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6.第494章 出乎意料的印度洋总督人选

弘治六年七月,其实发生了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

就在很多人都以为汪直已经被边缘化的时候,殊不知一直坐镇中南半岛的汪直跟紫禁城从来没有断过联系,甚至经常得到天子的回信。

在默默无闻的这些年里,汪直不仅培养出一批批精兵悍将,而且在南洋各国建立了多个大明军事基地。

有鉴于全球七成以上都属于无主之地,大明真要扩大版图其实是一件十分突然容易的事情,派遣军队和百姓过去占地为王即可。

只是在这个时代,粮食和治理才是占据领土后,大明王朝所要面对的最严峻考验。

因何朝鲜和安南先后纳入华夏的版图,但最后还是离华夏而去呢?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两地的距离过远,交通时常出现中断的情况,导致粮食供应不畅和主权容易遗失。

即便强大的元朝占据缅甸,但两地遭到密林所阻,元廷压根无法突破层层的地理阻拦而形成有效的压制。

至于军粮同样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像江南的富庶之地自然不需要担心军粮,但安南和缅甸的驻军需要中原王朝将粮食运送过来。

只是从江南运到京城的粮食耗费都能够高达八成,没有运河连通的两地,所损耗的粮食是一个天文数字。

另一方向,朝鲜和安南只需要夺取政权,那么便很容易阻断跟中原王朝的交集,从而守得一隅而自立为王。

南洋诸国固然拥有一定的矿产资源,但广东离京城都是万里迢迢,而南洋诸国跟广东还隔着汪洋,即便占据这些小国亦是孤悬海外。

目前这个阶段,最佳的发展模式还是以发展自身为主,压抑那一颗疯狂扩张的野心,而是循序渐进地发展和扩张。

南洋的驻军基地跟吕宋的大明城互通互助,尽管大明朝廷从来没有侵占任何一国,但已经是货真价实的南洋之王。

特别马六甲已经建造军事基地,并且设立了关税机构,往来于南洋和印度洋的商船一律需要缴税。

正是如此,在朱祐樘的授意下,汪直并没有兴兵灭人国,而是通过建设军事基地的方式彻底掌握了南洋。

期间难免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随着汪直派出巨船利炮,所有南洋国家的国王和部落首领对大明王朝都是俯首贴耳。

现在的势力范围早已经覆盖加里曼丹岛,在不断向南的渗透中,其实他们亦是已经发现了澳洲大陆。

只是随着天子的圣旨从京城而来,在接到圣旨的汪直将手上的事务进行移交,然后率领一支舰队浩浩荡荡离开南洋。

八月的海风,正从印度洋深处吹过来。

身穿蟒袍的汪直站在甲板上,一副青年美男子的形象,此刻的眼睛深邃,正朝着北面的海域望过去。

他不再是西厂的厂督,亦不是中南半岛的镇守太监,而是正式被朱祐樘下旨任命为第一任印度洋总督。

印度洋总督,这是一个大明王朝全新的职位,但份量可以等同于东海总督和美洲总督,甚至权柄还要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任命在朝廷出现很多的争议。

虽然当年徐世英被任命为东海总督,朝廷同样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但徐世英终究还顶着定国公世子的身份。

反观汪直既不是文官集团成员,亦不是武勋集团的核心成员,而是遭到文官集团和武勋集团十分轻松的阉竖。

古往今来,除了怀恩那种懂得跟文官集团搞好关系的太监,太监很少有正面的形象,每每被人都是被恨得咬牙切齿。

汪直的名声自然不需要多说,当年担任西厂厂督打击了一大批贪官,更是将前任首辅杨荣的子孙绳之以法。

即便到了弘治朝,在得到弘治天子的起复后,跟王越上演的扬州一日屠百官,而他本人在湖广更是看着刘大夏的家人被活活烧死。

现在被授予如此要职,而且海外总督拥有的权势远非国内总督能够比拟,自然惹得很多文官眼红,所以出现了反对的声音。

“汪直拥有军机之才,今授职印度洋总督实是屈才,此事不得再议!”

