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两世缘定

“巧兮,婚服准备好了没?”随着年节的快速接近,天策府除了值守人员和驻军之外,其他各机构开始从前段时间紧张忙碌的工作中逐渐放缓了脚步。而此时的外部环境也还算不错,李克用的河东军在长安之战战败之后,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元气大伤,身处北线的李克用在得知消息之后紧急从河套撤军,回到太原府,也给了天策军一个缓和的环境。所以年节快到了,李玄清也彻底闲了下来,开始带着巧兮难得享受一把休闲时光。此刻两人独自来到骊山脚下,冬季的骊山白雪皑皑,战乱之后人迹罕至,两人下马之后徐徐朝着山上走去。

“放心吧,早就准备好了。我自己找徐大哥的作坊里的师傅做的。”巧兮俏脸被冻的通红,但是神情却很兴奋,银铃般的嗓音好似来自天外一般,“大哥哥,咱们这次结婚不会出变故吧,上次都快结婚了结果大哥哥你人就不见了。”说完这句话之后,原本明亮的眼神微微一黯。

李玄清也是轻轻叹息一声,前世哪知道还会发生这种事情呢,不过还好这一世两人奇奇怪怪的又碰到了,所以想到这里李玄清上前牵住了巧兮的双手,笑道:“这一世没有任何人能够给我们分开。上一世我们没来得及的这一世大哥哥保证说到做到,咱们举行一场千年婚礼。”

“大哥哥我们把玉狮子放在这,然后去找杨贵妃吧,看看他当年沐浴的地方还在不在了。”巧兮嫣然一笑,拉着李玄清的手沿着骊山御道就往上走。

骊山是隋唐时期皇家园林,上面的亭台楼阁壮丽巍峨,而且很奇怪的是骊山行宫历经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以及后来一系列的动乱却基本上保持完好,倒是二人感到意外。如今关中尽收天策府治下,骊山行宫到时候也被圈进了皇家园林之列,到时候整修完毕之后会酌情对所有百姓开放。

两人走走停停,沿御道来到石瓮水塘,只见白雪覆盖之下,水塘冒出丝丝热气,巧兮伸手在水中捞了捞笑道:“大哥哥,果然这里的水和后世一样,都是温的,一点都不冷。”

此时的骊山处于雪后初晴,阳光照耀之下,巧兮身着粉色衣裙,宛若翩翩仙子临尘,娇美恬静,仿佛盛开的雪莲花一般美丽。这一刹那的美让李玄清都不敢打扰。

看着一如前世两人来到骊山时看着自己的李玄清,巧兮也是禁不住笑了,走过来拉着李玄清的手道:“咱们去华清宫好不好?”

李玄清一笑,伸手将巧兮揽住,身形跃起,犹如一只大雕一般飞上鸡上架,从这里抵达西绣岭,两人携手走过烽火台,细细观赏了一番之后开始去往下一个地方。此时的烽火台已经是骊山华清宫的一部分了,随后的饮鹿槽和金沙洞却和后世略有不同。尤其是金沙洞,此时尚没有后世那种因为旅游而生加硬套上其他典故。此时的金沙洞还是保持着当初的特色,这个俗称幽洞的地方是当初唐明皇和杨贵妃幽会的秘所。

李玄清和巧兮带着两世的记忆,每一处所见所闻给他们带来的自然和别人不同。“一别骊山岁已深,林花依旧绣岭岑,归寻当日新开路,隐约苔痕下翠荫。”巧兮看着眼前孤峰从中傲然耸立的苍翠亭笑道。

“巧兮,不带这样的,这是宋朝的诗好不好。”李玄清悄悄刮了一下她的鼻子笑道。

“就带这样的。那要不大哥哥你也朗诵一首唐诗啊?”巧兮才不理会李玄清的话,歪着脑袋问道。

这一下倒是让李玄清顿时语塞,这一时半会的哪想的起来,所以笑道:“来骊山我只记得白居易的《长恨歌》,剩下的我可是什么都不记得。”

