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一战(2)

余额不足

德国在初期的战争中占据了优势,但协约国并经占据了战略上的优势,虽然林威心中十分盼望德国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不过随着战争的持续,德国本土的资源问题一天比一天突出。

时间到了1917年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许多国家都站在了统一战线联合对抗德国。而德国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之后,德军从西线调集兵力前往东线战场进攻俄国,俄国内忧外患,于当年三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代表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临时政府掌权。临时政府为巩固其统治,配合西线英法联军作战,决定于6月对德奥联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其企图是:以西南方面军(辖第11、第7、第8集团军,共60个步、骑兵师,1114门火炮,由.古托尔指挥)向利沃夫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以北方面军、西方面军和罗马尼亚方面军实施辅助突击。在主攻方向上,俄军步兵和炮兵分别是德奥联军的三倍和两倍。6月29日,西南方面军对德奥联军实施炮击,7月1日发起进攻。第11、第7集团军从波莫尔扎内以东、别列扎内地区向利沃夫实施突击,楔入德南方集团军防线,不久受阻。

7月6日,第8集团军从加利奇、斯坦尼斯拉夫地区向卡卢什、博列霍夫方向进攻,11日攻占加利奇和卡卢什,13日前攻至克罗皮夫尼克、洛姆尼察河地区;由于未得到第11、第7集团军的支援及缺乏预备队和弹药,被迫暂停进攻。德军统帅部迅即从西线调兵加强东线。

19日,德奥联军沿利沃夫-捷尔诺波尔铁路向俄第11和第7集团军接合部实施反击;25日攻占捷尔诺波尔,至28日迫使俄西南方面军撤至原出发地以东布罗德、兹巴拉日、兹布鲁奇河一线。22~23日,西方面军、北方面军先后向维尔诺方向和科夫诺方向发起进攻,未果。

20日,罗马尼亚方面军所属俄、罗各集团军向福克沙尼、多布罗加发起突击,一度进展顺利并粉碎德奥联军反突击,但因其他战线失利,被迫于26日停止进攻,后在德奥联军反击下撤至国境线。8月初,德奥联军停止追击,战役结束。

俄国内部布尔什维克主张谈判。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在列宁和托洛茨基等人的领导下,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领导工人士兵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革命推翻了俄罗斯克伦斯基领导的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胜利后颁布了一系列革命法令。随即苏维埃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而此时的美国人也不安分,美国总统威尔逊眼见同盟国即将失败,于5月18日写入法律里一条法案,要求美国所有21—30岁之间的男子,在可能条件下登记报名到美国军队中服役。这项为人所熟知的新法律“选征兵役草案”计划征兵50万人,参加对德作战。这项草案本月在国会通过,但并非没有反对票。少数持反对意见的议员争论说军队征兵应当以自愿为前

提。估计大约1000万男子将登记注册。他们的名字将写入轮流的应急人员名单中,从中要抽出前50万人参加作战。

德军迅速从东线调集部队到西线,力图在美军主力到达欧洲之前击垮协约国。

1918年夏季打败英法,结束战争。1918年3月,德军连续在西线发动5次大规模进攻。第一次进攻持续半个月,目标是攻占亚眠,截断英法军队联系,把英军赶到海边,把法军逼向巴黎。但德军在突破对方两条防线后,被英法援军挡住,战役企图破产。4月份,德军沿马恩河进攻,尽管推进了15?/FONT20公里,但损失兵力14万。这时美军已抵达欧洲,增强了协约国力量。5月底,德军发动第三次进攻,突破法军防线,占领苏瓦松,推至玛恩河,距巴黎仅37公里,但仍未能歼灭英法联军主力,德方损失13万人。德军第四次攻势从6月9日至13日持续5天,战役企图是将德军在亚眠和马恩河两个突出地段防线连接起来以缩短战线,集中兵力威胁巴黎,但仍未成功。7月15日,德军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在英法联合反击下失败,德军15个师被歼,力量消耗殆尽,被迫撤至兴登堡防线,从此一蹶不振。

