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两个问题

储君的问题素来敏感,陈燮在这个问题上小心翼翼的样子,朱由检完全能理解。当年的大礼之争,君臣之间都到了撕破脸的地步。陈燮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发言,仅仅是提一点储君教育不合适的建议,还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尺度。但是具体到该怎么做,就不好乱讲了。

朱由检没有说啥,而是招手叫来太监王承恩,低语了两句,然后微笑道:“思华且稍候。”

没一会,王承恩领着一个少年进来,陈燮见了立刻站起来,朱由检也站起笑道:“太子,过来见过思华先生。”这话把陈燮给惊着了,连忙摆手道:“陛下,臣怕是没多少时间留在京师。”朱由检摆手道:“不碍事,今后可以书信往来。朕以为,从爱卿处哪怕学到一丁点本事,也能让太子收益不浅。”这句话陈燮真不敢接受,正欲说话,朱由检已经招手把太子叫跟前道:“太子,这就是当今大明文韬武略第一人陈思华先生,你记住朕一句话,只要有思华先生在一天,大明的江山就稳如泰山。上前见礼吧。”

陈燮听到这里,不能不做出姿态,连忙深深的鞠躬,拱手道:“臣愧不敢当。”朱由检根本就不给他拒绝的机会,直接让太子上前见礼。朱慈烺上前拱手长揖:“见过先生。”陈燮只好侧身受了半个礼,苦涩的笑道:“陛下,臣只能说,今后一定尽力教导太子。”

朱慈烺好奇的看着陈燮,呃,也是姐夫。他一直住在钟粹宫,教育问题在他八岁之前都不受重视,八岁才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多少有点晚了。不过明朝的中后期的皇帝,差不多都没什么太高的文化就是了。可以说明朝的帝皇教育,实在是失败的很。

朱由检见了笑道:“今天既然都在,那就先上一课吧,就在这里。”这是要考陈燮么?不是。朱由检只是好奇,陈燮会怎么教育太子。太监端来椅子让太子朱慈烺坐下,陈燮坐在一边,朱由检坐在侧面微笑着看。

陈燮稍稍沉吟,脑子里转了几个念头,终于开口道:“太子殿下。陛下既然委以重任,作为臣子一定尽心尽力。今天是第一课,臣就谈两个事情。作为未来的君主,您其实不必什么都要懂。但是有一样您必须得懂,那就是人心。这就是今天要说的第一个事情,君王的基本素质第一条。人心。俗话说,人心隔肚皮,一个人就算朝夕相处,为未必能知道他下一刻心里想的什么。如何来确定一个人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臣的经验告诉我,利益二字而已。一个人,不要单单去听他说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什么。看他做的事情最后的利益落在谁的身上。臣这里举一个例子。臣受命总督三省,推行新的商税制度。在这之前,大臣们多数是反对新的商税制度的,甚至还要求不要征收商税。那么这里面有什么样的利益关系呢?这个利益关系,其实不难弄清楚。国家需要通过征收税赋来做很多事情,比如救灾、办学、大臣的俸禄、用兵等等,这些事情都需要大量的银子来保证顺利的进行。征收商税,国库充足了,要做的事情有银子,这就是国家利益。作为储君,您也可以看成是自身利益。那么再看看反对者,为什么要反对呢?只要去看看,都是什么人在经商就行了。臣再举一个例子,叶台山为首辅时。强烈反对开海。为什么?理由其实很简单,利益。大明虽然海禁,但是民间存在大量的走私行为,走私是不需要交税的,叶台山(向高)是福建人,而当时的福建民间走私的海商人数很多,叶家就是其中一个大海商。这样一来,殿下应该明白其中的原因了吧?”

朱慈烺听到这里,忍不住开口问:“先生,那不是知法犯法么?”陈燮点点头道:“没错,是这个道理。问题是,他手里有权利,当地的官员为了讨好了,不去管海上的走私行为。这样一来,海贸带来的巨大利益,就只能是一部分人才能得到。这就是一个个人家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典型,在这个问题上,叶向高的立场站在了家族利益之上。”

