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玄机

镇江府北,万流东注的大江之中,有一山独立。远望如出水芙蓉亭亭玉立在滔滔江水中,有着说不出的幽绝美艳。

江是长江,山是金山。

日头早升,铺下金光万道,落在粼粼江水中,更显水静天青山如倒影,如梦如幻如在镜中。

北宋沈括到此,就因此景曾赋诗赞道:“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

云梦公主一到岸边,远望金山秀丽,却无暇欣赏,只是问道:“卫铁衣,船呢?”

卫铁衣立即答道:“公主,卑职早派人让镇江知府准备了船只……”

原来姚广孝虽休息,可卫铁衣并不清闲,连夜派人快马前往镇江府,让镇江知府准备船只,说有要员要过江前往金山。云梦公主为了讨好姚广孝,自然事先要把所有事情准备的妥帖。

可见到岸边的船只时,卫铁衣神色异样,略带尴尬。

江岸早停泊艘大船,居然有四层之高,十多丈长。那大船巍峨庞大,近看竟如宫殿般耸立。

原来镇江知府见五军都督府有令,虽不知道要员是谁,怎敢怠慢,加力巴结,竟然调动大明军舰前来。

这时大明有郑和数下西洋,扬名世界,造船航海业真正到了天下巅峰之境,举世无二。

镇江知府准备这种船只,用来前往江心的金山,倒有种滑稽之感。

卫铁衣也没想到这般声势,不由脸红。云梦公主倒是喜欢这种气魄,笑道:“这船极好,很妥当了。上师,要不要把两岸渡口都封住呢?”她一番好心,为求保护姚广孝,倒是出言无忌。可看到姚广孝的脸色,笑容陡然凝住。

姚广孝脸上,绝没有半分喜悦之感,他望着那大船,突然道:“这是谁的主意?”

谁都听出姚广孝语气中,竟有了不满。卫铁衣一颗心沉了下去,但还是道:“是卑职……”

姚广孝本是木然的神色中,陡然有了分激动,但还能缓慢道:“难道你不知道,一粥一饭,农家来之不易,半丝半缕,都要百姓辛苦织成?调动这一船,看似容易,但其中不知要消耗多少百姓的血汗!百姓劳乏,我等于心何忍?圣上素来重廉俭,屡次谆谆教诲,让尔等不要铺张,体谅民生,尔等如此行事,岂不辜负了圣上的一番苦心?”

他这般说话,威严肃穆,在那一刻,不再是道僧,终于又露出大明宰相的威严。

卫铁衣面露羞愧,半晌无语。

云梦公主心中不满,暗想你这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不过是调一艘军舰,我们是想让你舒服一些,你至于把人家骂得狗血喷头吗?

可出南京之前,杨士奇再三嘱托,让云梦不要再树强敌,有两个人能不惹尽量就不惹,一个是秋长风,另外一个当然就是姚广孝了。

云梦公主虽然心中诋毁,但觉得自己还是应该以大局为重,委屈道:“上师,这全是我的主意。可你是上师,本该如此……”还待再说下去,见姚广孝冷冷地望过来,云梦公主下面的话全部咽了回去。

姚广孝目光中虽有不满,但终究没有再斥责云梦,只是缓步踱向江边。

云梦公主心中得意,暗想你说得冠冕堂皇,不还是要坐大船吗?

早有军官迎上来,见到卫铁衣,巴结道:“大人,请上船吧。”

卫铁衣见姚广孝钉子一样的站着,丝毫没有上船之意,心下为难。

这时轻舟一叶划过来,船上一人道:“上师,请上船。”

众人诧异,举目望去,见到划船的竟是秋长风,不由大为惊奇,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下马,找了一艘船来?

