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5章 八国侵俄

bookmark

宪 法,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切身利益。

最初,冯承乾打算扩大讨论范围,即让民众也加入进来。只是,具体实施的时候,冯承乾意识到,这么做根本行不通。

原因很简单,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中〗国人都不知道“宪法”是个什么东西。 ωwш ●Tтká n ●C〇

要知道,清朝灭亡还不到十年,虽然老百姓已经剪掉了被满清强加到头上的辫子,妇女也不再裹脚,但是两百多年来,深入老百姓骨髓的奴性还没有消除掉。在前清时期,皇帝的言辞就是宪法。

别的不说,在冯承乾放出要立宪的消息之后,一些遗老遗少就来向〖中〗央政府请愿,认为这么做有失体统,〖中〗国根本不需要什么宪法,总统、大元帅的话就是宪法,甚至有人提议应该让吴铁生登基称帝。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反对立宪。

在立宪问题上表现得最为积极的,是那些从海外归来的留学生,特别是那些到美国与欧洲〖民〗主国家呆过几年的留学生。在美欧的所见所闻,特别是美欧等国的富裕与强大,给这些留学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让他们非常直观的认识到,〖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也就必须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

这些人,成为冯承乾推动立宪工作的主要助手。

只是,冯承乾没有闭门造车。

他在一九二零年才提出立宪,而不是在一九一八年、也就是回国的时候就提出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就是,在一九一八年的时候,〖中〗国的民族企业还不够强大,而经过两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出现了第一批民族资本家,而且这些人都是变革的获益者,自然会全力拥护变革。

正是如此,立宪成为了〖中〗国民族资本家的盛宴。

显然,冯承乾不想走俄国那条路,因为在他的时代,看似强大的红色俄国在存在了七十多年后就分崩离析了,而那些被布尔什维克看成邪恶帝国的国家,不但存在了下去,还变得更加强大。

这其中,绝对不是没有原因的。

也许,在二十世纪初,西方的〖民〗主政治还不够健全,存在很多问题,而且并非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民〗主政治带来的好处。可是有一点不可否认,这就是,历史已经证明,〖民〗主政治的适应力与生命力都更加强大,而且〖民〗主政治本身也在随着经济发展而进步,最终达到为所有人服务的程度。

〖中〗国要想强大,就得走〖民〗主这条道路。

只是,在最初阶段,绝非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真正的〖民〗主。说得直接一些,在所有人都明白“〖民〗主”的含义之前,〖民〗主只存在于一个较小

的范围之内,只有恰当的利用〖民〗主,〖中〗国才能发展壮大。

此时,〖中〗国的〖民〗主就只限于民族资本家的范畴之内。

不管资本家是不是在录削工人,必须承认的是,正是这些民族资本家,在不遗余力的推动〖中〗国实现工业化。

也就是说,在短期内,民族资本家是〖中〗国发展的主要动力。

正是如此,在制定临时宪法的时候,冯承乾才向全国的民族资本家发出邀请,让他们进言进策,共同制订〖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到一九二零年六月,已有一千多名民族资本家参与进来。

可以说,他们是〖中〗国的精华、也是〖中〗国的脊粱。〖中〗国能否建立起〖民〗主制度,能否在短期内发展壮大,就得看他们了。

当然,冯承乾此举也引来了不小的非议。

别忘了,在几年前,商人还在社会的最低层。在老百姓看来,只有其他路都走不通的时候才会去经商。现在,商人一下成为了国家的骨干力量,而且参与到了关系到国家根本的立宪工作中来,自然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其实,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前清的遗老遗少满大街的是,社会变革夺走了这些人的既得利益,他们自然会对新生事物产生抵触情绪。

在冯承乾集中力量搞立宪工作的时候,北伐战争开始了。

一九二零年五月,〖中〗央军首先进军西北。

当时,吴铁生还在紫禁城外的〖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誓师仪式,引来数十万有志青年报名参军。

