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雾尽花开(三)

复古改制?

陈凯到底说的是些什么,此间越是说下去,在座的众人反倒越是一头雾水。

此间,郭之奇的那个族兄弟坐在第一排,这是他特别选了等到关键时刻与陈凯唱反调的好位置,可是现在的问题在于,陈凯讲的东西他是完全听不懂的,既然连听都听不懂,那就更别说是找到反驳的理由了。

于是乎,郭家的来人只得继续坐在那里,一如其他人那般将眼珠子瞪得硕大,想要将陈凯的思路尽快搞清楚了,如此方可找到下手的空隙。而此时,台上的陈凯说出了那番话过后,看向台下众人的目光中却是射出的唯有坚定的信念,再无其他。

“在座的诸君大多是读过圣贤书的,即便没有读过圣贤书也当是听过一些故事。”话说出口,陈凯抬起头,将视线从人群移开,转而凝视着淡蓝的天空,仿佛是陷入了回忆一般。

“记得小的时候,家中长辈曾告诉本官,三代之时,君王贤明,言路无碍,官员清廉,百姓安居乐业,没有饥饿贫寒。即便是升斗小民也可以书怨华表,上达天听,所以世间没有冤狱,没有不平之法……”

三代之治是儒家治国的理想状态,就是所谓的天下大同。自汉武崇儒以来,儒家学说在这一千七百余年中早已成为了华夏大地上最具统治力的学说,甚至被西方人称之为是孔教,由此可见一斑。恰如陈凯所言的那般,在座的众人中多有读过圣贤书的,对于儒家学说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理解,就算是那些没有读过儒家经典的,在这个儒家主导思想的社会中生存,并且能够成为地方上比较有能量的人物,自然是深谙这个儒家社会的生存法则的。

儒家思想,大体上如是看来。其政治主张,是为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德治仁政,回复周礼,回复井田,兴灭国,继绝世,完全回复到周代的礼制社会去;其社会架构主张,乃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孝悌仁本,完全回归严格的礼制社会;其处世理念,则是忠恕中庸,文行忠信,完全回归礼制社会温柔敦厚的人际关系;而其对社会阶层分工的主张则可以总结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等等,完全的维护礼制社会的构成基础;至于其教育主张,便是有教无类,六艺教人,始于诗书终于礼乐,回归以上古经典为归宿的王化教育。

孔子的思想本就是一种对周朝礼制社会的全面复古,这在当时礼乐崩坏的现实下不可谓不是一种勇敢的努力,但是在那时终不能大行其道,亦是违背于当时的大环境。反倒是到了后世,凭着那些儒家学说的继承人们的不断改良,与他们生存的时代环境相契合,如此方能为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所接纳和遵奉。

对于改革,儒家素来是讲究一个言必称三代。这其实从孔孟时就已经开始了,后世的儒家学说的改良者们也无不是如此。此间,陈凯直言复古改制,随后便又把三代之治给亮了出来,这便直接进入到了儒家士人所熟悉的托古改制的模板。而唯一的问题,那就是陈凯到底想要借助于三代之治来行何等目的,这才是其中的关键。

台下,郭之奇的那个族弟的双手已是越加的潮湿了起来。说来,他是并没有想到陈凯会这么快的把核心观点展示出来,因为这些东西暴露的越早,越清晰,就越是容易被旁人驳斥。他相信,以着陈凯的智慧是决计不会不知道这些受邀人士当中会少了其人的潜在反对者。甚至不说这个,只说一个观点的提出,有人受益,就一定有人吃亏,而吃亏者当然也不会心甘情愿的成为陈凯的垫脚石。