姚广孝点点头,轻轻叹口气,神色萧索地跳上了小舟。姚三思见状,慌忙下马也跟随跳到了小舟上。

云梦公主见姚广孝不乘大船,竟选小舟,又气又急,气的是一番好意喂了狗,急的是,这个秋长风拍马屁的功夫显然技高一筹,这次又讨了上师的欢心。

那小舟不大,连马都装不下,当然装不下云梦公主这些人。云梦公主急中生智,忙喊道:“叶姐姐,你跟着秋千户保护上师,我们再找船过去。”她让叶雨荷保护是虚,观察动静是实。

叶雨荷明白云梦的意思,却正中心意,跳下马来,轻身一纵,到了小舟之上。

江水粼光如梦,仿佛全落在了秋长风双眼中。叶雨荷见秋长风望过来,移开了目光。秋长风笑笑,荡起双桨,小舟如叶,飘荡向金山行去。

船入江中时,姚广孝没了黑衣宰相的肃穆,又恢复木然的表情。他要到金山,探寻《日月歌》中有关金山留偈一语的奥秘,但眼看要到了金山,看起来反倒没有想象中的激动急切。

水波荡漾,叶雨荷目光从江面掠过,突然落在秋长风的身上,低声说道:“我帮你划船如何?”

她少有这么柔声的时候,倒让秋长风有些意外。可秋长风随即空出一只船桨道:“故所愿而,不敢相请。”他侧过了身子,空出位置,叶雨荷缓缓坐到秋长风的身侧,接过一桨,协同着秋长风的节奏轻划碧水。

江水荡漾,水映秋阳。那只玉手持桨,也映在江水之上,白云之旁。

秋长风不语,叶雨荷亦是沉默,二人之间,有股难言的沉寂。

不知许久,叶雨荷突然道:“天凉了。”

秋长风斜睨过去,见到那匀好雪白的脸颊,长睫对剪下的涵光,点头道:“不错,天凉了。”他说的是废话,他素来不喜说废话,但此时此刻,他似乎不介意说着不相干的废话。

叶雨荷望着那渐渐行近,玲珑秀丽的金山上的塔尖,又道:“过了秋天,就入冬了。”

她说的更是废话,可秋长风竟点头道:“是呀,到了冬天就会更冷。”

叶雨荷突然飞快地望了秋长风一眼,浮光掠影般的又移开,似是漫不经心道:“冬天了,就会下雪。”

秋长风笑笑,有些惆怅道:“可江南很少见到雪。”

天冷了,欲雪了,江南还是青翠葱郁的迹象,但遥远的地方,起风了,风如刀,吹到身上,透骨的冷。

叶雨荷握着木桨的手掌,突然紧了下,阳光照耀下,好像透明般。她略带紧张和期盼地问道:“你见过北方的雪吗?”

她究竟期盼紧张什么?

“当然。”秋长风目光闪烁道:“你莫要忘了,我一直在顺天府。”

叶雨荷秋波中似乎有了层蒙蒙雾气,突然道:“塔亭将雪了吧?”她好像漫不经心地说出了这一句,可持桨的手竟然如握剑般的凝重。

许久,不闻有声,叶雨荷扭过头去,见秋长风只是望着前方,并不言语。那阳光落下,水波粼粼,晃在秋长风的身躯上,伟岸中带分恍惚。

叶雨荷双眸中竟带分热切,望着秋长风道:“你去过塔亭吗?”

秋长风似被水光所耀,眨眨眼,半晌才道:“塔亭,在哪里?这会就下雪了?”

叶雨荷本是略带感情的双眸中突然又现出了冷——极北的冷,可就算那种冷,也掩盖不住她眼中的失落之意。就算是姚三思,都看出了叶雨荷的失落,可他不解叶雨荷为何失落?

塔亭?将雪?

这个本来一直冷漠平静的浙江捕头,为何今日突然对秋长风说句没头没脑的话来?

秋长风似乎也在琢磨着叶雨荷的用意,皱眉道:“塔亭?”

