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章 经济危机

不得不说,原来英国仰仗着广大的殖民地,日子过的实在是太好了。

就拿农业来说,英国的农业基础在全世界范围不能说差,但也称不上特别优良。

欧洲的农业强国底子最好的是法国,法国的农业基础好到,在一战时期北法焦土一片,却从来没诞生过粮食危机,相反德国开战一年就出现了粮食短缺。

而英国在殖民时代,一个普通英国人的肉食消耗,超过包括但不限于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百分之一百五到百分之三百,虽然只有一个小小的海峡,但几乎就是两个世界。

这还是建立在英国没怎么开发殖民地,进行很低层次的掠夺原材料基础上。

到了现在,英属印度已经独立,艾伦威尔逊指挥着海外殖民地专员,通过海外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框架,才头一次认真思考怎么开发殖民地。

其实也谈不上开发,无非就是一些地产项目,但就算是这些很低层次的开发,英国在很多殖民地都从来没做过,算一算连英属印度的地位,独立之后都可以在整个亚洲称王称霸,结果一看工业指标也很拉胯,完全是因为亚洲其他国家太差了。

在殖民地进行初步开发,就是为了让英国增加对抗战后恢复欧洲的筹码。

而马来亚殖民地的作用,就是帮助英国本土完成这个目标。艾伦威尔逊说让马来亚殖民地代替英属印度的角色也不能说错,不但代替,而且代替的相当好。

除了没法像是英属印度碰到战争,能让英国喊着印度人的血不流干之前决不投降。其他方面都可以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殖民地只有进行必要的建设,才能起到转嫁危机的作用。

要是一点不开发的话,完全一副原始人的做派,就谈不上什么市场。

而在必要建设这个过程中,带来的需求就会让马来亚殖民地收益。

到目前为止,英属殖民地互相之间的经贸联系,其实比二战之前还要更强。殖民地减少,也迫使各地的殖民地专员,听着他们的常务副秘书长的指示,开始用心在殖民时代的余辉中努力工作。

各殖民地的专员可以说是百年来,对殖民地经营最为上心的一批人。

当然回报也是丰厚的,需求一旦出现,发家致富的手段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多了。

一个非洲的原始人从来没吃过糖,自然就没有需求,你先让她吃一块糖。需求不就有了的么?

有市场才能挥动工农剪刀差,不然的话,哪怕艾伦威尔逊对苏联体制的国家,自我剥削的手段有所了解,他也不能对着吃饱了不饿的原始部落转嫁危机。

所以英属非洲的地产兴邦战略,启动的时间要比马来亚殖民地早。

本质上现在的英国就如同一个三级火箭,目前还保存的英属非洲殖民地开发一点,就会让马来亚殖民地提高一个台阶,最终还会助力英国本土的发展。

工农业剪刀差这种手段英国当然也会,只不过真把这种手段玩出另外一个层次的,还是在帝俄废墟上重新建立的苏联。

英国因为本土体量不大,英属印度没独立之前,要人有人要地有地,不用用力过猛就足以让本土过上很好的生活,随便使点手段刮地皮,都不用太掩饰就能财源滚滚。

而苏联没这个条件,工农业剪刀差在苏联手中,就完全是另外一个层次的了。

别看苏联创造出来工农业剪刀差的词汇,用来抨击自由世界,自己用起来比自由世界都熟练,如果说英国这种殖民国家是一个幼儿园水平,苏联完全是是教授级别,甚至还形成了理论。

农业既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又是工业发展的绝对的基础。没有农业的支撑,工业化就不可能成功。

由于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机器、农药、良种、劳动力等的增加,使得农产品成本提高。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得比农业快得多。使工业产品的成本无论在绝对量上,还是相对量上,都在下降。这样用价格指数计算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缩小的幅度又要打一个折扣。

艾伦威尔逊只不过是用苏联公开抨击自由世界的理论作为指导,通过自己领导海外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框架,让其他殖民地专员这么干。

现在的结果已经非常明显了,苏联人的理论,还真特么的好用。

英国在战后就算是在困难,也比帝俄崩盘留下的废墟要好得多。艾伦威尔逊不敢说自己比苏共在那个时候的干部强,但英国的处境肯定比苏联刚建立的时候强。

马来亚工业品的定价在伦敦,利润的大头当然被伦敦截留,但仍然让艾伦威尔逊上任之后的成绩斐然,现在他都有钱推动马来亚殖民地的城建了。

本来英属印度独立之后,新生的印度将会出现短暂在亚洲鹤立鸡群的场面。

因为英属印度从前在殖民地地位很高,导致非洲很多社区有印度裔存在,加上次大陆和英属东非殖民地面对面,会成为印度发展的助力。

但现在不行了,艾伦威尔逊堵死了这条路,尼赫鲁还是在印度自己身上找找怎么工业化,别指望在英国的殖民地上玩工农业剪刀差了,英国的殖民地要留给自己做蓄水池。

简单来说,这既是当前英国认可砸殖民地框架内的经济政策,效果十分显著。

艾伦威尔逊马不停蹄,已经到达了沙巴州,正在和阿里汗谈笑风生,两人的关系是经过一系列的事情考验,他也不隐瞒自己的目的,“尊敬的大君,关于沙巴州作为可可种植的集中区,我的想法你已经明白了,我希望在五年后,可可产量能够达到年产量七到十万吨。沙巴州的气候也十分合适。”

