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405章 水淹七军(二)

bookmark

月时,天气突然生了变化。

在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公历农历,也没有什么格林威治时间,更没有后世的月份划分。人们按照二十四节气进行计算,大都是以农历的时间来作为时间依据。

所以,此时的五月,已经是仲夏时节。

早些时候,天气还炎热的很。在一夜之间,整个京兆却是风云突变,乌云遮日。

淅淅沥沥的雨,瓢泼的雨……

不知不觉中,北方就进入了雨季,连天的雨水,令得伊水和水的水势暴涨。

曹操站在轩辕关的城楼上,看着漫天雨水,不由得暗自点头。

想他也是用兵多年,自然清楚为大将者,莫不是精通天文地理,善于借势用势。

没想到,周瑜年纪轻轻,居然如此了得。

纵观自己的麾下,能与周瑜相提并论的将领的确是不多,怪不得孙策得他,能占据江东。曹操见过幼年时的周瑜,并且对周瑜的印象非常深刻。只可惜后来因雍丘之变,周异被贬回了庐江。曹操从那以后,就再也没见过,更没听过周瑜。

鲁肃于大局上,要高于周瑜,但在细节处,却比不得周瑜的机变。

当真是人无全人啊!

曹操看了一眼身边的鲁肃,轻声道:“子敬,你可曾与那周公瑾私下里谈论过吗?”

鲁肃闻听苦笑一声,“公瑾雄辩,我只刚开了口。他就把所有的话都堵死了!”

不免有些遗憾,曹操叹了一口气,“如此人物,怎就不能为我所用?真是可惜了!”

鲁肃也轻轻的叹息一声。

其实,他何尝没有想要把周瑜劝说地心思?在曹操的阵营当中,基本上是分为两个集团。一个是以荀彧等为代表的颍川世族集团,另一方面却是以曹氏夏侯氏为首的官宦集团。鲁肃,还有不少人,就处于这两个集团之间。姑且称为寒门集团。

鲁肃出身大户,虽算不得寒门,当然也算不得是什么世族门阀的出身。

他如今依靠着曹操的信任站稳脚跟。但这对于他来说,还是远远的不够强大。

他需要有一个属于他的团队。

如果能把周瑜拉拢过来。凭借他二人的手段,绝对能与其他两个团队三足鼎立。

可惜,可惜……

想到这里。鲁肃忍不住轻轻地摇头。

“子敬,都已经安排妥当了?”

鲁肃从沉思中清醒过来,忙点头说:“主公放心吧,都已经依照计划,妥善安排。刘备藏于新城,孙权领军埋伏在北邙山中。只要公孙康掘开河堤,公瑾就会发动进攻。到时候,夏侯兰就算逃出偃师,也休想活着回长安。可惜,不是薰俷。”

鲁肃这话中的意思。有点遗憾。

只是个夏侯兰……

如果领军的是董俷该多好?一战功成,到时候挥军直扑长安,定然能占领关中。

曹操笑道:“若是董蛮子。我却未必敢用这种手段。子敬,你未曾和薰西平交锋。不知道他地本事。那家伙乍看是个莽撞无脑的人,可实际上,却谨慎地很呢。如果此次是他指挥,我当退守三关,把京兆尽数交付与他,而后消磨他的锐气。

正面的交锋,怕少有人能是他地对手!”

所谓三关,指的是伊阙关、大谷关和轩辕关。这三处关隘,可称得上是豫州屏障。

鲁肃闻听,颇有些不服气。

“主公,我就不相信,那董俷真有这么厉害?”

话音未落,遥远的北方突然间传来一声似老牛嘶吼的声息,紧跟着天崩地裂般的响动,站在轩辕关上,也能清楚的感受到。

鲁肃脸色一变,“伊水,决口了!”