只是,〖中〗央军不需要那么多官兵。

一直以来,吴铁生都秉承德式制军理念,即在精不在多。

打到现在,〖中〗国陆军的总兵力也不到一百万,但是战斗力非常强悍,不比老师、也就是德国陆军差多少。

在兰州会战中,〖中〗央军的六个师就击败了西北军的二十个师。

吴铁生拿西北开刀,与年初发生的一计事情有很大的关系。这就是,德美意英法西荷等七国联合干涉俄国内战。

两年前。 冯承乾离开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时候,还认为不会出现这一幕。

原因很简单,德意志第二帝国打赢了欧战,而且与布尔什维克俄国的关系不算差,加上德意志第二帝国需要进行战后重建、也需要来自俄国的资源,所以没有任何理由去干预红俄与白俄的内战。

两年间,冯承乾的预测基本上准确。

只是,到了一九一九年底,德俄关系急转直下。

关键就是,里海北岸发现了一座规模巨大的油田,即有名的巴库油田。

这下问题来了。

最初,德意志第二帝国向布尔什维克政府提出,按照德俄协议,帝国企业有资格获得油田的开采权,至少应该参与开采工作,而且帝国有权力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获得巴库油田产出的石油。

问题是,布尔什维克政府决绝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要求。

理由是,巴库油田是在德俄和约生效之后发现的,因此不受和约内容限制,俄国可以向德国提供石油,但是必须按照市场价格采购。至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企业参与开采,则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这下,德俄关系急转直下。

要知道,在几种战略资源中,德意志第二帝国最缺的就是石油。

大战期间,如果不是罗马尼亚加入轴心国阵营,加上战前建立的战略储备机制,恐怕在一九一六年底之前,帝国就将因为缺乏燃油,让所有战舰停在港口里面。

更重要的是,内燃机的大发展,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潜能。

任何人都能想到,下一场战争,将是内燃机的战争。

这样一来,石油就是无可替代的战略资源。

布尔什维克政府不肯在巴库油田的开采上做出让步,德意志第二帝国别无他法,只能想办法推翻布尔什维克政权。

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国才出面,纠集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与荷兰等西方国家,共同出兵干预俄国内战。说得再直接一些,就是暗中支持鼻俄,帮助白俄推翻布尔什维克政权。

随后,〖日〗本也加了进来。

最初的时候,冯承乾并不认为参与进去能得到什么好处。在他熟知的历史中,得到西方国家支持的白俄最终还是败下阵来。更重要的是,在那段历史中,布尔什维克政权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正是如此,冯承乾才断定,这次联合干俄行动不会有好的结果。

问题是,〖中〗国的处境与其他国家不一样。在波兰独立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与俄国的边境线缩短到了不足两百公里。其他七个国家,

除了〖日〗本控制着南库叶岛之外,另外六个国家都不是俄国的邻国。

说白了,不管干俄行动的结果如何,这些国家都不会受到直接威胁。

相反,〖中〗国的处境就不一样了。

中俄边境线长达数千公里,如果〖中〗国加入干俄行动,最终又以失败告终,那么俄国就将成为〖中〗国的头号敌国。

显然,冯承乾不想树立这么一个强大的对手。

要知道,现在的〖中〗国连〖日〗本都打不过,再加上一个俄国,那么今后的地缘生存环境将变得极为恶劣。

问题是,〖中〗国能够置身事外吗?

布尔什维克政权已经控制了俄国的欧洲地区,白俄军队正在向远东退却。除了远东的几座港口之外,就数〖中〗国前往俄国的道路最为便捷了。结果就是,〖中〗国是否加入,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因素。

年初,德皇就派来特使,要求〖中〗国政府表态。

冯承乾利用私人关系,把这件事压了下去,而吴铁生也认为,〖中〗国的军事力量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击败俄国的程度,因此暂时保持沉默是最好的选择。只是,吴铁生也知道,〖中〗国不可能永远置身事外。

正是如此,吴铁生提出,首先进军西北,以便给德意志第二帝国一个交代。

到此,冯承乾也定下了基本策略,即利用八国干俄的机会,进行积极外交活动,争取利益最大化。

要知道,在此之前,德皇就提出,只要〖中〗国肯参进来,在推翻布尔什维克政权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将保证〖中〗国能够拿会前清时期所有割让给俄国的领土,并且得到俄国的远东地区。

