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章 赔偿损失

白马渡、禀丘、大清河三线新义军,合计只有万余,其中大部分是义务兵,甚至还有两千青壮。这些人能够抵挡两万多敌军的猛攻?能抵挡多久?三天还是五天?敌军二十八的凌晨开始攻击,距今已快两天,洛阳主力回防,至少需要两天。。。

默算了一下时间,石青坐不住了,他倏地站起,抓起了长枪。稍一不慎,禀丘就可能出现危险。

但是——

石青准备开口下令骑兵急速撤回的时候,他脚下一沉,又有些犹豫了。

骑兵撤走,剩下的步卒镇制六七千降兵已然很艰难,再没有余力守住土垒,只能跟着撤走。八千枋头士卒如瓮中之鳖,眼看就要落网,他们是蒲氏最后的本钱,一旦斩杀,蒲氏就彻底完了。这个时候撤走,功亏一篑岂不是太可惜了?

不回兵救援不行,眼看到手的胜利果实不摘到手心又不甘。石青喘了几口粗气,最终决定撤走,蒲氏残余留待以后有机会再收拾。

就是走,也不能太便宜你们!

石青咬牙切齿地诅咒了一句,眼珠一转,拿定主意,随后疾步跨上黑雪,高声叫道:“雷弱儿。传令轻骑营、权翼精骑到金墉城东门集结。”

雷弱儿飞跑着前去传令,石青带了二十个亲卫踏进了洛阳主城的废墟中。

金墉城东门是向洛阳城内开的,原本用于主城和陪城之间的交通,防御要求低一些,因此这一面的城墙比较平直。

石青骑乘着黑雪从一个倒塌的城门进了洛阳,走过一条废墟街道,向右一拐,来到金墉城东门,随后他下了战马,翻身踏到城门外高高的土垒上。

东门城楼上站了不少表情呆滞的枋头军,他们知道新义军不会攻击,因此也没有戒备,歪歪倒倒四处斜靠;对于石青的举动恍若未见。

“城上士兵听着,某乃新义军军帅石青!汝等快去通知蒲健,本帅要向他问话,他若识趣,说不得本帅会给留你们一条活路。”石青蝎尾枪斜指城楼,大声喝斥。

城楼上的士卒原本没有在意,听到新义军军帅石青时,有一些打起了精神,等听到可能会有一条活路时,大部分都哄地一哗,扬声叫嚷:“快啊,通知襄国公(大晋封赏给蒲健的爵位),新义军石帅来了。。。”

脚步腾腾中,无数人匆忙跑下城楼,将好消息传播到四方。

石青冷冷一笑,这些人一旦拥有了生存的希望,谁敢将这希望掐灭,他们就敢与谁拼命。蒲健——你敢吗?

与石青预料的一般,没多久,城楼上一阵响动,现出无数涌动的人头,得闻消息的枋头军都赶了过来。其中一撮人衣甲华丽,特别醒目,石青闪眼瞧去,隐约认出其中有蒲健、蒲安以及王堕、梁椤这些战场上照过面的老对手。

冷冷地盯着这一撮人,石青一言不发;等着对方发话问候。面对战败者,胜利者有自傲的资本。

夕阳的余晖落在背后,蒲健趴上垛口,整张黑脸藏进了阴影之中,只一双熬得通红的眼珠格外醒目。

“石青!蒲健在此!汝有何话要说?”蒲健拿捏着架子,嘶哑着嗓子向城下喊话。

两人垂直距离不过六七丈,从对方猩红的眼珠里,石青清晰地看到了焦虑和不安,暗自冷笑一声,石青喝道:“蒲健!汝可知罪?”

蒲健一怔,大脑出现片刻短路。枋头被对方搞得如此凄惨,石青还好意思兴师问罪?这是哪根哪啊。。。过了片刻,蒲健醒过神来,恼怒地叫道:“石青!汝要攻便攻,要杀便杀。何必啰嗦。”

任打任杀?石青听出对方底气不足,心中暗笑,黑脸却向下一拉,佯怒道:“好!汝既然不思悔改,一意孤行,本帅乐意成全,不过多杀几千而已。”

说到这里,石青霍然转身,一跃下了营垒,高呼道:“新义军诸将士听着,即刻起,加强戒备,不得松懈,绝不放一人走脱。”

