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行辕

“这唐子然之才果然远出你我所料啊!”

待晚宴结束之后,几乎是刚与书房坐定,仆人方才端上一碗参汤,李鸿章便禁不住道出了一声赞言。

而之所以会发出如此感叹,却是因为先前唐浩然于席间的一句话。

别说是李鸿章,便是自许才负五车于式枚,熟知洋务的马建忠以及张佩纶、张士珩等人无不是被唐浩然言语“惊到”了,便是府间利益交错,这会听着中堂的感叹,虽说心下颇不是味道,但却也只能点头想赞。

如此这般,倒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因为那唐子然确实颇有大才,其经世之才更远非他们所能及。

一声感叹之后,李鸿章端起参茶,慢腾腾的喝着,他的眼睛半眯着,似仍在回忆先前于宴上唐浩然的那番话。

“朝鲜钱制漏弊丛生,欲于朝鲜行以新政,非行新钱法不可!以西洋机器制当十铜元,推行银洋……”

初时唐浩然于席间所言,于朝鲜推行新政时谈及的“以钱法为先”时,虽明知朝鲜钱制漏弊,可李鸿章还不以为意,但随着话题慢慢展于国朝,李鸿章却有些做不住了,尤其是在其提及国朝的钱荒时,李鸿章更是一字不落的完全听于心底。

“国朝自发匪乱↖顶↖点↖小↖说,起,各省先后停铸制钱,先有同治钱荒引小民之危,现今铜价翔贵,民间私毁制银,几难禁止,各省钱荒愈演愈烈,钱日少而价日昂,百货腾涌,商民交困,几不聊生……”

唐浩然全无一丝夸张之词,自同治年间开始的钱荒数十年间不解,原因之是滇铜不旺而洋铜日贵,另一个原因则是钱商私毁制钱以铸小钱牟利,或与洋人勾结,私运制钱出洋,高价卖于洋人,由洋人毁钱取铜,以获利差。从光绪初年起,这钱荒便愈演愈烈,可众臣谁都没有办法。铸钱千文亏三百文,如此以往便是朝廷也亏不起,更何况,朝廷和地方都没那个银子去亏,这铸钱一停,市间钱荒自然愈演愈烈。可在席间,似有些醉意的唐浩然却点了条路——铜元。

“市面制钱重一钱,铜元重二钱七,“改铸当十铜元,谓二钱之本可得八钱之利……”

简单的一句话,看似没什么新意,无非就是“铸以大钱”,不过唐浩然的法子,倒与其它人不同,他提的法子是“仿洋式铜元”而非简单的“铸以大钱”。念叨着唐浩然在席间谈着的法子,李鸿章眉头时皱时紧,至于其于席间提到“铜元”、“银元”以及金本位、银行之类的话语,他倒是并没有完全上心,他上心的却是“仿洋式铜元”的“八文之利”,这才是他真正看重的。

和其它地方大员一样,李鸿章甚至他的幕府之中诸人对财政金融知识历来贫乏。而倡办洋务时所需要的投资借款,都是下边人以他的名字鼓动操盘,李鸿章在等靠要朝廷拨款或利用地方税收之外,从没有提出过自己的金融主张。

办了近三十年洋务,一直苦于银钱不足的李鸿章亦不知从何开源,此番听了唐浩然那番的“改铸当十铜元,谓二钱之本可得八钱之利”,又岂能不动心,甚至于早在席间的时候,便已经盘算起了,推行于直隶所获的钱利。

“中堂大人,子然此法甚佳,若行以直隶,日铸三十万,日获利可达两千四百元之多,若日铸百万,年获利岂止百万两!”

说着制铜元的利润,张士珩更是一阵心动,瞧着娘舅又急忙说道。

“所以,这机器局里的铸船机器断不能售于唐子然!若是售予其,不定这利全让他给谋走了!”

张士珩所指是两年前,朝廷为维持制钱之制,决定用机器铸造制钱,因而令李鸿章全套购进英国伯明翰工厂制造机器,于天津机器局先行铸造,可在铸造期间,却发现用机器铸造亏损严重,成本远高过土法制钱,由此这机器局内的设备一直闲置。

甚至于席间唐浩然之所以会提及铜元一事,便是因其开口索要那设价值十二万三千两的设备,虽说在席间李鸿章对铜元之利大为心动,可却依然以四万两低价许给了唐浩然。

“士珩,你不懂!”