汹涌澎湃的洪水,在奔腾咆哮。

如同一群饥饿的野兽,直冲偃师而去。

夏侯兰正在偃师帅府中,观看天色。隐隐约约的就听到一阵咆哮声,紧跟着有人在帅府外嘶喊起来:“不好了,河坝决堤,河坝决堤,快点跑啊,马上就要来了……”

夏侯兰心里不由得一颤,连忙往外跑去。

他这帅府位于偃师的高处,站在庭院中还不算什么。可是整个偃师,已浸入汪洋中。

洪水冲垮了偃师地城墙,一人多高的水冲击过来,带着大量的土石和残砖碎瓦。

驻扎在偃师城外地军营,已经看不见踪迹。

有幸存的士卒呼号着,呼叫同伴地救援。死尸随浊浪浮沉,战马在水中嘶鸣,挣扎。

一刹那间,夏侯兰恍然大悟!

中计了,中计了……

“速速救援,速速救援!”

夏侯兰指挥人马开始打捞幸存者,但十万大军几乎是全军覆没。

洪水过后,偃师成了一片水泽。战马奔跑两步,就会陷入泥沼之中,难以行动。

到天亮的时候,夏侯兰召集了残兵。

只剩下了数千人,和一座孤零零,城墙已经坍塌了的城池。

这个时候,夏侯兰想起了董俷给他的来信:与曹操交锋,定要掌控全局,只要有一个闪失,就会被曹操捕捉。如果占领了阳之后,最好不要再轻易的出击。

可惜,当时夏侯兰没有听进去

不可能听得进去。

占领了阳之后,夏侯兰的信心膨胀到了无可收拾的地步。莫说董俷是他的敌人,就算董俷是他的好友,就算是说那番话的人是他所信任的赵云,也没有用。

“将军,我们怎么办?”

夏侯兰一咬牙,沉声道:“立刻退回阳,只要能退回阳。我们就还有一线生机!”

于是,不足万人的关中军匆匆被组织了起来。

好在从偃师到阳,不过一两天的路程,只要到了阳,一切就变得好办了。

丢弃了战马,丢弃了粮草……

此时地夏侯兰再也没有当初出征时的那般威风。狼狈的样子,惶惶如丧家之犬。

出偃师之后,夏侯兰带领兵马,朝着阳方向急速行军。

在途径氏的时候。兵马困顿的不得了。夏侯兰只好暂时停止,命人埋锅造饭。

“将军,吃一点吧!”

亲兵捧来那粗糙的口粮。可是夏侯兰那里还有胃口。

“你们自己吃吧,等吃饱了。我们还要赶路……只希望阳如今,不要再出事。”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了喊杀声。

公孙康率领本部人马。从远处掩杀过来,那士卒们呼喊道:“莫要走了夏侯兰!”

饥肠辘辘的关中军,可不是汉安军所属。

准确的说,关中军各地行营,是汉安军的基础,但不是每个进入行营地士兵,都能进入汉安军。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而后从中选拔,通过了才能加入汉安军。

而那些被淘汰的士卒,大都是就地屯军。

这样一支人马。先是死里逃生,早已经没有了半点战意。如今遭遇变故,立刻慌乱起来。

夏侯兰扳鞍上马。持枪大声地呼喊。

可是谁又会听他的话呢?整个都乱了套,被公孙康地人马杀得是落荒而逃。丢盔弃甲。

夏侯兰领亲军杀出了一条血路,朝着阳方向奔行。

眼看着前方就是北邙山,只要绕过去,就距离阳不远了。此时,天已经黑了,夏侯兰身边只剩下了两三千人,一个个精疲力竭,显然都已经到了跑不动的地步。

夏侯兰的坐骑,是一匹西域地大宛良驹,如今也是在不停喘息。

“全军暂住,休息一下,我们连夜从北邙山穿行,直抵阳。”

绕北邙山,和穿过北邙山,听上去好像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路程却是不一样。

从北邙山穿行,出则直抵阳郊的东泽。

而绕北邙山的话,路程就会增加一半。而且,大路官道,说不得会不会有伏兵?

