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欧洲要团结

和各国元首们和外交部长们漫步花园,展现着友好不同,各国的代表团们则在紧张的准备着会议议题和谈判资料,来推进这个对外名义上旨在复兴欧洲的经济重建会议的议题。

实际上是所剩下的殖民帝国报团取暖,共同捍卫彼此的集体利益。

可实际上因为殖民地分布的不同,面对的威胁又有大有小,虽然大方向上会议各国应该是方向一致,可在会议上肯定还是有所争论的。

就拿目前的英法两国来说,对待殖民地的问题上是绝对不同的。

法国在战后的态度自然是毫无疑问的镇压,从在会议之前法军已经再次踏上征途,前往亚洲就能看出来,法国上下包括戴高乐本人,现在的态度就是维系住所有殖民地。

而英国,尤其是首相艾德礼已经不准备在英属印度浪费时间了,一旦最终英属印度的本土精英失去耐心,选择揭竿而起,以目前英国的能力,除非不准备好好过,破罐子破摔一直维持战时配给制,不然是没法阻止的。

最关键的是,就算是维持战时配给制,英国也不一定能把英属印度的反抗镇压下去。

这个问题其实早就已经出现了,甚至不是近年才出现的问题。

二战期间,英国同时在西非,叙利亚和马达加斯加对抗法军,在埃及对抗德意军队,在澳洲和缅甸对抗日军,同时维护北海,南北大西洋,印度洋的航路再给马耳他输血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务。

而殖民帝国本身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帝国,而是一个个孤悬海外的组成部分在强敌环伺之间彼此联系,防御一个殖民帝国就意味着在全部前线额不同的敌人同时作战,地理上恶劣到了极点。

德国宣战时英法有能力集结和德军相仿的兵力和对抗,但是意大利宣战法国倒戈以后英军就分身乏术,日本也宣战以后兵力更加捉襟见肘。

大英帝国从来就没有同时和多个主要对手在多个主要战线上开战的能力,帝国安全完全寄希望于所谓的帝国承诺带来的兵力集结,当印度和阿富汗爆发战争时,可以从不列颠调集部队,当北非战事吃紧的时候,可以从澳新调集部队。

每次最好只面对一个敌人,这是德国人在两线作战时候的想法,这又何尝不是英国的想法,又要镇压殖民地的反抗,又要防备其他强国对殖民地的窥视,在亚洲和俄国对抗,在美洲和美国勾心斗角,在非洲和法国争夺。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伦敦终于觉得以现在的国力是真的玩不转了,艾德礼首相觉得必须要收缩,把投入大于产出的殖民地踢出去,集中精力经营好反抗力量不强的殖民地。

而英属印度就是艾德礼首相想要踢出去的包袱,来完成帝国收缩争取喘息时间。

艾伦威尔逊只是希望大英帝国的帝国收缩,别变成帝国崩塌,一路缩到英伦三岛。他可不认为让英国在美国人身后做跟班就是自己的人生追求。

如果是那样的话,还不如辞职下海做一个富商,那样还更加的自由,不用被公务员身份束缚住,连在英占区做人上人都要提心吊胆的。

在英国代表团内部的会议上,艾伦威尔逊同样非常的卖力,对苏联展开了极为猛烈的抨击,但是核心论点是苏联没有实力再次发动大战。

“根据我在英占区内找到的,有在苏联境内作战经验的德国将军所得知,德国军队在苏联境内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丝毫不比现在德国境内的破坏差!相信各位绅士们,应该最近都从报纸上得知了德国境内现在男女比例的夸张程度了。”

在亚历山大卡多根主持的内部会议上,艾伦威尔逊侃侃而谈,表示以德国遭受的损失来推测苏联的损失,苏联的阵亡应该在一千五百万以上,战争时期阵亡的肯定大部分都是男人。

“丘吉尔前首相曾经说过,我们愿意看到德国人躺在坟墓里,但更愿意看到俄国人躺在手术台上。我们可以断定,这就是现在的事实。”

“苏联一直到现在没有公布在战争当中的损失。”一位中年外交官开口道,“是不是对苏联的估计过于乐观了一些?”

