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抢先攻击

史密斯的推测很快就得到了证实。

13日凌晨1点过,也就是在收到由海军司令部转发的情报之后不久,通信参谋送来第一份侦察报告。

任务编号“13”的F/A-18D,在舰队西南,准确点说是215度方向上发现了1支规模庞大的舰队,怀疑是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只不过,侦察机只能确认,在试图逼近的时候遭到舰载预警机锁定,紧接着还发现了1艘“青州”级防空巡洋舰,却没有发现梁夏舰队里的超级航母。

这个结果,跟具体战术安排有关。

其实,战前侦察一直就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在舰载预警机诞生后,侦察成了一件十分凶险的事情。

当然,侦察机的战损率一直居高不下。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中,侦察机的损失率居舰载机之首。在开战的最初3年里,也就是最激烈的3年,侦察机的损失率一直都在25%以上,某些时候甚至是有去无回。

到了现代,侦察机往往会在发现敌舰之前,被敌人的预警机发现,然后遭到敌方战斗机拦截,或者遭到防空战舰的攻击,很难有机会突破敌舰队防空网,更别说发现躲在防空网里面的航母。

针对这个问题,各国海军采用的应对办法不尽相同。

梁夏海军把重点放在侦察机的突防效率上,也就是想办法不让侦察机暴露,而且把希望寄托在隐身技术上。

这也是梁夏海军大力推进新式舰载攻击机,也就是“攻-12”项目的关键所在。

其实,也可以反过来说。

正是需要执行包括战前侦察在内的高风险任务,所以在设计阶段,梁夏海军就高度重视新式攻击机的隐身性能。

为此,不惜放弃了其他重要性能。

至少在隐身设计上,“攻-12”远远超过了由空军主导的,带有试验性质的“攻-11”,甚至比即将正式服役的“战-20”还要稍微好一点,跟空军努力打造10多年,至今都没有服役的“轰-12”差不多。

要说的话,“攻-12”完全可以看成是“轰-12”的缩小版。

按梁夏海军的战术设想,凭借无与伦比的隐身性能,“攻-12”能够轻而易举的渗透敌人的防空网。哪怕隐身也是相对的,仅缩短了敌方雷达的探测距离,只要离得足够近,仍然会被雷达探测到,可是对于攻击机来说,并不需要直接冲着敌人的防空战舰而去,也不需要飞到航母的上空。

在执行侦察任务的时候,侦察机能够依靠自身的传感器,在相对较远,也就是比较安全的距离上,发现敌人的航母。即便是发起攻击,也可以在相对较远的距离,比如区域防空导弹的射程之外投射反舰导弹。

也就是说,优秀的隐身性能,能够有效的提高舰载机的作战效率。

其实,这也是大势所趋。

梁夏海军有“攻-12”项目,纽兰海军也有类似的,即A-12项目,而且进度跟梁夏海军的“攻-12”项目差不多。

关键还有,纽兰海军的A-12项目跟“攻-12”项目基本上是大同小异!

最明显的区别,也就是受到搭载平台的限制,纽兰海军使用的蒸汽弹射器的性能稍微差一些,舰载机的起飞重量更低,因此A-12的尺寸与重量都比“攻-12”小,在主要性能上有一些差距。

不过,最为重要的就是,A-12肯定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服役。

其实,该项目从启动到现在,已经延期了数次,而且很有可能会继续推迟。

正是如此,纽兰海军才另辟蹊径,用多用途战斗机执行侦察任务。

在此之前,纽兰海军都是用航程更远的重型攻击机执行侦察任务,而多用途战斗机的航程都不会太远。

只是,多用途战斗机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

有更强的自卫能力,不但能应付敌人的防空战斗机,也意味着在遭到拦截之后,不需要立即转向返航。

如果需要,甚至能强行突防。

比如F/A-18D,在海平面的最大飞行速度都超过了音速,高空速度达到了1.8马赫。虽然比F-14B这样的重型制空战斗机慢得多,但是能以更快的速度飞行,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战术选择。

不算航程,F/A-18D执行侦察任务的能力确实超过了A-6D.