朱慈烺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陈燮微微一笑道:“好了,这个问题,你回去慢慢的想,我们说下一个事情。臣要说的第二个事情,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础。在此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大明是个什么性质的国家?我的答案是,大明是个君主集权的农耕国家。实际上在两千多年前,中华文明就进入了农耕文明为主导的时代,一直延续到今天,期间不断的改朝换代。请殿下主意一个问题,任何一个朝代的更替,核心力量永远是这个社会最底层的那些人。任何一个朝代,只要平头草民不去揭竿而起,谁来都难以撼动这个朝代的统治。也就是说,只有老百姓活不去下去了,一个朝代才到了灭亡的边缘。那么,现在我们在回头去谈之前的问题,什么是国家繁荣稳定的标准呢?答案已经很明白了,是百姓,而不是士大夫阶层。也就是说,殿下应该把士大夫阶层,作为陛下治理国家的帮手,依靠他们,但是不能放纵他们。过分的放纵,就会出现叶向高那样的臣子,他们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殿下一定要注意一个现象,那些满嘴道德文章的大臣,在告诉殿下应该怎么做的时候,很可能就是在为他或者他的家族争取利益。比如,反对商业税,反对清丈田亩,反对开海。请殿下记住臣的一句话,人的欲望是没有尽头的。大明养士二百年,不可谓不优厚。但是一旦放纵了仕阶层,他们会毫不手软的为了个人利益,反过来挖大明帝国的墙脚。在这个问题上,太祖有非常清醒的认识,所以他老人家杀贪官毫不手软。”

说到这里,朱由检的美貌一扬,眼神里闪动异彩。陈燮看看努力做出沉稳状态的太子朱慈烺,心里暗暗的觉得有趣。孩子就是孩子,这时候看着很沉稳,眼神的闪烁出卖了他的心情。陈燮笑着继续道:“两个事情,其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殿下需要士绅集团帮助治理整个国家,同时也需要为这个国家的普通百姓的生存现状考虑。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就看殿下个人对这个国家的利益方向的把握了。”

这个时候朱由检突然插了一句话:“爱卿,这些年的民变,按照你的说法,是天灾,也是人祸。”陈燮点点头道:“回陛下,人祸才是最主要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河南旱灾、蝗灾,官府赈济无力,百姓无食,只能铤而走险。表面上看起来是朝廷没银子赈济,更深的层面,还要看见大明现今存在严重的土地兼并的问题。普通的百姓,不但要交田赋,还要担负徭役。而大量的土地兼并,反过来导致田赋的减少。这就是臣说的士绅挖大明国家的墙角。这些人平时不用担负徭役和税赋,到头来天灾,百姓无食,他们不会主动拿出一粒粮食赈济百姓。”

朱由检连连点头,深以为然,陈燮继续道:“请陛下注意一个问题,一旦出现天灾,大臣们首先不会说什么士绅主动救济的话,而是会往君主失德的方向去解释。如果臣没有读史,很可能也就信了他们话。历朝历代的贤明君主在位期间,就没有发生天灾了么?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宋仁宗等等,哪个在位期间天灾少了?天灾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祸。大明的民变,天灾不过是个诱因,人祸才是事态不可控制的主要原因。”

说到这,陈燮转头对朱慈烺道:“今天讲的这两个事情,不是要殿下站在群臣的对立面,而是要殿下记住,如何把握对待臣子的度。而这个度的标准,就是百姓要有一口饭吃。洪武年间,人口五千九百万,当今人口近两万万,而土地兼并已经积重难返,人口增加和土地恒定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怎么让百姓吃上饭?单纯的朝廷救济不可取,这就是臣往辽东移民的主要原因。臣不单单要往辽东移民,将来还要往南洋移民。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国家有足够的财力,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用于对外的扩张,为百姓夺取生存的空间,为大明王朝打下万世的基业。还有一点,移民不过是权宜之计,在如何让老百姓吃饭的问题上,国家还要主动的引导百姓,在提高粮食单产的问题上做文章。要鼓励农学的进步和发展,鼓励引进外来高产的种子。这个世界很大,泰西的海船已经开到了大明做买卖。很多地方现在还属于荒蛮地带,大明现在不取,将来必然会遭到报应。还有一个,那就是大海,殿下应该鼓励百姓投入大海之中,向大海索取食物和资源。臣这里只是说一个大概,将来我们还可以慢慢的说。”