协约国军队于1918年8月在法国亚眠以东地区对德军实施的进攻战役。协约国军队计划在亚眠以东地区发动进攻,以消除德军春季攻势所形成的亚眠突出部,解除德军对亚眠及亚眠至巴黎铁路的威胁,为总攻创造条件。英第4集团军和法第1集团军第31军(共17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约600辆坦克、2000门火炮和800架飞机)在莫勒伊至阿尔贝约30公里正面上实施主要突击,法第1集团军的其余部队和法第3集团军(共10个师、1100架飞机)在突出部的东南方向实施辅助突击,由英军司令D.黑格元帅统一指挥。当面守军是德第2和第18集团军(20个受创步兵师,.近400架飞机),防御工事十分薄弱。为达成战役突然性,协约国军队炮兵和坦克部队利用夜暗进入阵地,并采取严密的伪装措施。英军还在伊普尔地区实施佯动,以迷惑德军。8月8日4时20分,协约国军队炮兵对德军阵地实施猛烈炮击,英军步坦协同在徐进弹幕射击和浓雾掩护下,向德军阵地发起猛烈突击。德军措手不及,7个一线师司令部被英军占领。5时05分,法第31军发起冲击。当日,协约国军队向敌纵深推进11公里,歼敌2.7万人,摧毁敌火炮400门、飞机62架。9~10日,协约国军队在阿尔贝至瓦兹河全线展开进攻,法第1、第3集团军先后全部投入战斗,攻克蒙迪迪耶。德军炮兵及时变更部署,摧毁协约国军队大量坦克,迟滞协约国军队进攻。11~12日,协约国军队发动局部进攻,进抵阿尔贝、绍讷、鲁瓦以西一线。13日,协约国军队达成战役预期目的后停止进攻。5天内,协约国军队在75公里正面上推进10~18公里。此役,德军损失4.8万人,协约国军队损失约6万人。

协约国对兴登堡防线的打击,使德军摇摇欲坠。在德军差不多已从法国的全部和比利时的一部分土地上撤出时,战斗转化为猛烈的后卫战。德国的人力在下降中——约为协约国兵力的百分之三十七。在10月底,只有一个新建师列入后备军,拥塞的铁路使军事运输成为爬行,有五十多万士兵都处在离前线很远的地方,许多部队简直就开了小差。自8月协约国削平亚眠突出部的“暗淡日子”以来,除伤亡外,约有三十万德军被俘,鉴于人力的极度缺乏,德国最高统帅部不得不从陆军名册上勾销了三十二个师。

与此同时,德国的同盟国都垮了。协约国在西线的前进,使希腊人、意大利人、罗马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又有了希望,深信奥地利军队不能再指望得到增援,他们在自己的不同战线上出击。连续在美索不达米亚、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取胜的艾伦比将军,结束了奥斯曼帝国。

德国和奥地利现在都单独作战了。得到协约国部队增援的意军进击皮亚韦河,迫使奥军退出意大利。不满情绪蔓延在整个哈普斯堡帝国,它的一些隶属国家宣布独立。处于革命动乱中的奥地利,于11月3日投降。

德国的情况一天天变得更加危急了。半饥饿折磨着柏林和其他大城市。流行性感冒的传播夺去了成千个受害者的生命,而煤、煤气和其他燃料的缺乏则预示着困境的加剧。当国内战线看到军事上失败时,信心开始消失了。德皇不再被人尊敬为至高无上。“打倒德皇”成了富人和穷人的共同想法。威廉现在被看成了和平的主要障碍。

此时的德国已经开始崩溃,民间非常不稳定。

11月3日,水兵走上基尔街头游行示威,抗议海军当局,要求释放被捕者。游行示威随后发展为武装起义,水兵们解除了军官的武装,迅速占领了战略要地,控制了全城。工人也举行武装起义响应,并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至4日晚,基尔及附近郊区均为起义者占领。5日,基尔全城总罢工支持水兵起义。基尔港水兵起义成为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的信号,革命在全国迅速蔓延。

11月9日,兴登堡在比利时斯帕的德皇总部一次正式会面的场合,告诫他的君主,德国军队现在已经没有力量保护他,并说,“我必须劝告陛下退位,并前往荷兰。

德国战败的消息传来以后,整个德国的人们都觉得不知所措。当基尔水兵起义并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时候,各地的人们纷纷效仿,甚至刚从前线回来的士兵也加入了革命的队伍。