如毒蛇般潜藏在人群之中,郭之奇的那个族弟紧盯着陈凯,就连呼吸都已经顾不上了。然而,当陈凯将后面的话说出口之后,他却当即就是一个目瞪口呆,半晌没冒出一句整话出来。

“于本官看来,三代之治的盛况在于君明、在于臣贤,但最重要的还是言路无碍,唯有寻常百姓亦可书怨华表,君主就不敢忽视臣民的意见、而那些贪官污吏也不能继续行欺上瞒下之故技。而皇明之旧制,以初入官场之卑官主言路,用的是他们的初出茅庐。可问题在于,官场有派系之别,更不乏有位高权重者收买、恐吓言官以堵塞言路,如崇祯十六年周延儒假传捷报,便是如此。”

“奈何,三代之时,华夏地狭民薄,三代圣王行案牍之劳半日即可了解民情,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施政。可是现如今,皇明幅员万里,丁不下七千万,饶是这些年鞑子入关,人口损失巨大,但也绝非天子一人便可厘清天下事,甚至就连京师的事情都无法尽数了解。”

皇帝被大臣蒙蔽,类似的事情可谓是不胜枚举。陈凯指出了旧制的弊端,又点出了三代之法不符合今时情状的弊端,旋即便直接抛出了他的主张:“言路闭塞,则君不知下情,民不知君意,上下不通,则君为奸佞蒙蔽,民聚众自保。是故,本官以为,当从民间选举百姓信任之贤能,代为发声,而民选之贤能不似旧有言官那般尚需权臣提携、升迁,其地位尽受百姓感官影响,自当秉笔直言,不负百姓所托。”

洋洋洒洒,陈凯说了良多,归根到底却还是在于这代议二字上面。事实上,此间陈凯自己说出来的话他自己也并不能全然认同,比如民选贤能可确保言路畅通,这本身就是一个谬论——明朝的士大夫在地方上欺上瞒下的事情做得一点儿也不比官员少。但是,此刻他不光是明明白白的说出了口来,其面上的深信不疑更是使得这会场是一片的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郭之奇的族弟目瞪口呆的看着陈凯,一如旁人。说起来,陈凯的主张并非没有漏洞,甚至可以反驳的点实在不少。然而,此刻的他却只是张着嘴巴,一双眼睛盯着陈凯,仿佛是被刚才的那些言论和主张所惊呆了似的,可他自己却很清楚他的大脑在此刻是何等的清晰,每一次的权衡都在将其中利弊想得分明,反倒是更加震惊于陈凯的这个漏洞百出的主张到底是何等的让人无话可说!

此时此刻,陈凯站在台上,自是注意不到郭之奇的那个族弟。从一开始登上点兵台,他看到的只有他这一次邀请到的人士的成分——士绅、商贾以及地方豪强,这些人无不是在地方上有着或大或小影响力的人物,按照正常情况下,一旦代议制度出现,这些人也势必将会成为那些代民发声的“贤能”。利益,是陈凯清清楚楚的摆在他们面前的,只要点点头,家族未来百年的兴盛便可以直接奠定。

在座的众人都很清楚,这事情若是能成,他们必然会是受益的一方。即便是不成,在法不责众的惯例之下,他们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真正需要承担高额风险的唯有陈凯一人,是故当一些脑子活络的想到此间后便立刻向陈凯问出了他们需要了解的交换条件。

“敢问陈抚军,这代民发声之法,该当如何行使?”

问的,是如何行使权力,实际上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开口的那个士绅所要问的到底是个什么。对此,陈凯微微一笑,旋即便对便对那人直言道:“本官以为,制度是否有效,还当测试。所以本官打算在广东先行组建省咨议局,由在座诸君选出一批贤良出来,作为咨议局的议员。议员的工作,就是代民发声,同时为本官拾遗补缺。约期一年,若是制度切实有效,再建立府一级的咨议局……直至制度确保行之有效,再行上报天子。”

话,陈凯说得很清楚,其中也并没有明明白白的指出陈凯在其中会得到什么。但是,在场的无不是明眼人,这项制度陈凯决定要在广东测试成效,然后再行扩展和上报,而上报的目的则更会是向其他府县,乃至是中枢扩展,那么作为提议者和倡导者,陈凯势必将会站在一个主导的地位上。而他们,也只有在违背陈凯核心目的的原则下才能获取真正的利益。

