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鞠躬尽瘁

新二年的新年很快就过去了,盘点上一年度的成败得 广宇必须要做的功课。虽然维新元年的年末时分发生了武昌变乱,酿造了一定的损失,但从这一年整体施政经历来看,朝廷大有建树。

一年来,朝廷接连摧毁了三个贪污集团,不但查获了大量的账银,更拿下了大批贪官污吏。这种为宣示刷新吏治而动真格的做法让对腐败怨恨不已的民意和舆论适时找到了出气口,民心方面隐然大有振作,巩固了林广宇执政的基础,亦让人见识了皇帝的手段和魄力。

宪政方面,随着帝国宪政党的成立和各省 议局的陆续召开,宪政已经成为朝廷政治生活的常态,而过渡内阁的设立则愈发验证了这种常态是真诚的而非虚伪的,是前进的而非倒退的,舆论和民众不是傻子,他们可以清晰地从内阁成员名单中看出朝廷施政的用意,光是平常时期“皇族和军人不得为相”这一条,便让很多人看好九年立宪的前景。

新政方面,通过两开的购并、招商局的整顿、汉冶萍公司的扩充和调整,整个新政呈现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影响十分深远,更要紧的 是,林广宇的一系列做法让民众相信朝廷鼓励商办、鼓励发展民族实业的努力是真诚的,尤其是引进德国的技术、资金、人才、机器等要素 后,民间愈发觉得有大干一场的冲动,由于产业政策千头万绪,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政策或许会有所变形、走样。但基于对事务复杂性的理解,宽容地舆论依然为之叫好洋务运动三十年都没能搞好地东西,确实不能奢望在一夕间便可得到扭转。

而且即便是武昌变乱的事情。朝廷依然得分不少。这场变乱给民众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但林广宇经过周密部署,最终依靠了禁卫军将这股历次以来风波最大、涉及革命党最多、局势最为危急地革命打压了下去,不但显示了朝廷武力的强悍,更表明了中央对于地方政权的掌控力度。

在举事过程中,经过《帝国日报》连篇累牍的宣传。远距离革命家的名声再一次为舆论所提起,起码在他们看来,湖北新军的闹事完全是因为少数革命党煽动地结果,而革命党煽动新军开始闹革命时,自己却脚底抹油溜了组织武装叛乱的几个重要头目一个也不曾落入法网。

另外,在善后过程中,朝廷动用了大量银钱,采用给丧葬费、帮助新建新房、准予豁免今后几年赋税等形式抚恤民间。破天荒第一次对民间进行了抚恤,明确表达了民众是国家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见,虽然善后的银子还是在湖北方面那500两银子里开支,但起码彰显了朝廷的名声和大义。对锡良这样一个新上任的总督而言,在湖北进行各项工作也顺利了许多。

原本对革命还心驰神往的部分青年在目睹武昌城几乎毁于战火的现实后。产生了种种疑问以如此巨大地代价搞革命,后果不能保证,秩序却已然全部破坏,果真是民心所向?至少,武昌城的无辜平民不会如此认为,平素巡防营军纪再败坏,腐败官僚再甚,也不会有如此家破人亡的局面。

正是由于在这三层主要工作方面取得了卓越地位,朝廷威信离开了自辛 后一直向下的下降通道而开始走出了出来,形成了一个显著地上升过程。通过对直隶、湖北、江苏各省主要官员的调整,朝廷对于地方地掌控力也有所增强,两江和闽浙总督的废除,已经说明了今后官制改良的方向,亦昭示了朝廷继续革新的决心。

现在既然民心可用,那么进行维新二年的施政当有事半功倍的效 果。维新二年排列的事情同样满满当当,包括召开议会,选举责任内 阁,修改钦定宪法,改良地方官制,发展实业等诸多方面,而其头一样大事便是新年后即将举行的高等文官考试。

这场考试的举行,被舆论视为不是科举的科举,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亦同样是一桩显著而牵动人心的改良举措。4前,学部曾专门制订了归国留学生考试章程8,其要旨是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共分两场,第一场在学务处按学科门类考试,算是初选;第二场在保和

