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469章 勉力为之

到底该怎么打,史蒂文森心里也没数。

虽然在亚速尔群岛海战中,史蒂文森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通过击溃德意联合舰队大大提振了美军的士气,但是史蒂文森非常清楚,中国舰队绝不是德意联合舰队,两者不可相互比较。

要知道,在太平洋战场上,中国海军已经用最终的结果证明了自身的实力。

更重要的是,这次指挥中国舰队的,正是在太平洋上击败了美国海军,把战火烧到美国本土的顾祝同。

顾祝同不大了解史蒂文森,但是史蒂文森非常了解这名中国海军上将。

虽然史蒂文森从未与顾祝同交过手,但是他知道,斯普鲁恩斯绝对不是孬种,更不是缺乏才能。

斯普鲁恩斯连吃败仗,除了美军的自身因素之外,就是对手太强了。

事实上,史蒂文森与斯普鲁恩斯的私交还算不错。

两人当参谋的时候,有过一段时间都在海军部供职,而且两人的某些观念比较接近,因此也就比较投机。只是在离开海军部之后,斯普鲁恩斯去了太平洋舰队,并且很快就得到了尼米兹的重用。史蒂文森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在到大西洋舰队之后,他沉默了好几年,直到美国参战,才获得了表现机会。

当然,有一点不可否认。

这就是,史蒂文森不太懂得航空作战。

不是说他不知道航空作战的重要性,而是不知道该怎么打。主要就是,在大西洋舰队根本没有多少类似的机会。

有趣的是,在接到任命之前,史蒂文森认为会是斯普鲁恩斯去指挥大西洋舰队。

要知道,不管斯普鲁恩斯吃了多少败仗,他依然是美国海军中作战经验最丰富,而且最会指挥航空作战的舰队指挥官。

在接到任命的时候。史蒂文森还非常惊讶。

只是,他没有时间去找在家赋闲的斯普鲁恩斯,就急匆匆的去了舰队,然后就率领舰队去了亚速尔群岛。

不可否认,美军在这场海战中取得了胜利。

只是,这仍然掩盖不了美军犯的错误。

最大的错误,就是史蒂文森过于倚重主力舰。希望通过主力决战来取胜,也就错过了最佳的偷袭机会。要知道。攻击德军舰队的战斗是在上午十一点之后打响的,而攻击意大利舰队的战斗则在下午进行。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史蒂文森浪费了好几个小时。如果能把战斗提前两个小时,那么德意联合舰队就不可能在夜幕降临之后逃脱,而会在日落之前被美军的第三波攻击彻底消灭。

更重要的是,如果对手不是德意联合舰队。而是中国舰队,这场海战的结果肯定会大不相同。

要知道,即便不是顾祝同在指挥,换成其他人来指挥,比如田黛芳,也绝对不会浪费这几个小时的宝贵时间。这样一来,首先发起攻击的肯定是中国舰队,因此美军根本不可能获得抢先攻击的机会。

对此,史蒂文森非常清楚,也有自知之明。

也正是如此。在接到前去迎战中国舰队的命令时,史蒂文森感到很惊讶,只是他不得不执行命令。

如果又史蒂文森做决定,他会选择避而不战。

原因很简单,他根本没有信心战胜中国舰队。

此外,史蒂文森认为,与其主动交战,还不如留在本土附近。等中国舰队找上门来,然后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与支援下作战。

这么做,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以逸待劳。让中国舰队横跨大西洋,航行数千公里。使得舰队官兵只能在疲惫不堪的情况下作战。二是中国舰队不大熟悉北大西洋西岸的情况,因此对战场的了解程度远不如美军舰队。三是可以弥补美军舰队航空作战能力不足的问题,而这正好抵消了中国舰队的强项。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好处。

比如,在美国本土附近作战,美军的潜艇就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至少能够部署好几道潜艇警戒线,减轻航空侦察的压力。相对的,同盟国集团的潜艇,特别是那些极为熟悉北大西洋情况的德军潜艇则很难发挥重大作用。主要就是,在美国本土附近,德军潜艇必须面对成群结队的反潜巡逻机,根本没有多少生存空间,别说偷袭高速航行的舰队,即便是执行侦察任务都很困难。

