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陶地

勇斗王蛇无奈迁徙经过十几天与风浪搏斗,范蠡一行到了齐鲁两国边境处,沿着一条内河溯流而上,看到了一片绿色平原。

“好!就停在此地。”范蠡高兴地说。

“这一片啥也没有?停这儿干吗?”独山不解。

“你这家伙,还这么苯!绿草茵茵,一望无边。如何说啥也没有?”范蠡兴致很高。

“你不是要聚财致富吗?这青草?”

“青草就是致富之源。”范蠡说道,“牛羊马豚兔吃什么?还不是吃草!”

“嗨,你要养畜牲啊?”独山有些不信,堂堂相国养畜牲,难怪把姓名也改了。

“正是。啊!我要养畜牲了,哈哈!”范蠡高兴地笑起来。独山心想:疯劲又上来了。

船停下了。

一行人上岸,看地形、找乡吏、访百姓,用翼船所载财物换了大片土地和一处小院以及母牛、母马、母羊、母豚,还有一应农具,在小河边安下家。

开始新的生活。

半年过去,范蠡看那几个打鱼出身的桨手、舵手不适北方气候,干不惯养牲畜农活,便雇了几个当地人,令独山将水手们送回越国老家。然后,悄悄把夫人宛玉、大儿子越吉、二儿子越利接来。越利两岁多了,生下来,范蠡还没见过。真难为宛玉了。

三个月之后,独山把宛玉、越吉、越利接来。还带来一名叫西女的小女子。那女子貌似西施、身如楚女,令范蠡好生奇怪,问其来历,独山讲是文种大夫家使女,从小父母双亡,被召入宫做杂役,后被赶出王宫,流落街头,文种不忍,领回家中,视若家人。此次离越,文种怕沿途行动不便,特地将她送给宛玉做使女。独山说,这次顺利离越,多亏文种大夫、欧阳将军,示令沿途放行。再就是西女路上照应越利———次越利得病,高烧胡语,西女有家传针灸医术,治好了越利之病。宛玉感谢西女,让越利认了西女干娘。

范蠡虽对西女有疑惑,但听是文种引荐,稍稍放了点心。

百里宛玉到了此地,见范蠡村夫打扮,心中好酸。听丈夫说了勾践的疑忌之心,追杀之举,历数了历朝各国直言忠臣下场,特别是讲了百里长河老师“伴君如伴虎、功成要抽身”的训示,宛玉想通了。觉着一家人能在一起平平安安生活比什么都好,再也不用担心打仗的胜败了。她很快换上了村妇衣服,每日在小院洒扫庭除,洗衣做饭。范蠡大儿子越吉已十岁,照范蠡之意,既没从军,又没入仕。先是跟着当地女佣,到乡下住了几年。再是随着楚国到越商贾跑了几趟生意。没事便在家翻看书简,练几招武术。似乎没什么远大志向。到此地后,范蠡让他放牛,他乐此不疲,每日早出晚归,如农家孩子一样,范蠡十分满意。越利不到三岁,每日围着西女,叫着“娘,娘!”西女除帮助宛玉操持家务,就是带着利儿到附近高坡上打柴。独山、渔三十均是范蠡至交,住在一起,家人一般。一家五姓,其乐融融。五畜饲养,很是兴旺。范蠡、独山、渔三十每日和雇来的农夫及周围百姓、镇上商贾滚在一起,高谈养畜经,阔论市场情,十分忙碌,十分愉快。范蠡会医术,养的五畜,发现毛病,立即诊治,无一畜死亡。(那个时代尚无大的传染病)

一年不到,鸱夷子皮大名便在当地很响。只要是鸱夷子皮的牲畜,出手快、价格高。

范蠡正打算扩大规模,将饲料、喂养、放牧、宰牲、肉食、皮货、贩运搞成首尾相衔的一条龙经营,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这一日,范蠡、独山、渔三十从市上回来,在院里石桌上,一边喝着宛玉送来的米酒,一边高兴地谈着生意经。独山、渔三十还对范蠡改了鸱夷子皮这个姓名大加赞赏。说这名字好叫好记,看俗不俗,俗中见奇,独此一份,是治产经商的金招牌。述说开始他们想不通,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怎么把祖宗的姓都改了……说着笑着喝着。

就这此时,越吉上气不接下气跑了回来。

宛玉首先看到:“什么事啊?越吉,看把你急的,牛跑了?”越吉喘了口气:“我在草场那边,遇到一个人,其貌不扬,眼露凶光。打听鸱夷子皮家住处,我怕是越王派来的刺客!”

独山惊讶:“啊!”

渔三十跳起:“怕他个鸟!”

范蠡沉着地问:“就看到一个人?”

越吉:“往这边走就一个,海湾里好象有条船。”

范蠡站起,眼望前方:“我失了一招,只看到这里适合五畜饲养,没想到越船可以开到这里。不怕!兵来将对,水来土挡,看此人来后有何动作再说。”

独山说:“犯不着和毛贼计较,咱们还是躲一下。”

宛玉担心:“独山兄弟说的是,一动不如一静,躲一下好。”

渔三十看到范蠡两鬓已有白发,也说:“对,躲一下吧。”

范蠡笑:“往哪儿躲?”

独山忙说:“后院我挖的那个菜窖。”

范蠡:“躲到菜窖里,你倒想得出!”指挥若定地对越吉说,“那人见过你,你还是回草场去!”又对渔三十,“你陪越吉去,他功夫不行。”

渔三十:“你这儿行吗,要不要去叫几个弟兄?”

范蠡一笑:“我这宝刀还未老呢!”

渔三十不放心地和越吉去草场了。

独山:“少伯,避实就虚,躲一下吧!”

百里宛玉:“是啊,情况不明,躲一下好。”

范蠡见都这么说,只好同意,说:“好,躲一下,但不能去菜窖!”

独山:“为啥?”

范蠡:“瓮中捉鳖,懂不懂!”

独山一伸舌头:“懂了!懂了,我这脑子,晦!就是笨!”

三人一起到后院去了。

此时,西女背着熟睡的越利,担着柴进了院子。

西女放下担子,把扁担插到柴捆上,用手轻轻地拍着后背上的越利:“利儿,乖,进屋好好睡……”

西女进屋,将越利从背上托下,哄着放到床上,盖上被子。

越王勾践的卫士头王蛇悄悄地进了院子,四下观看。

西女从屋内走出,两人一见都楞了!

西女小声地:“你?!怎么到这来了?”

王蛇不满地:“王后见你一去不回,以为你已被杀,就派我来了?”

“何时到的?”

“刚才一个放牛的混小子骗我走了冤路,要不早到了。这里是不是范蠡家?”

西女点头。“你如何住到了他家里?”

“王后设计让我进了文种大夫家,又令文大夫把我引荐给了范蠡夫人。”

“嗬,你倒挺能耐,一年多了,为何没有动手?”

“我到文大夫家后,才知文大夫有恩于我父母。文大夫知我底细后,劝我不要听王后的话。可我已许了王后,文大夫体谅我难处,嘱我若范大夫没有做对越不利之事,就不要动手。范大夫到这儿后,安心务农经商,对越没有危害,我怎忍下手!”西女解释道。王蛇生气:“你听大王、王后的,还是听文种的?”

“谁的话我都听!”

“文种的话你听不得了!”

“为何?!”

“文种已被大王赐死了!”

西女惊讶:“不可能,文种是大好人,是越国的功臣!”王蛇抽出随身宝剑:“你不信?文种就是死于这把属镂剑下!”西女上前看剑:“这不是吴王赐给伍子胥自刎的剑吗?”王蛇:“正是,大王把它交给我,让我取下范蠡的头!”西女乞求地:“不,不能这样做!”

“你变心了?当初你是如何向王后领命许诺的?!”

“可我也向文种许过诺。范大夫没有做过危害越国的事。要是做了,我自会动手!”