第293章 不列颠空战(4)第440章 攻击莫斯科(26)第38章 长刀之夜第4章 战败第42章 坦克第140章 苏芬战争(2)第340章 直升机(2)第215章 向南向北?第362章 基辅会战(11)第371章 西方方面军的覆灭第237章 敦刻尔克战役(3)第286章 直布罗陀之战(9)第90章 马德里攻防战(7)第405章 准备好了第188章 再战纳尔维克港(3)第277章 英国战役第410章 到达斯摩棱斯克第237章 敦刻尔克战役(3)第91章 庆祝第203章 埃本·埃马耳要塞攻防战(2)第294章 摊牌第277章 英国战役第181章 四方云动第134章 闪击波兰(7)第203章 埃本·埃马耳要塞攻防战(2)第358章 出访苏联(4)第142章 苏芬战争(4)第54章 渗透(2)第37章 谈判第421章 攻击莫斯科(7)第30章 第三帝国第142章 苏芬战争(4)第327章 大岛浩第37章 谈判第294章 摊牌第327章 大岛浩第164章 威廉二世第178章 鏖战纳尔维克港(3)第402章 夺权第298章 捣蛋的墨索里尼第122章 俾斯麦号下水第98章 海军S计划(2)第180章 “俾斯麦号战列舰”第336章 贝当元帅第225章 激战在阿布维尔第42章 坦克第175章 挪威战役第2章 一战第269章 大地中海战略第108章 威逼第53章 渗透第83章 佛朗哥第17章 内讧第317章 这里叫达蒙第194章 威廉明娜女王第252章 英德大决战(7)第290章 不列颠空战第28章 帮助第180章 “俾斯麦号战列舰”第335章 雷诺公司第459章 塔崩、沙林!第435章 攻击莫斯科(21)第299章 掉线了!第437章 攻击莫斯科(23)第160章 苏芬战争(22)第235章 敦刻尔克战役第251章 英德大决战(6)第147章 苏芬战争(9)第187章 再战纳尔维克港(2)第244章 燃烧的敦刻尔克(3)第170章 豹式坦克第322章 维也纳仲裁(3)第269章 大地中海战略第246章 海军参战第368章 基辅会战(17)第2章 一战第333章 北非的战争(4)第277章 英国战役第267章 停战协议第305章 英国战役(5)第331章 北非的战争(2)第77章 初战卡塞雷斯(3)第92章 抓捕第10章 啤酒罐*第80章 初战卡塞雷斯(6)第358章 基辅会战(7)第5章 战后第305章 英国战役(5)第151章 苏芬战争(13)第2章 一战第323章 维也纳仲裁(4)第232章 办法第75章 初战卡塞雷斯第249章 英德大决战(4)第366章 宣战第225章 激战在阿布维尔第378章 预备队,我不干第370章 雷德尔的想法第99章 捷克第426章 攻击莫斯科(12)
第293章 不列颠空战(4)第440章 攻击莫斯科(26)第38章 长刀之夜第4章 战败第42章 坦克第140章 苏芬战争(2)第340章 直升机(2)第215章 向南向北?第362章 基辅会战(11)第371章 西方方面军的覆灭第237章 敦刻尔克战役(3)第286章 直布罗陀之战(9)第90章 马德里攻防战(7)第405章 准备好了第188章 再战纳尔维克港(3)第277章 英国战役第410章 到达斯摩棱斯克第237章 敦刻尔克战役(3)第91章 庆祝第203章 埃本·埃马耳要塞攻防战(2)第294章 摊牌第277章 英国战役第181章 四方云动第134章 闪击波兰(7)第203章 埃本·埃马耳要塞攻防战(2)第358章 出访苏联(4)第142章 苏芬战争(4)第54章 渗透(2)第37章 谈判第421章 攻击莫斯科(7)第30章 第三帝国第142章 苏芬战争(4)第327章 大岛浩第37章 谈判第294章 摊牌第327章 大岛浩第164章 威廉二世第178章 鏖战纳尔维克港(3)第402章 夺权第298章 捣蛋的墨索里尼第122章 俾斯麦号下水第98章 海军S计划(2)第180章 “俾斯麦号战列舰”第336章 贝当元帅第225章 激战在阿布维尔第42章 坦克第175章 挪威战役第2章 一战第269章 大地中海战略第108章 威逼第53章 渗透第83章 佛朗哥第17章 内讧第317章 这里叫达蒙第194章 威廉明娜女王第252章 英德大决战(7)第290章 不列颠空战第28章 帮助第180章 “俾斯麦号战列舰”第335章 雷诺公司第459章 塔崩、沙林!第435章 攻击莫斯科(21)第299章 掉线了!第437章 攻击莫斯科(23)第160章 苏芬战争(22)第235章 敦刻尔克战役第251章 英德大决战(6)第147章 苏芬战争(9)第187章 再战纳尔维克港(2)第244章 燃烧的敦刻尔克(3)第170章 豹式坦克第322章 维也纳仲裁(3)第269章 大地中海战略第246章 海军参战第368章 基辅会战(17)第2章 一战第333章 北非的战争(4)第277章 英国战役第267章 停战协议第305章 英国战役(5)第331章 北非的战争(2)第77章 初战卡塞雷斯(3)第92章 抓捕第10章 啤酒罐*第80章 初战卡塞雷斯(6)第358章 基辅会战(7)第5章 战后第305章 英国战役(5)第151章 苏芬战争(13)第2章 一战第323章 维也纳仲裁(4)第232章 办法第75章 初战卡塞雷斯第249章 英德大决战(4)第366章 宣战第225章 激战在阿布维尔第378章 预备队,我不干第370章 雷德尔的想法第99章 捷克第426章 攻击莫斯科(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