此外,士气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在史蒂文森看来,这甚至是最为重要的影响。

要知道,史蒂文森手下,有大约六成官兵的服役时间还不到一年,其中半数的服役时间甚至不到半年。显然,这些官兵都对胜利没有多少信心,服役只是尽到公民的义务,而不是为正胜利而战。让他们去远洋跟强大的中国舰队作战,不管司令官说的有多么漂亮,恐怕都没有多少人相信能够取胜。

当然,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因素。

这就是,在这支舰队中,骨干军官都来自太平洋舰队,而且都在太平洋上与中国舰队交过手,非常清楚中国舰队的战斗力,更清楚中国海军官兵的素质,对太平洋战争中遭受的惨败也非常有数。

显然,要让他们相信能在势均力敌的战斗中击败中国舰队,显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相反,如果在本土附近作战,就没有这些问题了。

说白了,就算仍然有很多官兵不相信能够击败中国舰队,他们至少也相信,即便在海战中被击败了,也有机会逃回本土,而不是在大洋深处任人宰割或者成为鲨鱼的晚餐,至少还有活着回到家人身边的机会吧。

显然,主动去与中国舰队决战,并不是明智之举。

可惜的是,史蒂文森没有决策权,或者说不是他想怎么打就能怎么打,他也必须服从上级下达的命令。

只是,史蒂文森不是斯普鲁恩斯。

不可否认,史蒂文森是一位优秀的舰队指挥官,哪怕他擅长的是传统战术,而不是更加重要的航空战术。

问题是,在战略层面上,史蒂文森就远不如斯普鲁恩斯了。

也就是说,史蒂文森并没有一眼看穿海军部下达这道命令的目的。如果是斯普鲁恩斯的话,恐怕就不一样了。

事实上,金上将在下达这道命令的时候,并不是要史蒂文森去获取胜利。

当时,美军需要的不是一场胜利,而是时间。

在亚速尔群岛海战之后,美军的处境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变得更加险峻。主要就是,这场海战引来了更加强大的中国海军。

要知道,连美国总统罗斯福都认为,亚速尔群岛海战的胜利来得太早了。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德意联合舰队没有在这场海战中战败,那么中国海军未必会立即向大西洋增兵。主要就是,中德意在大西洋作战的指挥权上存在严重分歧,因此只要德意没现败象,中国海军未必会轻举妄动。说白了,在德意主导战局的情况下,中国海军投入再多的兵力,也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裳。

问题是,德意联军遭受了惨败。

这样一来,在德意联军顶不起大梁的情况下,只要同盟国集团还想取胜,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意大利还想称霸北大西洋,就必须依靠中国,而中国要想取得完全的胜利,也就得做出妥协。

事实也确实如此。

可以说,没有亚速尔群岛海战,中国海军未必会在一九四六年出兵大西洋。或者说,即便出兵,也未必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要知道,中国海军已经占领了巴拿马,控制了巴拿马运河,而且成功阻止美军破坏船闸,因此中国海军完全可以从太平洋直接进入大西洋,首先攻打加勒比海地区。

这样一来,北大西洋上的战斗就与中国海军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了。

如果同盟国集团的内部矛盾没有得到解决,中国海军甚至不会急于攻打美国本土的其他地方,很有可能首先扫荡拉美地区,而且借此让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意大利妥协,然后才会北上攻打美国。

要知道,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意大利显然不希望中国控制整个美洲。

可以说,真要打成这样,反而对美军有利。

主要就是,美国能够获得好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时间,也就有希望在打本土保卫战的时候创造奇迹。

可惜的是,亚速尔群岛海战改变了这一切。

到这一步,美军要做的,就只是尽力争取时间,足够多的时间。

显然,这也正是把舰队派出去的原因。如果留守本土,就算能争取到一些时间,也绝对不会长久。

要知道,完善本土防御部署需要很多时间。

可以说,如果当时指挥舰队的是斯普鲁恩斯,他肯定能够看清楚这一点,也就不会急着与中国舰队交战。

问题是,史蒂文森不是斯普鲁恩斯。

当时,他只知道海军部要他去对付中国舰队,而不知道对付中国舰队的目的是什么,自然不可能选择正确的战术了。

显然,对顾祝同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如果美军舰队退守本土,那顾祝同的麻烦就大了。!~!

