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576章 声东击西

攻打塔拉哈西的战斗持续到八月二十一日,足足进行了七天。这也是中国军队登陆美国本土东海岸之后,打得最为激烈的一场城市争夺战,更是中国军队在这块战场上遇到的最为顽强的抵抗。

严格说来,塔拉哈西算不上是大城市。

与美国很多州的首府一样,塔拉哈西是一座单纯的行政性城市,根本没有工厂,也就谈不上有多少人口。居住在塔拉哈西的,大多是佛罗里达州政府官员即其家属,以及其他州立机构的工作人员。

在中国军队攻过来的时候,塔拉哈西的居民就全部撤走了。

正是如此,美军才会在这座城市负隅顽抗。

在激烈的巷战中,双方必须争夺每一栋建筑物与每一条街道。要命的是,承担主攻任务的是第五十一陆战师,负责协助的是第五十三陆战师,第五陆战师一直留在昆西镇,没有参与攻打塔拉哈西的战斗。

显然,这两个师的战斗力都不如第五陆战师。

如果由第五陆战师承担主攻任务,那么大概只需要三天就能攻占塔拉哈西。

只是,多花四天时间,并不见得是坏事。

这就是,在第五十一陆战师与第五十三陆战师强攻塔拉哈西的时候,第五陆战师在昆西镇得到了充分休整。

八月二十二日,第五陆战师再度开上战场。

到达塔拉哈西之后,第五陆战师没有停下来,也没有进入市区,而是从南面绕过,然后直接奔赴莱克城。

同一天,在佩里镇完成了休整的第五十二陆战师也开始向莱克城推进。

显然,攻占莱克城才是真正的关键。

面对中国军队的轮番攻击,美军根本没有时间组织防御。

只是,莱克城比塔拉哈西更难以攻打。首先是。这座城市位于佛罗里达半岛北部的中央地带,离海岸线的最近距离都在七十公里以上,因此之前为陆战队提供了强大炮火支援的火力支援舰队难以发挥作用。二是莱克城的规模比塔拉哈西大得多。这座城市原本是两座规模不算太大的城镇,即莱芙奥克镇与莱克镇。在发展的过程中,莱克镇变成了莱克城。虽然莱芙奥克镇在名义上依然是一座独立的城镇,但是已经与莱克城融在了一起,成为了莱克城的一个城区。三是莱克城本来就是美军在佛罗里达半岛北部的防御中心城市,因此驻扎在该地的美军多达十万。是塔拉哈西的两倍。最后,莱克城是佛罗里达半岛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心,有极为发达的公路与铁路,因此美军可以极为便利的送来兵力与物资,部署在附近的美军也能迅速赶到。

显然,这也正是第五陆战师没有参与攻打塔拉哈西作战行动的主要原因。

让第五陆战师进行休整,就是为了使其在攻打莱克城的时候能够发挥关键作用,而第五十二陆战师将充当预备队。

只是,塔拉哈西的战斗,让所有人都认识到。攻打莱克城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为此,顾祝同做了两手安排。一是继续向东部战线增兵。即安排第八陆战师、第八十一陆战师与第八十二陆战师向东运动,在必要的时候充当预备队参与进攻行动,或者是替换下第五十一陆战师、第五十三陆战师与第五十四陆战师,毕竟这三个陆战师与第五陆战师的关系更加密切。二是安排第三陆战师、第三十一陆战师与第三十二陆战师强攻蒙哥马利,牵制住佐治亚州的美军。

显然,关键在后者。

虽然当时的铁路线已经通到了塔拉哈西,后勤保障力度大幅度增强。但是东线的战场宽度不到一百公里,仅有一条铁路与两条公路,因此只能确保让三个陆战师在前线作战。投入更多的兵力没有太大的意义。

如果美军向莱克城增兵,那么就很难攻占这座城市。

要想阻止美军向莱克城增兵,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北部战线上发起进攻,让美军不得不重点守卫蒙哥马利。