这些反对的声音自然传进天子的耳中,似乎想要动摇天子的决断,但朱祐樘态度十分强硬地表态道。

通过这么多年的观察,虽然他确实发现汪直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汪直对一些贪官污吏是真的狠,但对皇帝和国家还是拥有极高的归属感。

在主持中南半岛局势期间,面对黎朝的余孽,他采用了很多令人毛骨悚然的法子,导致黎朝的余孽不再敢生起反叛之心。

只是对驻扎在中南半岛等地的军队,他表现出亲和的一面,亦是能够时时刻刻维护住大明王朝的利益。

其实采用太监出任海外总督,还有一个好处。

太监拥有更强的忠诚度,所以他们在海外可能经营失败,却不需要过度担心他们在实力壮大后自立为王。

别小瞧人性的贪婪,一旦他们看到自立为王的机会,再忠诚的臣子亦不会愿意将自己的命运交到其他人的手中。

何况,海外需要能力更强的总督。

在国内,总督可以充当一个摆设。哪怕他整天无所事事,对整个大局而言,未必出现不利的影响。

只是到了海外,这位总督不仅需要拥有出色的管理才能,而且还需要十分强劲的军事指挥能力。

武勋出身的徐世英虽然最初亦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但现在的东海总督府已经成为东海的绝对霸主,更是占据了九州岛,而且持续着东极岛开采黄金矿的成果。

虽然汪直是太监出身,但通过跟王越的威宁海一战,加上这些年在中南半岛的经营,早已经证明了他的军事能力。

反观口口声声忧国忧民的文官,这些人写写文章还成,若将海外总督的位置交给他们,根本不指望他们能带来惊喜。

正是如此,朱祐樘在力排众议后,亦是任由汪直出任印度洋总督,更是执行着一项十分重要的计划。

一支由万人组建而成的舰队从马六甲进来后,便进入了印度洋,而后一路沿着印度洋的东海岸线北上。

由于船上的食物和淡水充足,舰队并不需要在暹罗的港口进行补给,而是一路北上。

“总督大人,不知有何吩咐?”一个身材魁梧的将领大步走过来,显得毕恭毕敬地见礼道。 虽然汪直不被文官集团所喜,但在武将群体的名声其实很好。

纵观这个太监的人生,堪称精彩绝伦。

在少年之时,汪直便已经得到宪宗的重用,出任西厂厂督期间,疯狂地打击贪官污吏,导致文武百官闻风丧胆。

第一次领军出征,打得建州女真哭爹喊娘。在跟王越联手后,更是敢于率军深入大草原,险些还杀了达延汗。

文官集团好不容易将汪直斗倒,逼得宪宗将汪直下放南京,将他的官职是一贬再贬,让这位权监摔进了泥里。

谁承想,刚刚登基的天子弘治竟然起用汪直,虽然仅仅是南京镇守太监的职位,但后来汪直亦是参与了诸多的大事件。

从刘大夏的嘴里成功得知安南档案的匿藏之所,尽管消息被王增提前得知而被转移,但亦算是汪直的一个功绩。

在出任中南半岛镇守太监多年后,如今又得到皇帝授予新的职位,以印度洋总督的身份亲率一万大明海军精锐。

此时海风从西边吹来,掠起了汪直的帽带子。

“林诚,你跟你的部下做好准备了吗?”汪直并没有望向前来的头号大将,而是目光遥望远方地道。

“总督大人,若是不能拿下,卑职便以死谢罪!”林诚深知汪直对事情只看重结果,亦是认真地表态道。

他原来是南京神机营一个微不足道的军户子弟,虽生而臂力绝伦,稍通文义,但家贫落魄,根本没有前途可言。

若是没有意外的话,那么他就跟其他南京底层将士那般,每天领着微薄的俸禄,然后稀里糊涂地度过一生。

只是上苍开眼,他得到了汪直的器重。

在汪直的举荐之下,可谓是一路高升。从一个微不足道的总旗,像是人生开挂一般,而今被朝廷命令为印度洋总兵官,麾下将士高达一万人,更是拥有巨船利炮。

此次征讨白古国,虽然是一次远洋作战,但他知道此次作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既是他跟汪直的正名之战,亦是大明王朝捍卫荣耀的战争。

不论白古国拥有多少士兵,不管他们拥有多少战象,他们必须要让白古国灭国,而那里亦将成为印度洋总督府的新驻地。

“杂家交代的那件事情安排得怎么样了?一切进展顺利吧?”汪直扭头望向林诚,显得十分重视地询问道。

林诚知道汪直指的是哪件事情,当即眼皮抬起道:“总督大人请放心,此事已经办妥!”