冯承乾与吴铁生不是不想收回失地,而是认为干俄战争不见得能够取胜。

只是,布尔什维克政权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

这样一来,〖中〗国保持表面上的中立,说不定能够取得在战场上无法得到的果实。

第121章 拷问第155章 得手第7章 重工业第238章 功亏一篑第459章 强攻第21章 扑空第298章 主力舰的舞台第459章 强攻第493章 变幻莫测第31章 一举定乾坤第308章 好景不长第400章 两害相权第75章 临时搭档第93章 挑战书第552章 提前部署第113章 高瞻远瞩第31章 技术投入第558章 由攻转守第259章 保守与积极第76章 最后的考验第21章 扑空第208章 唯一的机会第120章 困兽犹斗第8章 人间地狱第164章 围歼残敌第473章 全体出动第63章 体能极限第91章 非正规战斗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175章 夜战第65章 帝国的立场第495章 穿梭轰炸第194章 军事航天第120章 困兽犹斗第33章 停战条件第113章 轰炸机贸易第487章 四道防线第580章 新使命第92章 快马加鞭第465章 喧宾夺主第95章 情报天才第115章 准备出发第356章 舰队回归第80章 多此一举第10章 无妄之灾第156章 战略侦察机第271章 攻守易势第327章 死战到底第101章 躲躲藏藏第151章 自我牺牲第42章 自以为是第26章 只进不退第13章 恐惧的滋味第236章 奇袭与反奇袭第20章 致命打击第264章 次要价值第220章 军火贸易第289章 画蛇添足第28章 主力决战第153章 协同攻击第2章 笑谈天下第169章 打压第232章 隐身时代第244章 最后的努力第81章 内讧第80章 相互算计第226章 表现形式第626章 厚积薄发第108章 手段与目的第20章 衰落的帝国第563章 两手准备第118章 胜券在握第455章 死战难免第66章 走向战争第329章 乘胜进军第378章 觉悟第68章 再接再厉第84章 核心之争第227章 常规军备第557章 阵地争夺战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608章 一锤定音第369章 祸起萧墙第243章 消耗品第165章 落幕之战第231章 悲剧命运第107章 妥协第117章 算计第549章 粮草先行第124章 轰炸机的克星第162章 进军所罗门群岛第41章 开天辟地第172章 简单任务第135章 出路第151章 醒悟太迟第111章 战略失误第131章 美国参战第32章 总统特权第95章 情报天才第505章 代价
第121章 拷问第155章 得手第7章 重工业第238章 功亏一篑第459章 强攻第21章 扑空第298章 主力舰的舞台第459章 强攻第493章 变幻莫测第31章 一举定乾坤第308章 好景不长第400章 两害相权第75章 临时搭档第93章 挑战书第552章 提前部署第113章 高瞻远瞩第31章 技术投入第558章 由攻转守第259章 保守与积极第76章 最后的考验第21章 扑空第208章 唯一的机会第120章 困兽犹斗第8章 人间地狱第164章 围歼残敌第473章 全体出动第63章 体能极限第91章 非正规战斗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175章 夜战第65章 帝国的立场第495章 穿梭轰炸第194章 军事航天第120章 困兽犹斗第33章 停战条件第113章 轰炸机贸易第487章 四道防线第580章 新使命第92章 快马加鞭第465章 喧宾夺主第95章 情报天才第115章 准备出发第356章 舰队回归第80章 多此一举第10章 无妄之灾第156章 战略侦察机第271章 攻守易势第327章 死战到底第101章 躲躲藏藏第151章 自我牺牲第42章 自以为是第26章 只进不退第13章 恐惧的滋味第236章 奇袭与反奇袭第20章 致命打击第264章 次要价值第220章 军火贸易第289章 画蛇添足第28章 主力决战第153章 协同攻击第2章 笑谈天下第169章 打压第232章 隐身时代第244章 最后的努力第81章 内讧第80章 相互算计第226章 表现形式第626章 厚积薄发第108章 手段与目的第20章 衰落的帝国第563章 两手准备第118章 胜券在握第455章 死战难免第66章 走向战争第329章 乘胜进军第378章 觉悟第68章 再接再厉第84章 核心之争第227章 常规军备第557章 阵地争夺战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608章 一锤定音第369章 祸起萧墙第243章 消耗品第165章 落幕之战第231章 悲剧命运第107章 妥协第117章 算计第549章 粮草先行第124章 轰炸机的克星第162章 进军所罗门群岛第41章 开天辟地第172章 简单任务第135章 出路第151章 醒悟太迟第111章 战略失误第131章 美国参战第32章 总统特权第95章 情报天才第505章 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