士卒们闻听夏侯兰这句话,都松了口气。

一个个席地而坐,不听的喘息。好在这是五月,如果是冬天的话,恐怕也要冻死一半。夏侯兰也跳下马,放那马匹自行寻找吃的,他手持长枪,靠一棵树坐下。

四周,很静谧……

夏侯兰看着已经所剩不多的士卒,暗自后悔。

抛开成见的话,其实董俷也很不错,至少他扶汉帝登基,还为汉帝大肆造势。

朝中的事务,他也从来不去插手。

除了把握兵权之外,好像董俷并没有什么太过分的举动。

是从什么时候看董俷不顺眼?也许就是从十年前那一场关东诸侯讨伐战开始吧。

初出茅庐地夏侯兰,那时候如同一张白纸。

别人说什么,他就相信什么。后来被俘,虽说归顺了刘辨,可是对薰俷终归是有一层敌意。而这敌意,来得很莫名其妙,究竟是对董俷看不过去,还是因为输给了吕布,初上战阵就被俘虏,心里面憋了口气的原因?哈,还真的是说不清楚。

当初,夏侯兰试图为汉帝招揽赵云田豫,但没有成功。

那个时候,夏侯兰生不生气?说实话,地确是非常恼火,可现在仔细想想,赵云和他从小一起长大,为什么不愿意答应他的要求?田豫也是一时地贤才,可为什么放弃了汉帝,而要跟随董俷?被逼得急了,宁可领兵往那不毛之地,也不愿意……

也许,从一开始我就错了吧!

往昔的一幕幕景象,在夏侯兰脑海中浮现。

从初随刘辨,到后来刘辨在安定,在朔方……

不管刘辨还是何太后,于董俷相处的都很好。只不过是自己这些人,在瞎起劲儿。

脑袋昏沉沉的,夏侯兰有点犯困了!

突然间,只听一阵喊杀声从北邙山中响起,“莫要放过董贼军,莫要放过夏侯兰!”

一支人马从山中杀出来,为首的人,碧眼紫须,手握宝剑,正是孙权。

“夏侯兰,孙某在此恭候多时了!”

此刻,夏侯兰一部人马,经过短暂的休息之后,非但没有恢复了精神,反而更加萎靡不振。就连夏侯兰自己,坐在哪儿休息了片刻后,也觉得是全身酸软。

咬牙起身,可是战马却不知跑到了何处。

夏侯兰眼见着孙权领兵杀到,忍不住闭上眼睛,暗自叫喊一声:今日,我命休矣!