新义军值守步卒和刚赶到的骑兵大声应诺,震得四周废墟上的土石簌簌而落。

城头上的枋头军哀声叹气,刚刚兴起的一点希望转眼间被掐灭,这种心情比一直都没有希望更难受。有些胆大的士卒怨怪地瞪向蒲健,恨他不会应对。

蒲健也是一愣,没想到石青这么干脆,一言不合,扭头就走;以至于自己连他是何意图都未探明;他口张了张,想开口喊回石青,却又感觉这样做过于怯懦了。

情急之下,蒲健顾不得许多,狠狠踹了身左的蒲安一脚,示意叔父出面喊回石青。

蒲安原本不是急智之人,被踢一脚后,脑袋顿时灵光了许多,不等蒲健眼神示意,已经张口喊道:“石帅稍待。。。”

喊声出口,正自走向黑雪的石青停了下来,他没有转身,只缓缓扭过头,沉默地望向城头,看架势似乎随时准备着离开。

“石帅,你我双方交战,只有胜负之分;时值今日,我方承认失败,只是何罪之有?老朽愚钝,请石帅指点。”蒲安善于交际,一番话说得不卑不亢,难得的是,就此打开了和石青叙谈的话题。

“难怪枋头有此一劫,原来汝等竟如此糊涂,至今不知犯了何罪?既然如此,本帅就点拨汝等一二。”

不客气的斥责声中,石青转过身子,扬声说道:“汝等大多是略阳人士,因遭乱世之苦,石赵暴政,这才被强迁至枋头,说起来,也算是流民。蒲洪更被任命为枋头流民督护。本帅所言,是也不是?”

石青说的是枋头蒲氏最本原的身份,事实上,这个身份之上此时已披上了无数彩衣,蒲洪更被大晋封为氐王,人们提到枋头,想到的是征北军、氐王等等炫目的光环,不再是流民屯耕地和流民督护。

尽管如此,当石青提到枋头最初出身之时,蒲安却不能不承认,他只好回答道:“石帅说得是。”

“那就是了。”

石青厉声质问道:“汝等既是流民,当知流民之苦;眼下大赵崩析,无数被强迁至中原的流民脱离暴政桎梏,有心归还故土,汝等为何不能同病相怜,反作豆萁相煎之事,掳掠西归流民,截断南北交通。汝等作此罪孽,悖逆天理,违背良心,难道不怕千夫所指,无疾而终么?”

城楼之上,枋头大小督护听得目瞪口呆。这人是谁?圣人么?乱世之中,扩张部众,相互攻伐再也正常不过,这人怎么能以此相责?换作平日,他们早已大笑起来,换作他人,他们难免也会翻翻白眼;偏偏在这时候,在这个人面前,他们不敢。因为他们领教过这个“圣人”的狠辣血腥,因为这个“圣人”操纵着他们的生死。

事实上,此时枋头军上上下下无不希望,城下之人真的是一位深明大义,仁慈祥和的“圣人”,因为只有这样的敌人,才会好言告诫一番,然后放过他们。虽然,这位“圣人”的告诫让他们肚子气的快要炸裂了。

蒲安揉了揉肚子,冲城下一揖道:“石帅误会了,枋头本意并非是留难西归流民,而是欲将大伙积聚起来,共同西归,以便路上有个照应。老朽承认,其中手段有些强硬了,以至于石帅误会,这才有了这场战事,如此说来,枋头确实有些不是。”

“嘿嘿黑。。。好一个误会。枋头数万大军犯我青、兖,误我农时,致我数千将士损折,耗我仓储无数。一句误会就想了解此事么?汝等说得太过轻松了。”石青时而冷笑,时而愤慨,仿佛有了极大的冤屈一般。

枋头人听了,不仅是肚子快要气炸,差点连肺都要气炸。这世道还有没有天理!你不过误了农时,损耗了几千人马。就气成这般模样;我们呢?大片土地被侵占,家园被焚毁,几万人尸骨无存;还不该气的撞死吗?

怨气冲天之际,蒲安显示出一个长者应有的睿智与沉稳,他从对方“一句误会就想了解此事么”这句话里,敏锐地扑捉到石青的意思:对方似乎没打算赶尽杀绝,愿意了解恩怨。至于为什么会如此,蒲安不知道。这场战争打一开始,枋头人就糊涂着,不知新义军为何盯上了他们。也许,对方真是一位“圣人”,之所以出兵,是因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无论是明白还是糊涂,蒲安都悄悄地松了一口气;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对方若真愿意了解之事,他又何乐而不为?