这样的交易,当然是公平的。而唯有公平的交易,甚至是让陈凯获取更大利益的交易,这才能让他们放心于陈凯真的愿意放权给他们。官场上、商场上的利益交换往往都是这样的,只有进入到了能够让他们理解的范围内,才会更有希望达成这场交易。

会场上,沉重的呼吸此起彼伏,陈凯则直接坐在了那台上唯一的一张太师椅上,俯视着台下的众生。他相信,在座的众人当然明白,所谓民选,实际上只是一个幌子而已,陈凯真正要的是地方有力人士的支持,从而更好地凝聚基层的力量为其所用。

从福州回来之后,陈凯就想得非常清楚,素来,他对广东和南赣地区的行政权来自于永历朝廷和郑氏集团,是广东巡抚和广东总制的差遣给予了他以权柄的合法性;而兵权方面,则基本上都是来自于郑氏集团。如今,他与郑氏集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隔阂,这是源于他与郑成功之间的隔阂浮出水面,亦是未来终将爆发的那场郑氏集团继承战争。而一直以来,他与永历朝廷那边则从来都是保持着距离的,无论是朝廷对他,还是他对朝廷,皆是如此。

这样一来,他的行政权和兵权便都成了水上漂萍,根本称不上稳固二字,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就势必会存在着倾覆的风险。苗头,在南赣已经出现了,南赣天地会近来的报告非常不容乐观,他们在地方行政和军务上的影响力在持续走低,使得原本在收复南赣战争中出了大力,也理应获得更大影响的天地会受到了不必要的挫折。

内部如斯,外部环境,洪承畴显然也已经看出了些什么,所以在大力解散互助会,想要把陈凯延伸到江西的藤蔓都清除掉。

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想要翻盘,如果是郑成功或者李定国的话,自然该当是继续向清军控制区发动攻势,只要控制区扩大、实力增强,藩镇上下运作的空间就会扩大,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但是对于陈凯,这显然是不行的。

之所以不行,现实问题是大战刚刚结束,尤其是早前还在背着广东、福建两省民生恢复的包袱,所以军粮军饷上是绝对无法很快发动新的一轮的攻势的。况且,陈凯是文官,文官自有文官的生存法则,面对这样的处境,政治斗争是最直接的办法。

只不过,陈凯从前听闻过一句话,说是玩弄权利的是政客,创造权力的才是政治家。他不认为他是个政客,也从来不觉得他自己是个政治家,但是比之他不擅长的政治斗争,制造一个新的权利来源,掀翻整个棋盘,这显然更加符合他的作风!

“这样的开始,有些太早了。原本的,我打算通过粤海商业同盟来培植其一个拥有一定实力的工商业阶层,同时利用天地会来拉拢士绅和地方豪强。有了这条腿走路,再将这代议制度拿出来就可以确保我领先其他可能存在的竞争对手很多步了。但是现在的情况,如果我不能尽快有所改变的话,那么很可能将会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心中如是想来,其实陈凯很清楚,在最开始决定打造天地会和粤海商业同盟的时候,他的想法更多的还是在于抗清的上面。

明末危局,就他看来从政治上其实是有两个方向可以解决问题的——要不,加强中央集权,凝聚力量碾碎满清;要不,分权于地方,向有明一朝发展起来的基层让渡权利,借此加强国家的凝聚力,从而实现从威权主义的官治国家到公权主义的绅治国家的过渡。而近代史上,绅治国家碾压官治国家以及蛮族的例子可谓是比比皆是,这就是体制的优越性。

陈凯依稀记得,明亡的同期正是英国议会掀翻王权的时代,由新式贵族、商人所组成的资产阶级议会击败了王权和旧式封建贵族,前者就是通过海洋贸易实现了原始积累,渐渐的拥有了与王权对抗的力量。