“塔亭在奴儿干都司,黑龙江入海口的附近。”一人突然道。

叶雨荷一凛,扭头看去,见到说话的人竟是姚广孝,不由略有讶然。她显然没有想到过,姚广孝竟然也知道塔亭,这天底下,好像没有这个黑衣宰相不知道的事情。

姚广孝好像什么都不放在心上,却又什么都听在耳中。望着渐近的金山,姚广孝缓缓道:“天子为防北疆边患,这才设的奴儿干都司……”他看似神思幽幽,又陷入往事如烟中。

原来朱棣“靖难”后,夺取南京,却不喜南京,在永乐四年就开始营建北京,一直为迁都做着准备。

别人都以为朱棣是忌讳南京之地,这才想要选址北京,只有姚广孝才知道朱棣用意深远。朱棣久在边陲,知道北疆边患频频,迁都北京却是想钳制北方铁骑、为大明江山安危着想。

朱棣在永乐七年,为了抑制鞑靼和瓦剌,更在北京之北建奴儿干都司,主要管辖如今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和库页岛等地,更加环卫北京的安全。

若非朱棣深思远虑,执意要迁都北京,暂时遏制住北疆的隐患,大明如何能有今日的太平生活?

叶雨荷却没有想那么远,见姚广孝提及朱棣,扭过头去,似乎不再想谈论这个话题。

姚广孝突然又道:“塔亭很冷,很冷很冷。”他身子微颤,像是想到了一件事情,突然道:“记得当年解缙的家人,都被流放到了那里。不知道……现在还有活的没有。”

叶雨荷身子微震,那一刻,脸突然变得若塔亭外飘雪一样的白。

紧接着,船身一震。叶雨荷霍然站起,五指就要摸到剑柄,就听到秋长风轻淡道:“船靠岸了。”

叶雨荷见到秋长风平静的面容,终于轻吁了一口气,抢先跳到了岸边。望了秋长风一眼,一时无言。

她在那夜,听秋长风念及诗词的时候,蓦然怀疑曾经见过秋长风。她言语试探,却大失所望,同时忍不住想:“我实在是鬼迷心窍,秋长风是个锦衣卫,怎能会是当年救我的那个人?他根本连塔亭都不知道!”当年她在塔亭遇到个极大的危机,生死一瞬,一人突出救了她,让她一直困惑至今。可转念又想:“他若非当年救我的人,那晚怎么刚好说出了那首词,真的是巧合吗?他心机深沉,莫非是故意装作不知道塔亭?可他若是救我的人,他和我本素不相识,当年为何要冒险救我?”

叶雨荷正困惑间,江中有几艘小舟先后靠岸,云梦公主亡羊补牢,终于及时赶到。

姚广孝不等云梦上岸,已向山上行去。

金山历来是游历圣地,名胜古迹俯拾皆是。

不说楞伽台、观音阁、仙人洞,只说那南北半山耸立的双塔,就有气势凌云、鸟瞰江天之气魄。

那双塔本是宋哲宗元符末年宰相曾布所建,一名“荐慈塔”,一曰“荐寿塔”。

姚广孝到了金山后,并不去塔中,只是循山路而上,很快到了楼阁沉沉的金山寺大殿前。

这时金山尚有不少游客,可见到姚广孝等人的气势,不由纷纷退让离去。卫铁衣示意手下留意可疑人物,确保姚广孝安全,自己跟在姚广孝附近,留意周围的动静。

见姚广孝直奔大殿,秋长风不由暗想,上师前来,当然是为了破解《日月歌》最后两句的谜团。那两句说的是,“金山留偈再现时,黑道离魂海纷争。”这究竟什么意思,金山留偈到底在哪里,难道说就是在金山寺的大殿之内吗?

