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八章利益动人

中原的硝烟完全没有影响到李嘉,甚至让这位年轻的皇帝胃口好了不少,成千上万的百姓与士兵的死亡,对他而言就是一道下酒菜一般。

或者说,九千人与一万人在他眼里没有区别,还不如让这场战乱更热闹一些,从而谋取一些利益,比如人口,财富等。

让赵宋多流一些血,已然成为了李嘉的习惯了,多达二十万的禁军,可以让天下诸国喘不过气,哪怕连契丹也是一般。

所幸,与破窗一样的中原不一样,岭南早就拥有了自己的官僚体系,比那些军将治民强了不少,至少能正常的收到税。

“必须让税权独立于宰相!”李嘉沉声说道,这是削弱宰相之权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君主专权的保障。

前唐安史之后,失去了中原赋税,之所以能够维持,皆依赖江南的财税,用于西北之兵,所以才能重整旗鼓,收复了大半个天下。

至于赵宋为何独立税权,也是有自己的苦衷的。因为纵容了权贵官僚兼并土地,若是让他们再自己给自己收税,天下还有税赋吗?东京的官家谁来供养?

显然,赵家人也明白这个道理,一方面削弱相权,一方面收税,所以就设立了转运使,独立于官僚体系,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急剧膨胀,最后甚至成为了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

李嘉则不然,只将其当做赋税的征收部门,专职于收税,其他的自然有所属衙门管理。

所以,在岭南,转运使司衙门位置很独特,虽说不过是从六品,但涉及税收,杂务颇多,位卑而权重。

这样一个衙门,一直那么游离于朝政之外,也不是个事,建立巡查部门,规章制度还是要有的,不过这样一来,具体的负责人就让人头疼了。

削弱相权,这是皇帝们一致认可的。

按理说,唐时的群相制已然削了不少,后期也没见什么动作,此时为何要削?

此时的宰相,与唐初的宰相相比,权力更甚一筹,前唐后期,翰林学士们掌握了决策权,宰相成为了执行者,所以安史之后无权相。

而现在呢?宰相们甚至无须通知皇帝的情况下,直接任命五品以下的官吏,主要是宰相们吞噬了之前宦官专政后的权力真空。

再不削,宰相们可真的危及皇权了。

财权,兵权,都被削了大半,而现在,决策权与执行权,总是要削一个的。

若是不削,就等于让自己给自己扇巴掌,还会有痛吗?

前唐以翰林学士来分权,这是因为翰林学士经常伴随皇帝左右,方便,所以得以分享权力。

明朝的内阁,其实也不过是将决策权压倒了执行权,归根到底,依旧是中书省尚书省这一套,不过是换了个名字罢了。

不过,慢慢来,不急,稳定压倒一切。

心中思量着,李嘉就耐不住寂寞,乔装打扮一番,带着上千名侍卫,来到了番禹城外的一处庄园。

“这里倒是不错!”离开了形形色色的建筑,恢复到这种自然之中,李嘉颇有一些感慨。

占地千亩的庄园是极为辽阔的,至少,李嘉入目一瞧,成千上万根甘蔗迎风而立,铺满了整个眼球,极为壮观,空气中似乎都带了点甘甜。

见到皇帝有想法,一旁的侍卫随即一动,选了一根甘蔗,快刀一削,再清洗一遍呈了上来。

“咔嚓!”咬了一口,水汪汪的,但是与后世相比,还是不够甜,毕竟后者是千百年培育的结果,此时的香蕉,甚至还是有籽的,吃着也不软甜,硬邦邦的,李嘉就吃了大亏。

“味道不错!”李嘉点点头,瞧着一旁的磨坊,上百头牛正不知疲倦地劳作着,将一根根甘蔗榨干,得到汁水,然后进行曝晒,就得到了黑色的蔗糖,宛若泥巴之色。

蔗糖是白糖的来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甘蔗取糖的国家之一。

元鼎五年(前112)十一月辛巳朔旦,汉武帝祀于甘泉宫,令司马相如等数十人赋诗称颂,共同制作了《郊祀歌》十九章,中有“泰尊柘浆析朝酲”之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甘蔗汁可以解去贵人们早上犹未退去的宿酒。由此可见,至迟在西汉中期,人们使用甘蔗汁,不但是一种常用的调味食品,还往往用来作解酒之用。

唐朝重新开凿西域,从而又重新获得蔗糖技术,到了明朝,发明了“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领先于世界。

这也是中国明清之时重要的商品,核心科技。

李嘉到来,简单的脱色之法自然知晓,掌握领先科技,可以带来庞大的利益,绝对不能放在那些官僚手里,毕竟后世加国连大嘛官营都可以亏本。

“您瞧瞧,这些白糖,晶莹透泽,颗粒分明,简直是上天赐予的瑰宝,谁能想到黄泥竟然能有如此效果!”庄园的管事感慨道。

将黄泥压在黑糖之上,就会得到白糖,这是谁也想不到的,李嘉若不是喜欢看杂文,也不知晓,具体的原理也一知半解。

“每日可产多少斤白糖?”瞧着一道道黑烟,虽然还未近制糖处,但热浪早已经扑面而来,这里的温度比别处高了不止一筹。

“若是柴火跟得上,每日至少可产百斤白糖!”管事低下头,颇有些骄傲。

一斤白糖至少三十贯,若是去往中原,则更贵,哪怕一斤五十贯,一天也有五千贯钱,一个月就是十五万贯……

李嘉越是计算,心中越发的惊叹,若是甘蔗没有生长周期,一年百万贯不就跟玩似的?