摇摇头,李鸿章放中手中的茶不,真到今日有了唐浩然于席间的一番话,他才算是明白“富国强兵”的道理,不能仅难只盯住军事与实业,必须要睁大眼睛盯住财钱,办了这么多年洋务,始终苦于银钱不足,不正是因为没盯住财钱吗?

与朝廷办洋务不同,唐浩然一上来所盯着的便是钱,按他的说法是朝鲜新政先推行新“钱法”,以铜元代制钱,并推行银元,建立银行以为融资、发行纸币官帖,再以制铜元之利,创办实业、操练新军。

按他的说法是“欲掌控朝鲜,须先掌控其经济”,而这铜元也好、银元也罢,最终都是为“朝鲜银行”掌握其经济铺垫,有了数百万钱利,自然可谋以新政,并操练新军。

“国朝办事,敢为人先者,并不见得能够成事,国朝行以制钱数千年,焉是一时能废?直隶近畿要地,若无成例于先,此事又岂能擅行?”

有些事情,李鸿章想办却不能办,便如那禁烟之策,有了湖北的先例,现在两江、闽浙以及两广那边都欲行“禁烟”,于此事朝中尚存争执,更何况是涉及银钱之制的国体要事。

“大人所言极是,铜元之事涉及国朝钱制,不能不慎,且先让其于朝鲜办行,若朝鲜事成,大人自可以北洋之名义上奉朝廷,着此事于直隶推行!”

倒是张佩纶更了解李鸿章的心思,在宫中其之所以将唐浩然荐往朝鲜,除去挖翁常熟的墙角外,未尝没有招揽的心思,毕竟朝鲜总归还是由北洋署理。若是他日朝鲜之事皆由北洋代奏,唐浩然于朝鲜事成,北洋可居其功,事败则可尽推之,毕竟他唐浩然在朝鲜享以“全权”。

“幼樵此言甚是!”

略点下头,在“试办新政”上略胜翁常熟一局,得新政之名利,却不得其弊的李鸿章心情大好下,瞧着众人说道。

“这几日,把唐子然的事情办好了,别让旁人说咱们欺负后辈,那几所学堂人随他差,他欲练兵可于直隶检丁募勇,以衙门发个函于各地责他们务需配合,至于饷嘛,咱们帮不上忙,这械倒是能帮上些许,”

说着他又特意对张士珩吩咐道。

“士珩,就从军械局里头,把前几年与法国人打仗前,刚撤下来的枪炮交予他!”

像是有些不放心时似的,李鸿章又不无不认真的说叮嘱道。

“此事不能办差了,明白吗?”

“此事小侄绝不会让舅父失望!”

李鸿章的话听在张士珩的耳中,却完全变成了敲打,只让他心头微微一颤,主持军械局的这几年,他可没少捞银子,而捞银子的方式除去收取回购外,更重要的怕就是倒卖军需了,而倒卖军需差额,最重要的便是从配发中扣取。

“明白就好!”

微微点头,看着诚惶诚恐的张士珩,李鸿章却在心下叹着一声,这北洋幕气之沉,远甚当年啊!只是这唐浩然却还不是北洋中人,若不然,倒也能……

当李鸿章于心间感叹的时候,那边一辆马车却正往东局子走着,坐在敞篷的西式马车上,凉凉的晚风吹来,倒是让喝了不少酒的唐浩然顿时清醒许多,于席间被连灌数碗的李光泽,那带着酒意的脸上,却显得有些严肃,他偶尔会把视线投向唐浩然,就这般反复瞧着,却是一言未发。

“崇山兄,这又是为何?”

已经没多少醉意的唐浩然,笑瞧着欲言又止的李光泽。

“大人,这,那铜元,原本不是咱们去朝鲜的根本吗?”