要说的话,1500千米的作战半径其实也够了,毕竟A-6D在挂上4枚反舰导弹之后,作战半径也就只有这么远。

如果考虑到时间敏感性,也就是常说的时效性,再远也没有意义。

只是,F/A-18D根本就不是隐身飞机。如果是在中高空飞行,那么在很远之外就会被敌人的预警机与防空战舰发现,然后遭到战斗机拦截,或者是遭到防空导弹攻击,同样无法突破舰队防空网。

针对这个问题,除了要在战术上取巧之外,还要在技术上下功夫。

按照安排,这些F/A-18D在到达侦察海域之后,都降低到超低空,尽量把飞行高度控制在50米以下。

这个高度,已经处于防空战舰的探测盲区。

即便是预警机,对超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也不会远到哪里去,通常在300千米左右,而且受到海面反射产生的干扰,识别与锁定距离都在200千米以内。如果天气太糟糕,还会进一步缩短。

不过,这不是关键所在。

每架F/A-18D挂了两具任务吊舱,其中的一具搭载的是光学侦察设备,另外一具是电子对抗吊舱。

该吊舱内,有一套完整的电子侦察与对抗设备。

关键还有,这套设备不但能探测到防空战舰搭载的对空搜索雷达发出的电磁波,对预警机也一样。

其实,这就是一部雷达告警设备。

依靠这套设备,侦察机能及时知道是否被敌人发现,并且在遭到攻击之前进行规避。

此外,还能够根据截获的无线电信号,对敌人的探测平台做出大致判断,比如是不是防空巡洋舰。

要说的话,被动探测本身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侦察手段。

其实,就是靠这种侦察吊舱,那架F/A-18D才及时的发现预警机,并且沿着预警机的探测边缘渗透了梁夏舰队的防空圈,在继续向西南方向飞行的时候,遇到了那艘“青州”级防空巡洋舰。

到这一步,已经足够了。

“青州”级是梁夏海军,乃至全球最先进的防空巡洋舰,跟纽兰海军的“提康”级旗鼓相当,准确说还要强大一些,主要是采用了全新的舰体,而不是像“提康”级那样,用驱逐舰的舰体凑合。

关键就是,“青州”级的数量并不多。

在大战爆发前,服役的也才20多艘,全都编在航母战斗群里面,负责为航母提供直接掩护。

也就是说,在那艘“青州”级附近肯定有一艘航母。

用防空巡洋舰引开敌人的侦察机?

显然是想多了。

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指挥官再是厉害,也没法未卜先知,也就是提前知道有侦察机在朝这边飞来。

再说,如果真知道,那就更不应该把防空巡洋舰支走了。

在舰队防空作战中,像“青州”级这类防空巡洋舰,拥有不可取代的价值。不止是配备了先进的雷达,以及强大的防空导弹,还跟完善的指挥系统有关,也只有防空巡洋舰能够有效的指挥舰队防空作战。

其实,在防空巡洋舰大型化之后,航母就不再指挥防空作战。

正是如此,在收到报告之后,斯塔克没有耽搁,立即就下达命令,取消第二轮侦察,准确说是让第二批侦察机暂时留下,首先让执行攻击任务的舰载机,以及护航战斗机做好起飞准备。

因为在拟定计划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斯塔克做的调整,并没打乱航空部门的作战安排。

需要做的,也就只是把执行侦察任务的F/A-18D拖到飞行甲板的后面,然后让停在待命区与机库里的A-6D与F-14B加油装弹,并且按最高出击强度的顺序,在飞行甲板上面排好队伍。

这套作业,至少要一个小时才能完成。

主要就是,A-6D与F-14B是重型舰载机,加油与装弹需要大量时间,而“尼兹”级上总共才6座综合补给站。

要说的话,这也是“尼兹”级的头号缺陷。

因为基础设计是来自“纽兰”级,而且纽兰海军缺乏使用航母的经验,所以在“尼兹”级上,只配备了6座综合补给站,一次只能够为6架舰载机服务,而且位于降落区的两座还受到限制。

等到“尼兹”级开工建造后,纽兰海军才发现这个问题。

准确的说,其实是获得了梁夏海军“薛远征”级超级航母的一些情报,得知该航母的综合补给站由“陈炳勋”级的6座,增加到9座,而且从第二批次开始,在右舷的舰岛前后各增添了一个露天维护区,在必要的时候也能够用来为舰载机进行补给作业,从而让补给战达到11个。