“这正是苏联人心虚的地方,统计不出来?这是不可能的,莫斯科不会对国内人口不了解,他们曾经做过三次人口普查。不可能现在却无法拿出人口统计,那么就是故意隐瞒。而且从波茨坦会议上,苏联人贪得无厌的表现来看,这头北极熊的状况肯定非常差,所以对德国的一切东西都照单全收。”

会议上的外交官都非常认可的点头,外交部常务次长亚历山大卡多根也认可。艾伦威尔逊应该是最有资格对苏联提出质疑的公务员了,波茨坦会议上,就是他代表英国和苏联方面进行暗箱操作。

“艾伦的估计虽然过于乐观,而且没有直接证据,但是种种因素加起来的佐证,也可以说明部分问题。对于德国人的残忍无情,在苏联境内造成巨大破坏是真实存在的。如果苏联和德国对对方的破坏程度在一个层面上,苏联出现一千五百万适龄青年的损失,非常的合情合理。”

“是这样的,亚历山大爵士。苏联肯定不会比德国好到哪里去,如果我们可以派出一个代表团,去苏联访问的话,挑选几个大城市作为访问,就可以和苏联普通人进行一番沟通,提及德国侵略的问题,如果被访问者表达仇恨,提及有亲属在战争当中死亡,我们将这些访问汇集在一起,就能有一个大概的估计。”

“对了,来之前外交部接到了莫斯科的消息,苏联想要以民间交流的方式对伦敦进行艺术访问,似乎要派出一只叫红旗歌舞团的队伍过来。”

亚历山大卡多根听艾伦威尔逊一说,点头道,“外交大臣的意思是欢迎这种民间交流,而我们的回复是可以进行一次互访,表示大英帝国无意和苏联为敌,做出团结和睦的样子。既然是民间交流,回访的团队自然也可以和苏联普通民众进行交流,那样就可以确认,是不是苏联真的短时间内,无法发动世界大战的实力了。”

“那真是太好了!”艾伦威尔逊难掩兴奋,他相信对于普通人来说,英国在代表团当中的话术高手,一定能够套出想要的信息。

红旗歌舞团,就是那个很出名的男声合唱团吧?如果时间来得及的话,他也想去听一听,毕竟机会难得,错过以后就不会再有了。

为何要抨击苏联外强中干,让这种想法成为共识,其实很简单,如果和苏联开战,按照前两次战争的经验,几年以内就足够把整个大英帝国打得不留一个年轻人。

这就和苏联认为帝国主义会挑起世界大战一样,英国也怕苏联,而且想法和苏联一样,都认为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一定要让对方不敢兴起挑起战争的念头。

苏联的办法就是在东欧建立缓冲区,防止英美尤其是美国的入侵,英国的办法就是为了防备苏联的入侵拉住美国驻军欧洲。

如果能够明确苏联没有挑起世界大战的能力,正躺在手术台上疗伤,大英帝国就不用摆出欢迎的态度让美国进驻欧洲了,至少把驻军权利局限在联邦德国境内。

要知道,北大西洋公约其实是英国和法国一起,首先说服美国建立的,只是这段英国主动提及建立北约的历史,并不为人所了解。

同样不为人了解的是,苏联解体之后,英国的大陆均衡本能发作,曾经建议俄罗斯加入北约,只是按个时候美国的实力早已经一家独大,而且对英国那种把堡垒从内部攻破的传统非常了解,全当做没听见这种建议。

正式会议开始之前,英国代表团内部会议,已经拿出来了共识,那就是苏联外强中干只是表面强大,美国手里有核弹,苏联不会铤而走险挑起世界大战。

至于主要议题殖民地问题上,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远东已经传来消息,印尼雅加达,印尼的苏加诺宣布独立,这让大部队还在路上的荷兰愤怒不已。

荷兰人现在是最为急切盼望会议召开的国家,不过英国代表团首先接触的还是法国人。

和法国代表团的外交官尼诺贝特朗见面的时候,亚历山大卡多根主动张开手和对方进行拥抱,为这一次的布鲁塞尔会议定下一个团结的基调。

“法国军队的速度还要快一点,越南并不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我们没有长久呆在那的理由。”亚历山大卡多根主动示好道。

“欧洲的团结在于英法之间的关系。”尼诺贝特朗给予了正面的回应,“如何保障大欧洲的利益,需要我们两国的共同努力,对了,关于萨尔区的问题,我们认为同样应该在这一次的会议上解决。”

“原则上,伦敦不会反对!”亚历山大卡多根打了一个官腔道,“谁让英法是盟友呢。”