李光泽想不通的便是这一点,推行铜元、铸造银元,谋以钱利,这是来天津之前定下的主意,虽说谋出唐浩然自身,可毕竟要靠银元、铜元打下基业,至于天津机器局内伯明瀚的机器,原本就是要花钱买下来的。可现在到好,一场酒喝的,却把那点一点即透的门道尽道于他人。

“你的意思是这事,咱们要敝帚自珍?”

靠在坐椅上,唐浩然抬头望着满天的繁星,面上却尽是一阵得意。

“即便是咱们不告诉李中堂,只要咱们于朝鲜推行时,又岂能瞒得住,与其让其心生不快,倒不如敞快些,再说,咱们想于朝鲜办成事,就得先同北洋打好关系,毕竟,咱们现在去朝鲜,还得靠着北洋,靠着北洋给咱们撑腰!”

提及北洋,唐浩然的唇角微微一扬,在席间除去择员募勇械弹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自己上任的方式——随同造访的北洋水师主力赴仁川上任,换句来说,自己是带着舰队上任的,这便是这个时代的“炮舰外交”。

凭着北洋舰队在一旁的助威,自己可以在短期内树立威信,趁着日本人实力不济时,先把朝鲜的事情收拾妥当,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离不开北洋的支持。

“但是……”

只要一起到制造铜元在未来数年间带来的上千万两的利润,李光泽便是一阵肉痛,那铜元表面上为朝鲜准备的,可朝鲜那地方能吸纳多少铜元?说到根上,铜元是要沿陆海路回流国内以挣取钱利。

“那铸钱之利可就可惜了!”

可不就是可惜了,朝鲜那边铸钱回流内地,再怎么着,也没有直隶这边自己铸钱兑的方便,而原本可是要靠这钱利办大事的。

“铸钱之利!”

唇角微微一扬,唐浩然只是默默不语的望着星空,李光泽他们只看到了铸钱之利,却没有看到铸利背后的陷阱,如历史上晚清的铜元泛滥一般——地方官员谁人能坐视八文钱利,无不是竞相争开铜元局日夜制钱。

这铜元,既是自己“投奔”李鸿章的“敲门砖”,可未尝又不是“毒计”,这铜元不过就是包着糖衣的穿肠毒药,一但李鸿章等地方官员为铜元铸利所引,势必将会一如历史上那般,各省为追逐余利竞铸铜元,势必将会导致铜元泛滥成灾。

而在这一过程中,铜元将会完全沦为病国病民的恶币,受损者却是最普通的平民百姓,终年辛苦所得,不过数月间便可为此恶政尽取,若论其惨烈来说,远甚于凶荒兵灾,可以说,在晚清灭亡上这铜元,也算是“出了一点力”——耗尽了满清最后一点“威信”。

若是搁几个月前,唐浩然或许会如禁烟一般,存在诸多的心理压力,但现在他甚至乐意看到铜元“坑民”的发生,并乐意于一旁推波助澜,这种心态上的变化,甚至就连同他个人都没有意识到。

虽说多少还是会有些许愧疚之意,但心里却总会响起另一个声音——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这铸钱之利,不过只是微利罢了!”

随口道出这么一句话,唐浩然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

“说到底,铸造银元也好,铜元也罢,不过只是解一时之急,想要拓源,还是那四个字——殖产兴业,不想办法在这四个字做文章,其它的一切皆是空谈!”

在说话的时候,唐浩然倒是没有瞒着车夫,这车夫是镖局里出来的,王五的徒弟。

“这殖产兴业,既能用自己的银子,也能用旁人的银子,咱们得把眼光放远些,崇山兄!”

话声稍顿,唐浩然手指着路边的钱庄、商铺笑道。

“别的地方不说,天津是通商要埠,国商林立,若要是筹款得力的,单是于此地,便能筹措不下千余万两,若是再加上海、广州以及南洋,这银钱自然不是事儿!”

虽说在心底依然为筹措银钱犯难,但对于“殖产兴业”唐浩然倒是不担心,这个时代的中国民间缺的并不是银子,而是可靠的投资渠道,而这恰恰就是唐浩然欲于朝鲜办的事情!

“子然,这些人就能平白把银子交给你?”

李光泽满面疑色的问了声,其有拓源的本事,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可他还能平白让别人把银子掏出来?便是李鸿章也不敢拍这个胸脯!