自大明王朝全面开海后,越来越多的大明海商驰骋于大海之上,而活跃在南洋的商船变得越来越多。

初时大明海商主要活跃在南洋东边的吕宋岛和西边的占城国等地,但随着贸易的深入,东线已经到了爪哇国,而西线在暹罗绕了弯后还是出了马六甲海峡。

在人类的探险中,自然不可避免地走上一些弯路,但只要探索的活动一直持续下去,那么必定能够找到正确的道路。

自从有人勇闯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洋带回大量的黄金后,越来越多的大明海商选择前往印度洋,亦是开启印度洋的淘金时代。

夕阳余晖映照在西海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一艘庞大的商船从南边而来,正缓缓驶入一座古老的港口。

由于印度地区跟地中海更近,早在公元前几世纪便已经有了接触,古印度和古罗马帝国一直存在贸易和文化交流。

两个文明之间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进行。

印度向罗马出口的商品包括丝绸、香料、珍珠、宝石、象牙等,而罗马则向印度出口金属制品、玻璃器皿、珠宝等,这种贸易往来促进了两个文明之间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

在文化方面,古印度的佛教在公元前后几个世纪内从印度传播到中亚和西亚,最终到达了罗马帝国。

正是古印度跟欧洲产生陆地贸易联系,还有非洲大陆的商贸活动,导致印度存在很多古老的港口。

近些年,大明海商疯狂涌向印度,因大明的陶瓷和丝绸早已经让印度人知晓这个东方大国,倒不会让印度人感到过分突兀。

印度东边的一个十分古老的海港上,这里显得越来越繁华,甚至吸引很多阿拉伯商人前来这里从事贸易。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西班牙在前些年已经发现了好望角,知道通过东方的海域,但他们并没有能够战胜风暴和海盗前来印度。

反倒是大明的海商捷足先登,已经成为印度最活跃的海商团体。

在看到大明海商黄裕出现的时候,这个缠着头巾的阿拉伯人显得热情地上前拥抱:“啊……我亲爱的大明朋友,我在这里天天盼着您能来!”

“你是盼着我们大明的香料吧?你放心好了,我们大明商人言出必行!”黄裕自然清楚对方的图谋,却是话锋一转:“我的几个南洋仆人出了一些状况,不知你们这里可有郎中?”

“郎中?若是您的仆人生病的话,印度这里有圣水!”阿拉伯商人对这个称呼显得十分陌生,旋即便反应过来道。

“印度的圣水就算了,你只要给他们几个提供住所和吃住就行,我会给你支付金币!”黄裕摆了摆手拒绝,便作出其他安排道。

阿拉伯商人看到黄裕掏出金子,不由得赞许地道:“我亲爱的大明朋友,您对你的仆人太好了,他们能跟着你这种的主人是他们的荣幸!”