史命题,“观其学识,以宗旨纯正,文笔明畅为合格 试。考试结果分一二三等,即最优、优、中等-,

士、举人、拔贡等出身,再行分配官职。

但是,这套体制存在着两个较大的弊病。第一,国内的学子无法参加,很多寒门学子,其实在国内各处新学学堂已经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是因为囊中羞涩而无法留学深造,亦被隔绝于宦途之外,而有钱人家的子弟却能够大洒金钱去外国镀金,特别是从日本回来的留学生,着实良莠不齐;第二,分配的官职不尽合理。第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中的学生,分别被分配了翰林院检讨、内阁中书、知县等官职,较之他们在国外学习的专业,其官职分配并不合理,纯粹是用就有科举的模式来硬套新学的人才,可谓牛头不对马嘴。

针对这样的混乱局面,林广宇认为着实有大力提升的必要。他在不同场合明确宣布:当年遽废科举,可能是太过仓促了一些,科举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大典,固然有其弊端,但千百年来国家非以此种手段招收官员,寒门子弟非以此种途径不得以登堂入室。可见,所错者不是手段本身,而是执行这种手段的人和意义“有弊者,不在科举之形式,而在科举之内容,如能改良内容,使之适应新学,何必尽废?”

关于科举的废除,林广宇在原来的时空曾将其概括为清廷灭亡的隐形原因之首(显性原因是皇族内阁和干线国有),废除科举后,广大读书人在一夜间失去了向上提升的通道,自然与这个政权产生隔膜,乃至于离心离德。而这些知识分子通常都是在各地掌握舆论,拥有一定声望的人物,作为帝国的中坚力量,失去了他们的支持,很难说这种统治是稳固的。林广宇个人就认为,科举其实不必尽废,只要将其改造,废弃四书五经,完全改成考核新学就可。

当然,科举既然已经废除,再恢复起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必要,高等文官考试足以让人期待。朝廷推行这种政策,就是要让天下民众所知悉,只要认真读书,善于学习,一定能通过公平竞争的途径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在新的文官考试举行之前,林广宇还在太和殿举行一场荣誉颁布仪式,授予一批老留学生以科举出身。他们在过去的30年间,一直学习西学,只是由于没有正经的科举出身,一直为他人所诟病与看不起,在这么多年的宦海沉浮中吃足了苦头。现在朝廷既然出台政策,可以授予归国留学生以科举出身,那么这批老资格的留学人员,年岁既大、地位亦高的老留学生更应该获得进士出身的称号。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授詹天佑、魏瀚、李维格、郑清 、吴仰曾、 荣光、杨廉臣工科进士称号。”太和殿里响起了王商抑扬顿挫的声音,随着他念一个,下面便有人应声而上。

这其中既有本人亲临的,也有他人代领的。比如严复、辜鸿铭、王邵廉、伍廷芳等一同被授予文科进士称号,严复由萨镇冰带领,其余三人都是亲领,在这样关键的场合,即便已做到了外务部侍郎,平素也是特立独行的辜鸿铭也摆脱不了激动、伤感、惆怅的情绪足可以让人大笑三声,亦足以令人潸然泪下。特别是严复,当年从英国留学归来时因为没有科举功名而被同僚所看不起,他虽然发愤图强三次参考进士,但都名落孙山,令人扼腕叹息,亦成为本人的一桩心病。现在得如此补偿,怎能不感激涕零?

“授张康仁法科进士;授陈联祥格致科举人;授李大受、温秉仁、刘冠雄、江起鹏、 佑昌工科举人称号……”王商念一串,下面谢恩的人就多一串。

“辜鸿铭,现在感觉如何?”林广宇笑问道。

“臣脑海里只有四个字。”

“哪四个字?”

