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后遗症

bookmark

德意志第二帝国介入,冯承乾与吴铁生就不得不慎重考虑虽然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这个时候‘插’手停战谈判,以及提出的要求都很过分,比如要〖中〗国放弃割地与赔款的要求,但是冯承乾与吴铁生都知道,根本不能拒绝、至少不能完全拒绝德意志第二帝国提出的要求。

原因很简单,现在的〖中〗国还不能没有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支持,更不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对着干。

第二次谈判开始后,周仁康没有立即降低要求。

显然,如果立即降低要求,〖日〗本就会打蛇随棍上,从而使国家利益受损。

八月二十二日,在〖日〗本谈判代表承认为发动战争负责之后,周仁康才提出,可以考虑减少割地范围与降低赔款数量。

事实上,此时的〖日〗本,需要的就是这么一个姿态。

说白了,只要周仁康做出让步,〖日〗本当局就不会继续纠缠下去。

原因很简单,只要谈判没有结束,战半就没有结束,〖日〗本也就不可能回到正常状态,而〖日〗本的经济与社会问题也就无法得到解决。

只是,在细节问题上,双方依然存在分歧。

比如,在赔款数额上,周仁康坚持三亿两白银,也就是大约三十六亿华元、或者是一百二十四亿日元是最低限度,而且〖日〗本必须在今后十年内支付全部赔款、以及利息,但是〖日〗本谈判代表认为,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损失根本没有这么多,认为〖日〗本最多只应赔偿一亿两白银。

又比如,周仁康坚持把奄美诸岛与大隅诸岛算在琉球群岛之内,而〖日〗本谈判代表则认为这两座群岛原本就属于〖日〗本,根本不属于琉球王国,所以〖日〗本不可能以承认琉球王国的方式割让这两座群岛。

可以说,谈判进行得非常艰难。

直到九月九日,双方才在割地与赔款问题上达成一致。

按照周仁康与〖日〗本外相确定的最后结果,〖日〗本将在未来五年之内,向〖中〗国支付二点四亿两白银(算上利息,总计三点七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并且把奄美诸岛割让给〖中〗国,而〖中〗国则在〖日〗本付清战争赔款之后,把占领的大隅诸岛归还给〖日〗本,并且承认大隅诸岛为〖日〗本不可分割的领土,此外,〖日〗本还将把南库叶岛割让给〖中〗国,把发动战争的战犯移‘交’给〖中〗国法庭审判等等。

九月十日,周仁康就离开了马尼拉。

在大体框架确定下来之后,细节谈判还需要持续几个月。按照美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提议,在完成了细节谈判之后,中日两国将在一九三三年底,也就是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前签署停战条约。

事实上,根本没有拖到年底。

要知道,真正拖不起的是〖日〗本,而不是〖中〗国。

十月二十日,〖日〗本当局就通过美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向〖中〗国发出外‘交’照会,表示接受在大体框架内达成的全部协议,希望尽快与〖中〗国签署停战条约,并且愿意在〖中〗国当局选定的地点签约。

既然〖日〗本已经服软,冯承乾与吴铁生也没多摆架子。

不管怎么说,美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都已卷入,而且〖日〗本在停战条件上做出了让步,也就没有必要拖下去了。

当时,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根据冯承乾收到的情报,〖日〗本正在加紧修复那几艘在海战中遭到重创的主力舰,甚至开始维修“加贺”号与“赤城”号航母。虽然这份情报明显有误,比如当时“加贺”号与“赤城”号都在神户港内,根本没有开始维修,也没有办法维修,最快要到一九三四年,神户造船厂才能腾出船台,但是〖日〗本海军正在恢复元气,而且很有可能在一九三四年获得挑战〖中〗国海军的能力。要命的是,即便到一九三四年,〖中〗国海军的实力也不可能恢复到战前水平,甚至不会有所提升。原因很简单,〖中〗国没有维修主力舰的工业实力,所有在战争中受损的战舰都得送往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维修。更重要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早就宣布中立,所以不大可能在战争期间替〖中〗国维修战舰。

到此,冯承乾也得考虑诿结束这场战争了。

十月三十一日,中日两国全权代表在上海见面,于当天下午正式签署了《中日朝鲜半岛与东海停战条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当初商定的框架协议完全一致。