“那就去长生殿去看看吧,也不知道长生殿还在不在了。”巧兮拉着李玄清就要去找长生殿在哪,却被后者一把抓住朝着晚照亭以东长生殿的方向而去。

此时的长生殿尚且没有破坏,朱玫被猝不及防堵在长安,没来得及逗留骊山,也算是保住了这个后世无限向往的地方了。只是骊山行宫虽然没有被破坏,但是僖宗、昭宗两朝都没有精力去维持,所以长生殿也就没有了昔日的辉煌,显得有些破落,但是好歹主体建筑都还在。

巧兮看着寂寥无人的长生殿,身形有点怯怯,长裙曳地,站在殿内清冷的地面上,显得有点单薄,北风从殿门处不断吹来,身上的披风随风飘摆,摇曳生姿,煞是好看。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李玄清走过去,将他轻轻抱在怀里,曼声吟道。

“当年玄宗皇帝在此留下的遗迹,现在都已经是物是人非了。”巧兮喃喃自语道。

李玄清也是有点感慨道:“当年玄宗皇帝留下了一个千古传说,你我不就是追寻这个传说而来吗?本来我以为自己独自一人来到这个时代是何等的孤寂和无趣,没想到苍天有眼,居然把你也送了过来,顿时觉得老天爷也是公平的,至少对你我而言是这样的。”

“咱们走过了千年的时光,也算是寻梦到此,不枉这光怪陆离的两世情缘了。”李玄清看着怀里巧兮明艳姣好的面庞,微微一笑。此时此刻,他再不是那个自信洋溢,挥洒自如的天策军主公,而是后世那个平凡少年,对着自己的另一半,许下的诺言。

“大哥哥,两世了,我都被你捡回来了,这应该就是缘分所致吧,不然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怎么会就碰到你了呢。”巧兮似乎也想起了这两世两人初次相遇的情景,语气中带着化不开的情义。

“这叫追忆逝水年华。”李玄清一笑,道:“后天,咱们就成亲了,两世情缘,终于修成正果了。这一世不会出现意外了。”

“走吧,咱们回去准备准备,结婚是大事,不能马虎的。”李玄清故意板着脸道。

“那我走不动了,拟背我下去。”巧兮耍起来赖皮,拖着李玄清的胳膊,跟着直接趴到了后者的背上。

“哇塞,巧兮,你怎么这么重?要减肥了知道不?现在已经不是以胖为美的时代了,现在讲究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了,回去赶紧减肥,不然不要你了。”李玄清脚下一划,差点栽倒在地。

“你太坏了,我怎么可能胖?你敢不要我,我打死你。”伴随着巧兮巧笑嫣然的娇斥声,李玄清一把将巧兮抱起,脚下生风,身形恍若一道霓虹一般穿越崇山峻岭,飞速朝山下而去。与此同时,一声长啸震动天地,呼唤玉狮子前来。

不多时两人到了山下,玉狮子也忠实的站在道口等待,一骑绝尘,伴随着雪后骄阳,朝长安城纵马而去。

两人刚到长庆宫门口就被岑天时堵住了,后者看着两人纵马而来哪还不知道去干嘛了,所以李玄清看着巧兮羞红的面庞,微微一笑道:“先生这是有何急事?”

“我说主公啊,你是真不急啊?这后天就是成亲大典了,你还有心思出去玩啊?”岑天时苦笑道。

“成亲大典?什么成亲大典?”李玄清没反应过来,呐呐的问道。

岑天时也知道自家这位主公不在意这些礼仪,原本也没打算去烦他,只是这段时间一忙政事就把这些给忘了,此时才急急忙忙想起来,所以急道:“主公现在可不是什么平民百姓,而是大唐的宗室,灵阳郡公。婚礼自然要按照宗室的公侯之礼的规矩来了。”说完苦笑道:“臣本来也给忘了这事,还是崔瀣从灵州赶了过来提醒我们才想起来。我已经让民政部各个首脑全部停下手中的事情,让天翔也通知了军部各下属机构,还有两天时间,这个事情一定不能马虎,不然会被人笑死的。”

李玄清眉头一皱,拉着巧兮和岑天时走到长庆宫内,道:“我隐约记得,如果按照公侯之礼的话,那两天时间根本来不及啊,你们打算怎么办?还有那个崔瀣,他怎么来了?不打算跟着杨复恭去山南西道吗?”