第396章 十年(六)第313章 兖州巨变第293章 先秦大匠第268章 朔方大捷第293章 先秦大匠第255章 求贤令第19章 绿漪心思(1)第491章 蔡美人第452章 张任露峥嵘(一)第445章 庞统走阴平第180章 疑似太平盛世来第148章 鸾卫军第388章 建安二年的雪(完)第98章 杀牛角(一)第3章 天生力王(1)第340章 大战起,谁是黄雀(八)第225章 谁逼迫谁?第135章 俸禄三百石(二)第462章 没落陆家第339章 大战起,谁是黄雀(七)第141章 三丑战三英(二)第300章 鏖战(三)第257章 董俷离京第185章 雍水畔,董俷战三英(二)第1章 重生(2)第185章 雍水畔,董俷战三英(二)第294章 并非那么简单(一)第370章 长安之乱(二)第131章 野牛奔走烧当第197章 汉帝崩,大乱将起(二)第192章 名匠与发明家第260章 江东起风波第443章 贾诩一谋蜀中第33章 进退维谷第87章 以汉之名(一)第249章 一纸诏书诸侯乱第428章 谁可横刀立马,唯我锦帆将军第282章 请主公上坐第96章 董卓会三英第75章 伤寒症第276章 司马防(二)第51章 飞白绝伦第77章 骑牛童子第134章 俸禄三百石(一)第215章 昭宁大事记(二)第8章 大姐(2)第159章 韩与马(一)第388章 建安二年的雪(完)第298章 鏖战(一)第137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444章 二子分家第223章 那是谁?第34章 巨魔儿第40章 董卓丧女第260章 江东起风波第437章 僧与帝(三)第145章 雒阳城内大宅门三(上)第451章 阳谋(二)第145章 雒阳城内大宅门三(上)第44章 巨魔士(一)第96章 董卓会三英第32 名驹象龙第174章 故人重逢第446章 无题第405章 水淹七军(二)第296章 并非那么简单(三)第181章 汉帝出巡第311章 沙摩柯回家第12章 心思(2)第74章 飞燕南行第108章 群英会第34章 巨魔儿第279章 雒阳烽火纪(三)第438章 另有蹊跷第327章 西域二三事(一)第24章 西部都尉(1)第413章 杀虎第95章 俷公子突围第30章 身处险境(2)第433章 活字第23章 阿丑相随(2)第107章 王佐才也第95章 俷公子突围第271章 董卓筹谋未来(二)第379章 颜面存几何第155章 建春门血案(一)第186章 雍水畔,董俷战三英(三)第479章 文若不文弱第241章 雒阳一夜(二)第368章 各方云动第349章 南荣彧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13章 杀戮一(下)第16章 所为何来(1)第3章 天生力王(1)第480章 家与国第60章 双丑会第294章 并非那么简单(一)第170章 辨王子(三)第401章 关中桥头堡(一)
第396章 十年(六)第313章 兖州巨变第293章 先秦大匠第268章 朔方大捷第293章 先秦大匠第255章 求贤令第19章 绿漪心思(1)第491章 蔡美人第452章 张任露峥嵘(一)第445章 庞统走阴平第180章 疑似太平盛世来第148章 鸾卫军第388章 建安二年的雪(完)第98章 杀牛角(一)第3章 天生力王(1)第340章 大战起,谁是黄雀(八)第225章 谁逼迫谁?第135章 俸禄三百石(二)第462章 没落陆家第339章 大战起,谁是黄雀(七)第141章 三丑战三英(二)第300章 鏖战(三)第257章 董俷离京第185章 雍水畔,董俷战三英(二)第1章 重生(2)第185章 雍水畔,董俷战三英(二)第294章 并非那么简单(一)第370章 长安之乱(二)第131章 野牛奔走烧当第197章 汉帝崩,大乱将起(二)第192章 名匠与发明家第260章 江东起风波第443章 贾诩一谋蜀中第33章 进退维谷第87章 以汉之名(一)第249章 一纸诏书诸侯乱第428章 谁可横刀立马,唯我锦帆将军第282章 请主公上坐第96章 董卓会三英第75章 伤寒症第276章 司马防(二)第51章 飞白绝伦第77章 骑牛童子第134章 俸禄三百石(一)第215章 昭宁大事记(二)第8章 大姐(2)第159章 韩与马(一)第388章 建安二年的雪(完)第298章 鏖战(一)第137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444章 二子分家第223章 那是谁?第34章 巨魔儿第40章 董卓丧女第260章 江东起风波第437章 僧与帝(三)第145章 雒阳城内大宅门三(上)第451章 阳谋(二)第145章 雒阳城内大宅门三(上)第44章 巨魔士(一)第96章 董卓会三英第32 名驹象龙第174章 故人重逢第446章 无题第405章 水淹七军(二)第296章 并非那么简单(三)第181章 汉帝出巡第311章 沙摩柯回家第12章 心思(2)第74章 飞燕南行第108章 群英会第34章 巨魔儿第279章 雒阳烽火纪(三)第438章 另有蹊跷第327章 西域二三事(一)第24章 西部都尉(1)第413章 杀虎第95章 俷公子突围第30章 身处险境(2)第433章 活字第23章 阿丑相随(2)第107章 王佐才也第95章 俷公子突围第271章 董卓筹谋未来(二)第379章 颜面存几何第155章 建春门血案(一)第186章 雍水畔,董俷战三英(三)第479章 文若不文弱第241章 雒阳一夜(二)第368章 各方云动第349章 南荣彧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13章 杀戮一(下)第16章 所为何来(1)第3章 天生力王(1)第480章 家与国第60章 双丑会第294章 并非那么简单(一)第170章 辨王子(三)第401章 关中桥头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