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章 胜败已分

作品相关 七十四章胜败已分

“荆州军大败,桓温逃回襄阳。”

“燕军大败,死伤近十万,退缩回去再无南下之力。”

“扫平江东,重整乾坤,以有道伐无道,以新政革旧恶。”

石青在广陵城下宣读的三条消息震耳发聩,城内士民议论纷纷,表现不一,守城士卒彻底失去了前段时间的镇定,漠然者有之,惊慌者有之,早作打算者有之,就是没有一个镇静沉着的。褚衰急得直跳,生怕军中有人暗中投敌,脚不停地的四处巡视营地,弹压士卒,以防有变。他这番作为下来,让扬州军内的气氛更加紧张,连相互熟悉的士卒彼此相看时的眼神都不一样了,总感觉对方在掩饰着什么。这种情况下,谁能安下心来守城?

与守军相反,城外的无论是民军士卒还是新附的地方豪雄,无不被石青的话激得振奋异常。

敢于拿刀拼命的,谁不图个光宗耀祖、福荫子孙?若想达成这个目标,首先需要跟对人,追随之人是真命天子才好。石青能够据有中原九州,能够逃出建康,能够大败荆州军,能够大败燕军,能够打进扬州,还有扫平江东、重整乾坤的壮志,这样的人不是真命天子,谁配为真命天子?

既然有福跟在真命天子左右,剩下的就简单多了,大伙只要努力拼命、赌个好运气,活下来就是开国功臣,荣华富贵公侯万代那啥的还不是手到擒拿?

人逢喜事精神爽,精神爽时喜事来。

民军忘记了广陵城的高大坚固,加紧赶造云梯撞车工程器具,准备三天后奋勇攻打广陵城,就在这时候,又有一件喜讯传过来——大晋水军王颐之答应归降了。

石青刚刚离开浮桥大营一天,入湖的天骑营士卒便找到了被困在宝应湖的大晋水军,并向王颐之转告了石青的建议。

这个建议来的非常及时,被困的大晋水军此时恰好陷入到极其尴尬的境地。

与扬州军主力分开后,大晋水军在宝应湖漂泊了一月有余,其间没有得到任何补给,船上储备的弓箭刀枪油脂等作战器械还剩下不少,粮食菜蔬却没了,并且短时间内看不到脱困和得到补给的希望。

这种情况下,摆在大晋水军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一个是拼死攻打民军浮桥营寨,杀出一条血路。这一条难度太大了,晋军利用器械和水性在战船上还敢和民军一拼,却没有下船攻打对方守备森严的营寨的胆量。另一个是弃船上岸潜逃回江东;这一条也有问题,从宝应湖迂回到长江北岸有两三百里路程,弃船登岸后若保持编制,就没办法隐秘潜行,很容易被民军斥候发现进而遭到围剿,若是分散而行,路上的安全没有保障,万一遇上民军可就没有一点还手之力。而且就算到了江北,能找到船只渡到江南也不会很多。

就在攻不敢攻,逃没法逃,留下来就会饿死的尴尬处境中,石青雪中送炭的建议送到了,大晋水军顿时松了口气。

王颐之和建康的几位将领商量了一番,决定接受对方的好意,水军上岸解散,愿意留在扬州的留下,愿意降的降,愿意回江东的由民军“护送”回江东。大晋水军倒不是没想到其中是否有诈,只是迫于无奈地选择了相信,如果民军真的有诈,大不了投降就是,总比饿死的强。

王颐之是南下北人,家安在淮阴,起初他没准备归顺民军,也没打算去江东,只愿回转淮阴。在和天骑营接洽安排大晋水军上岸事宜之时,孙霸告诉他,石大将军即将登基称帝并准备扫平江东、一统天下。王颐之的心思随之发生转变,答应投入民军,归到石青麾下。

四五千大晋水军六月初五晨弃船上岸,接受天骑营羁押分编。

江北扬州人有一千四五百人,有近千人愿意随王颐之一道投入民军,还有五百左右不愿征战的士卒缴了甲衣武器,配发了干粮后被遣散回家。水军中江东人比较多,足有三千出头;出奇的是其中有五六百人不愿回转,反倒愿意归降民军,孙霸大奇,询问究竟后才弄清原委。原来这些人大多是被南下世家兼并了土地的破落户,还有一些是单身孤寡没有牵挂、妄想通过军功出人头地的。