岑天时这时候哪还会理会什么崔瀣啊,直接道:“其实公侯之礼前面的几个步骤现在可以直接省掉不要的,主要就是婚礼现场的布置和主公的服饰,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太过于繁琐,我们这些人基本上都不会这些。我已经让崔瀣全权处理这件事了,主公和巧兮姑娘的品冠冕服现在已经制作好了。剩下的也都在布置了。主要就是这两天主公不要外出了,熟悉一下这些礼仪规程就可以了。”

李玄清看着岑天时一脸郑重的表情,也知道他们此刻在想什么,自己的婚礼关系太大,甚至直接折射着天策府在全天下人心中的影响,所以想了想还是没忍心去打断他,点了点头道:“这几天先生辛苦了,有先生辅佐,我们的大业顺利多了。”

岑天时见到李玄清点头也是松了一口气,道:“虽然主公的婚礼变得繁琐了,但是天时一定会安排好的,请主公放心就好。”说完对着巧兮一拱手笑道:“天时也代表天策府上下多谢巧兮姑娘体谅。”

他这一行礼让巧兮慌忙站起身来回礼道:“巧兮不敢当先生大礼,天策大业事关千万百姓,巧兮一切都听大哥哥的。”

岑天时见到大事已经办完,索性坐了下来道:“那个崔瀣还想着主公有时间见他一面呢。”

岑天时这一说李玄清忽然响起了一件大事,皱了皱眉头道:“先生不会是想让崔瀣来皇宫当差吧?我正想和先生说呢,我打算取消宦官一行。”

李玄清的话让岑天时沉思起来,巧兮见到两人说话转身走到后殿去准备食物去了。

不怪岑天时思索李玄清的话,这个时代只要是有识之人基本上对于唐代的宦官集团没有好感,把持朝政,左右政局,甚至是控制皇帝的废立,这些臭名昭著的罪行是一说一大堆,但是贸然取消宦官,那以后宫廷内的事物怎么处理呢?

见到岑天时抬起头来看着自己,李玄清点点头道:“本来宦者就是有伤人伦,而且宫廷使役也不用那么保密,历来皇家秘闻之所以需要保密是因为害怕百姓因此而议论。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愚民政治。我等所要塑造的大唐,是一个开放的大唐,一个言论自由的大唐,要让百姓愿意开口,喜欢开口,国事,是国之大事,自然需要百姓参与。只有全民参与国事,才能够人人都会为了国家,为了天下而积极出力。”

李玄清的话太过超前,其中的理论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惊世骇俗,这种全民参与国事的想法和历朝历代奉行的愚民可治的治国之策背道而驰。所以岑天时一时之间也不知道怎么说,不过这两年多以来李玄清提出的重重治国之策虽然新奇但是却有丝丝神奇之处,所以岑天时也不打算一时半会的理会这些话,再说现在谈这些有点太早了。反正知道了李玄清要取消宦官的意思就行了,想到这里也就不再纠结这些了,笑道:“主公的意思臣明白了。不过崔瀣此人如果这次大典办得好的话还是给他留条路吧,毕竟我们这群人当中还找不出熟悉礼仪的人。”

李玄清点点头道:“这些事情先生看着安排就好,只要安心做事,天策府不会埋没人才的,也不会有人歧视他的身份。”