第九百五十一章 焦头烂额第八百一十七章 万隆会议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只有印度受伤第七百零三章 斯大林葬礼第五百四十六章 飓风行动第二百七十二章 讹诈昂山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1962第八百二十六章 我们是专业的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达伦敦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马来亚决不投降第1633章 棒女郎撒切尔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印度和苏联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军援以色列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麦卡锡参选第1581章 首相的意志第九百七十九章 来自美国的重拳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开幕式第二百零六章 主动示好第一百七十九章 专员助理(求月票)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锁清单第六百六十一章 除掉他第三百一十六章 可靠的人第六十章 平静下的暗潮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中国光刻机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汝勿虑也第四百四十五章 公主的背刺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局为重第二百零八章 均摊风险建议第二百六十五章 女神的馈赠第1614章 优势在里根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公立教育体系改革第三百一十一章 甘地的建议第三百二十一章 禁闭室的艾伦第三百五十五章 上面很看重你第1712章 以史为镜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未来挑战第三百九十五章 未来的路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未来挑战第二百七十七章 女神驾临第1645章 连任和阴谋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再坚持半年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压力全在英国第六百七十五章 敲定航空港第一百一十二章 合情合理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英美共同宣言第七十四章 办法总比困难多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呼唤缅因号第一百九十二章 两翼齐飞计划第六百四十二章 走私是不存在的第一百八十二章 集中力量办大事第七百四十章 问题在经济第六百二十一章 联邦德国成立第六百二十一章 联邦德国成立第五十四章 把水搅浑第一千零五十章 谁的责任?第1648章 处理日本的建议第二百九十章 工具人的交流第三百八十二章 计划没有变化快第五百九十章 独立调查委员会第七百六十五章 帮法国义不容辞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拿骚会谈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印度进攻第三百八十三章 威尔逊在巴黎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汽车战略第七百一十六章 消失的贝利亚第1593章 料敌于千里之外第九十六章 美差第九百八十八章 个人档案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受威胁的法国第五百二十八章 工党大胜第六百一十四章 沙巴君主阿里汗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防守反击战略第二百五十三章 鼠疫可以爆发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克林姆林宫的讨论第七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帝国病第八百五十一章 军售谈成第1686章 联合军演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军备计划第七百九十九章 捆绑北非法军第二百五十四章 摩根士丹利第七十章 汉堡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1669章 特殊关系的终结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秋后算账第二百二十八章 愿者上钩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黄金换食品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美国力挺德国第六百八十一章 镀金计划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五亿英镑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罚款福特第1661章 布什总统第七百四十章 问题在经济第1761章 逼宫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马科斯家族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鲁塞尔会议第二百四十六章 美国钢铁公司第二百六十三章 迪士尼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英印军演第1647章 东芝事件
第九百五十一章 焦头烂额第八百一十七章 万隆会议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只有印度受伤第七百零三章 斯大林葬礼第五百四十六章 飓风行动第二百七十二章 讹诈昂山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1962第八百二十六章 我们是专业的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达伦敦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马来亚决不投降第1633章 棒女郎撒切尔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印度和苏联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军援以色列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麦卡锡参选第1581章 首相的意志第九百七十九章 来自美国的重拳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开幕式第二百零六章 主动示好第一百七十九章 专员助理(求月票)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锁清单第六百六十一章 除掉他第三百一十六章 可靠的人第六十章 平静下的暗潮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中国光刻机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汝勿虑也第四百四十五章 公主的背刺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局为重第二百零八章 均摊风险建议第二百六十五章 女神的馈赠第1614章 优势在里根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公立教育体系改革第三百一十一章 甘地的建议第三百二十一章 禁闭室的艾伦第三百五十五章 上面很看重你第1712章 以史为镜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未来挑战第三百九十五章 未来的路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未来挑战第二百七十七章 女神驾临第1645章 连任和阴谋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再坚持半年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压力全在英国第六百七十五章 敲定航空港第一百一十二章 合情合理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英美共同宣言第七十四章 办法总比困难多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呼唤缅因号第一百九十二章 两翼齐飞计划第六百四十二章 走私是不存在的第一百八十二章 集中力量办大事第七百四十章 问题在经济第六百二十一章 联邦德国成立第六百二十一章 联邦德国成立第五十四章 把水搅浑第一千零五十章 谁的责任?第1648章 处理日本的建议第二百九十章 工具人的交流第三百八十二章 计划没有变化快第五百九十章 独立调查委员会第七百六十五章 帮法国义不容辞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拿骚会谈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印度进攻第三百八十三章 威尔逊在巴黎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汽车战略第七百一十六章 消失的贝利亚第1593章 料敌于千里之外第九十六章 美差第九百八十八章 个人档案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受威胁的法国第五百二十八章 工党大胜第六百一十四章 沙巴君主阿里汗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防守反击战略第二百五十三章 鼠疫可以爆发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克林姆林宫的讨论第七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帝国病第八百五十一章 军售谈成第1686章 联合军演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军备计划第七百九十九章 捆绑北非法军第二百五十四章 摩根士丹利第七十章 汉堡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1669章 特殊关系的终结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秋后算账第二百二十八章 愿者上钩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黄金换食品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美国力挺德国第六百八十一章 镀金计划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五亿英镑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罚款福特第1661章 布什总统第七百四十章 问题在经济第1761章 逼宫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马科斯家族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鲁塞尔会议第二百四十六章 美国钢铁公司第二百六十三章 迪士尼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英印军演第1647章 东芝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