众人才入大殿,就是一愣。寺庙大殿气势恢弘,香烟缭绕,前方有佛像威严,倒是颇具气势。可众人一到殿中,看的均不是殿中佛像,而是那佛像后的一面墙。

那面墙上有着一幅画,只一幅画。

十数丈的殿墙上,只画着一幅巨大的图画。

本来寺庙之中,墙上有佛像绘制并不出奇,可那幅画画的却非飞天仙女、佛像神魔,而是山水。

金碧辉煌、气势恢弘的一幅山水图——万里江山。

画中有云有天,有峰有江,极为的波澜壮阔。

这寺庙中怎么会有一幅山水图?云梦公主大是奇怪,错愕不解。她从未到过这里,不由向卫铁衣、叶雨荷二人望去,二人明白云梦的心意,都是摇头,显然也不明白这幅画的来历。

秋长风跟随入殿,目光投在山水画中,微有错愕。当初在庆寿寺时,虽说他自谦对书画并不精通,但那不过是谦辞罢了。实际上他对书画方面的鉴赏能力,绝不输于习兰亭。

他一眼望去,就看出那幅画是黄派画法,亦是说——这幅画的画法技巧和庆寿寺中,姚广孝画的那幅火鹤图是同一笔法。

秋长风一眼看出这个问题,心中诧异,忍不住心神飞驰。

当初姚广孝要从朝廷中挑一人去执行任务,用自己画的一幅火鹤考验秋长风等人的鉴别能力,那时秋长风就觉得姚广孝所行之事绝不会无的放矢,今日再见这幅画,有些恍然。难道说当初姚广孝选用那幅画的时候,就早想到会带所选之人来看金山的这幅画?

一想到这里,秋长风心中凛然,只感觉所有的事情如同一张大网,越收越紧。他渐渐触摸到关键所在,但那关键是什么,凭他的头脑,一时间仍无法想出。

虽然震惊那幅画的笔法和用意,秋长风却不急于将那山水画看个明白,而是先看看殿中还有何人。

毕竟画是死的,晚看一会无妨,但若因疏忽而致上师出事,他难辞其咎。

殿中香客见到姚广孝等人入内,见到燕勒骑的剽悍,虽不知道姚广孝是谁,但很多人都悄然离去,只怕麻烦。

金山寺大雄宝殿中,很快空空荡荡。但佛像之前,仍站着两人,秋长风目光一凝,看清一人的面貌,皱了下眉头,心中暗想,“他怎么出现在这里?”

那两人中,面向这方之人,是个公子,一袭白衣,神色孤高,鼻骨高耸,显得整个脸部硬朗决绝,向这面望了一眼,目光如电。

那人长相极具性格,让人一眼难忘,更何况秋长风记忆绝佳,早认出那人就是秦淮河上与荣华富等人相交、一掷千金的叶欢。

叶欢——长白山商人,主做皮草、药材生意。

当初在秦淮河畔,曾一掷千金,帮荣华富等人力捧云琴儿为花后,可后来在关键时刻,又掷出千金反捧田思思,讨好汉王,为荣华富等人买个台阶,之后飘然而去,不知所终。

这人的举止,豪爽中带着诡秘,华贵中又兼离奇。

秋长风脑海中闪过这些资料的时候,目光却是落在叶欢对面那人的身上。叶欢虽带着神秘,可秋长风不知为何,却更想知道他对面那人的底细。

那人是个和尚。身穿袈裟,腰间鼓起,似乎是肚腩,又像是藏着什么。

天底下的和尚实在有千千万万,可那个和尚却是秋长风见到的、最不像和尚的一个和尚。

说那人是和尚,因为他着袈裟,颈带念珠,眉毛如雪,银白的胡子拖下来,已到胸前,那人看起来比宁王还要老上三分。他若闭目宣声佛号,无论谁从侧面看去,都会认为那是个得道的高僧。

可若是从正面看去,无论是谁第一眼见到,心中都会打个突儿。不为旁的,只为那人的一张脸和一双眼。

那人的脸和旁人相比,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多了数十道疤痕罢了。以秋长风之能,一眼就看出,那些疤痕中至少有刀痕、枪伤还有利箭留下的疮疤,不仅如此,那张脸还有火烧,毒侵的痕迹。

一张脸蓦地多了这多的伤痕,无论原来多么俊俏的一个人,只怕也会和厉鬼差不了多少,可秋长风看到那人第一眼的感觉是——那人非但不丑陋,而且很雄壮。

那人不是和尚、也不是厉鬼、看起来更像是个将军。

睥睨捭阖、纵横天下的将军!

