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一决雌雄

bookmark

一月六日,凌晨二点四十分,设得兰海战打响。

交战开始后,坎宁安就发现,与两艘“北卡罗来纳”级对阵的不是“俾斯麦”级,而是火力逊色得多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而与两艘“南达科他”级交战的是更加强大的“俾斯麦”级。

显然,此时已经来不及调整交战序列了。

大概是对“北卡罗来纳”级的防护不够自信,坎宁安犯了这场海战中唯一的错误,即让两艘“北卡罗来纳”级尽可能的与对手周旋,尽量保持好交战距离,避免过早遭到重创,以便接下来对付公海舰队的主力。

必须承认,这是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

道理非常简单,坎宁安的这道命令,等于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两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上。

要知道,当时坎宁安坐镇指挥的第二战斗群还没有投入战斗。

只是,即便坎宁安没有下达这道命令,也会出现同样的结果,即两艘“北卡罗来纳”级的美国舰长都不够自信。

别忘了,就在几个月前,这两艘战舰在第二次新乔治亚海峡海战中,被两艘同样装备二百八十毫米主炮的大型巡洋舰打成重伤。如果不是对手一直保持着较远的交战距离,恐怕这两艘战舰就被击沉了。

结果就是,在收到坎宁安的命令之前,“北卡罗来纳”号的舰长就下达了转向令,并且没有按照规定降低航行速度,依然保持着二十二节的航速。跟在后面的“华盛顿”号采取了同样的战术。没有向德舰靠近。

显然,过高的航速,对美舰更加不利。

在火控系统不如对手的情况下。美舰只有缩短交战距离才能提高炮击命中率,也才有望尽快击败对手。

可惜的是,两位美国舰长选择了相反的战术。

这下,重担全都压在了两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身上。

以当时的情况,两艘“南达科他”级应该跟随前方的战舰转向,以便保持战斗队列,但是两舰没有这么做,而是继续向德舰逼近,并且在二点五十分之前就把航速降低到了更适合炮战的十六节。

显然。两艘“南达科他”级的美国舰长更加自信。

问题是,“南达科他”级受排水量限制,其总体防护水平并没有比“北卡罗来纳”级提高多少,其主要防护区域的装甲厚度只增加了数毫米,基本上没有多大意义。事实上,为了把排水量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且解决掉“北卡罗来纳”级存在的问题,“南达科他”级在设计上做了很多文章。比如。采用单烟囱结构,从而把舰体长度由“北卡罗来纳”级的二百二十二米缩短到二百零七米,型宽则保持不边。长宽比缩小到了六左右。虽然缩短舰体总长,有效缩小了主要防护区域的面积,也就减少了装甲用量,但是要达到设计的速度,却需要更高的推进功率。也就变相增加了动力系统占用的排水量,富余的排水量并没有达到美军的期望。结果就是,“南达科他”级并没有完全解决“北卡罗来纳”级存在的问题,反而新增加了一些问题。比如,在仅有一根烟囱的情况下,如果烟囱中弹,那么其航行就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也正是存在的这些问题,让美国海军在设计“依阿华”级的时候,没再严格限制排水量。最终就是,“依阿华”级在主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排水量比“南达科他”级多出了一万多吨。

显然,“南达科他”级算不上完美的快速战列舰。

与“俾斯麦”级相比,“南达科他”级的主要优势体现在火力上,而在防护上,两者的差距并不明显。主要就是,“南达科他”级的装甲防护设计更加合理,特别是主装甲带采用了外倾安装方式,防护效果要比垂直安装的高出百分之十左右,而“俾斯麦”级得益于更大的排水量,主装甲带要比“南达科他”级厚得多,基本上抵消了外倾设计产生的效果,防护能力与“南达科他”级旗鼓相当。

当然,并非所有方面两种战舰都旗鼓相当。

严格说来,“俾斯麦”级的防护还要稍微好一点。

虽然在设计的时候,“俾斯麦”级没有过多的考虑水平防护,其水平装甲最厚处也只有一百二十毫米,远低于同时期的快速战列舰,但是在建造的时候,来自空中的威胁、以及远程炮战构成的威胁,让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认识到了水平防护的重要性,为“俾斯麦”级增加了一道厚度为五十毫米的上层甲板,把水平装甲的厚度提高到了一百七十毫米,超过了大部分同期的快速战列舰。