说完了这些岑天时和李玄清开始讨论婚礼的具体细节,由于时间紧凑,基本上没有邀请什么人,除了天策府的各主要首脑之外,也就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位豪商了。多年以后两人再次谈起这件事的时候也是感慨颇多,虽然成亲大典匆忙仓促,但是却在无意当中开启了帝国新时代的气息。

第四百零九章 减灶法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复第三百一十七章 丰灵铁路线第三章 南天门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连环布局(下)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发(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战(下)第四百零九章 减灶法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贸易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袭交河城(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沧州之战(五)第一百九十一章 荆南大战第三百三十七章 东西商路第二百八十章 兵临广州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难题第四百零三章 护密惨案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三十章 长安之战(下)第一百零六章 成亲大典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压东南(上)第三十九章 尘埃落定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闲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战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战(三)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联盟(中)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战(二)第九十章 名将悲歌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关外的炮声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发(下)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战(三)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凤凰城(中)第九十八章 趁乱打劫(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乱世清流(上)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国主义殖民时代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银行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叶之殇第六百章 工业扩张第二百章 要当父亲了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战(上)第五章 纯阳心法第五百九十六章 绝境求生(上)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战(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战(一)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战定高昌(上)第二章 贺兰山遇险第六百零二章 十万劳工开运河(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时代的工业发展(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并州事了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国(中)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烟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贡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战第五百一十九章 马穆鲁克的无奈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战术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一百六十六章 铁路动脉(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战[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战]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围曹仁贵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难干(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来使第七十三章 一年赌约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二百七十章 决战岭南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战(六)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为一第三百一十章 追击胡敬璋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战(一)第十二章 三年学艺(上)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击战(上)第四百五十一章 护密会战(上)第五百零一章 欢迎你们回家第六百三十三章 环球航行第三十五章 将不过李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鹘第六百二十四章 异域战争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约而同第七章 坩埚炼铁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阳关无故人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军旗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达岭大捷(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开始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国主义殖民时代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钱庄(中)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黄沙浪滔滔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二章 贺兰山遇险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战定高昌(下)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样的京汉线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国力(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铁路修到疏勒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变第三百四十七章 肃州风云(中)第三百五十一章 归义军遣使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军东征(上)
第四百零九章 减灶法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复第三百一十七章 丰灵铁路线第三章 南天门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连环布局(下)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发(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战(下)第四百零九章 减灶法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贸易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袭交河城(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沧州之战(五)第一百九十一章 荆南大战第三百三十七章 东西商路第二百八十章 兵临广州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难题第四百零三章 护密惨案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三十章 长安之战(下)第一百零六章 成亲大典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压东南(上)第三十九章 尘埃落定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闲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战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战(三)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联盟(中)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战(二)第九十章 名将悲歌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关外的炮声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发(下)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战(三)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凤凰城(中)第九十八章 趁乱打劫(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乱世清流(上)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国主义殖民时代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银行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叶之殇第六百章 工业扩张第二百章 要当父亲了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战(上)第五章 纯阳心法第五百九十六章 绝境求生(上)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战(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战(一)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战定高昌(上)第二章 贺兰山遇险第六百零二章 十万劳工开运河(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时代的工业发展(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并州事了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国(中)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烟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贡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战第五百一十九章 马穆鲁克的无奈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战术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一百六十六章 铁路动脉(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战[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战]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围曹仁贵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难干(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来使第七十三章 一年赌约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二百七十章 决战岭南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战(六)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为一第三百一十章 追击胡敬璋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战(一)第十二章 三年学艺(上)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击战(上)第四百五十一章 护密会战(上)第五百零一章 欢迎你们回家第六百三十三章 环球航行第三十五章 将不过李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鹘第六百二十四章 异域战争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约而同第七章 坩埚炼铁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阳关无故人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军旗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达岭大捷(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开始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国主义殖民时代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钱庄(中)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黄沙浪滔滔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二章 贺兰山遇险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战定高昌(下)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样的京汉线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国力(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铁路修到疏勒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变第三百四十七章 肃州风云(中)第三百五十一章 归义军遣使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军东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