“范蠡这种人,只要活着,大王、王后就不舒服?”

“你胡说,大王为范蠡封了领地,塑了金像……”

王蛇笑:“你这个傻女子,那是做给人看的,大王恨不得马上宰了他呢!”

“为什么?”西女不明。

“功高震主,谋高震国,这都不明白!”

“没有范大夫,哪有越国今日?”

“休再罗嗦,你下不了手,我来,快说范蠡在哪!”

“我刚到家,不知道!”

“你和他家朝夕相处,岂能不知!”王蛇用剑逼了过去,“你这个叛逆,快说,范蠡在哪!”

西女后退。

王蛇紧逼。

西女退到柴捆边,眼疾手快抓起扁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王蛇之剑打到了一边……王蛇震惊:“你要何为?”

西女英气勃发:“不许你在这儿放肆!”

王蛇从地下拣起剑:“好,我知敌你不过,咱各走各路。你不说,我也能找到!”

西女:“那就快滚!”

恰在此时,越利醒了,他大概听到了二人声音,害怕地:“娘!娘!娘!”

“谁的娃娃?”王蛇盘问。

“我的!”西女答。

“哼!休想骗我,定是范蠡的,先结果了他,范蠡就出来了。”你敢!“

西女手持扁担站在门口。

“闪开!”王蛇握剑欲进屋。

西女担心王蛇拼命,大叫:“利儿,快跑!利儿,快跑!”从床上爬到地下的越利不知所措,失声大哭。

听到越利哭声。范蠡、宛玉、独山急忙从后院飞奔过来。范蠡、独山手持宝剑。

范蠡一见,笑道:“原来是王军卫!放开她!”

王蛇见范蠡出现,十分高兴,放开西女,持剑冲范蠡而去。范蠡持剑同王蛇一边对峙,一边说:“宛玉、西女,把利儿领到后院,别吓着他了。”

宛玉不放心地:“少伯?”

范蠡不悦地厉声:“快走!!”

宛玉、西女急忙进屋,领越利到后院去了。

王蛇显出有持无恐样子:“范大将军,都说你这百里长河剑,天下无敌,今日有幸领教!”

独山生气:“少伯,我来教训他!”

范蠡:“不,我活动活动筋骨!”

王蛇骄横地:“我这筋骨已嘎嘎响了!看剑!”

范蠡叫了一声:“来吧。”迎了上去。二人在院中对打起来。范蠡英勇沉着;王蛇年轻气盛。一把长河剑,一把属镂剑,双剑飞舞,寒光闪闪。独山在一边紧张地看着,躲着。十几个回合下来,长河剑逼住了王蛇咽喉。

范蠡微笑:“谁指使你来的。”

王蛇昂首挺胸:“要杀便杀,何须多问?”

“我已辞官经商,不问政事,力何还要追逼不舍?!”

“谁让你本事太大?”

“本事大也是罪过?!”

“大王、王后怕你为他国谋划,对越国不利!”

独山骂道:“鸟嘴鸡脖子勾践,真是狗肚子鸡肠!”

范蠡笑道:“回去告诉勾践、姬玉,范蠡下了商场,决不再回官场!让他们安心称王称霸。”收剑。“走吧,想当英雄,练好功夫再来!”对独山说:“勾践手下真的没能人了!”

王蛇躬身道:“谢大将军不杀之恩,王蛇也是一条铮铮汉子,不能就这么回去。请再战一场,我若再输,死而无憾!”

独山骂道:“混蛋,哪有你这样的刺客?”

范蠡微笑:“好,老夫成全你。来吧!”见独山阻拦,“闪开,我叫他心服口服!”

二人重又对打。王蛇拼命挣扎,疯狂至极,几次挥剑向范蠡劈去。把院中一棵柳树劈下了好几枝。范蠡犹如猫逗鼠般镇定自若,很少挪动步伐。想起当年楚女在林中战白猿情景。那楚女一枝竹叶,横扫了两只白猿,诀窍就在眼疾手快,以静制动。看着王蛇奔腾跳跃,觉得可笑。心里说:“还未入剑道门呢,就想耍横!”瞅准时机,手出剑到,将属镂剑拨飞,用长河剑又封住了王蛇咽喉。笑道:“还有何话可说?”

王蛇十分羞愧:“大将军,我能同你交手,死而无憾。你有大功于越,王蛇冒犯,实奉大王、王后之命,请将军见谅!”说完狠命撞到了范蠡之剑尖上……范蠡没想到王蛇会这样,慌忙抽剑,王蛇倒在地上,血喷了出来。

范蠡忙俯身:“壮士,你!”王蛇睁眼说道:“文种……已被赐死,也是……

属镂剑。大王、王后……不会……放过你的,小心!“说完气绝。

范蠡惊叫:“壮士!壮士!”

独山生气:“这种人,你还叫他壮士!屁壮士!”

范蠡收剑叹气:“难得他视死如归,也算一条汉子!”

独山:“他是怕回去不好交差。”

此时,担心范蠡安危的宛玉、越吉、渔三十都到了院子里。渔三十看到倒在地上的王蛇,踢了一脚:“原来是这个混蛋,上次我就想宰了他!”宛玉、越吉大概第一次见到死人,脸都吓白了。

范蠡对独山、渔三十说:“你俩把王蛇抬到后院,换身干净衣服,葬了!”

说完,从地下捡起属镂之剑,审视再三发出似哭似笑之声,呼道:“子胥!

文种!我不会象你们那样!“

“文种大夫怎么啦?”宛玉急问。

范蠡拿剑之手发抖:“文种也被勾践赐死了!属镂剑哪,属镂剑!你为何净杀直言忠臣!”

宛玉听到文种死去消息,觉得头晕欲倒,扶住了柳树,越吉见状,上前扶住了母亲。

范蠡大叫:“不能让你再害好人了!”说完用手“叭叭叭叭”将属镂剑掰成一截一截,犹如折朽木一般。在场之人都看呆了,没想到范蠡手上功夫这等厉害!连跟了他几十年的独山,也惊讶得屏住了呼吸。

范蠡将属镂剑掰成碎片后,见独山、渔三十都在楞着,有些生气:“你俩怎么还不动手!”

渔三十:“把这家伙扔到河里喂鱼算了!”

范蠡不高兴地:“三十,王蛇也算是越国烈士,不要为难他!”

独山也不同意埋到后院,说:“埋到别处吧,埋到后院,以后天天见,这日子可怎么过?”

范蠡此时心中已有新的主意,说:“这里离越太近,不能再住下去了!

我决定马上迁到内地去!“

大家都吃惊地看着范蠡,以为他说胡话。

范蠡见大家不信之神态,斩钉截铁地说:“你们听到了吗?我决定马上搬家!”那样子那气派犹如和三军将士训话。

可惜统帅的已不是士兵了。

独山首先反对:“少伯,这家刚象点样子,你折腾什么!”

越吉心疼:“爹!这一摊家业怎么办?”

范蠡还是大将军的神情:“扔了!”

渔三十也不高兴了:“你疯了?”

范蠡漫不经心地:“身外之物,何足惜哉?”

越吉见母亲大人一直没有吭声,上前动员:“母亲大人,你和爹说说,不要搬了!”独山、渔三十附和:“是啊,嫂夫人,你快说说,少伯的疯劲又上来了!”

百里宛玉感情复杂地:“搬吧,过日子,平安第一。”

范蠡感动:“宛玉,我心你知!”对大家说,“快准备吧!”然后像没魂似的,仰望苍穹,叹道:“上天啊,你到底怎么啦!为何和我过不去!”

渔三十:“还不是你自己瞎折腾,放着大官不做。”

范蠡从迷茫中惊醒,见大家仍还未动,怒道:“都站着看我干吗?还不快准备!”