“鞠躬尽瘁!以不负皇上重用之意。”

“鞠躬尽瘁?好好,过几天的文官考试,你可要替朕好好把关。”

“臣遵旨谢恩……”

第34章 心有灵犀第40章 殊途同归第50章 众矢之的第28章 直言不讳第29章 深不可测第22章 别出心裁第18章 敲山震虎第51章 积极稳妥第80章 深度介入第39章 分道扬镳第78章 借力打力第37章 头头是道第34章 牵动心弦第46章 晋封爵位第89章 杀气逼人第20章 诱之以利第90章 危在旦夕第90章 危在旦夕第51章 积极稳妥第42章 五体投地第56章 中外同理第43章 风云际会第58章 帝国宪法第77章 暗云飞舞第29章 深不可测第57章 御案九件第58章 回心转意第59章 宪法草案第85章 军歌嘹亮第32章 官制改革第37章 狗急跳墙第59章 宪法草案第81章 渐次推行第37章 头头是道第32章 新的方案第11章 雷霆万钧第35章 作茧自缚第7章 真才实学第62章 另有用意第39章 分道扬镳第27章 相互妥协第12章 大张旗鼓第27章 相互妥协第5章 建章立制第3章 铁厂之辩第35章 额外插曲第95章 循序渐进第27章 相互妥协第23章 人才荟萃第66章 群策群力第42章 五体投地第10章 惊天巨变第15章 兵事兴革第38章 动之以情第33章 各显神通第38章 锋芒毕露第55章 左右为难第9章 先易后难第23章 人才荟萃第37章 争吵不休第17章 鞠躬尽瘁第82章 如履薄冰第14章 谋定后动第13章 英魂不灭第61章 近代要素第73章 明修栈道第26 将计就计第43章 风云际会第38章 动之以情第24章 走出阴影第90章 铁的手腕第56章 中外同理第95章 制度改良第81章 密谋方案第34章 生离死别第94章 趁势改革第78章 借力打力第24章 两全其美第21章 双管齐下第7章 身陷雷区第51章 积极稳妥第78章 借力打力第33章 以退为进第2章 浴雷重生第100章 新的起点第32章 海阔天空第5章 果断决策第48章 始于海关第24章 两全其美第35章 虚虚实实第22章 势在必然第97章 深入调整第32章 新的方案第52章 维新重宝第6章 惊心动魄第20章 诱之以利第22章 方寸大乱第25章 因势利导第61章 明察暗访第15章 惴惴不安
第34章 心有灵犀第40章 殊途同归第50章 众矢之的第28章 直言不讳第29章 深不可测第22章 别出心裁第18章 敲山震虎第51章 积极稳妥第80章 深度介入第39章 分道扬镳第78章 借力打力第37章 头头是道第34章 牵动心弦第46章 晋封爵位第89章 杀气逼人第20章 诱之以利第90章 危在旦夕第90章 危在旦夕第51章 积极稳妥第42章 五体投地第56章 中外同理第43章 风云际会第58章 帝国宪法第77章 暗云飞舞第29章 深不可测第57章 御案九件第58章 回心转意第59章 宪法草案第85章 军歌嘹亮第32章 官制改革第37章 狗急跳墙第59章 宪法草案第81章 渐次推行第37章 头头是道第32章 新的方案第11章 雷霆万钧第35章 作茧自缚第7章 真才实学第62章 另有用意第39章 分道扬镳第27章 相互妥协第12章 大张旗鼓第27章 相互妥协第5章 建章立制第3章 铁厂之辩第35章 额外插曲第95章 循序渐进第27章 相互妥协第23章 人才荟萃第66章 群策群力第42章 五体投地第10章 惊天巨变第15章 兵事兴革第38章 动之以情第33章 各显神通第38章 锋芒毕露第55章 左右为难第9章 先易后难第23章 人才荟萃第37章 争吵不休第17章 鞠躬尽瘁第82章 如履薄冰第14章 谋定后动第13章 英魂不灭第61章 近代要素第73章 明修栈道第26 将计就计第43章 风云际会第38章 动之以情第24章 走出阴影第90章 铁的手腕第56章 中外同理第95章 制度改良第81章 密谋方案第34章 生离死别第94章 趁势改革第78章 借力打力第24章 两全其美第21章 双管齐下第7章 身陷雷区第51章 积极稳妥第78章 借力打力第33章 以退为进第2章 浴雷重生第100章 新的起点第32章 海阔天空第5章 果断决策第48章 始于海关第24章 两全其美第35章 虚虚实实第22章 势在必然第97章 深入调整第32章 新的方案第52章 维新重宝第6章 惊心动魄第20章 诱之以利第22章 方寸大乱第25章 因势利导第61章 明察暗访第15章 惴惴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