现在,显然是有些太早了,原始积累才刚刚开始,这等揠苗助长的行为会否造成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他而言,陈凯相信是一定的。但是,现在也并非是单纯与王权对抗,阶级矛盾可以让位于民族矛盾,那么火中取栗,陈凯相信这就是最后的机会。

话,已经说出了口,便不可能再收回。坐在此间,看着在座的那些心乱如麻的人们,陈凯反倒是空明良多。值此时,只见他长身而起,便向众人宣布散会,并且表示这仅仅是休会,并非是彻底结束,陈凯愿意给他们三天的时间考虑,三天之后,依旧是在这里,照着粤海商业同盟的办法,投票决定是否成立咨议局,以及首批省议员的人选。

众目睽睽之下,陈凯走下了点兵台,迈着稳健的步伐向着马车那里走去。良久之后,稍稍从这份震撼中缓过劲儿来的与会人士们纷纷三五成群的离开此间,返回府城后再作商议。

郭之奇的那个族弟心不在焉的走出了军营,大门外,他的那个堂弟早已等候多时,出言问及,只听的他回答以陈凯的主张多有漏洞,便向其问道:“想必,兄长方才已经将那陈凯驳得体无完肤了吧。”

陈凯是先行离开的,这一点是堂弟亲眼看到的。此一番出言问及,其实他也并不敢肯定,毕竟盛名之下无虚士,陈凯可是连他们的二哥郭之奇都十分挠头的人物,绝非是那么轻易就可以挫败的。