“这房子、牛羊、草场怎么搬!”越吉提出疑问。

“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统统散给这里的穷人!”范蠡毫不犹豫地说。

“价值千金,散给穷人?”渔三十摇头。

“对,金钱有去才有来!”范蠡提高了嗓门。

停舶在河口海湾处之船,响起长长的一声螺号。

从过军和没从过军的都从号声中听出了不吉祥的调子。感到了:搬家,刻不容缓。

范蠡:“把王壮士埋了,搬吧!”

大家都点了头。

富甲一方再辞国相范蠡一家,赶着两辆马车,风餐露宿,在鲁国北部,齐国南部,宋国东部转了几个月,最后到了齐国西南接近宋、卫的陶地。

也许是上天之意,范蠡一进入陶邑,立时感到这里四通八达,货物交易便当;人口较密,需求旺盛;三国交界,何方有利就到何方购销;是治产经商的好地方。

范蠡决定在陶地定居,便确定安家的地方。陶邑城外五六里处一座不太高的陶山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和独山骑马来到山前,两人惊呆了:孤零零地陶山多像家乡的独山;静静流淌的陶水,多像家乡的-水;一片平平的草地,多像家乡的土地。两个人顿感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宛邑。

“就在这儿!”范蠡高兴地叫道。

“太好了!”独山也叫了起来。他对陶山更感亲切,他的名字因独山而起,每见到孤山,都有一份特别情感。

所幸,陶山附近尚属无主之地。范蠡疏通邑宰,把陶山及就近河流、土地,归到了鸱夷子皮名下。邑宰也乐得一笔意外之财。

起居之所在陶山脚下背风向阳地方落成。

饲养舍栏在陶水河畔搭起。

陶山脚下,陶水河边,有了人声,有了畜声,热闹起来。

范蠡制订了十年发家方略。

一年之后,成本收回;两年之后,开始盈余。

范蠡逐步雇用当地大批人力,办起了饲料、喂养、繁殖三场;组织了运输、销售两队;开了屠宰、饮食、酿造、皮毛加工四个作坊。陶山附近,二三里方圆,车来人往,人欢马叫,犹如繁华集市。

三年之后,统治了陶地五畜市场。

五年之后,波及到齐、宋、卫三国边境。

范蠡感到治家如治国,他把治国治军的招数都搬到了陶山脚下。

他颁布“繁育令”。令管理三场的越吉饲养母畜,大量繁殖小畜,使繁殖场每个时辰都有新生命落地。

他实行“减利令”,让主持运输销售两队的独山,在营销中十利取其一,广种薄收,放眼长远,开拓市场。

他只留“精兵”。老弱病残牲畜,一律送进屠宰场。他饲养之牲畜,总能卖出好价钱,赢得畜贩信任,扩大了影响。

他谈大宗买卖,总是先察敌情,摸底细,货出钱入,没有债务,没有死帐。

他规定雇用的人员必须做到:爱业、守规、技精、不怕苦。做好的奖,做不好的罚。他雇用的人员都像士兵一样听招呼,卖力气。

范蠡把畜牧场、商场看作战场,像当年一样,身先士卒。几乎每日,三场、两队、四坊都有他的身影,都能听到他发布的“口令”。有时还能看到他在亲自示范接生、赶车、屠宰、加工。

他常常和雇用人员睡在一起聊天。

他常常和四处来的畜贩喝酒划拳。

他成了自己庄园的“君王”!

七八年后,他成了齐、宋、卫边境的首富!

这期间,范蠡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号:朱公。因住陶地,人称陶朱公。

这期间,范蠡在陶地万福河开了一个渔场,让熟悉养鱼生计的渔三十经营,并给他成了家。

这期间,范蠡给老大越吉找了一个名叫河妮的姑娘成了亲,并有了一个男孩,叫范苗——范家的独苗也。这期间,范蠡、宛玉,让独山另立门户,成家立业,独山说啥不肯,情愿照看运输车队。还多次给西女提媒,西女说老了有利儿照顾就行,始终不肯嫁人。每日仍是协助范蠡夫人操持家务,照看利儿和范苗。

这期间,范蠡富行其德(司马迁语),常常把金钱散给十里八乡和过往穷人,把饲养的母畜送给他们,让他们也富起来。这些人提到陶朱公,没有不佩服、不称赞的。穷人少了,民风好了,社会安定,外境百姓闻讯陆续迁到此地。陶山,成了三国交界人们向往的地方。

十年后,陶朱公的声名远播天下诸侯。

范蠡所在的齐国君闻讯坐不住了,心想自己治国二十年,国家不见起色,何方来的陶朱公,十年把陶地变成天下闻名的富庶之地。治家治国同理,若将此人聘为相国,定能振兴齐国,代越为霸。于是便派小儿子子货代他去陶地,务必把陶朱公请到齐都临淄。

这一天,子货骑马随从赶车携重礼,一路奔波,到了陶山脚下。

正是夕阳西下之时,子货看到陶朱公庄园耕养有序,集市繁荣,所见之人彬彬有礼,十分高兴,心想:难怪父王欲聘陶朱公为相,名不虚传。

子货一路打听,终于被引进范蠡家客厅。

客厅正中,高悬一副太极图,图下鸟篆一个“易”字。厅内几案坐榻皆为粗木制作,原始简朴,土黄色墙壁上,挂有牛角、羊角、狗皮、兔皮之类装饰。地上一角放有铁制农具、绳索之类,另一角兵器架上,插挂有枪刀剑乾、弯弓箭囊……

子货和随从坐定。稍倾,范蠡、宛玉从客厅后门走进。

双方见礼毕。

范蠡夫妇估计到了子货来意,坐在榻上,默不作声。

子货是个经多见广,能言善辩之士,从称赞陶朱公势如辐辏扩展八荒的经商之道开始,说到富行其德的大仁大义,再说到陶朱公的货物通达三江的兴旺景象……

范蠡见子货说得口累,微微一笑道:“公子过奖了。陶地沃野千里,诸侯四通,适合五畜饲养贩运,老夫只是顺应天时地利人事,按自己想法做点事,以正世人对商贾的偏颇。”

子货见上面之话引不起陶朱公兴趣,便改换话题说:“我在宫中看到朱公大作《致富奇书》序言有一警句,不解深意,今日得见朱公,愿闻其详。”

范蠡果然有了兴趣,说:“公子请讲?”他心想,此书曾送一册给齐国一位朋友,大概那位朋友传入王宫了。

子货见朱公愿听,心中高兴,说道:“朱公说,物价贵贱,在于供求之变化,欲稳定物价,官府就要贱收贵售。子货请朱公教导!”

范蠡这一思想在越国时已有了,且已实行。到了陶地,进一步思索,把它写进《致富奇书》中,他觉得谁悟出了此理,谁就能治国,谁就能致富。

这是他心血之结晶!听子货讲起此语,不由兴奋起来,站起边走边道:“公子真乃有心之人!公子,你想,人生在世,衣食住行,哪一件都得操办。有的可自产自用,有的则要上市去买。买卖就要讲价钱,这价钱为何有高有低,就象流水一样有涨有落,这里面好象有一个无形之东西在操作。老夫思虑多年,这物价随供求关系而变,供多价贱,求多价贵。一国,一地,要稳定物价,安定民心,就要贱收贵卖,像蓄水池一样,有存有放,调调节节。治国治家,做工做商,都须明白其理。老夫讲的,公子以为然否?”

“对极了!”子货佩服地说,“朱公宏论,闻所未闻,振聋发聩!”范蠡感到,难得子货这样年轻人如此好学,正要往下谈致富术时,见子货忽地跪下说:“朱公请受子货一拜!”忙上前扶起:“折杀老夫,快快请起,公子这是何意?”就这此时,独山、渔三十,越吉、河妮闻讯进了客厅。

子货道出真情:“朱公,子货此次前来,是代父王向朱公求助!”

范蠡明知故问:“公子不必客气,是要钱,是要物?”

子货:“一不要钱,二不要物。”

“唔!”范蠡一笑,“那要什么?”