用了两天时间将归降的一千五百多人暂时编入军中,留下五百人看守浮桥营寨和大晋水军上缴的战船轻舟;六月初七清早,天骑营羁押着两千六七百名江东俘虏前往广陵城去见石青,打算让三江营的水军遣送俘虏过江。初九中午,羁押队伍距离广陵城十余里时,郗超奉石青之令前来迎接。

“诸位放心,石大将军一言九鼎,答应送诸位回去就绝不会违诺。民军已经搜集了七八十艘民船在三江口集结待命,今晚就可以送诸位渡江。只是在此之前,需要诸位帮忙做一件事。。。。。。”

待孙霸把晋军俘虏召集起来后,郗超站在大石上大声宣讲道:“。。。。。。中原、江东都是华夏一族,石大将军心怀慈悲,不愿自相残杀过甚,是以有意让诸位在广陵城下走一遭,向城内江东子弟喊话,请他们放弃抵抗,回江东去和家人老小团聚,以免丢了性命后悔晚矣。”

郗超的请求并不过分,晋军俘虏一口答应下来。羁押队伍随即向广陵城开拔,郗超随军而行,途中唤来王颐之和几位晋军将领一起商量该如何向城内喊话。

与此同时,沉寂了三天的民军大营再次有了动静,一列列,一队队士卒顺序开出,齐整整来到广陵城下列阵以待。

明天就是石青许诺的攻城日期,广陵城守军正在紧张不安地等待民军的到来,此时一见城下的景象,顿时鸡飞狗跳起来,四处报讯求援。民军刚在北城三里外整好队形,褚衰和殷浩等人便闻讯赶到了。

石青似乎不再有和褚衰攀谈叙旧的兴趣,骑乘着黑雪稳稳立于战阵前列,没有抵近城下出头露面的意思。何三娃率两百亲卫骑呼喇喇冲出战阵,在城下来回驰骋,大声吼道:“城上守军听真。石大将军有令,明日民军攻城之时,汝等临阵倒戈者有功;袖手旁观者无罪;负隅顽抗者死!”

马蹄震天,吼声如雷,两百骑奔驰了三个来回,将石青的命令传达到每一个守军耳中,就在城上守军战战栗栗之际,亲卫骑吼声一变,有了新的内容:“城上守军听真,石大将军心怀慈悲,不忍同族子弟相残。特此下令,从此刻起到明日攻城之前,民军放松戒备,城外可任由人员往来,另在三江营备有民船近百艘,但凡愿回转江东者,上船即刻渡江回转。”

轰——

城上哄地一响,守军忍不住议论纷纷。这个消息比刚才的消息吸引力大多了,若是有生路可走,谁愿意没有希望地坐守孤城呢?

“来人!传令弓箭手放箭,不可让敌军妖言惑众。”

褚衰气急败坏,顾不得亲卫骑守军射程之外的事实,勒令弓箭手射箭发射。稀稀落落的箭矢无力地落下,没有形成半点威胁;反衬得亲卫骑的气势更加足了。

两百骑扬鞭催马,大声呼喝:“城上守军!汝等看北边是什么!”

广陵城北五六里外,天骑营和禁军俘虏组成的队伍逶迤而来,六千五百多人的队伍多少有些声势,落在士气低落的扬州军眼里,顿时感觉压力更加大了。

“民军又有后续人马来了!”殷浩忍不住哆嗦一声。

褚衰铁青着脸连声下令。“传令全军,休要中了敌军虚张声势的奸计,各营校尉,各军督护宣讲军律,小心靡勒步卒,不得有失。”

城上慌做一团,以为民军又有援军到来,只是很快事情得到了澄清。亲卫骑在城下大声呼道:“城上守军知道来得是哪支人马么?告诉汝等,他们原本是被困宝应湖的大晋水军,只因答应不再与民军为敌,石大将军有令,命民军水军把他们安然送回江东。汝等可愿效仿!愿意者,只要想办法出城就可以安然回家。”

城头一片大哗,哗声不仅包含了对宝应湖水军被俘的惊讶,还有对他们受到的优待的羡慕。亲卫骑的解释让原只是惊恐紧张的守军真切地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出路,终于忍不住生出了一些遐想。

“是宝应湖的水军吗?”褚衰踉跄后退,心伤若死,他知道这种消息不可能有假。

“完了,真的要完了。。。。。。”殷浩喃喃自语,眼光急速闪动,思索着什么,却不像褚衰那般失意。

城头乱纷纷之际,天骑营羁押着晋军俘虏渐渐走近。当一张张叫不出名字但却熟悉的面孔在眼前清晰起来,当十几名有头有面的将佐联袂出现在城下之时,扬州军上下再没有人能否认水军全军被俘的事实了。