“石帅息怒。”

蒲安歉意地对石青又是一揖,道:“老朽不识石帅虎威,冒犯了青、兖,诚为死罪。只麾下将士俱是流民出身,久受苦难,不该受老朽株连。石帅若是能给他们一条生路,老朽甘愿自裁以谢罪。”

蒲安担心蒲健不能忍辱,不敢指望他,干脆以枋头军督帅的名义向石青请罪,语气诚恳之余兼带了无限凄伤,枋头军上下闻听无不感激莫名。

石青似乎被他感动,迟疑了一阵,重新踏上营垒,放缓了语气说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本帅不喜杀戮,汝等日后若能改过向善,放诸位一条生路也无不可?只是。。。”

石青停顿了一下,当枋头军上下无不把心提到嗓子眼的时候,他冷漠地说道:“人可以放,战马必须留下,以作对青兖两州生民的赔偿!”

“休想!”

一直没有吭声的蒲健突然发音,勃然大怒道:“石青!汝好算计!绕了半天圈子,不为了结双方恩怨,而是企图谋夺战马。蒲某岂能容你得逞!实不相瞒,蒲某早已打定主意,即便拼了身死,也不会为汝留下一匹战马。有本事,汝便来攻——”

“小人之心!”

石青嗤笑一声,叹道:“本帅慈悲佛心,为汝等指出一条生路,奈何汝等不知好歹,执意如此;本帅只好送你们下地狱了。哼哼——蒲健听真,本帅在此索不到赔偿,率军前往河内,找老蒲洪索要便是了。本帅很想知道,老蒲洪是否同样如此,不为本帅留一匹战马畜牲。”

“你。。。”

蒲健并指指点石青,却无话可说;他知道,石青并非虚言恫吓,只要将这最后的八千多枋头士卒解决了,蒲洪身边再无人可用,即便有些青壮,也没有得力大将和操训青壮的老兵了。那时候,新义军只遣一支偏师就可能攻占河内。

“石帅息怒!”

眼瞧着蒲健的强硬对石青不起作用,蒲安再次出头,谦恭地对石青一揖道:“石帅。枋头不是不愿赔偿,健侄担心的是,枋头赔偿后,新义军若是不能守诺,哪该如何是好?”

“本帅乃大魏堂堂虎贲将军,新义军军帅,向来言必行,行必果;信义著于天下,岂是虚言欺诈之人。”

蒲安担心新义军不守言诺,这让石青极其不悦,很慎重地作了一番自我介绍。

只是这番作为作用似乎不大,城头上尽是不以为然的神色;事实上,一个私军军帅和虎贲将军的名号在枋头军面前确实很不显眼,要知道,枋头军被大晋、后赵封公封侯的不在少数,蒲洪甚至已被封王。若不是这个虎贲将军将他们打得狠了,他们免不得会狠狠讥笑一番。

石青意识到仅凭语言是无法感动对方的,无奈了一阵,傲然说道:“诸位若是诚心改过,有意赔偿。本帅有个主意,可安诸位之心,不再担忧新义军违诺。”

“哦。石帅高明。不知是何主意?老朽洗耳恭听。”蒲安双目一睁,惊喜交加。果真如此的话,不仅能保住自己的性命,还能保住这八千多人,这可能是陷入绝境的蒲氏最后的希望。

“此事易耳。枋头军分批出城渡河。每有一人上船,汝等放一匹战马出城。本帅若是变卦,便得不到战马,汝等最多不过损失一批士卒,却也无妨。”