面对李光泽的疑惑,唐浩然只是微微一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崇山兄,现在这事还不急,先把眼前的事情办法再说!”,

第347章 未来的选择第45章 警察部第220章 沙皇的决断第25章 北国第261章 前夜第2章 朝鲜之困第126章 面对现实(下)第133章 发展的需要第78章 轰鸣第47章 流亡者第380章 德意志的决定第186章 辽阳战役(五)第314章 为天下第296章 觉醒之日(上)第30章 认亲第64章 变革第180章 激战第311章 革命之初第3章 他人相邀机遇现第46章 取舍第43章 拓财第17章 心病第104章 向着大海第74章 海洋的召唤第45章 无奈之局第182章 辽阳战役(一)第111章 朋友第219章 未来第223章 伊尔库茨克的硝烟第94章 江南义第314章 为天下第46章 取舍第163章 叔嫂第98章 新一代第226章 内外第91章 蓝天第25章 北国第30章 问题第196章 手腕第13章 胥吏第176章 心生异第273章 待佳音第112章 公士第37章 统监第299章 阴谋第289章 起风了第27章 幕友第92章 改变第17章 心病第282章 勒梅尔大海战(五)第234章 外交第138章 内忧之因第17章 借机第31章 烟商第80章 牧场第152章 军舰之争第271章 偶然第134章 学习之道第23章 变革第166章 潜伏者第29章 希望第32章 翁府话(下)第273章 待佳音第23章 东京之变第29章 希望第103章 利益至上第177章 许可第83章 东洋第173章 义务第148章 事务新官第119章 威胁第46章 事业之母第4章 祸害第73章 工地第33章 师与徒第208章 炮垒第303章 末日第272章第327章 去向第79章 小玩意第24章 合作第149章 戏法第325章 朋友第23章 变革第235章 四九城第270章 外交第87章 听天由命第366章 后进国家第336章 别无选择第24章 合作第153章 从海底出击第14章 请教第156章 问题的回归第157章 国之忠臣第176章 交谈第142章 日月昭昭第8章 一言非是用人道第133章 发展的需要第4章 同文馆(上)第116章 命运
第347章 未来的选择第45章 警察部第220章 沙皇的决断第25章 北国第261章 前夜第2章 朝鲜之困第126章 面对现实(下)第133章 发展的需要第78章 轰鸣第47章 流亡者第380章 德意志的决定第186章 辽阳战役(五)第314章 为天下第296章 觉醒之日(上)第30章 认亲第64章 变革第180章 激战第311章 革命之初第3章 他人相邀机遇现第46章 取舍第43章 拓财第17章 心病第104章 向着大海第74章 海洋的召唤第45章 无奈之局第182章 辽阳战役(一)第111章 朋友第219章 未来第223章 伊尔库茨克的硝烟第94章 江南义第314章 为天下第46章 取舍第163章 叔嫂第98章 新一代第226章 内外第91章 蓝天第25章 北国第30章 问题第196章 手腕第13章 胥吏第176章 心生异第273章 待佳音第112章 公士第37章 统监第299章 阴谋第289章 起风了第27章 幕友第92章 改变第17章 心病第282章 勒梅尔大海战(五)第234章 外交第138章 内忧之因第17章 借机第31章 烟商第80章 牧场第152章 军舰之争第271章 偶然第134章 学习之道第23章 变革第166章 潜伏者第29章 希望第32章 翁府话(下)第273章 待佳音第23章 东京之变第29章 希望第103章 利益至上第177章 许可第83章 东洋第173章 义务第148章 事务新官第119章 威胁第46章 事业之母第4章 祸害第73章 工地第33章 师与徒第208章 炮垒第303章 末日第272章第327章 去向第79章 小玩意第24章 合作第149章 戏法第325章 朋友第23章 变革第235章 四九城第270章 外交第87章 听天由命第366章 后进国家第336章 别无选择第24章 合作第153章 从海底出击第14章 请教第156章 问题的回归第157章 国之忠臣第176章 交谈第142章 日月昭昭第8章 一言非是用人道第133章 发展的需要第4章 同文馆(上)第116章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