晋军俘虏却没办法顾及城上的想法,按照郗超的交代一个个扬着脖子嘶声大道:

“江东的兄弟,走吧,回家找媳妇孩子去,不要在这等死。”

“兄弟们,这一仗已经输了,输了仗不要紧,不要丢了命。”

“这一仗打不赢的,拼了性命也打不赢,何苦枉送性命,走吧,走吧。。。。。。”

城下叫喊连天,城上嘘声一片,褚衰、殷浩无动于衷,这种情况下不管做任何举动都是徒劳。褚衰双眼无神,漫无目的地向下张望,突然他双目一凝,盯着城下喝道:“王颐之,汝便是这般报效朝廷的么?汝心中是否有忠义二字?”

在城下指挥俘虏的王颐之闻言一怔,想了一想便越众而出,也不顾城上弓箭的威胁,一直走到护城河边沿,然后拱手向城头一揖道:“王颐之见过国丈。”

王颐之这番作态吸引了城上城下的注意,喊声嘘声顿时小了许多,成千上万双目光不约而同地一起落到他身上。

褚衰似乎找到了发作对象,怒视王颐之,痛心疾首地叱喝;“褚某不受无耻小人之礼,汝速速滚开,不要污了褚某双眼。”

“无耻小人!?”

王颐之脸色腾地一下变得通红,他被这个称呼彻底激怒了,再也不管对方颜面,冲城头含愤痛骂道:“褚衰!这个无耻小人的名号王某愧不敢当,汝还是留下来自用吧。实话告诉汝,汝口中的忠义是何王某以前不懂,现在却知道那就是汝屠害忠义之士的钢刀,汝口呼忠义将张迈和数千北伐先锋勇士害死在代陂,汝口呼忠义逼得王浃将军褪甲屯耕,汝口呼忠义专一任用陈逵这样的逃将,汝口呼忠义统带几万人马不思迎敌只顾自己逃跑。汝口中的忠义就是一个荒谬的笑话,岂能束缚天下真正的忠义之士。王某今日已经悔悟,欲和王浃、祖道重两位将军一样,效仿王龛、郗超,向石大将军这等真英雄真豪杰奉献忠义,汝和建康朝廷却是不配。”

“叛逆!好猖狂——”城头之上,褚衰恼羞成怒,痛骂声中,张嘴喷出一口鲜血,随即身子一歪,跌倒下去,竟是被王颐之一番话气得晕死过去了。

褚衰的晕倒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城头上慌做一团,亲兵护卫,文武将官手忙脚乱地抢上去扶持,扬州军普通士卒面面相觑,越发地不知所措。

城下民军瞧出便宜,贾坚、司扬纷纷开口向石青请战,要乘隙率兵攻城。

石青瞧了瞧天色,斟酌半响,最终摇摇头道:“石某说过明日攻城,今夜城外放开禁制,任扬州军自由离去。话一出口,怎能轻易更改?以前江东士人和石某接触不多,不甚了解,从此以后交道可能就多了,石某不愿留下无信之名。”

石青说得严重,贾坚、司扬不敢再坚持,司扬点点头,贾坚附和了一句道:“经此一事,大将军重信之名必将传遍江东。”

石青笑了笑,接着解释道:“守信重诺只是其一,关键是眼下并非攻城最佳时机,扬州军没有足够的时间思索当前困境,若即刻攻城,他们会依照习惯予以抵抗,这样两军一旦交上手,以前的努力就算白费了。与其如此,不如给他们一个晚上的时间斟酌选择,让担忧恐惧深入到军心士气之中,如此以来,明日攻城将会变得容易许多。呵呵,石某相信,今晚一定会有许多人溜出城,希图逃离危险之地的。”