“我亦觉得自己是一个好主人!既然你刚刚那般推崇圣水,那么我再给你两枚金币,劳烦你给他们试一试印度圣水!”黄裕的心情很好,当即增加金币地道。

阿拉伯商人的眼睛微亮,当即忙不迭地答应下来。

五个安南人的脸色潮红,身上布满了可怕的红色斑点,身体已经开始表现出咳嗽声、呻吟声等症状,而人已经处于迷糊的状态中。

由于是尊贵的大明商人安排的人员,阿拉伯商人亦是不敢怠慢,当即安排人员对这几个生病的仆人进行照顾,更是决定带他们前往圣河洗礼。

至于此次的香料贸易,他们早已经携带大量的黄金而来。

虽然要向大明商人支付一大笔黄金,但现在香料已经被大明商人所垄断,不过他们运到欧洲仍旧有高达十倍的利润。

521.第519章 谁是那个背后捅刀之人?525.第523章 交通强国,十年首战第72章 余波4536.第534章 才生新朝,齐奔海外第236章 弘治元年最后一钓第207章 拒东宫婚,迎民间后第93章 崇文清官,刑牢有请第389章 控制全人类的秘诀第116章 人蠢无药可治第163章 帝治风奏,宋澄破谜第6章 太子入宫第395章 皇帝看上的女人遇阻?第481章 温柔和血性并重的弘治朝第99章 滑臣难缠,知县有愚第353章 地产宰相,曾夺文运?第224章 大夏言烧,一语成谶第365章 出征在即,天网有疏?第360章 王煜应劫,越刀指程538.第536章 火起大明,棍落内外第429章 一场失败仿越计划第461章 帝血江南,尔香求血第38章 臣非良臣,君拒恩君第156章 有豹十三,京城突变516.第514章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第66章 陛下,臣没教啊!第123章 扬州浮尸,帝遇难题第253章 怀璧其罪,帝曰奸臣第255章 青天落刀,侯爷后盾(月票1)第364章 铭窥世道,静妃多动。第99章 滑臣难缠,知县有愚第398章 贤王和暴君的一次正面较量第341章 知恩图报,如此清官?第381章 血染九族,至材当赏第375章 九族齐寿,公主有报第335章 首辅已老,国债有阻第77章 案情扑朔,工部择才第460章 苏喜忠君,帝肋遇考第251章 帝之一言,毛骨悚然第239章 大明的旗帜飘扬第137章 旨降王府,圣人自荐第87章 库房大开,官清似水?(求首订)第244章 年关前的最后一炸第360章 王煜应劫,越刀指程第323章 新老交替,海金谁主?第202章 帝敲百官,牟斌言忠第151章 榜眼有污,廷和生恨第369章 城有半拉,兵燃海西。506.第504章 顺大明者昌,逆大明者517.第515章 又是一年百姓欢乐时加隐忧第326章 金路亦难,矿有血案第53章 这块地不好拿啊(求月票)第242章 富裕后的财政预算第94章 天意冥冥,谁生谁死?第421章 西方航海不带钱,东方衙门八字开第191章 血珠现世灾难生522.第520章 我是大明王朝的一员486.第484章 美洲冒险篇的真相一窥第356章 帝嗣由天,张秦常新第404章 一年八亿两白银要到手了?499.第497章 皇帝会给我们奇迹对吧?第361章 胜负难分?游戏初启第351章 宋金可期,黑袍再现第66章 陛下,臣没教啊!第25章 大奸似忠,早朝西角第111章 夜有巨银,之清通天。第29章 君君臣臣,好梦易醒第469章 独钓西湖,认知颠覆第338章 君臣佳话,万安有礼503.第501章 美洲新总督遇上天崩开局第249章 水落石出第410章 不作死或许真的不会死!第337章 灵魂难触,兴盛不易。(加更,求月第77章 案情扑朔,工部择才第107章 血溅刑台,帝闻噩耗第477章 弘治六年的全新蓝图第242章 富裕后的财政预算第225章 好火逢直,狠人治夏第175章 夷狄奉中国(月票加更)第129章 祸从天降第335章 首辅已老,国债有阻第272章 远窥石见,近观骥遁第314章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第46章 满朝滑臣,治之不易第421章 西方航海不带钱,东方衙门八字开第437章 步步为营,内贼难防第356章 帝嗣由天,张秦常新第431章 灾降华夏,帝解疑团第212章 武勋遇雨,武举朝阳第171章 朝堂的争斗要蔓延了第185章 暴风雨中的卖国贼513.第511章 苦头吃尽方知故乡好第12章 登基之日,美不胜收第477章 弘治六年的全新蓝图第154章 妙笔喜恩,画中帝王第25章 大奸似忠,早朝西角第88章 惴惴不安,眼疾玄机第60章 血灾降临第472章 尿如飞瀑,满朝皆震(求月票)第441章 大内遇火,寄情江南第480章 陛下大将军与北元女俘