“艾伦,你当初在英属印度的时候,要是表现出来这样的工作能力。估计会大吃一惊的。”阿里汗带着一丝震惊的道,“真是太令人惊讶了。”

如果印度人不介意孟加拉大饥荒年年上演的话!艾伦威尔逊心里这么嘟哝一句。

工农业剪刀差肯定是让农业人口付出代价,艾伦威尔逊是把危机转移到英属非洲殖民地。他要是在英属印度这么干,印度会死多少人他都不知道。

“我当初就算是竭尽全力工作,印度也会独立。”艾伦威尔逊施施然的道,“我还是把我的天赋带到温暖的马来亚海滩比较好。不过话说回来,果阿的存在,也帮了我不少忙。”

果阿对印度而言就相当于香江的作用,葡萄牙人乐于在马来亚装船,然后把商品运到果阿,再进入印度市场。

艾伦威尔逊当然不反对这样,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对英国好对葡萄牙也好。还可以巩固葡萄牙和英国的盟友关系,通过果阿流入的商品价值,每年超过五千英镑,而且还有增长潜力。

现在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密集的地方,英国都有办法进入,没有比这更加幸福的了。

阿里汗很痛快的答应,帮忙在沙巴州推广可可种植,“你不考虑回国做一个首相?”

“隔几年就选举一次,烦死了。”艾伦威尔逊头一偏冷嘲道,“民主选举对国家没有正面作用,这是我和港督的共识。英国大选的目的,只不过给公民一个自认为决定国家命运的借口,作用主要是让他们能够自我安慰。”

“哦,幸亏这是沙巴,而不是伦敦。”阿里汗飒然一笑道,“不过话说回来,我想我们之间的关系,还是促使我相信你的判断。”

“大君的判断,让我非常欣慰。”艾伦威尔逊吹了一下口哨道。

年初的忙碌时间,艾伦威尔逊关注着马来亚的城建、扩军和蓝光导弹项目。他知道历史上今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首次让人类摸到了太空。