正是如此,“尼兹”级的第二批增加了2个综合补给站,而且在舰岛前方开辟了露天维护区。

只是,现在看来多花点时间,并不是坏事。

总共出动了24架F/A-18D执行侦察任务,附近的侦察机在收到友机呼叫之后,都会立即赶过去。

不出所料,很快就会有新的消息。

果不其然,只过了不到10分钟,通信参谋送来最新的报告,又有3架F/A-18D发现了梁夏战舰。

关键还有,其中1架还遭到了战斗机拦截,在报告的时候被敌机击落。

毫无疑问,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就在那。

此外,根据这些F/A-18D提供的报告,已经能够大致确定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方位,准确的说是活动范围。

大致方向没有明显变化,距离在1100到1300千米之间。

不过,或许还要远一些。

道理也很简单,这几架F/A-18D都没突破梁夏舰队的防空网,在外围遭到拦截,没能发现舰队里面的航母。

在通常情况下,航母肯定更靠后,不过也不会离得太远。

实际的距离不会超过1500千米。

只是,这也够远了。

当地时间13日的1点30分,在第五架F/A-18D发回报告后,斯塔克没再犹豫,下达了攻击命令。

虽然还没找到航母,但是斯塔克非常清楚,这或许是唯一的机会。

关键就是,在暴露行踪之后,第六十一特混舰队肯定会转向规避,甚至有可能在转向后全速逃逸。

不要忘了,按照CIA提供的情报,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还在2000多千米之外呢。

哪怕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全速向西航行,也要在13日天亮后,才能出动舰载机对离得近的第52特混舰队发起攻击。

如此一来,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就没有理由提前跟第51特混舰队交战。

此外,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首要任务,其实是派战斗机为轰炸机护航,而轰炸机携带的重型反舰导弹有数百千米的射程,因此就算是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向西撤退,也能够完成这个关键任务。

拉开距离,还能够保证自身安全。

显然,只需要几个小时,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就能够逃出第51特混舰队的攻击范围。

要说的话,根本等不到几个小时之后,因为那些F/A-18D在发现了梁夏舰队的同时,也暴露了第51特混舰队,至少让梁夏舰队的指挥官知道,在1500千米的范围内有1支纽兰海军的特混舰队。

不出所料,梁夏空军的轰炸机很快就会杀过来。

不管怎样,再也不能耽搁了。

可惜的是,还要等大约半个小时。

不为别的,执行攻击任务的舰载机还没有做好起飞准备。

如果提前出动,必然会降低航空作业效率,也就无法达到最大的出动规模。

按照斯塔克的安排,在首轮攻击当中,3艘航母要把搭载的A-6D全都派出去,而且各自安排8架F-14B执行护航任务,分3支机群,从梁夏舰队东北、东面与东南方向同时发起攻击。

此外,还要在此后各出动4架F-14B增强舰队防空。

也就是说,每艘航母要出动36架舰载机。

虽然在理论上,“尼兹”级在1个攻击波次中,最多能够出动42架舰载机,但是其中包括24架F/A-18或者是A-7。如果全是重型舰载机,因为占用的甲板面积更大,所以实际出动量肯定要少得多。

36架差不多已经是极限了。

此外,还要考虑蒸汽弹射器。

连续弹射满载起飞的重型舰载机,而且一直保持最快的弹射频率,就算“尼兹”级也吃不消。要不了多久,就会因为损耗的蒸汽太多,导致锅炉的压力降低,使得蒸汽弹射器无法达到最大功率。