强攻蒙哥马利的战斗在八月十七日开始。

充当主力的依然是第三陆战师,只是发挥关键作用的是第三十一陆战师与第三十二陆战师。

原因很简单,第三陆战师已经持续作战一个多月,官兵都极为疲惫。

可以说,如果不是第五陆战师在东线战场上接连告捷,刺激了第三陆战师的官兵,恐怕该师早就支撑不住了。

有趣的是,顾祝同没有在北线投入更多的兵力。

要知道,当时顾祝同手里还有第二陆战师、第二十一陆战师、第二十二陆战师、第二十三陆战师、第二十四陆战师,以及第四陆战师、第四十一陆战师、第四十二陆战师、第四十三陆战师、第四十四陆战师等十个师的兵力没有动用,此外在亚拉巴马河防线上的第三十三陆战师与第三十四陆战师离前线也不是很远,还有第八十三陆战师与第八十四陆战师可以在八月底投入战斗。在占领区内,则有第一陆战师等五个陆战师承担着占领任务,而且这五个陆战师都是作战部队。

也就是说,顾祝同手里的兵力极为充足。

在此情况下,任何人都会投入更多的兵力攻打蒙哥马利。

问题是,顾祝同没有这么做。

显然。顾祝同留下足够多的兵力,肯定有其他目的。

只是,三个陆战师强攻蒙哥马利,未必有点勉为其难。

要知道,当时守卫蒙哥马利的美军多达八个师,兵力在十万以上,如果把部署在其他小城镇的部队算上,蒙哥马利附近的美军兵力在十五万以上。此外在伯明翰还有六个师、在亚特兰大还有十二个师。也就是说,美军可以用在蒙哥马利的兵力接近四十万,而三个陆战师的总兵力不到六万。

如果在沿海地区,这仗还有得打。

不管怎么说,强大的舰队是陆战队最坚强的后盾,而且舰队提供的火力支援根本就无法用兵力来衡量。

在得到舰队全力支援的情况下,陆战队能够以一敌五。

问题是,蒙哥马利是内陆城市,离海岸线有几百公里,别说是舰炮,即便是舰载战斗机也需要飞行一个小时才能到达。

在这里作战,除了航空兵,陆战队就只能依靠自己的炮兵了。

显然,这也正是陆战队最大的缺陷。

要知道,即便到大战结束的时候,中国海军陆战队的炮兵都算不上强大,根本无法与陆军的炮兵相提并论。

事实上,在最初的计划里,攻打蒙哥马利是陆军的任务。

只是,顾祝同耍了个手腕,通过强渡亚拉巴马河,把陆军派到了西线战场上,因此就只能靠陆战队攻打蒙哥马利。

以当时的情况,至少要在这边动用八个陆战师,才有望用较小的代价攻占蒙哥马利。

顾祝同不是没有这么多兵力,而是没有用这么多兵力。

这也表明,向内陆推进不是顾祝同的主要目的。

有趣的是,美军却不这么看。

主要就是,第三十三陆战师与第三十四陆战师就在离前线很近的地方,此外还有十多个陆战师在莫比尔待命。美军有理由相信,只要第三陆战师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海军陆战队就会派遣重兵攻打蒙哥马利。

当然,这也与蒙哥马利的战略价值有关。

总而言之,美军并没有因为只有三个陆战师在向蒙哥马利推进而轻敌,反而做出了与局势完全相反的判断。

这就是,中国海军陆战队在东线的进攻是在吸引美军的注意力,而真正的主攻方向在蒙哥马利这边。说得简单一些,如果美军向莱克城增兵,那么中国海军陆战队就肯定会强攻蒙哥马利。

结果就是,美军一直在向蒙哥马利增兵,却没有向莱克城增兵。

准确的说,美军每向蒙哥马利增派三名军人,才向莱克城增派一名军人,因此莱克城的防御并没有大幅度增强。

显然,这也正是顾祝同想要看到的结果。

同样的,第三陆战师等三个陆战师才会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开始强攻蒙哥马利。

只是,这种强攻的意义并不大。

不管陆战队的战斗力有多么强悍,在兵力严重不如对手,有没有绝对火力优势,进攻只是增强了美军的压力。

八月二十五日,攻打莱克城的战斗打响。

同一天,第三陆战师、第三十一陆战师与第三十二陆战师在蒙哥马利发动了八天以来最为凶猛的一次进攻。几乎同时,第三十三陆战师与第三十四陆战师也开始攻打塞尔马,摆出了协助第三陆战师合围蒙哥马利的架势。

五个陆战师在蒙哥马利的佯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时,美军一直盯着蒙哥马利,其航空兵的大部分作战飞机都被派往蒙哥马利,而飞往莱克城的美军战机少之又少。