整个马来亚仍然在有条不紊的发展当中,闲暇之时,艾伦威尔逊会带着和妻子同等地位的女士们,坐一下火箭,稳固彼此的感情。

时间进入三月,一场如同风暴一般的经济危机,在北美大陆成型。在最近三年,美国的投资增长率也超过百分之十,是战后美国经济最繁荣的时期。

但随之而来是,战后十余年的和平环境当中,各国的工业能力已经全部恢复,美国长期以来的优势竞争,早已经荡然无存。

进入三月份,美国出现商品积压,公民购买力不足导致商品滞销,各地库存暴涨。不讲理的经济危机再次爆发了。

在马来亚的阳光之下,艾伦威尔逊正拿着报纸,看着加拿大遭受到美国经济危机牵连的消息,这才如梦初醒,好像出现世界经济危机的征兆了。

不过艾伦威尔逊并没慌,加拿大和美国紧挨着,没准是技术性调整。

帝国专员继续辛勤劳作,平行慢跑,已经订好了要去澳大利亚看望妻子和小姨子。

但是马上,日本方面传来的消息,明白无误的向全世界表明,这不是技术性调整。世界经济危机迈着矫健的步伐来了。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信息自由运动第九百三十四章 法国陷阱第1744章 英国DNA动了第1669章 特殊关系的终结第五百四十三章 招商引资第一百三十八章 战胜国待遇第三百七十八章 王储大婚第二百零四章 清算日奸第六百零一章 亿顶王冠第二百二十六章 危险也是机遇第1556章 摆明车马第1564章 占领总统府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中国光刻机第四百五十八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第1751章 收缩和转型第四百八十章 东印度群岛分治第一百五十九章 学校没教过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互秀肌肉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印度和苏联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负责任的英国第四百四十一章 王储的出行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三百九十二章 老大哥在看着我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达西贡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搞定英国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自由巡航第1652章 中导条约第1665章 首相第四百三十六章 帝国需要我的胃第七百四十六章 英国人会打仗?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接掌顾问部第七百九十一章 军事专家威尔逊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优柔寡断的巴列维第八百七十六章 进阶驸马第八百八十一章 上帝叫我上帝第1662章 卷款跑路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古巴导弹危机第七百六十九章 岳父救我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猪湾事件第一百一十九章 前任内阁秘书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军援以色列第一百一十一章 处置泰国第1695章 清算的不完全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唇枪舌战第1634章 比如罗马尼亚第一百三十五章 未来首相的视察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反战浪潮第四百五十章 准备公投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尼加拉瓜局势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求援第九百九十章 退出北约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亡羊补牢的美国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廉政建设第四十一章 前往柏林第1609章 化学武器第五百七十八章 离岸平衡之地第九百八十七章 这是德国的机会第二十九章 印度是个好地方第1738章 动手的理由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欧洲能源安全会议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肯尼迪上台第二百三十二章 英葡友谊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连爸爸都骗第三百七十三章 军事一体化的借口第六百二十章 自由世界要团结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团结的法国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坚持一年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大使级外交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肯尼迪访英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欧洲的拉美战略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身正气第五百六十三章 我不能呼吸了第八百一十一章 苏丹分治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没有撬不开的嘴第八百四十一章 CVA-01航母计划第七百四十九章 苏联不适合北约第六百五十八章 殖民地巡查第七百三十三章 先鞠个躬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激烈争吵第1620章 英国的担忧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欧洲投降了第七十二章 潜艇生产线第1623章 有偿帮助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东京湾事件第五百八十四章 艾德礼访美第五百六十四章 换钞令第二百二十五章 继续转移矛盾第1607章 平息罢工的办法第二百二十五章 继续转移矛盾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刽子手威尔逊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团结的法国第二百六十五章 女神的馈赠第1544章 恐慌的社会第1669章 特殊关系的终结第九百七十一章 白人的命也是命第一百三十章 奔驰公司第七百五十二章 全都是演员第二百七十二章 讹诈昂山第八百七十二章 有声有色的海军第一千零八十章 维护外交大臣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信息自由运动第九百三十四章 法国陷阱第1744章 英国DNA动了第1669章 特殊关系的终结第五百四十三章 招商引资第一百三十八章 战胜国待遇第三百七十八章 王储大婚第二百零四章 清算日奸第六百零一章 亿顶王冠第二百二十六章 危险也是机遇第1556章 摆明车马第1564章 占领总统府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中国光刻机第四百五十八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第1751章 收缩和转型第四百八十章 东印度群岛分治第一百五十九章 学校没教过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互秀肌肉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印度和苏联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负责任的英国第四百四十一章 王储的出行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三百九十二章 老大哥在看着我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达西贡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搞定英国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自由巡航第1652章 中导条约第1665章 首相第四百三十六章 帝国需要我的胃第七百四十六章 英国人会打仗?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接掌顾问部第七百九十一章 军事专家威尔逊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优柔寡断的巴列维第八百七十六章 进阶驸马第八百八十一章 上帝叫我上帝第1662章 卷款跑路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古巴导弹危机第七百六十九章 岳父救我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猪湾事件第一百一十九章 前任内阁秘书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军援以色列第一百一十一章 处置泰国第1695章 清算的不完全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唇枪舌战第1634章 比如罗马尼亚第一百三十五章 未来首相的视察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反战浪潮第四百五十章 准备公投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尼加拉瓜局势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求援第九百九十章 退出北约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亡羊补牢的美国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廉政建设第四十一章 前往柏林第1609章 化学武器第五百七十八章 离岸平衡之地第九百八十七章 这是德国的机会第二十九章 印度是个好地方第1738章 动手的理由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欧洲能源安全会议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肯尼迪上台第二百三十二章 英葡友谊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连爸爸都骗第三百七十三章 军事一体化的借口第六百二十章 自由世界要团结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团结的法国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坚持一年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大使级外交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肯尼迪访英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欧洲的拉美战略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身正气第五百六十三章 我不能呼吸了第八百一十一章 苏丹分治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没有撬不开的嘴第八百四十一章 CVA-01航母计划第七百四十九章 苏联不适合北约第六百五十八章 殖民地巡查第七百三十三章 先鞠个躬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激烈争吵第1620章 英国的担忧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欧洲投降了第七十二章 潜艇生产线第1623章 有偿帮助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东京湾事件第五百八十四章 艾德礼访美第五百六十四章 换钞令第二百二十五章 继续转移矛盾第1607章 平息罢工的办法第二百二十五章 继续转移矛盾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刽子手威尔逊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团结的法国第二百六十五章 女神的馈赠第1544章 恐慌的社会第1669章 特殊关系的终结第九百七十一章 白人的命也是命第一百三十章 奔驰公司第七百五十二章 全都是演员第二百七十二章 讹诈昂山第八百七十二章 有声有色的海军第一千零八十章 维护外交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