子货慷慨激昂地:“想我齐国,山海环抱,沃野千里;士工农商贾五民俱全;五谷桑麻,五畜渔盐样样都有。为何尊别国为霸主!父王为此夜不能寐,得知朱公有雄才大略,十分高兴,急欲聘朱公前去为相,振兴齐国,以霸天下!”

独山和渔三十悄声议论。河妮脸露惊喜之色。

范蠡微笑道:“公子,老夫一介布衣,只知经营五畜产业,怎能担当治国重任。”

子货:“朱公不要推辞。治国如治家。朱公能把家治成天下第一,治国也能天下第一!父王诚言相聘,先派子货前来,父王随后就到!”

河妮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好啊!”

越吉瞪她一眼,训斥道:“没你说的话,出去!”

河妮羞愧,离开客厅。

渔三十高兴起来,道:“朱公原本就是相国。”看到范蠡生气目光,马上改口道:“原本就是相国的材料,在这里喂牛养马,屈才了!”

范蠡生气道:“三十,是不是又喝酒了,近来我常闻你周身有酒气!”

渔三十自知失言,羞愧地低头:“我……”

范蠡:“还不回渔场去!”

“是,朱公!”渔三十不大情愿地走了。

子货见气氛不对,乞求地:“朱公,请为齐分忧!”

范蠡对越吉说:“领公子到客房安歇,好生款待。恕老夫无礼,么子愿住几日都可,相国之事,老夫万万不会答应!”

子货只好施礼告退,临走又说:“朱公,请三思,勿谢绝!”

独山见客人已走,大笑起来。

范蠡:“贤弟为何发笑?”

“我笑,我笑这世人,多少人挖空心思当官都当不上。你倒好,当上了,把它扔了。又有人求上门,你又推了,你可真是天下第一怪!”“天下第一怪?”范蠡笑道,“好,我就当天下第一怪!”独山生气:“少伯!你……”

“怎么啦,贤弟?”

“真没法说你!”

“那就别说了。这么多年,该想的我都想过了。这治产经商确实不易,而乐趣就在这不易之中。虽然常常受到仕农鄙视,心中也常忆叱咤风云之时,但一想起那些诸侯虚伪弄权,阴险狡诈嘴脸,决计不能再与他们为伍。这齐王,也是朝思暮想称霸啊!”

“可这饲养五畜,一旦遇上天灾……”

“天无绝人之路,灾会磨炼有志之人。”

一直坐在榻上的宛玉说道:“你俩只顾说闲话,此事如何办?”“好办!”

范蠡似胸有成竹。

“好办?怎么办?!”宛玉不明。

范蠡学犬叫:“汪汪汪汪”,就这么办!“

独山、宛玉知道这是范蠡当年拒见文种之法,不由苦笑。“这一套不灵了吧?”宛玉微笑。

此时庄园内人声鼎沸,不时传来“齐王万寿”的呼喊声。三人疑惑,越吉跑进。说众人已知齐王聘朱公为相,欢呼齐王圣明。

范蠡指使越吉:“快去告诉大伙,朱公不会离开陶地!”越吉犹豫。

宛玉瞪了儿子一眼:“快去!不要把事情闹大了,不好收场!”越吉去了。

范蠡不放心,对独山说:“吉儿这样迟疑,怎能实意劝解,贤弟去一下,和大伙说清楚!”

独山叹口气:“怎么说?”

范蠡挥手:“怎么说都行,就是不要露了老底!”

“勾践死了四五年了,你还怕啥?”独山在勾践死后,曾劝范蠡不用再隐瞒过去之事,范蠡未允。

“不是怕勾践,而是怕麻烦。勾践死了,姬玉还在,那个外号叫老鼠的儿子,比勾践心眼还小。”范蠡真诚说道。

独山摇摇头,走出客厅。

范蠡突然想起西女,问:“西女哪去了?”宛玉说:“带着利儿,苗儿出去玩了。怎么,你对她还不放心。”

“那一年王蛇来行刺之事,令人生疑。”范蠡说。

“那一次,多亏她救了利儿!”宛玉道,“西女整天不言不语,走路像猫一样轻巧,几次劝她嫁人,她都不肯,这女子是好怪。”

“文种如何向你引荐的呢?”范蠡问。

“我已说过多少遍了,临上车,文种领来交给我,说路上有个照应。”

宛玉道,“别说她了。说说齐王这件事,如何办?装疯卖傻,不行吧。”

范蠡笑道:“我已想了三招。”

“三招?”宛玉感兴趣地,“说说看。”

“第一招是请众乡亲上个万民书,恳求齐王不要让我离开陶地。第二招是拿出一笔钱,以齐王名义捐给北海那边的水灾区。”

宛玉笑着插言道:“只听说花钱买官,没听说花钱辞官。”

“人各有志吗。第三招,三十六计,走为上。不行,咱们走,宋、卫、燕、秦、孤竹、山戎,哪国不能去?”

“回宛城吧。”

“你又糊涂了,回到老家,陶朱公的老底就露了。鸱夷子皮的牌子就砸了。弄不好,人家会说咱是凭着上大夫关系经商,富了人家也不服气。”

“你呀,难道一辈子隐名埋姓下去?”宛玉瞅着范蠡。

范蠡叹了口气:“这名利二字,好折磨人哪!谁不想让自己的大名垂环宇呢。可范蠡之名一露,麻烦就来了,那些想称霸的诸侯或用我,或杀我。

宛玉,我看现在挺好。“

“我明白了。”宛玉为有如此丈夫而欣慰,也为有如此丈夫而担忧。

两人说话时候,西女端一个托盘进到客厅,托盘上放有酒囊、牛肉,还有一把明晃晃的剔肉尖刀。西女听到齐王要聘范蠡的消息,十分不安,心想,范大夫若是当了齐相,齐王必定如虎添翼,那越国怎能是齐国对手。西女想起王后嘱咐,下了决心,以送酒肉为名,试探范蠡。若是范大夫真去齐为相,这把剔肉尖刀……

西女轻轻走到范蠡、宛玉跟前:“朱公!夫人!”

宛玉看托盘上东西:“西女,你这是?”

西女内心稍有紧张,但面上十分镇静:“听说朱公去齐为相,西女特为朱公祝贺。”

“你听谁说的?”宛玉问。

“大家都这么说。”西女答。

宛玉笑道:“你也信?”

西女也笑道:“如何不信。治家如治国,朱公庄园治得如此好,治一个国也一样。”

宛玉惊奇、疑惑地:“西女,平日你沉默寡言,今日倒是伶牙俐齿。”

说完看了丈夫一眼。

西女:“西女听到朱公拜相,心里高兴,话就多了,请朱公用酒,愿朱公马到成功!”

西女躬身将托盘托至范蠡面前。

一直察言观色的范蠡,微微一笑说:“难得你一片心,老夫经商兴致正浓,相国之事已当面向齐公子坚辞了。这酒拿回去让大伙喝吧。”边说边似不经心而又迅速地抓过尖刀,看着西女,慢慢地割下一块牛肉,用刀尖挑起送到嘴中,嚼也没嚼,就“啪”地一声吐了出去,落在兵器架的长矛尖上,笑着轻声道:“西女,这牛肉味儿不正啊!”

西女明白范蠡已有觉察,感到震惊和慌恐。听到范蠡坚辞相国,感到自己鲁莽,马上答道:“西女不知牛肉变味,请朱公见谅!”收回托盘,“我再去换一块来!”疾速轻捷走出客厅。

范蠡看着手中尖刀,哈哈大笑。

“你怎么啦?”宛玉似解似不解。

范蠡:“我想多吃几年牛肉!”

齐公子在陶朱公庄园住了几天,见朱公执意不肯,只好失望地回临淄了。

直到走出陶地,也不明白,为何一个人连相国都不愿当。朝中大臣力争相国,常常弄得你死我活。这个朱公,真是怪人!

