯田第4章 蜀王李恪第9章 纨绔们的目的第151章 够味吧第144章 齐王李佑谋反第60章 归来第129章 长孙无忌为何会如此?第137章 松州之战(十一)第227章 攻进平壤外城第130章 松州之战(四)第4章 坊间传闻第33章 皇帝巡视第12章 谁可当主帅?第114章 皇后还康健第157章 上了李恪的当第8章 关于吐谷浑的情报第132章 松州之战(六)第135章 武才人的驯马之道第4章 坊间传闻第173章 轻取盖牟城第91章 不一般的礼遇第173章 复职第21章 巧遇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