当然,“南达科他”级在建造的时候,也针对新出现的威胁做了修改。

比如,“南达科他”级在水平装甲上方,有一层厚度为三十八毫米的露天甲板装甲,其水平装甲的总厚度超过了一百九十毫米。

问题是,防护能力不仅仅看装甲的厚度,还得看装甲钢的质量。

整个大战期间,德意志第二帝国生产的装甲钢都拥有最好的质量,其防护能力普遍比美国生产的装甲钢高出了百分之十左右。也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国才制造出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坦克战车。

在海军方面,情况也差不多。

建造“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就使用了表面渗碳技术来制造装甲板,而实际测试证明,表面渗碳钢板的防护能力要比未做处理的高出百分之十五左右。建造“俾斯麦”级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钢铁厂不但拥有了足够的产能,还开发出了性能更好的合金钢。此外,帝国工程师还提出了“复合装甲”概念,只是没有立即应用到海军战舰上。

更重要的是,在之前的海战中,“俾斯麦”级的防护能力已经经受住了考验。

在与“乔治五世”级的战斗中,“俾斯麦”号挨了二十多枚十四英寸穿甲弹,其主要部位没有一次被打穿,只有次要部位被穿甲弹打穿。虽然“南达科他”级的十六英寸主炮拥有更强的威力,但是要在较远的距离上对付“俾斯麦”级,依然非常勉强,只有把交战距离拉到足够近,才有足够的威力。

显然,两位美国舰长非常明白这一点。

问题是,缩短交战距离,美舰就要承受住德舰的炮火考验了。

事实上,在此之前,“乔治五世”级就已经在实战中证明,只要交战距离在一万四千米以上,“俾斯麦”级的三百八十毫米主炮就没有致命威胁,但是只要交战距离缩短到一万四千米以内,问题就严重了。

从防护上讲,“南达科他”级与“乔治五世”级相差不大。

也就是说,只要交战距离缩短到一万四千米以内,即便能够用十六英寸主炮轰穿“俾斯麦”级的装甲,“南达科他”级的主装甲带也会被“俾斯麦”级打出的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打穿。

显然,在近距离炮战中,穿甲能力与防护能力都不重要了。

这时候比的,就是双方的主炮数量,即谁能以更快的速度开火。此外,主炮的命中率也极为重要,而这由火控系统决定。

虽然“南达科他”级有九门主炮,而“俾斯麦”级只有八门主炮,但是两者的火力密度与主炮的生存率并无太大差别。主要就是,“南达科他”级的九门主炮集中安放在三座三联装炮塔内,只要有一座炮塔瘫痪,就只剩下六门主炮,而“俾斯麦”级的八门主炮安装在四座双联装炮塔内,即便损失一座炮塔,也还有六门主炮。

至于火控系统,“南达科他”级就没有任何优势了。

很明显,这两种战舰在主要性能上势均力敌,因此在二对二的战斗中,双方的胜负机会各占一半。

如果保持好交战距离,即火控系统成为决定炮战胜负的主要因素时,两艘“俾斯麦”级取胜的概率还要大一些。

也正是如此,“南达科他”号与“印第安纳”号才主动向德舰靠近。

只有缩短交战距离,降低火控系统所产生的影响,美舰才有更大的胜算,也才有望尽快取得胜利。

这个时候,斯佩要做的就是控制好交战距离。

战后,有人用计算机做过模拟,如果当时斯佩把交战距离控制在二万二千米到二万四千米之间,两艘“俾斯麦”级取胜的概率高达百分之七十,而且还能耗费足够多的时间,让坎宁安丧失主动权。只要这场战斗拖上四个小时,即到了六日清晨,就算没有取胜,坎宁安也会下令撤退。原因很简单,天亮之后,部署在挪威的岸基航空兵就将出动,而坎宁安根本不会指望得到皇家空军的掩护与支持。

可惜的是,斯佩没有这么做。

发现两艘“南达科他”级逼近之后,斯佩也下令把航速降低到十六节,准备与两艘美舰一决雌雄。

显然,斯佩忘了,他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这两艘美国海军的快速战列舰。(未完待续。。)

,!