子皮重义侠女自刎十年又过去了。

这期间,范蠡有一个惊人之举:把挣来之钱大部散给百里以内穷人,自己重新干起。起初家人不理解,连雇的人都反对。随着时间的推移。钱又挣回来时,大家才慢慢明白了朱公的用心:激励大家苦干,不吃老本。证明了朱公常说之后:千金散尽还会来。想办之事,下决心就能办成。通过这件事,对重新挣来之钱更加珍惜了。

范蠡从家人和雇用的人身上,看到创业精神时,高兴地笑了。他要的就是这个。金钱有价,创业精神无价。要把无价的精神传下去,不断开拓,直到不能动时。

范蠡感到养的牛品种退化,想起家乡宛邑黄牛。在他的印象中,宛邑黄牛,个大毛光,身挺尾长,性情温顺,耕地拉车全行。决定派老二越利去宛邑,买一批回来,用做良种。

二十三岁的越利已是一个棒小伙子。三场、两队、四坊的活计都行。和渔三十的独生女儿渔妹已定亲,就准备办喜事。听到父亲要他去宛邑买牛,二话没说,悄悄告别渔妹,带着伙计子牛,骑着两匹马驮着金子朝楚国而去。

走了一个来月,到了宛邑城西。在牛市看到黄牛果然是朱公说的那样,便选十头公牛,三十头母牛,付了钱。正要赶出牛市。一个二十出头的无赖,挡住了去路。说是没给官府上税。好心人悄悄告诉越利,此人是宛邑令小公子,专到市上敲商人竹杠。越利心想,出门在外,低头平安,破财免灾,陪着笑脸把回程盘缠十两黄金递了上去。那无赖竟嫌少,一把打落在地,百般污辱齐国佬,说私贩黄牛,犯了楚法。吆喝随身打手,扭住越利、子牛往官府送。越利、子牛挣扎不去,无赖便拳打脚踢。看热闹之宛人,鼓噪起哄,犹如看耍猴一般。越利一忍再忍,实在忍不下去,大喝一声,动了拳头。越利学过功夫,三五拳下去,无赖便被打翻在地。子牛近前一看,无赖翻了白眼。子牛劝越利快走,越利不听,说好汉做事好汉当,让子牛照看那四十头牛,自己到官府去投案了。

越利投案,即被下了大牢。子牛把四十头牛贱卖了,疏通卒子,少受了皮肉之苦。无赖的爹,怎能容忍齐国佬打死爱子。审了一堂,定了死罪,以齐国强盗聚众在宛邑造反致死人命之罪名,派邑吏押送到郢都,向楚王请功。

子牛无法营救越利,连夜往回赶,给陶朱公报信。

这一日,范蠡和独山在庄园酒店门口,摆了一张桌子,一边下棋,一边喝酒聊天。述说从光屁股到如今下棋生涯。管理酒店的西女不时给他俩加酒、添菜。

范蠡和独山正在悄悄商量,何时回老家宛城看看时。渔三十扶着子牛上气不接下气到了跟前。

子牛见了朱公,挣脱搀扶,扑通一声跪在朱公面前,哭道:“我没照护好二公子,我该死!”

独山问渔三十:“怎么回事?”

渔三十:“刚才在路上撞见他,昏昏迷迷,一定要见朱公。”

听到子牛一人惊慌回来的消息,宛玉、越吉、河妮都到了酒店门前。

范蠡有些不安:“子牛,怎么回事。”

大家七嘴八舌地问怎么回事。

渔三十焦燥:“子牛,你是咋啦,就知道哭!”

子牛抬头,看到桌上木盘内有牛肉,站起来,冲过去,抓住吃了起来,边吃边说:“我就是死,也不做饿死鬼,三天没吃东西了,吃了再讲,该打该杀,你们看着办!”

大家着急。渔三十欲去夺了子牛手中牛肉。

范蠡示意让子牛先吃。把自己的酒囊递了过去。子牛也不客气接过去,又吃又喝。倾刻之间,把桌上肉食吃得精光。酒也喝得一滴不剩。子牛吃喝之后,有了力气,跪下去,把越利在宛城打死无赖的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然后伸出双手:“朱公,夫人,你们该咋惩治,就惩治吧,没照护好二公子,我该死!”

范蠡扶起子牛,对渔三十说:“你扶子牛歇息去吧,子牛已尽了力。越利杀人与子牛无关。”

子牛感动地朝朱公叩头。

范蠡把子牛扶起来,慈祥地:“去吧,好好歇歇。”

渔三十带子牛走了。子牛边走边叫:“朱公,救救越利!他还年轻……”

声音揪人心肺。

“少伯,怎么办?”独山问范蠡默然不语。

“越利是为民除害!”独山提高了嗓门。

范蠡内心十分痛苦,责怪自己不该派越利去宛城——那是个令人怀念,又让人伤心之地。叹气道:“为民除害,教训一顿也就罢了,致人死命,过份了!谁也救不了他!!”

越吉、河妮分别乞求:“爹爹,救救二弟!”范蠡不语,二人跪了下去,范蠡仍不语。独山见状,也跪了下去。范蠡急扶起:“你我情同兄弟,怎么也这样。”独山站起垂泪:“我是代老二求你,这孩子从小就命不好。”越吉、河妮叩头:“爹爹,救救二弟!”范蠡不悦:“死罪当斩,如何救他!”

河妮转而求婆婆:“妈!快劝爹爹,想法快救越利!”百里宛玉一时没了主意,竟也向范蠡跪下:“少伯!救救老二!”范蠡生气:“你们说,怎么救?!”

大家面面相觑,一时谁也说不出办法。

范蠡怒道:“都起来给我回去!”

大家见范蠡发怒,先后站起,仍未动步。

范蠡吼道:“还站着干什么?!”

独山明白范蠡心里也难受,便道:“河妮,扶你妈回去吧。越吉,咱们也走吧,让你爹好好想想,他会有办法的。”

范蠡百感交集:“我有何办法?”

河妮扶着婆婆,擦着泪走了。越吉也叹气走了。独山把桌上一个空酒囊叠起来,揣到怀里,看一眼范蠡,慢慢走了。

范蠡见人已走,想到两个孩子,最对不住的就是老二,生下快三岁时才见第一面!这些年又忙于养畜经商,很少对之教训,以致于遇事忘了分寸,致死人命。养不教,父之过,悔之晚矣。如今如何办呢。范蠡仰望上苍,呼道:“越利!我的孩子!你失了分寸,犯了死罪呀,我怎么救你……杀人偿命,古今同理,谁也没有办法,没办法呀……”流下了眼泪。

西女从酒店出来,走到范蠡面前,轻轻地但很坚定地说:“你有办法的!”

范蠡一惊:“西女,你!……”

“我已听了多时。”西女神情自若。

“你?”范蠡又是一惊。

“我是越利干娘,看着他从小长大。如今他有杀身之祸,我不能坐视。

我不会象夫人他们那样跪着求你,我知道眼泪打动不了你之心,只会引起你反感……“

“西女,你?”范蠡更为惊讶,他从来未听西女说过这么多话。在他心中,这个姑娘,象自己家曾用过的哑女,只会干活,不会说话。

西女款款说道:“我跟你这么多年,知道你的人品,你的脾气。但也知道你有办法。这么多年,不管大事小事,还没有哪件事难倒过你。”

范蠡摇头:“越利犯的死罪,我没有办法。”

西女充满信心地:“你有!”

范蠡摇头:“杀人偿命,无可挽救……除非是楚王大赦……”

西女笑了:“范大夫,我知道你有办法的。”

范蠡惊骇,旋即镇静:“西女,你说谁?”

西女又笑:“说你,范蠡大夫!”