直到一天之后,第五陆战师攻占了莱芙奥克镇,美军才猛然回过神来。

可惜的是,此时再增援莱克城已经来不及了。

当时,围攻莱克城的有五个陆战师,总兵力接近十万,而莱克城的守军总共也就只有十万左右。

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美军没有任何胜算。

第376章 有备而来第437章 快节奏第115章 虚张声势第248章 风雨欲来第170章 报道第530章 避重就轻第97章 血战蔚山第167章 关键调整第49章 战略储备第47章 不怕死第254章 下一步第182章 传统战术第33章 一意孤行第48章 猎人与猎物第41章 载誉而归第183章 等待时机第124章 轰炸机的克星第513章 钢铁与烈火第19章 送上门来第616章 和平的基础第235章 棋逢对手第103章 激战第332章 进军悉尼第211章 猫捉耗子第126章 变局第184章 圈套第221章 新赛场第360章 事半功倍第268章 臆测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219章 阴差阳错第5章 元勋第192章 拖延战略第517章 何去何从第574章 豁然明朗第143章 赶赴战场第243章 无的放矢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第237章 独树一帜第37章 后遗症第35章 大部队到达第107章 妥协第40章 列强干涉第33章 一意孤行第191章 大工程第393章 避实就虚第191章 轮替作战第345章 下一个目标第105章 最后的希望第133章 战略决策第213章 难以揣摩第492章 多用途第387章 预备队第325章 好运坏运第355章 左挡右支第621章 核时代第77章 胸有成竹第133章 生死关头第458章 激战第392章 继续前进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445章 两洋咽喉第242章 血的代价第337章 好高骛远第398章 偷袭第448章 粮草先行第329章 乘胜进军第408章 最后的机会第300章 舰队出发第595章 洗心革面第215章 声东击西第86章 隐患第214章 革命第2章 重新开始第152章 足迹第580章 新使命第6章 整装待发第550章 钩心斗角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131章 美国参战第306章 最后的决定第102章 覆灭第352章 快马加鞭第102章 覆灭第52章 奋战到底第108章 手段与目的第167章 前奏第122章 投降第209章 和平的代价第35章 雪中送炭第232章 隐身时代第555章 从舰到岸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312章 撤军第264章 次要价值第502章 最后一战第80章 相互算计第184章 圈套第382章 坐以待毙第26章 热身活动
第376章 有备而来第437章 快节奏第115章 虚张声势第248章 风雨欲来第170章 报道第530章 避重就轻第97章 血战蔚山第167章 关键调整第49章 战略储备第47章 不怕死第254章 下一步第182章 传统战术第33章 一意孤行第48章 猎人与猎物第41章 载誉而归第183章 等待时机第124章 轰炸机的克星第513章 钢铁与烈火第19章 送上门来第616章 和平的基础第235章 棋逢对手第103章 激战第332章 进军悉尼第211章 猫捉耗子第126章 变局第184章 圈套第221章 新赛场第360章 事半功倍第268章 臆测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219章 阴差阳错第5章 元勋第192章 拖延战略第517章 何去何从第574章 豁然明朗第143章 赶赴战场第243章 无的放矢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第237章 独树一帜第37章 后遗症第35章 大部队到达第107章 妥协第40章 列强干涉第33章 一意孤行第191章 大工程第393章 避实就虚第191章 轮替作战第345章 下一个目标第105章 最后的希望第133章 战略决策第213章 难以揣摩第492章 多用途第387章 预备队第325章 好运坏运第355章 左挡右支第621章 核时代第77章 胸有成竹第133章 生死关头第458章 激战第392章 继续前进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445章 两洋咽喉第242章 血的代价第337章 好高骛远第398章 偷袭第448章 粮草先行第329章 乘胜进军第408章 最后的机会第300章 舰队出发第595章 洗心革面第215章 声东击西第86章 隐患第214章 革命第2章 重新开始第152章 足迹第580章 新使命第6章 整装待发第550章 钩心斗角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131章 美国参战第306章 最后的决定第102章 覆灭第352章 快马加鞭第102章 覆灭第52章 奋战到底第108章 手段与目的第167章 前奏第122章 投降第209章 和平的代价第35章 雪中送炭第232章 隐身时代第555章 从舰到岸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312章 撤军第264章 次要价值第502章 最后一战第80章 相互算计第184章 圈套第382章 坐以待毙第26章 热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