第55章 与初衷相悖第481章 短暂的冲突(下)第447章 不能失去的第473章 密谈第464章 收紧绞索第458章 败了,还是败了!第72章 回家第290章 如何正确使用监军第214章 称呼问题第629章 未来的保证第666章 彷徨第893章 决定世界归属的一战(六)第115章 团练营的软肋第262章 选择题第445章 我是土豪第227章 刚性需求第450章 要跑第108章 斥候战!第510章 要有顺昌逆亡的气势第250章 新兵第160章 难民潮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第359章 恰到好处第732章 不能就这么算了第584章 喜脉第34章 展销会上的新鲜事儿(上)第561章 格物致知第833章 失败的接触第232章 新曲第680章 教员第96章 穿越规则制定的核心理论基础第653章 公正、意外第559章 放榜一百三十八章 怕你跑咯第504章 该怎样还怎样第668章 巡视新军第754章 援兵第25章 朝局之变第257章 不能错过的暴利第726章 微服(上)第505章 操之过急第724章 立宪会议第115章 时间轴(一)第221章 银圆开路第207章 主动示好第521章 羞刀难收第585章 惩罚之战第467章 绝境第539章 婆罗洲第461章 杀杀杀第265章 军心民心第78章 销、魂滋味第451章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第694章 廉政风暴第88章 反季蔬菜第790章 训子第362章 惊悚第804章 殖民者没好东西第670章 “天下人”第184章 授勋仪式第75章 亮相第779章 不厚道第666章 彷徨第414章 激怒第205章 光棍还是无赖第562章 竞选之前第399章 不过是比烂而已第887章 融合第435章 承诺第一百五十 出乎意外的恩赏第429章 历史残酷第899章 决定世界归属的一战(十二)第815章 胡说八道加强版第474章 看破第250章 新兵第73章 番薯丰收第276章 大火烧营第848章 开启先河第183章 勋章 、银币第704章 说法不一第232章 新曲第551章 漕运,何去何从?(上)第288章 东南海面第405章 再见江湖第36章 展销会上的新鲜事(下)第615章 帝王心术——平衡第50章 老子队伍才开张第642章 如何造反的问题第823章 若个书生万户侯(上)第693章 有恃无恐第258章 过年都顾不上了第169章 船的问题第355章 我们是登州营第404章 运河疏浚费第37章 辽东流民王启年第849章 决战埃及(一)第575章 等待第166章 巡抚登门第586章 如此精锐第380章 所图何在?第761章 朝鲜新王
第55章 与初衷相悖第481章 短暂的冲突(下)第447章 不能失去的第473章 密谈第464章 收紧绞索第458章 败了,还是败了!第72章 回家第290章 如何正确使用监军第214章 称呼问题第629章 未来的保证第666章 彷徨第893章 决定世界归属的一战(六)第115章 团练营的软肋第262章 选择题第445章 我是土豪第227章 刚性需求第450章 要跑第108章 斥候战!第510章 要有顺昌逆亡的气势第250章 新兵第160章 难民潮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第359章 恰到好处第732章 不能就这么算了第584章 喜脉第34章 展销会上的新鲜事儿(上)第561章 格物致知第833章 失败的接触第232章 新曲第680章 教员第96章 穿越规则制定的核心理论基础第653章 公正、意外第559章 放榜一百三十八章 怕你跑咯第504章 该怎样还怎样第668章 巡视新军第754章 援兵第25章 朝局之变第257章 不能错过的暴利第726章 微服(上)第505章 操之过急第724章 立宪会议第115章 时间轴(一)第221章 银圆开路第207章 主动示好第521章 羞刀难收第585章 惩罚之战第467章 绝境第539章 婆罗洲第461章 杀杀杀第265章 军心民心第78章 销、魂滋味第451章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第694章 廉政风暴第88章 反季蔬菜第790章 训子第362章 惊悚第804章 殖民者没好东西第670章 “天下人”第184章 授勋仪式第75章 亮相第779章 不厚道第666章 彷徨第414章 激怒第205章 光棍还是无赖第562章 竞选之前第399章 不过是比烂而已第887章 融合第435章 承诺第一百五十 出乎意外的恩赏第429章 历史残酷第899章 决定世界归属的一战(十二)第815章 胡说八道加强版第474章 看破第250章 新兵第73章 番薯丰收第276章 大火烧营第848章 开启先河第183章 勋章 、银币第704章 说法不一第232章 新曲第551章 漕运,何去何从?(上)第288章 东南海面第405章 再见江湖第36章 展销会上的新鲜事(下)第615章 帝王心术——平衡第50章 老子队伍才开张第642章 如何造反的问题第823章 若个书生万户侯(上)第693章 有恃无恐第258章 过年都顾不上了第169章 船的问题第355章 我们是登州营第404章 运河疏浚费第37章 辽东流民王启年第849章 决战埃及(一)第575章 等待第166章 巡抚登门第586章 如此精锐第380章 所图何在?第761章 朝鲜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