这样一来,必须得充分利用飞行甲板,也就得严格按照计划行动。

结果就是,一直等到凌晨2点过,“尼兹”号才把第一架挂着4枚AGM-84的A-6D弹射出去。

15分钟之后,也就是2点1刻过,最后1架F-14B升空。

第36章 大败亏输第82章 不谋而同第254章 授衔与表彰第350章 替死鬼第317章 决战姿势第312章 不再等第51章 变与不变第224章 接踵而至第218章 豁出去第224章 接踵而至第246章 覆灭第599章 无法解决的矛盾第632章 老王出马第563章 攻敌不备第436章 陷阱在前第176章 这是幻觉吗第576章 战略欺骗第19章 一惊一喜第26章 怪人第42章 突然发难第257章 飞来横祸第161章 沧海一粟第147章 天罗地网第114章 突发事件第612章 出征第218章 豁出去第224章 接踵而至第526章 绝望之余第375章 独树一帜第150章 左右为难第86章 关键课题第104章 攻防转变第330章 向前或向后第280章 不安因素第277章 冤大头第199章 战略方案第62章 再相逢第577章 会师第256章 反向突击第468章 前期准备第455章 远征舰队挨炸第216章 再遇张小卿第143章 黄粱一梦第7章 击沉第91章 “赤诚”覆灭第610章 一席之谈第109章 合围到位第209章 感情牌第482章 拉锯战第122章 王子参战第453章 勾心斗角第89章 返航第484章 传统盟友第395章 面面俱到第144章 等待时机第244章 顽强奋战第131章 敢想敢说第444章 一无所获第226章 完成态的舰载机第164章 对攻局面第161章 沧海一粟第61章 劲敌出现第413章 三人成虎第625章 关键证据第310章 大婚之日第133章 不敢松懈第65章 无可奈何的选择第22章 空地联合第407章 顽强巨兽第603章 回家第118章 战术调整第500章 轮番攻击第242章 胆战心惊第89章 进退两难第315章 重编的航空兵第231章 陆航军官造反第134章 亦师亦友的对手第57章 先驱第613章 强攻的局面第261章 痛下血本第276章 艰巨考验第284章 注定会被遗忘的尘埃第234章 最后的舰队第73章 举棋不定第353章 快准狠第102章 地面战争第366章 谁输谁赢第464章 第一个难题第326章 连番挑衅第79章 黄蜂的毒刺第166章 一语成谶第318章 年轻人的眼界第272章 赐婚第28章 风云突变第324章 苦肉计第39章 内忧外困第165章 独木难支第167章 军人的价值第93章 天神是怎么练成的第110章 通宵未眠
第36章 大败亏输第82章 不谋而同第254章 授衔与表彰第350章 替死鬼第317章 决战姿势第312章 不再等第51章 变与不变第224章 接踵而至第218章 豁出去第224章 接踵而至第246章 覆灭第599章 无法解决的矛盾第632章 老王出马第563章 攻敌不备第436章 陷阱在前第176章 这是幻觉吗第576章 战略欺骗第19章 一惊一喜第26章 怪人第42章 突然发难第257章 飞来横祸第161章 沧海一粟第147章 天罗地网第114章 突发事件第612章 出征第218章 豁出去第224章 接踵而至第526章 绝望之余第375章 独树一帜第150章 左右为难第86章 关键课题第104章 攻防转变第330章 向前或向后第280章 不安因素第277章 冤大头第199章 战略方案第62章 再相逢第577章 会师第256章 反向突击第468章 前期准备第455章 远征舰队挨炸第216章 再遇张小卿第143章 黄粱一梦第7章 击沉第91章 “赤诚”覆灭第610章 一席之谈第109章 合围到位第209章 感情牌第482章 拉锯战第122章 王子参战第453章 勾心斗角第89章 返航第484章 传统盟友第395章 面面俱到第144章 等待时机第244章 顽强奋战第131章 敢想敢说第444章 一无所获第226章 完成态的舰载机第164章 对攻局面第161章 沧海一粟第61章 劲敌出现第413章 三人成虎第625章 关键证据第310章 大婚之日第133章 不敢松懈第65章 无可奈何的选择第22章 空地联合第407章 顽强巨兽第603章 回家第118章 战术调整第500章 轮番攻击第242章 胆战心惊第89章 进退两难第315章 重编的航空兵第231章 陆航军官造反第134章 亦师亦友的对手第57章 先驱第613章 强攻的局面第261章 痛下血本第276章 艰巨考验第284章 注定会被遗忘的尘埃第234章 最后的舰队第73章 举棋不定第353章 快准狠第102章 地面战争第366章 谁输谁赢第464章 第一个难题第326章 连番挑衅第79章 黄蜂的毒刺第166章 一语成谶第318章 年轻人的眼界第272章 赐婚第28章 风云突变第324章 苦肉计第39章 内忧外困第165章 独木难支第167章 军人的价值第93章 天神是怎么练成的第110章 通宵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