十一月一日凌晨,中日正式停战。

对〖中〗国来说,这是一场了不起的胜利,更是近百年来,首次在对外战争中取得的重大胜利。

十一月一日,〖中〗国全国放假一天。

当天,〖中〗国的各大城市都举行了欢庆活动。连一些偏远乡村的农民也在为祖国取得的这场伟大胜利欢乎雀跃。

十天后,第一批入朝军队回国,在丹东受到了民众的热烈欢迎。

当时,甚至有很多人从其他地方赶来,专‘门’迎接凯旋归来的将士。

与陆军受到的热烈欢迎不同,海军要低调得多。

十一月二日,冯承乾前往上海,拜访了专程来参加停战条约签字意识的里希特霍芬,通过他向德皇转‘交’了一封感谢信,并且向时任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司令的希佩尔提出,希望尽快为〖中〗国海军的几艘主力舰提供维修帮助。

所幸的是,这个时候,德皇也在兴头上。

中日战争能够迅速结束,在德皇看来是他的功劳,因为没有他出面干预,〖中〗国肯定不会降低停战条件。

更重要的是,德皇相信,〖中〗国依然在化的控制之中。

此外,希佩尔与冯承乾的关系也非同一般。可以说,如果没有冯承乾,也就没有现在的希佩尔。

陆军凯旋归来的时候,海军却在收拾烂摊子。

十一月十五日,希佩尔正式回复了冯承乾,德意志第二帝国可以为〖中〗国海军维修受损战舰,但是建议冯承乾借此机会,从德意志第二帝国采购一批修理战舰的设备,并且增强〖中〗国造船厂的维修能力。

冯承乾接受了希佩尔的建议,并且立即派张东强前往德意志第二帝国。

年底,〖中〗国工业部长宋靖国率团访德,在一九三四年一月初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十多家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由霍瓦德造船厂、伏尔铿造船厂、威廉港造船厂等多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造船企业,帮助〖中〗国建造大型造船厂,而这些企业也将获得参与〖中〗国海军大型战舰建造工作的机会,并且成为主要承包商,等于获得了〖中〗国军方的承认。

到一九三四年中期,江南造船厂、北方造船厂与广州造船厂已经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造船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

对冯承乾来说,这绝对是一个重大的收获。

要知道,随着〖日〗本在一九三四年三月支付了第一笔赔款,〖中〗国海军已经不存在经费上的问题了。

按照冯承乾与吴铁生达成的协议,〖日〗本的战争赔款将有百分之六十用于军事建设,而海军获得其中的百分之六十。

〖日〗本第一笔赔款为六亿华元,因此海军获得了二亿多,超过了当年的海军军费预算。

这笔钱中,一半被冯承乾拿来建造与采购战舰。

如果算上当年的军费拨款,〖中〗国海军有大约一点七亿华元用于建造战舰,而这相当于一九三三年之前三年的总和。

钱不是问题,关键就是如何合理的‘花’掉这些钱。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从德意志第二帝国采购战舰是最简单、也是最快捷的途径,但是冯承乾并没打算这么做,一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建造的战舰不符合他的要求,二是得扶持民族造船业。

显然,在这个时候,增强造船能力,比建造战舰更加重要。

一九三三年底,借第二次全国大选即将召开的机会,冯承乾回到北京,与吴铁生等人进行了一次深层次会谈。

从根本上讲,不管是发展造船业、还是扩充海军,都需要一个明确的目的。

没有目的,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那么,〖中〗国发展造船业、或者说是扩充海军的目的是什么?

在当时,恐怕除了冯承乾之外,没有人知道。

也正是如此,冯承乾必须跟吴铁生等人深入探讨这个问题,至少得让这些统领国家的人明白接下来应该干什么,以及所作所为是为了什么。

事实上,这不是一个只存在于领导阶层中的问题。

当时的〖中〗国,在打赢了对日战争之后,全国上下都突然失去了目标,似乎这场战争本身就是〖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可以说,即便是平民百姓都认为,既然已经打败了〖日〗本,那还有什么好追求的呢?