第315章 证明自己第84章 见好就收第31章 技术投入第134章 首败第239章 天生缺陷第425章 明确目的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54章 备战第91章 转攻为守第607章 放权第88章 避战与主战第169章 打压第77章 伏击第124章 轰炸机的克星第58章 面对伟人第180章 分歧第47章 风波不歇第111章 战略失误第575章 向东推进第193章 时代奇迹第78章 不得不战第90章 青出于蓝第171章 振作第96章 关键一战第46章 临危不乱第266章 烟雾弹第112章 找事做第317章 大胆行动第117章 算计第173章 香蕉贸易第615章 简单粗暴第498章 僵持第49章 职责与责任第267章 孤军深入第109章 最后时刻第154章 叔侄情第27章 奉陪到底第172章 简单任务第246章 核裁军第329章 乘胜进军第351章 顽抗到底第326章 炮击战术第53章 跑步前进第52章 奋战到底第190章 狂热时代第573章 出其不意第16章 慢半拍第220章 军火贸易第68章 不放弃第330章 战略冒险第576章 声东击西第53章 跑步前进第392章 继续前进第176章 生或死第561章 更多选择第325章 好运坏运第318章 主动攻击第220章 军火贸易第162章 机会第14章 海军之父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258章 尼米兹猜想第514章 后继乏力第112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183章 等待时机第103章 大获全胜第452章 直取要害第13章 银行集团第557章 阵地争夺战第200章 以小搏大第139章 坐以待毙第205章 战争需求第22章 只缺舰队第112章 找事做第234章 第一桶金第566章 报废的港口第623章 核试验第558章 由攻转守第166章 做贼心虚第127章 大陆战争第16章 以退为进第46章 欧陆变局第196章 转移重点第109章 最后时刻第124章 轰炸机的克星第507章 空中突击第91章 转攻为守第224章 一个人的战争第523章 轰炸与封锁第396章 一再推迟第74章 机不可失第159章 复仇第136章 未雨绸缪第23章 将计就计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628章 战略力量第82章 亲自上阵第596章 关键点第186章 炮战革命第74章 各打各的
第315章 证明自己第84章 见好就收第31章 技术投入第134章 首败第239章 天生缺陷第425章 明确目的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54章 备战第91章 转攻为守第607章 放权第88章 避战与主战第169章 打压第77章 伏击第124章 轰炸机的克星第58章 面对伟人第180章 分歧第47章 风波不歇第111章 战略失误第575章 向东推进第193章 时代奇迹第78章 不得不战第90章 青出于蓝第171章 振作第96章 关键一战第46章 临危不乱第266章 烟雾弹第112章 找事做第317章 大胆行动第117章 算计第173章 香蕉贸易第615章 简单粗暴第498章 僵持第49章 职责与责任第267章 孤军深入第109章 最后时刻第154章 叔侄情第27章 奉陪到底第172章 简单任务第246章 核裁军第329章 乘胜进军第351章 顽抗到底第326章 炮击战术第53章 跑步前进第52章 奋战到底第190章 狂热时代第573章 出其不意第16章 慢半拍第220章 军火贸易第68章 不放弃第330章 战略冒险第576章 声东击西第53章 跑步前进第392章 继续前进第176章 生或死第561章 更多选择第325章 好运坏运第318章 主动攻击第220章 军火贸易第162章 机会第14章 海军之父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258章 尼米兹猜想第514章 后继乏力第112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183章 等待时机第103章 大获全胜第452章 直取要害第13章 银行集团第557章 阵地争夺战第200章 以小搏大第139章 坐以待毙第205章 战争需求第22章 只缺舰队第112章 找事做第234章 第一桶金第566章 报废的港口第623章 核试验第558章 由攻转守第166章 做贼心虚第127章 大陆战争第16章 以退为进第46章 欧陆变局第196章 转移重点第109章 最后时刻第124章 轰炸机的克星第507章 空中突击第91章 转攻为守第224章 一个人的战争第523章 轰炸与封锁第396章 一再推迟第74章 机不可失第159章 复仇第136章 未雨绸缪第23章 将计就计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628章 战略力量第82章 亲自上阵第596章 关键点第186章 炮战革命第74章 各打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