521.第519章 谁是那个背后捅刀之人?525.第523章 交通强国,十年首战第72章 余波4536.第534章 才生新朝,齐奔海外第236章 弘治元年最后一钓第207章 拒东宫婚,迎民间后第93章 崇文清官,刑牢有请第389章 控制全人类的秘诀第116章 人蠢无药可治第163章 帝治风奏,宋澄破谜第6章 太子入宫第395章 皇帝看上的女人遇阻?第481章 温柔和血性并重的弘治朝第99章 滑臣难缠,知县有愚第353章 地产宰相,曾夺文运?第224章 大夏言烧,一语成谶第365章 出征在即,天网有疏?第360章 王煜应劫,越刀指程538.第536章 火起大明,棍落内外第429章 一场失败仿越计划第461章 帝血江南,尔香求血第38章 臣非良臣,君拒恩君第156章 有豹十三,京城突变516.第514章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第66章 陛下,臣没教啊!第123章 扬州浮尸,帝遇难题第253章 怀璧其罪,帝曰奸臣第255章 青天落刀,侯爷后盾(月票1)第364章 铭窥世道,静妃多动。第99章 滑臣难缠,知县有愚第398章 贤王和暴君的一次正面较量第341章 知恩图报,如此清官?第381章 血染九族,至材当赏第375章 九族齐寿,公主有报第335章 首辅已老,国债有阻第77章 案情扑朔,工部择才第460章 苏喜忠君,帝肋遇考第251章 帝之一言,毛骨悚然第239章 大明的旗帜飘扬第137章 旨降王府,圣人自荐第87章 库房大开,官清似水?(求首订)第244章 年关前的最后一炸第360章 王煜应劫,越刀指程第323章 新老交替,海金谁主?第202章 帝敲百官,牟斌言忠第151章 榜眼有污,廷和生恨第369章 城有半拉,兵燃海西。506.第504章 顺大明者昌,逆大明者517.第515章 又是一年百姓欢乐时加隐忧第326章 金路亦难,矿有血案第53章 这块地不好拿啊(求月票)第242章 富裕后的财政预算第94章 天意冥冥,谁生谁死?第421章 西方航海不带钱,东方衙门八字开第191章 血珠现世灾难生522.第520章 我是大明王朝的一员486.第484章 美洲冒险篇的真相一窥第356章 帝嗣由天,张秦常新第404章 一年八亿两白银要到手了?499.第497章 皇帝会给我们奇迹对吧?第361章 胜负难分?游戏初启第351章 宋金可期,黑袍再现第66章 陛下,臣没教啊!第25章 大奸似忠,早朝西角第111章 夜有巨银,之清通天。第29章 君君臣臣,好梦易醒第469章 独钓西湖,认知颠覆第338章 君臣佳话,万安有礼503.第501章 美洲新总督遇上天崩开局第249章 水落石出第410章 不作死或许真的不会死!第337章 灵魂难触,兴盛不易。(加更,求月第77章 案情扑朔,工部择才第107章 血溅刑台,帝闻噩耗第477章 弘治六年的全新蓝图第242章 富裕后的财政预算第225章 好火逢直,狠人治夏第175章 夷狄奉中国(月票加更)第129章 祸从天降第335章 首辅已老,国债有阻第272章 远窥石见,近观骥遁第314章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第46章 满朝滑臣,治之不易第421章 西方航海不带钱,东方衙门八字开第437章 步步为营,内贼难防第356章 帝嗣由天,张秦常新第431章 灾降华夏,帝解疑团第212章 武勋遇雨,武举朝阳第171章 朝堂的争斗要蔓延了第185章 暴风雨中的卖国贼513.第511章 苦头吃尽方知故乡好第12章 登基之日,美不胜收第477章 弘治六年的全新蓝图第154章 妙笔喜恩,画中帝王第25章 大奸似忠,早朝西角第88章 惴惴不安,眼疾玄机第60章 血灾降临第472章 尿如飞瀑,满朝皆震(求月票)第441章 大内遇火,寄情江南第480章 陛下大将军与北元女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