“我叫鸱夷子皮!西女姑娘!”范蠡急辩。

“上大夫,你不知我,我可知你,越国堂堂的相国、大将军,二十年谋划打败强吴,人称孙武第二。”西女索性把范蠡底细揭了。

“你到底是谁?”范蠡注视西女。

“事到如今,我也不瞒你了。我是王后姬玉派的刺客!”西女说出这句话,松了一口气,是啊,二十年了,总算说出来了。

范蠡一惊,很快镇静下来。故意笑道:“为何刺杀我?”

“因为你是治国良臣,兵家奇才,王后担心你为别国效力,联合诸候,攻打越国,故而派我来伺机刺杀。”西女把内幕都讲了。她想,该讲了。

“那你为何一直没有动手?”范蠡感兴趣。

“临行时,一位恩人瞩我,只在你危害越国时才动手。十年前,听到齐王聘你为相,我差点动手,难道你忘了?”西女说着这生杀之事,犹如拉家常一样平静。是的,她以此为业,经过王后姬玉特别教训,对生杀之事看得平常。

十年前那一幕,范蠡怎能忘记。事后,他本想把西女辞了,但想到文种已故,把他引荐之人辞了,似有不妥。又观西女对越利很好,此事便放下了。

虽有疑惑,但无把柄。更没想到姬玉通过文种之手,派一个小女子卧底家中!

听西女如此一说,忽然之间,感到小女子十分坦诚,有点可爱起来。而可怕——在范蠡心目中,几乎是没有的。他遇事从未感到过畏惧。他对西女行踪感起了兴趣,接着问:“这些年呢,为何没有动手?”

“这些年,我观察你,虽然智谋超群,但宽厚待人,两次散千金给穷人,深得百姓爱戴,也就淡了刺杀你的心!”西女真诚地说道。

“二十年前,你小小年纪,为何要听王后姬玉的话?”范蠡对此不解。

“王后把我从小选入后宫,请人教我读简学艺,让我长大尽忠报国,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就向王后发了誓。”西女款款而道。

范蠡心想,那些年,自己常出征在外,虽知王后姬玉智谋过人,大王难比。但万万也想不到,王后早有谋杀功臣之心。这个女人,真有心计!想到二十年来,西女听令重诺,匿藏下来,也真不易。钦佩地说:“西女姑娘,你一露面,我就犯疑,这些年,你一直藏而不露,真是个大智大勇的侠女!”

“承蒙上大夫夸奖。话已挑明,你该明白我的意思了。”西女有些高兴起来。

“不知侠女是何用意?”范蠡故作不知。

“神机妙算的大将军,不要装糊涂了。”西女看着范蠡道。

“西女姑娘,子皮年近古稀,脑僵心疲,喝点米酒还行,想主意已不如当年了。”

“你的英姿不似当年,但你的英名天下皆知。尤其那王公贵族,谁不知你‘胜敌使敌不能报,取地使敌不能夺’之气概,谁不惧怕你大将军之威名。

我听说,姑苏地方,吓唬小孩就讲,范大将军来了……“

范蠡苦笑:“罪过,罪过,范蠡二字,犹如虎狼一般!”

西女点破:“如今越利有难,你只要把范蠡大名一亮,我想楚王也怕你三分,越利不但可特赦放出,依他的文韬武略,说不定还可以在楚国当将军呢?”

范蠡明知故问:“你是说让我用范蠡之名去求楚王特赦?”

“是的,”西女说,“楚国是你故乡,楚王这点颜面会给的,就是那宛邑令,知道越利是你公子,也不会再深究。”

“你觉得行?”

“行,一定行。”

“你觉得我会那样做?”

“为救越利,我想你会的。”西女说此话,有些犹豫。

“西女姑娘,难得你救越利一片苦心。但你想错了。你观察了我这么多年,还没看出我的心,我决不会再用范蠡之名,去干我不愿干的事情。”

“为什么?”西女不解。

“因为还有比姓名更重要的信义:范蠡之名是用来治国的,不是用来治家的,不是用来谋私的。我怎能为一个死囚玷污范蠡二字!让后人觉得没有一个官是清廉的!一个人赢得好名声不易,损坏它易如反掌。我宁可让越利骂我无情,也不能让后人骂我无义!”

“你这样做,有谁知道?”

“天知,地知,你知,我愿足矣!西女姑娘,你救老二心切,泄了我天机,我不怪你。但此事,万万不可这么做。越利之事,听天由命吧!”

西女十分失望:“这么说,你是不同意亮出范蠡之名了。”

范蠡心情激动,面上平静:“范蠡已经死了,我已习惯于鸱夷子皮的姓名了!”

西女感动:“不,你没有死,你还活着!”

“我还活着,姓名已经死了。二十年来,你没有刺杀我,就是因为范蠡死了。要是活着,你能放过我?越王后还能放过我?!不仅救不了越利,连全家的性命也难保!”

“不,这么多年了,越王后不会追杀你们全家了!”

“我不是怕越王后追杀。我是想按自己的心愿干点事情,让后人知道,治国有范蠡,经商有朱公,我不能自坏名节!”

西女见说不动范蠡。跪下道:“上大夫在上,西女原不想跪求,现在只有这样做了,我斗胆再问大将军一句,你用不用范蠡之名去救越利?”

范蠡坚定地:“不用!西女,跪也没用,起来吧!”

西女无奈:“范大夫,我明天就向天下人讲,你就是范蠡!越利是你的二儿子,他本名范越利,请求齐王去疏通,你以为如何?”

范蠡看着西女:“我要是不同意呢。”

西女着急,使出绝招:“我就刺杀了你,再向天下人宣布,你就是范蠡!”

西女双目圆睁,直射范蠡。

范蠡微笑:“那就请动手吧!”把腰间佩挂的腰刀拔出,递给西女:“来吧!”

西女起身接过。

范蠡挺胸待刺,神色坦然。

突然,西女朝自己脖子割去……

范蠡功夫不减当年,一把抓住西女手腕。

西女视死如归:“范大夫,为何阻拦我!”

范蠡:“为何不杀我,而要自刎!”

西女泪涌:“你以死维护信义之名,使西女无地自容;越利性命难保,我已没了指望;范蠡已死,我活着亦无意义;想起对王后的允诺,我不能再苟活于人世!”

西女拼命挣脱范蠡手腕。

范蠡毕竟年老气弱,挣西女不过,只见西女拔刀向脖子上割去。范蠡闭眼大叫:“西女……”他一生见过多少次流血,但从没象这次惊心,目不忍睹。

西女倒在地上,脸上露出安祥笑容。

家里人,庄园人赶来。范蠡没有说出西女真实身份,只是说,西女听到越利犯了死罪,一是自疚;二是感到无望。想不开,自刎了。

人们叹息着,将西女尸体抬到屋里。河妮给西女擦净了身子,换上了干净衣服。

范蠡让独山找两个可靠之人,用快车把西女送回越国安葬。顺便代他为陈音扫墓。

安排妥当之后,范蠡迈着沉重步子,回到家中,进了书房……

古琴抒怀朱公持念奇奇正正,正正奇奇。

虚虚实实,实实虚虚。

亏亏盈盈,盈盈亏亏。

国国家家,合合离离。

阴阴阳阳,轮轮回回。

名名利利,来来去去。

奇正相生。虚实相依。

盈亏互补。阴阳互替。

福兮祸兮,祸兮福兮。

范蠡坐在书房,手操古琴,轻弹低唱。一遍一遍……,连晚饭也没去吃。

琴声,时而悠扬,婉转,如注如诉;时而如高山流水,浪潮拍岸;时而如低谷小溪,清风www.Qingfo.Cc徐徐;时而如骄阳烈火,燥热难耐;时而如冰天雪地,奇寒无比。亦悲、亦忧;亦慷、亦慨;亦平,亦静……

一盏油灯,照亮书房竹简世界。

墙上、架上、几上、案上,到处都挂有、放有、码有竹简,有的整齐,有的零乱。

为搭救越利,宛玉、独山、越吉、河妮、渔三十及其女儿渔妹,先后进进出出书房,想听听范蠡有何主意。在他们心目中,朱公定会有好主意。但朱公一直在弹琴,谁进来都不看一眼。他用琴声回顾往事:宛邑、诸暨、-李、会稽、石室、南林、浙水、北海、姑苏,陶地……用琴声追念应该追念的人:文种、孙武、子胥、陈音、楚女、还有西施、西女,……用琴声鞭笞勾践、姬玉、夫差、伯-……用琴声表达对父母、兄嫂、师长、宛玉、独山、渔三十的尊敬和答谢,用琴声诉说对越利的自疚、自责、不能救助的无奈……

乞望儿子原宥。他进入了一个无限的情感世界。觉着自己之心长了翅膀,飞到过去,飞到现在,飞到未来,飞上了苍穹,一切都消失了!只有那颗心在琴声中颤动……

范蠡痴了!