仅仅只是把糖漂白,就将价格抬高十倍有余。

第四百五十二章大动作第1378章和谈第1315章水师第七百零八章方略第两百三十四章大兴科举(下)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土地问题第七十五章你来我往第1226章取暖第两百九十六章脱胎换骨第两百六十六章初掌蛮军第两百一十七章一夜无话第六百二十七章金银币第1168章安抚第四百五十八章太仆寺第1333章收买第一百零九章奇耻大辱第九百三十九章所得第七百零二章第1307章爱怜第一百二十三章历史新篇(上)第八百九十九章人心第五百四十六章波澜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第1311章威逼第六百八十四章出城第五百零六章初战第九百一十八章攻心第四百八十章城内第七百一十四章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九百五十八章第三百二十章艰难任务第九百六十九章銮驾第六百三十三章观政结束第1356章第九百二十四章高怀德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战栗(2)第六百四十七章阴谋第1292章事件第1304章成婚第二十章富饶贫瘠第两百五十二章窟说岛?库页岛第三百零一章尽皆欢喜第一千零三十五章第五百八十五章儿皇帝不好当第三百七十八章驾崩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为上第一百零八章地动山摇(下)第五百八十二章第七百六十五章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使第二章不速之客第九百零二章进军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六百五十四章出宫第三百四十五章为难第两百九十七章桀骜之兵第四百零五章科举第七百三十一章废除土贡第四十六章改与活第八百五十五章影响第八百九十二章谋划第三十章东岳大帝第三百二十二章暗度陈仓第八百六十九章僭越第七百六十二章潘美第两百六十四章楚国不靖第五百四十二章警惕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1250章文教第1314章凛然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四百八十四章漳泉(4)第四百一十一章权力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第六十九新的展望第七百六十七章诞辰第九百八十七章惊慌第十三章江南国主第两百三十七章大兴科举(续)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1307章爱怜第一千一百零二章记仇第八百四十一章御营第1153章第八百六十一章与民同乐第两百三十二章无题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恩怨第七百一十九章第1230章出宫第1400章盛世与危机第九百章第八百零五章良民(第三更)第1295章门槛第六十二章锦衣归乡第1276章实践第1369章骑兵第三百四十章收割第1184章
第四百五十二章大动作第1378章和谈第1315章水师第七百零八章方略第两百三十四章大兴科举(下)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土地问题第七十五章你来我往第1226章取暖第两百九十六章脱胎换骨第两百六十六章初掌蛮军第两百一十七章一夜无话第六百二十七章金银币第1168章安抚第四百五十八章太仆寺第1333章收买第一百零九章奇耻大辱第九百三十九章所得第七百零二章第1307章爱怜第一百二十三章历史新篇(上)第八百九十九章人心第五百四十六章波澜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第1311章威逼第六百八十四章出城第五百零六章初战第九百一十八章攻心第四百八十章城内第七百一十四章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九百五十八章第三百二十章艰难任务第九百六十九章銮驾第六百三十三章观政结束第1356章第九百二十四章高怀德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战栗(2)第六百四十七章阴谋第1292章事件第1304章成婚第二十章富饶贫瘠第两百五十二章窟说岛?库页岛第三百零一章尽皆欢喜第一千零三十五章第五百八十五章儿皇帝不好当第三百七十八章驾崩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为上第一百零八章地动山摇(下)第五百八十二章第七百六十五章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使第二章不速之客第九百零二章进军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六百五十四章出宫第三百四十五章为难第两百九十七章桀骜之兵第四百零五章科举第七百三十一章废除土贡第四十六章改与活第八百五十五章影响第八百九十二章谋划第三十章东岳大帝第三百二十二章暗度陈仓第八百六十九章僭越第七百六十二章潘美第两百六十四章楚国不靖第五百四十二章警惕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1250章文教第1314章凛然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四百八十四章漳泉(4)第四百一十一章权力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第六十九新的展望第七百六十七章诞辰第九百八十七章惊慌第十三章江南国主第两百三十七章大兴科举(续)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1307章爱怜第一千一百零二章记仇第八百四十一章御营第1153章第八百六十一章与民同乐第两百三十二章无题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恩怨第七百一十九章第1230章出宫第1400章盛世与危机第九百章第八百零五章良民(第三更)第1295章门槛第六十二章锦衣归乡第1276章实践第1369章骑兵第三百四十章收割第118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