这实在是种奇怪的感觉,但秋长风就有这种感觉——身经百炼的感觉。

乾坤索早有言,“以貌取人失子羽,以骨断人方为真。”

这句话是说,若看一个人,绝不能单单去看他的衣帽容颜,而要看他的气质、风骨,一个人会成什么人,当然也不取决他穿什么衣服,能做出多么华丽的词藻,而看他的气质、骨子里面的精神……

因此秋长风一眼就知道叶欢肯定不是商人——商人不会有那种气度。他也能一眼看出那和尚虽披着袈裟,但肯定是个将军——最少曾经是个将军。

他这般肯定,只因为那和尚一双眼。

秋长风望去时,正逢那和尚也望过来,只是望了秋长风一眼,秋长风就感觉如被雷电劈中一般。

那是何等凌厉、淬冷、肃杀的一双眼?那又是多么沧桑、孤独、饱经世情的一双眼!

那眼中不知写着多少乱世烽火、悲欢离合、苍笙踏歌、关山寂寞……

只有杀人无数的人,才有这么一双眼;只有傲笑天下的人,才会有这种寂寞。

秋长风见那目光掠过,一颗心怦怦大跳起来,心思飞转,只是在想,此人究竟是谁?恁地有这般威严霸气?

卫铁衣似也感觉那和尚的怪异,忍不住迎了上去,沉声问道:“那……和尚,寺中主持在哪里?”他心中有些奇怪,暗想怎么偌大的金山寺,和尚竟如此之少?

那和尚双目一张,眼中突然带分讥嘲的味道,开口道:“本……人就是主持。”他蓦一开口,声如洪钟,竟震得大殿嗡嗡作响。

卫铁衣身形一凝,竟手握刀柄,沉声道:“你怎么会是主持?”他虽远逊秋长风的见识,毕竟是五军都督府的干将,判断敏锐,暗想金山寺主持,最少是个得道的高僧,怎么会自称本人,这完全是世俗的口吻。

这人冒充金山寺主持,所为何来?

那和尚见卫铁衣握刀,眼中突然闪过一分不屑,喝道:“我为何不会是主持?”他喝声一起,燕勒骑有侍卫也围了过来,就要拔刀。就算是那些侍卫,都看出情形有些不对……

就在这时,一人缓缓道:“无法主持,一向安好?”

一言既出,殿中立静。

说话的是姚广孝,他竟是认识这和尚的。他望着那和尚的时候,本是木然的表情突然现出分激动,可激动一闪而逝。

卫铁衣一见,面红耳赤,立即示意众人稍退。可他心中琢磨着“无法主持”四个字的时候,难免错愕,这主持难道法号叫做无法?怎么会有和尚起这种法号?

无法主持目光一凝,落在姚广孝身上,陡然间闪过几分凌厉。

秋长风望见,几乎就要出手。他看得出,那是杀机,那无法主持要对姚广孝不利!他虽未见过那主持出手,可知道那主持若是出手,定然惊天动地。

可秋长风并未出手,只是舒了一口气,因为刹那间,无法主持眼中杀机已去,取而代之的是数点感喟,再无杀气。

无法主持看着姚广孝,突然道:“十年了。又过了十年。”

姚广孝目光从无法主持身上掠过,又看到墙壁上那万里江山图,喃喃道:“不错,又过了十年。”

无法主持感喟的目光突然闪过分光芒,如同夕阳入海前的余晖,轻淡道:“十年了,以你的心智,还没有想出这幅图的玄机吗?”

姚广孝突然笑了,笑容中带着说不出嘲弄,“你呢?可曾想到?”

无法主持望着那幅江山图许久,终于摇头叹了一口气。那声叹息中,有着难言的苍凉之意。

众人被那主持心绪所动,一时间亦是心头压抑,可始终不明白墙上那幅画上究竟有什么玄机。

姚广孝不是来破解《日月歌》谜团的吗?为何对墙上的那幅万里江山图颇有兴趣?

莫非那幅图,就是什么留偈?

无法主持目光依旧凝视那幅画,突然道:“但你今日既来,想必又有什么心得了?”

姚广孝似笑非笑,轻淡道:“我没什么心得,但我带来一人,我只盼他能看出什么。”

无法主持目光一转,落在了秋长风的身上,白眉微轩,问道:“是他?”

殿中人很不少,但那无法主持一眼看中的就是秋长风。真正的将军,就会选将,有知人之明,那无法主持有一双将军的眼,当然知道哪些人真正有用!