果不其然,听得堂弟如是问及,那郭之奇的族弟抬起头来,说出的不伦不类,着实让其为之一惊。

“陈凯确实是在胡言乱语,但是他的胡言乱语却已经说服了我。我想,咱们应该劝劝二哥趁早换一种思路了,否则只怕日后咱们郭家真的会被那陈凯嚼得什么都剩不下了。”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串联(四)第七十三章 不一样的新会之战(完)第六十三章 得失(上)第三十五章 各方(三)第三十五章 各方(三)第一百零二章 季孙之忧(五)第一百八十七章 回家(下)第五十章 追魂(三)第三十五章 力从地起(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在远方(一)第七十九章 迟到(三)第六十一章 内忧外患(一)第五十一章 追魂(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在远方(四)(二合一大章)第四十八章 早春时节(三)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雾尽花开(六)第四十三章 路客与刀客(四)第七十一章 筑基(三)第四十四章 定策(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串联(完)第三十七章 进宝(上)第四十九章 早春时节(四)第四十章 无耻之尤(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在远方(三)(二合一大章)第二百一十二章 家与国(一)第十四章 新官上任(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吼(四)第六十五章 巨变第十一章 放狂言(下)第四十二章 求变(三)第八十一章 迟到(五)第四十三章 求变(四)第四十六章 早春时节(一)第五十四章 夺魄(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试水(一)第九十八章 季孙之忧(一)第七十七章 迟到(一)第三十二章 落定第一百二十六章 巨变第十七章 布局(中)第七十八章 分水(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怒吼(一)第七十章 不一样的新会之战(上)第五十章 追魂(三)第三十五章 栽花插柳(完)第六十六章 相见(下)第三章 求生路(下)第四十八章 追魂(一)第二十三章 钱山之战(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蝴蝶(上)第八十四章 破军(上)第七十三章 镇抚(下)第五十三章 定位第二十三章 礼尚往来(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挣扎(五)第八十一章 迟到(五)第八十章 英德(下)第二十六章 加速(六)第二百零九章 文官守城法(五)第四十二章 无耻之尤(七)第九十六章 高估(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冬月(中)第七章 效马骨(二)第十一章 放狂言(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与国(五)第一百八十九章 嫌隙第五十五章 撕裂(上)第九十八章 惊变第四十八章 早春时节(三)第三十九章 力从地起(九)第二十七章 盘剥第一百二十章 雾尽花开(七)第七章 当局者与旁观者(上)第七十九章 分水(下)第三十一章 魔鬼(上)第一百零二章 再见(一)第七十八章 抉择(下)第八十八章 追亡(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七伤拳(下)(为盟主龙战于野加更1/4)第七十七章 烈火烹油(下)第十章 波及(五)第一百一十六章 重返旧地(上)第二十一章 打蛇七寸(中)第六十三章 藏头露尾(完)第一百九十五章 开裂第八十一章 不速之客(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狂飙(一)第八十九章 收网第一百零一章 桂林之战(中)第一百八十一章 怒吼(三)第一百零九章 织雾(三)第六十三章 藏头露尾(完)第三十九章 无耻之尤(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跋扈(下)写在卷尾的话第九十章 落子无悔(五)第八十二章 显形第四章 交融第一百零八章 织雾(二)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串联(四)第七十三章 不一样的新会之战(完)第六十三章 得失(上)第三十五章 各方(三)第三十五章 各方(三)第一百零二章 季孙之忧(五)第一百八十七章 回家(下)第五十章 追魂(三)第三十五章 力从地起(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在远方(一)第七十九章 迟到(三)第六十一章 内忧外患(一)第五十一章 追魂(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在远方(四)(二合一大章)第四十八章 早春时节(三)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雾尽花开(六)第四十三章 路客与刀客(四)第七十一章 筑基(三)第四十四章 定策(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串联(完)第三十七章 进宝(上)第四十九章 早春时节(四)第四十章 无耻之尤(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在远方(三)(二合一大章)第二百一十二章 家与国(一)第十四章 新官上任(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吼(四)第六十五章 巨变第十一章 放狂言(下)第四十二章 求变(三)第八十一章 迟到(五)第四十三章 求变(四)第四十六章 早春时节(一)第五十四章 夺魄(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试水(一)第九十八章 季孙之忧(一)第七十七章 迟到(一)第三十二章 落定第一百二十六章 巨变第十七章 布局(中)第七十八章 分水(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怒吼(一)第七十章 不一样的新会之战(上)第五十章 追魂(三)第三十五章 栽花插柳(完)第六十六章 相见(下)第三章 求生路(下)第四十八章 追魂(一)第二十三章 钱山之战(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蝴蝶(上)第八十四章 破军(上)第七十三章 镇抚(下)第五十三章 定位第二十三章 礼尚往来(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挣扎(五)第八十一章 迟到(五)第八十章 英德(下)第二十六章 加速(六)第二百零九章 文官守城法(五)第四十二章 无耻之尤(七)第九十六章 高估(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冬月(中)第七章 效马骨(二)第十一章 放狂言(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与国(五)第一百八十九章 嫌隙第五十五章 撕裂(上)第九十八章 惊变第四十八章 早春时节(三)第三十九章 力从地起(九)第二十七章 盘剥第一百二十章 雾尽花开(七)第七章 当局者与旁观者(上)第七十九章 分水(下)第三十一章 魔鬼(上)第一百零二章 再见(一)第七十八章 抉择(下)第八十八章 追亡(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七伤拳(下)(为盟主龙战于野加更1/4)第七十七章 烈火烹油(下)第十章 波及(五)第一百一十六章 重返旧地(上)第二十一章 打蛇七寸(中)第六十三章 藏头露尾(完)第一百九十五章 开裂第八十一章 不速之客(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狂飙(一)第八十九章 收网第一百零一章 桂林之战(中)第一百八十一章 怒吼(三)第一百零九章 织雾(三)第六十三章 藏头露尾(完)第三十九章 无耻之尤(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跋扈(下)写在卷尾的话第九十章 落子无悔(五)第八十二章 显形第四章 交融第一百零八章 织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