毫无疑问,如果这种思想得不到遏制,将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

要知道,胜利已经让〖中〗国军民开始轻敌,甚至让很多人认为,〖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真正的世界大国。

显然,〖中〗国并没有完全娄败〖日〗本,更别说超越〖日〗本,离世界大国也远得很。

〖中〗国需要一个目标,〖中〗国的领导集团更需要一个目标,一个能够看得见,而且能够实现的目标。!。

第361章 强行出征第364章 性价比第48章 猎人与猎物第294章 有想法第5章 八国侵俄第178章 毫无顾虑第158章 野心家第65章 帝国的立场第419章 矛盾第97章 血战蔚山第78章 斗智第162章 进军所罗门群岛第201章 有得有失第143章 赶赴战场第166章 做贼心虚第95章 情报天才第586章 服软第586章 服软第88章 同胞兄弟第179章 突击第35章 逼谈第534章 功败垂成第415章 垮塌的帝国第157章 最后任务第368章 以退为进第533章 陷阱第370章 适得其反第210章 此消彼涨第14章 营救第116章 主动出击第254章 下一步第545章 陆海之争第113章 高瞻远瞩第573章 出其不意第393章 避实就虚第544章 最高难度第371章 等待时机第223章 跟随战略第223章 集中攻击第211章 火药桶第189章 萝卜与坑第26章 只进不退第6章 整装待发第140章 失控第145章 倾斜的天平第100章 坚持第250章 后继乏力第13章 银行集团第215章 急功近利第161章 胜利第145章 与蛇共舞第341章 进攻开始第55章 风云再起第413章 出征第423章 没有目标第71章 下基层第125章 参战前谈判第181章 总体战局第137章 受够了第77章 创造机会第122章 投降第369章 祸起萧墙第431章 冒险第613章 反差第141章 秘密行动第426章 稳步推进第96章 关键一战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316章 放慢步伐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95章 偶然遭遇第162章 机会第213章 难以揣摩第158章 不可不战第214章 临机应变第30章 始作俑者第391章 些微遗憾第81章 好运与霉运第25章 死有其所第239章 天生缺陷第630章 霸权第233章 不伦不类第187章 优势第221章 垂死挣扎第36章 狼子野心第496章 准备就绪第481章 讨价还价第59章 深谋远虑第80章 相互算计第26章 热身活动第181章 总体战局第216章 争分夺秒第45章 特立独行第449章 最后冲刺第124章 决定性胜利第72章 声东击西第137章 受够了第113章 大好局势第18章 轻重有别
第361章 强行出征第364章 性价比第48章 猎人与猎物第294章 有想法第5章 八国侵俄第178章 毫无顾虑第158章 野心家第65章 帝国的立场第419章 矛盾第97章 血战蔚山第78章 斗智第162章 进军所罗门群岛第201章 有得有失第143章 赶赴战场第166章 做贼心虚第95章 情报天才第586章 服软第586章 服软第88章 同胞兄弟第179章 突击第35章 逼谈第534章 功败垂成第415章 垮塌的帝国第157章 最后任务第368章 以退为进第533章 陷阱第370章 适得其反第210章 此消彼涨第14章 营救第116章 主动出击第254章 下一步第545章 陆海之争第113章 高瞻远瞩第573章 出其不意第393章 避实就虚第544章 最高难度第371章 等待时机第223章 跟随战略第223章 集中攻击第211章 火药桶第189章 萝卜与坑第26章 只进不退第6章 整装待发第140章 失控第145章 倾斜的天平第100章 坚持第250章 后继乏力第13章 银行集团第215章 急功近利第161章 胜利第145章 与蛇共舞第341章 进攻开始第55章 风云再起第413章 出征第423章 没有目标第71章 下基层第125章 参战前谈判第181章 总体战局第137章 受够了第77章 创造机会第122章 投降第369章 祸起萧墙第431章 冒险第613章 反差第141章 秘密行动第426章 稳步推进第96章 关键一战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316章 放慢步伐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95章 偶然遭遇第162章 机会第213章 难以揣摩第158章 不可不战第214章 临机应变第30章 始作俑者第391章 些微遗憾第81章 好运与霉运第25章 死有其所第239章 天生缺陷第630章 霸权第233章 不伦不类第187章 优势第221章 垂死挣扎第36章 狼子野心第496章 准备就绪第481章 讨价还价第59章 深谋远虑第80章 相互算计第26章 热身活动第181章 总体战局第216章 争分夺秒第45章 特立独行第449章 最后冲刺第124章 决定性胜利第72章 声东击西第137章 受够了第113章 大好局势第18章 轻重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