姚广孝笑了,只回了两个字,“不错!”

众人沉默,云梦公主却是气愤不过,搞不懂为何这些人都是这般器重秋长风。可她也知道,眼下的每句话,都可能涉及到《日月歌》的事情,只能侧耳倾听。

无法主持望了秋长风半晌,缓缓摇头道:“他只怕不行,他太年轻。”

姚广孝不言,秋长风只是笑了笑,他们从来不为这些事做无用的争论。因为他们早就知道,要证明自己,不能靠一张嘴的。

旁边一人笑道:“年轻不见得是坏事,最少还有一股锐气。再说……年轻人,也不见得不知往事。”

众人错愕,向发话之人望去,见那人神色自若,正是叶欢。

无法主持眼中突然闪过雾气,低声道:“你知道什么往事?”

叶欢目光从众人身上掠过,亦落在那万里江山图中,微笑道:“我最少知道这幅画,本是明太祖命人绘制!”

姚广孝衣袂微扬,无法主持目光一凝,低喝道:“你怎么知道?你究竟是谁?”这一声低喝,依旧震得众人耳鼓鸣响,心中震颤。

就算卫铁衣都对那和尚大起好奇之意,不解金山寺为何会由这种和尚做主持。

众人这才知道无法主持和叶欢本并不相识,暗自凛然。卫铁衣等人更是手按刀柄,满是戒备地望着叶欢。

叶欢身处众人敌视中,还能镇静自若,他只是望着姚广孝道:“这位……道友想必明白,我是谁无所谓,能破解这万里江山图的玄机才是至关重要?”

姚广孝目光从叶欢身上缓缓掠过,神色依旧木然,点头道:“不错,这幅画已经让我多年难眠,你若能破解,了却我的心事,我又何必管你是谁?无法,我也没有管你是谁,对不对?”

无法主持哂然一笑,缓缓道:“你说得不错,这宗公案已让你我多年蹉跎,此生若不能破解,终究憾事,既然如此,何必管那许多?”目光一闪,落在叶欢身上,无法主持突然双手合十道:“却不知这位施主,对此图究竟有何高见?”

他方才咄咄逼人,雄霸之气外露,这一刻突然又平静祥和,宛如个修持得法的僧人。

叶欢一笑,看了秋长风一眼,缓缓道:“当初秦淮河一别,叶某对秋兄的推测之法大为叹服,以秋兄之能,当然能看出这画儿很有年头。”

秋长风微微一笑,简短道:“这画儿最少也有二十年了。”他一眼可断尸体死了几个时辰,也能看出一幅画究竟有多少年头。听起来像神话,但前者不过是深得仵作验尸法门的精髓,后者其实是从古董商人赖以自豪的技艺中萃取精华。

乾坤索中,求索乾坤天地之道,自然对三教九流、五花八门的技法都有涉及。

但真正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就非一朝一夕之道。

叶欢一竖拇指道:“秋兄果然不凡。在下听闻风言,这画儿本是太祖临终前几年,悄然命人在墙上绘制,之后就封了金山寺,一度金山寺不但游人绝迹,就算和尚也都不见。”他说及往事,煞是离奇,众人面面相觑,显然不知道还有这种往事。

姚广孝却好像早知道这些斑驳的流年往事,目光中又现游离之意。那无法主持伊始惊诧,但很快镇静下来,只是静静的倾听。

叶欢继续说道:“这件事极为隐秘,知晓的人极少。后来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他登基之后,很快重开了金山寺。这金山寺才又成为游览胜地,很多人对寺庙中突然出现了一幅山水图很是奇怪,但均不知道来历。日子久了,也就都淡忘了此事,更不知道这幅画究竟代表什么意思。”

众人心中奇怪,一方面奇怪朱元璋为何要封寺作画,又奇怪既然此事极为隐秘,叶欢怎么又知道?