石青悠悠地说,他说对方损失一批士卒无妨确是事实,因为新义军若是不放人,城里的枋头军早晚是死,区别只是迟死早死而已。

,,,,

六十七章 胆大妄为诸葛攸十五章 监察部采风司六十四章 一碗水酒泯恩仇第8章 如何选择这是个问题第2章 三个杂号将军五十三章 及时抵达六十四章 消息五十三章 及时抵达二十六章 血腥的襄国之夜四十六章 遇伏三十一章 祭灶节上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五十四章 襄国之战四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1章 尴尬人之间的闲谈第5章 会合二十九章 两个女人五十五章 将星闪耀十八章 开战十九章 武术与杀法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二十六章 啼笑皆非四十八章 三月三十二十八章 各有算计二十八章 羯胡石氏绝第3章 目的何在?十二章 故人十七章 是否当斩全面开战中六十章 酒盟八十一章 博浪六六十四章 一碗水酒泯恩仇六十八章 麻姑劝妹第1章 智与勇的选择题三十一章 双赢十五章 精雕细琢的风情五十九章 惊变上十二章 离开邺城七十六章 博浪一二十章 有客来访第9章 燕使皇甫真六十章 襄国之战十十六章 恶狼志愿兵第5章 韩氏入宫二十八章 意外的邂逅二十二章 辣手未摧花六十三章 建制十八章 开战第3章 小耗子历险记(下)八十四章 虚晃一枪四十四章 悲伤第8章 原来如此三十章 邺城二三事十七章 是否当斩七十二章 舆论战心理战五十二章 扬州的开局三十五章 不关乎正义第2章 大晋朝廷的要求十二章 出巡三十三章 祭灶节下八十九章 困窘的燕国五十二章 屠夫父亲的一面三十五章 不关乎正义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六十七章 意外丛生第8章 如何选择这是个问题二十七章 财帛动人心二十七章 开辟新战场三十三章 邺城换主下八十章 必须付出代价三十七章 依靠四十六章 压力六十三章 建制七十二章 舆论战心理战十一章 传说中的人物四十八章 露馅后的责难七十五章 北方的坏消息十一章 祸福由天一百零一章 水火无情五十章 冉遇六十二章 荣誉与骄傲三十五章 恶客二十六章 血腥的襄国之夜二十章 全面开战上第4章 第一步八十三章 博浪八十三章 见到姚弋仲五十二章 屠夫父亲的一面二十一章 血色浪漫十一章 安离赵谏黎半山二十八章 羯胡石氏绝第5章 随时指点你六十四章 夜袭上五十章 骑兵间的战斗八十章 博浪五二十九章 天网恢恢十八章 江湖高手九十八章 口袋成形二十八章 羯胡石氏绝三十二章 急转直下
六十七章 胆大妄为诸葛攸十五章 监察部采风司六十四章 一碗水酒泯恩仇第8章 如何选择这是个问题第2章 三个杂号将军五十三章 及时抵达六十四章 消息五十三章 及时抵达二十六章 血腥的襄国之夜四十六章 遇伏三十一章 祭灶节上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五十四章 襄国之战四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1章 尴尬人之间的闲谈第5章 会合二十九章 两个女人五十五章 将星闪耀十八章 开战十九章 武术与杀法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二十六章 啼笑皆非四十八章 三月三十二十八章 各有算计二十八章 羯胡石氏绝第3章 目的何在?十二章 故人十七章 是否当斩全面开战中六十章 酒盟八十一章 博浪六六十四章 一碗水酒泯恩仇六十八章 麻姑劝妹第1章 智与勇的选择题三十一章 双赢十五章 精雕细琢的风情五十九章 惊变上十二章 离开邺城七十六章 博浪一二十章 有客来访第9章 燕使皇甫真六十章 襄国之战十十六章 恶狼志愿兵第5章 韩氏入宫二十八章 意外的邂逅二十二章 辣手未摧花六十三章 建制十八章 开战第3章 小耗子历险记(下)八十四章 虚晃一枪四十四章 悲伤第8章 原来如此三十章 邺城二三事十七章 是否当斩七十二章 舆论战心理战五十二章 扬州的开局三十五章 不关乎正义第2章 大晋朝廷的要求十二章 出巡三十三章 祭灶节下八十九章 困窘的燕国五十二章 屠夫父亲的一面三十五章 不关乎正义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六十七章 意外丛生第8章 如何选择这是个问题二十七章 财帛动人心二十七章 开辟新战场三十三章 邺城换主下八十章 必须付出代价三十七章 依靠四十六章 压力六十三章 建制七十二章 舆论战心理战十一章 传说中的人物四十八章 露馅后的责难七十五章 北方的坏消息十一章 祸福由天一百零一章 水火无情五十章 冉遇六十二章 荣誉与骄傲三十五章 恶客二十六章 血腥的襄国之夜二十章 全面开战上第4章 第一步八十三章 博浪八十三章 见到姚弋仲五十二章 屠夫父亲的一面二十一章 血色浪漫十一章 安离赵谏黎半山二十八章 羯胡石氏绝第5章 随时指点你六十四章 夜袭上五十章 骑兵间的战斗八十章 博浪五二十九章 天网恢恢十八章 江湖高手九十八章 口袋成形二十八章 羯胡石氏绝三十二章 急转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