大家看到他的样子,不忍心打断。但人命关天,救人如救火。渔三十气得火烧火燎地说:“我真想把琴一脚踹了!”独山摇头。宛玉叹气。越吉,河妮,站立不安,渔妹泪流不断。

越渴越给盐吃。恰在此时,一个身瘦高,衣破烂的穷汉闯进院子,吵闹着要见朱公。门人阻拦不住。穷汉到了书房门口,大叫:“我是鲁国的猗顿,我要见陶朱公!”

范蠡听到,停琴罢唱,面露喜色:“哦,远方来的客人,快请进,快请进!”

平日各地常有来找朱公的穷人。家人知道朱公脾气,从不阻拦。今日有越利生死大事未卜,真感到猗顿来的不是时候。本想让猗顿到客房住下等候,见朱公已经邀请,只好让猗顿进了书房。

范蠡欠身施礼相迎,让越吉给猗顿搬了榻坐,看猗顿面有饥色,让越吉给猗顿拿来了酒食。

猗顿边吃边说,“朱公真是大好人,想到我心里去了,我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

范蠡向猗顿问起公输班大师,猗顿说,前些时还见公输般用竹子、木片做了个飞鸟,在天上飞了三天三夜。又问起鲁国的宰相孔丘。猗顿说已死好几年了。范蠡听到孔丘已死,神情黯然。推崇之人老子、孙子、孔子、一个个都死了,上天的惩罚呀。范蠡陷入沉思之中,想到自己平生心血撰就的《兵法两篇》《致富奇书》和这三个大师比,还有什么不足……

渔三十忍不住了:“你找朱公何事?”

猗顿:“听说朱公是天下首富,我想问个发财门路,我实在是穷怕了,想发财,发大财!”

大家想笑又笑不出的看着猗顿。

范蠡思绪回到眼前,听到猗顿之话,很高兴地说:“好啊,想发财,好啊!人为财走,鸟为食飞。财也,食也,人之需也,不可醉也,不可弃也,正心求也,不可责也,邪念追也,不可学也……”顺口说出了他书上之话。

猗顿:“我的爷哎,你把我”野“糊涂了。”

大家露出勉强之笑,十分烦躁不安,期望猗顿快走。

范蠡对大家的情绪似乎没有注意,微笑着对猗顿:“我这里有一本《致富奇书》,上面有如何发大财,你不妨一看。”说着就要去取书。

猗顿慌忙拦住:“我不识字,你和我说说啥意思。”

范蠡只好讲了经商致富的要领十三条:勤快节俭;谨慎负责;规矩方正;价格讲明;钱财细慎;货分优劣;回验查明;期约限定;帐目记清;随行就市;良机莫失;不负于人;富行其德……

猗顿听不下去,将朱公之话打断:“算了,算了,朱公!你把现成管用的方儿,给我说一个,我照着做,能发财就行。”

范蠡无奈,问猗顿干过什么。猗顿说,种地,庄稼死。养蚕,蚕不活。

范蠡又问他养过牛羊没有。猗顿说,养过一条公牛,前年卖了;一只公羊,去年杀了。范蠡一听,热情地向猗顿建议,让他回到鲁国,到西河那个地区,找个水草好的地方,安顿下来,专养母牛,母羊,两年能翻番,五年能致富,十年能发大财。猗顿一听,十分高兴,但很快又失望了。说自己两手空空,连个牛毛羊毛也养不起。范蠡说别着急,我既然给你出了主意,就要帮你。

说完先让夫人宛玉给猗顿拿了十两黄金。又让越吉带他去牛栏羊圈,挑母牛母羊各十头。猗顿感动得情不自禁的跪下叩头,说下辈子变牛变马报答朱公大恩大德。越吉领穷人选牛送羊,已不是第一次,没说什么,领猗顿出门。

倾刻返回说:“爹,一样十头是不是多了点。”

范蠡:“怎么,心疼啦?”

越吉:“咱家能有今天,也是一点一滴攒的,老二为几头牛……”说不下去,痛苦地低头。

独山也劝道:“子皮,咱又不摸这个人底细。”

渔三十今日确有醉意:“你出手也太大方了,顶上咱渔场一个月的收入。

你……“

范蠡不高兴了,说:“都别说了,我看此人真诚、豪爽、可亲、可敬,从鲁国跑这么远,向我讨致富门路,可见他决心之大,毅力之韧,若天下人都象猗顿,这样求富心切,哪还有穷汉,饿鬼。我已把他看成知已,士为知已者死,何况区区几头牛羊!越吉休再罗嗦,快去!再外加一头公牛,一只公羊,挑好的。我要让猗顿十年能和王公贵族比富!”(注:史载,猗顿十年后财富达到王公贵族水平)

越吉看母亲,宛玉示意他快去。越吉只好快快而去。

独山摇头叹息。

范蠡又坐下弹琴。

渔三十焦躁愤懑:“子皮,你总得想个办法呀,光弹这个破琴,能把老二救了?”

独山:“是啊,得想个办法。”

渔妹禁不住又哭泣起来。

范蠡不语,低头抚琴。琴声低吟,震撼着一颗颗如焚之心。

渔三十大呼:“我没见哪件事难倒过你,难道你真的老了?不中用了?”

范蠡仍不语。

百里宛玉计从心出:“有办法啦!”

大家惊喜:“快说!快说!”

百里宛玉望了一眼丈夫,欲言又止。

范蠡瞥了一眼夫人,继续抚琴。琴声激烈,烦躁,不满,嫌夫人话多……

宛玉明白丈夫之意,但实在忍不住:“少伯,我说了,你不要生气。”

大家催促:“快说!快说!”

宛玉:“我们拿钱去把老二赎回来?”说完不安地看着丈夫。

独山:“是啊!是啊!”

渔三十一拍大腿:“他娘的,只顾着急,把这个茬忘了。前些时,我还听说,只要有钱,死罪可以判成活刑,无期判成有期,有期放出监狱。对,对,对,钱咱有,花它万二八千,把越利赎出来!子皮,这儿若是不凑手,我把渔场的积蓄全拿出来,也得救老二的命,不能看着闺女没出门,就当小寡妇!”

渔妹嫌父亲的话不好听,叫了一声:“爹!”

渔三十知道女儿意思:“你也别嫌乎爹说话不中听,你的心比爹还急。

到这个份上,没啥不好意思,快快求你大伯,将来的公公,点个头,咱们马上凑钱赎人。越利送到郢都这么多天了,楚王那个老儿,要是一来劲儿,发句话咱越利就没命了!“

范蠡低头不语。

宛玉:“少伯,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呀!”含泪跪下……

范蠡不语。渔妹,河妮朝朱公跪下了。

渔三十不满,抓住酒囊,浑身发抖:“子皮!嫂子和儿女们跪着求你,你那头再金贵,也该点一下了!”

独山:“子皮,你点个头,这事我们来办。”

范蠡把琴哗地推在一边,站起吼道:“你们不要逼我了,我不会同意拿钱去赎人!”