略为停顿,叶欢又道:“之后就是‘靖难之役’,中原动乱四年后,建文帝失踪,永乐大帝登基,转眼又过了十余年,这金山寺的山水画就一直存了下来,但甚少有人知晓此画的来历。但传言中,这幅画涉及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太祖的秘密。”

云梦公主忍不住,一旁问道:“什么秘密?我怎么从未听说过呢?”

叶欢一笑,笑容中带着说不出的神秘之意,他环望众人,缓缓说道:“听说这幅万里江山图中,藏着金龙诀的秘密!”

第十八章 龙颜第十六章 幕后第三章 命案第十五章 做戏第三章 命案第二十五章 亮刃第十三章 神迹第五章 连环第七章 过招第十六章 幕后第二十章 灼心第九章 秦淮第二十一章 玄机第四章 寻踪第十八章 龙颜第七章 过招第一章 奇事第二十四章 锦瑟第七章 过招第十四章 预言第二十章 灼心第十章 汉王第十七章 厌胜自序第二章 火鹤第四章 寻踪第一章 奇事第四章 寻踪第二十二章 定边第二十三章 天意第四章 寻踪第十六章 幕后第十二章 魔军自序第十四章 预言第十章 汉王第十二章 魔军第十一章 红粉第十八章 龙颜第十六章 幕后第三章 命案第一章 奇事第一章 奇事第二十四章 锦瑟第三章 命案第二十三章 天意第十章 汉王第八章 日月第六章 藏地第二十二章 定边第十五章 做戏第十二章 魔军第十九章 夕照第十七章 厌胜第二十一章 玄机第十一章 红粉第四章 寻踪第七章 过招第十六章 幕后第十九章 夕照第二十四章 锦瑟第七章 过招第十章 汉王第二十五章 亮刃第二十章 灼心第七章 过招第六章 藏地第八章 日月第十八章 龙颜第十八章 龙颜第二十二章 定边第十三章 神迹第三章 命案第八章 日月第六章 藏地第一章 奇事第五章 连环第十二章 魔军第十二章 魔军第二十二章 定边第十章 汉王第十五章 做戏第十二章 魔军第十章 汉王第二章 火鹤第二章 火鹤第十九章 夕照第十六章 幕后第十四章 预言第四章 寻踪第十九章 夕照第一章 奇事第十七章 厌胜第二十三章 天意第十三章 神迹第二十章 灼心第十六章 幕后
第十八章 龙颜第十六章 幕后第三章 命案第十五章 做戏第三章 命案第二十五章 亮刃第十三章 神迹第五章 连环第七章 过招第十六章 幕后第二十章 灼心第九章 秦淮第二十一章 玄机第四章 寻踪第十八章 龙颜第七章 过招第一章 奇事第二十四章 锦瑟第七章 过招第十四章 预言第二十章 灼心第十章 汉王第十七章 厌胜自序第二章 火鹤第四章 寻踪第一章 奇事第四章 寻踪第二十二章 定边第二十三章 天意第四章 寻踪第十六章 幕后第十二章 魔军自序第十四章 预言第十章 汉王第十二章 魔军第十一章 红粉第十八章 龙颜第十六章 幕后第三章 命案第一章 奇事第一章 奇事第二十四章 锦瑟第三章 命案第二十三章 天意第十章 汉王第八章 日月第六章 藏地第二十二章 定边第十五章 做戏第十二章 魔军第十九章 夕照第十七章 厌胜第二十一章 玄机第十一章 红粉第四章 寻踪第七章 过招第十六章 幕后第十九章 夕照第二十四章 锦瑟第七章 过招第十章 汉王第二十五章 亮刃第二十章 灼心第七章 过招第六章 藏地第八章 日月第十八章 龙颜第十八章 龙颜第二十二章 定边第十三章 神迹第三章 命案第八章 日月第六章 藏地第一章 奇事第五章 连环第十二章 魔军第十二章 魔军第二十二章 定边第十章 汉王第十五章 做戏第十二章 魔军第十章 汉王第二章 火鹤第二章 火鹤第十九章 夕照第十六章 幕后第十四章 预言第四章 寻踪第十九章 夕照第一章 奇事第十七章 厌胜第二十三章 天意第十三章 神迹第二十章 灼心第十六章 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