第160章 觉悟第158章 野心家第112章 找事做第123章 空中对手第31章 外交家第233章 生不逢时第206章 出奇制胜第136章 未雨绸缪第534章 功败垂成第160章 觉悟第623章 核试验第86章 相互妥协第128章 临时政府第121章 迎头痛击第426章 稳步推进第178章 毫无顾虑第114章 波涛再起第583章 威胁与合作第437章 快节奏第234章 第一桶金第489章 截击机第144章 决战时机第533章 陷阱第554章 预言城镇第183章 等待时机第270章 载誉而归第160章 觉悟第234章 第一桶金第78章 新任务第117章 战斗开始第67章 高难度任务第413章 出征第19章 逃亡之路第608章 一锤定音第31章 外交家第209章 和平的代价第145章 搜寻第114章 小道消息第603章 先入为主第221章 新赛场第237章 独树一帜第68章 倒计时第146章 主动权易手第117章 算计第158章 接二连三第51章 正面交战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42章 低调行事第371章 等待时机第125章 参战前谈判第64章 机会与挑战第36章 丛林求生第14章 营救第252章 各有所获第151章 自我牺牲第372章 诱饵第46章 欧陆变局第299章 虚幻的优势第82章 预料之外第328章 传统精神第419章 矛盾第294章 有想法第445章 两洋咽喉第547章 民族的裂缝第304章 大意轻敌第147章 最后的机会第282章 临阵磨枪第45章 选择第317章 大胆行动第386章 血战到底第88章 避战与主战第505章 代价第282章 临阵磨枪第597章 鼎立之势第267章 孤军深入第125章 素质第一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525章 轰炸难题第74章 机不可失第152章 坐以待毙第113章 轰炸机贸易第148章 剧变第29章 一八九二第119章 赌注第500章 深入内陆第107章 妥协第337章 好高骛远第29章 落荒而逃第536章 齐头并进第257章 关键岛屿第460章 特种作战第511章 迎难而上第120章 紧要关头第380章 致命错误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129章 意义第71章 恐慌第254章 下一步第110章 关键时刻第104章 战略失误
第160章 觉悟第158章 野心家第112章 找事做第123章 空中对手第31章 外交家第233章 生不逢时第206章 出奇制胜第136章 未雨绸缪第534章 功败垂成第160章 觉悟第623章 核试验第86章 相互妥协第128章 临时政府第121章 迎头痛击第426章 稳步推进第178章 毫无顾虑第114章 波涛再起第583章 威胁与合作第437章 快节奏第234章 第一桶金第489章 截击机第144章 决战时机第533章 陷阱第554章 预言城镇第183章 等待时机第270章 载誉而归第160章 觉悟第234章 第一桶金第78章 新任务第117章 战斗开始第67章 高难度任务第413章 出征第19章 逃亡之路第608章 一锤定音第31章 外交家第209章 和平的代价第145章 搜寻第114章 小道消息第603章 先入为主第221章 新赛场第237章 独树一帜第68章 倒计时第146章 主动权易手第117章 算计第158章 接二连三第51章 正面交战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42章 低调行事第371章 等待时机第125章 参战前谈判第64章 机会与挑战第36章 丛林求生第14章 营救第252章 各有所获第151章 自我牺牲第372章 诱饵第46章 欧陆变局第299章 虚幻的优势第82章 预料之外第328章 传统精神第419章 矛盾第294章 有想法第445章 两洋咽喉第547章 民族的裂缝第304章 大意轻敌第147章 最后的机会第282章 临阵磨枪第45章 选择第317章 大胆行动第386章 血战到底第88章 避战与主战第505章 代价第282章 临阵磨枪第597章 鼎立之势第267章 孤军深入第125章 素质第一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525章 轰炸难题第74章 机不可失第152章 坐以待毙第113章 轰炸机贸易第148章 剧变第29章 一八九二第119章 赌注第500章 深入内陆第107章 妥协第337章 好高骛远第29章 落荒而逃第536章 齐头并进第257章 关键岛屿第460章 特种作战第511章 迎难而上第120章 紧要关头第380章 致命错误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129章 意义第71章 恐慌第254章 下一步第110章 关键时刻第104章 战略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