第8章 风起云涌三十四章 书圣是这样来的一百章 四面楚歌三十八章 变通之道二十八章 弥合十九章 举中原以降晋十三章 南下东枋城四十四章 杨群的青兖印象三十八章 另外一场对话十五章 精雕细琢的风情三十七章 包养俩男人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沟河八十四章 虚晃一枪四十一章 博陵的幽州军四十二章 四月初八二二十章 想决战没门二十七章 开辟新战场六十七章 意外丛生第4章 抵达邺城八十二章 就叫新华吧三十三章 标语和童谣三十章 感觉敏锐的人十八章 江湖高手第5章 杀威棒?五十九章 媾合十九章 稳住三十九章 北上卢奴十二章 故人五十二章 谁会记住五十六章 金钩五十三章 及时抵达十八章 搁置争议三十七章 魏关前的疑惑三十六章 那就战吧三十四章 书圣是这样来的五十九章 襄国之战九八十二章 就叫新华吧二十四章 夜谋第1章 尴尬人之间的闲谈五十五章 临战前的军议八十一章 何去何从十二章 张遇的心思四十二章 诸葛攸入伙七十二章 分道五十九章 襄国之战九十七章 来了三十章 以后的打算补全九十三章 挑衅三十七章 杀道正道第2章 小耗子历险记(中)二十七章 因果循环五十一章 失望第8章 谶言岂会无稽五十七章 先生请回吧三十二章 急转直下四十八章 露馅后的责难九十三章 挑衅三十章 不一样的承担三十二章 急转直下九十九选择退路二十六章 剃头担子十三章 见到姚弋仲五十五章 临战前的军议四十二章 虚惊一场二十七章 因果循环七十一章 毒计十二章 出巡四十三胜利来得如此简单第9章 荀羡之荐六十六章 山重水复四十章 端倪初现二十四章 进位第3章 小耗子历险记(下)三十七章 此地非良乡四十六章六十七章 麻姑的决定六十八章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第8章 谶言岂会无稽二十一章 血色浪漫六十八章 豫州军的破绽第3章 小耗子历险记(下)二十八章 各有算计七十四章 前夕上七十八章 梳理行动二十章 火烧悬瓠城六十四章 一碗水酒泯恩仇五十章 最糟糕的局面三十三章 邺城换主下第7章 禽兽不如!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五十三章 四千打劫三万二十二章 辣手未摧花二十九章 以后的打算未完稍后补全第10章 军帅府长史二十六章 并肩一百零一章 水火无情五十一章 悦绾意外出现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十三章 邺城的框架九十二章 不眠之夜
第8章 风起云涌三十四章 书圣是这样来的一百章 四面楚歌三十八章 变通之道二十八章 弥合十九章 举中原以降晋十三章 南下东枋城四十四章 杨群的青兖印象三十八章 另外一场对话十五章 精雕细琢的风情三十七章 包养俩男人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沟河八十四章 虚晃一枪四十一章 博陵的幽州军四十二章 四月初八二二十章 想决战没门二十七章 开辟新战场六十七章 意外丛生第4章 抵达邺城八十二章 就叫新华吧三十三章 标语和童谣三十章 感觉敏锐的人十八章 江湖高手第5章 杀威棒?五十九章 媾合十九章 稳住三十九章 北上卢奴十二章 故人五十二章 谁会记住五十六章 金钩五十三章 及时抵达十八章 搁置争议三十七章 魏关前的疑惑三十六章 那就战吧三十四章 书圣是这样来的五十九章 襄国之战九八十二章 就叫新华吧二十四章 夜谋第1章 尴尬人之间的闲谈五十五章 临战前的军议八十一章 何去何从十二章 张遇的心思四十二章 诸葛攸入伙七十二章 分道五十九章 襄国之战九十七章 来了三十章 以后的打算补全九十三章 挑衅三十七章 杀道正道第2章 小耗子历险记(中)二十七章 因果循环五十一章 失望第8章 谶言岂会无稽五十七章 先生请回吧三十二章 急转直下四十八章 露馅后的责难九十三章 挑衅三十章 不一样的承担三十二章 急转直下九十九选择退路二十六章 剃头担子十三章 见到姚弋仲五十五章 临战前的军议四十二章 虚惊一场二十七章 因果循环七十一章 毒计十二章 出巡四十三胜利来得如此简单第9章 荀羡之荐六十六章 山重水复四十章 端倪初现二十四章 进位第3章 小耗子历险记(下)三十七章 此地非良乡四十六章六十七章 麻姑的决定六十八章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第8章 谶言岂会无稽二十一章 血色浪漫六十八章 豫州军的破绽第3章 小耗子历险记(下)二十八章 各有算计七十四章 前夕上七十八章 梳理行动二十章 火烧悬瓠城六十四章 一碗水酒泯恩仇五十章 最糟糕的局面三十三章 邺城换主下第7章 禽兽不如!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五十三章 四千打劫三万二十二章 辣手未摧花二十九章 以后的打算未完稍后补全第10章 军帅府长史二十六章 并肩一百零一章 水火无情五十一章 悦绾意外出现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十三章 邺城的框架九十二章 不眠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