大家吃惊!

范蠡:“难道我不心疼越利,难道我不知拿钱去赎,难道我是那要钱不要命的人?!”

渔三十咆哮:“那你为啥不同意?!一二十年了,你赚了万万黄金,散给了说不尽的穷人,刚才你还给那个穷汉一大笔财产。对不认识的人,这么大方,对自己儿子却这样无情无义!我不知你安的什么心?我早知这样,才不同意和你结亲家呢!渔妹,走!你还没过门,他家老二是死是活,与咱无关,走!”上去拉渔妹。渔妹不愿走:“爹!爹?”渔三十大吼:“走!”

父女拉扯起来。

河妮:“爹爹答应吧,三十叔生气了。”

宛玉:“少伯,求你啦!”

独山:“子皮,答应吧,三十贤弟说的是。平日,你常说,挣钱不为钱,有钱不吝钱,你点个头,我们去办,就这一条路了……”

范蠡心里痛苦:这些跟了自己一辈子的人,怎么也不明白自己心思呢。

难道自己想的不对?不,自己是对的。但坚持一种信念,太难了!有时连自己亲人都要得罪。

独山见范蠡不语:“少伯,你答应了。”

大家也都转忧为喜:“答应了。”

范蠡坚定地摇头:“我不会答应!”大家意外,吃惊生气。未拉走渔妹的渔三十怒吼道:“为什么?!鸱夷子皮,你讲个明白!”

范蠡发自内心地说:“我范……我鸱夷子皮,天下谁不知,我是大富翁,我有钱,可这钱,可这钱!我宁可帮助穷汉,也不去行贿养贪!让后人知道,朱公的钱,来得明,花得正,不是有钱就去买鬼推磨!”

范蠡激动地把身边几案上的竹简,哗哗打落在地上,高呼:“都出去!

让我安静安静……“此刻,他感到特别孤独。想起孔丘之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自己达到”君子“境界了吗。摇头,摇头,再摇头……

名非常名道非常道渔三十带着女儿回了渔场。

独山、宛玉、河妮退出书房到了客厅。越吉帮助猗顿选好牛羊后,也回到了客厅。几个人合计一番,独山做出跟随范蠡以来第一个大胆的决定:由越吉和子牛带上重金,速去郢都,想法赎出越利。宛玉也第一次违背了丈夫心思,点头同意。

越吉叫来子牛,把黄金箱子装上马车,连夜出发。

第二日,范蠡得知这一情况,生平第一次向独山和宛玉发了脾气。

独山走了。说是回宛邑老家看看。

宛玉病了。一连几天都没起床。河妮忙前忙后,侍候着婆婆。

范蠡呆在书房,忙着修改著述。饭是孙子范苗送的,觉是在书房卧榻上睡的。他忘了外面的世界,陶醉于竹简——山野竹林清香之中,领略着其中的辉煌、壮美……

宛玉虽然病倒在床,心中一直惦念丈夫。知丈夫脾性,愿干之事,一定要干成;不愿干之事,谁也说不动。花钱赎人,违了他之心,他能好受吗。

每天从孙子口中了解丈夫情况,得知丈夫每日埋在竹简之中,写写改改,没有别的事情,稍稍安慰。十天过去,宛玉感觉精神好些。让河妮去三场、二队、四坊看看,别出什么事。自己撑着身子,到了书房。

范蠡正在修改兵法中的“刚柔篇”,他虽在携李、会稽、姑苏、笠泽江、姑苏山等战斗中,已把刚与柔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当他把强弱、攻守、奇正、虚实、众寡、先后、迂直,这些概念纳入刚柔体系论证时,好象登上了山峰,豁然开朗。处于高山之巅的范蠡,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更没觉察夫人的到来。

直到写下最后一笔,满意地抬头想放声大笑时,才发现夫人就坐在一旁。

范蠡忘记了与夫人的口角,忘记了夫人这些天一直有病,高兴地像小孩似的:“宛玉,我改完了,定册了,可以和孙武比了。我还有经商致富的书,孙武没有。我活到七十,孙武没有。哈哈……”若不是宛玉,换了别人,准以为范蠡在说疯话。宛玉知道,范蠡一生都在和孙武比试。想到这一点,宛玉深为丈夫的追求精神所折服。但人总不能生活在想象境界中,一到现实,谁也摆脱不了烦恼二字。宛玉心中也有积了一二十年的话,借着范蠡话茬说:“你比上了孙武。你治国成功了,致富成功了,可你是怎成功的。你把家丢下不管才做到的。我十六岁到越与你完婚,如今快五十年了,你对我,对孩子,管过多少,新婚几天,你就陪勾践去当人质,一去三年,把我一人留在异乡,度日如年……你从吴国回来,有了越吉,你又管过几回?你陪勾践视察,几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你鼓励别人生养教训,越吉长到几岁,竟不识你,有你这样做父亲的吗!”

范蠡从书中回到现实,愧疚地:“别说了。”

“不,我今日把话说完。你为勾践处心积虑二十多年,无一事不经你运筹。可你又为孩子们做了些什么?老二、老三是女孩,生下不久就病死了,孩子死时,你在哪里?越利已是老四,生他时,你又北渡淮水……仗打完了,满想可以过安稳日子了,你又把官辞了,丧家犬一样被勾践追杀……这些年,你赚了大钱就送人,又重新干,折腾来,折腾去。

要不是你想引进宛邑黄牛,越利怎么能出事?“

范蠡沉痛地:“宛玉,别说了,你跟我一辈子,吃了万般苦……这份情;这份意,今生难还,下辈子再报吧!”

宛玉:“我不是让你还情。我是让你知道,为啥违了你的心,同意让越吉去赎老二。我亦是知书达理之人,从跟你那一天起,哪件事不支持你,打仗时候不说,你辞官经商后,你办的哪件事,我说过半个不字……”

“宛玉,你不要说了……”范蠡乞求。

宛玉索性把话都说了:“你不要打断我。说起来你也当过上大夫,这赎罪特赦,古已有之,今也有之,越国有之,齐国有之,楚国也有之。君王们愿意落仁义贤德之名,你又何必清高呢?钱可以再挣,人死不可复生,这个理儿你比我懂。”

“越利的罪是赎不了的,楚王不会特赦他。”范蠡肯定地说。

“为什么?”宛玉不明白。

“因为他是陶朱公的儿子。”范蠡说,“楚王会怕百姓说他是收了陶朱公的大礼才赦越利。哪个君王不想要好名声呢!宛玉,你让老大去,也就去了吧。但人命是赎不回来的,你要有所准备。这些天,一有空我也在想,我在越国时,为了整治军纪,杀过不少刁钻强悍的犯人。越利之事,是上天惩罚我……我做事喜欢彻底,吴将王孙雄骂我要断子绝孙,孙未绝,看来子要断一个了……”

宛玉平静了些:“事已至此,听天由命,能赎,是他自己造化,上天保佑,不能赎,也算尽了心,他不责怪我们,于心也安。哎,这个孩子,从小就多事。”

“你能这么想,我很欣慰。这些天,你病倒在床,我憋了口气,未去看你,实在失礼。但我也在想,怕你受不住呢。”

“我倒是怕你……越利不知死活,独山赌气走了,三十也不来看你……

怕你经受不住。“

范蠡笑道:“我钻到了这山野竹林,登上了高山之巅,尘世已丢在脑后了。”

“你能这样,我放心了。”宛玉说着站起来,深深地望了丈夫一眼,走出书房。

“宛玉!”范蠡轻轻叫了一声。

宛玉回头。

“保重!”范蠡叮嘱。

宛玉答应了一声,转过头去,泪流了下来。

两个月了。没有郢都传回的消息。

范蠡似乎老了许多。

宛玉担心丈夫在书房闷出病来。想起丈夫过去总爱去酒店门口坐坐,一来可以看看附近的牛栏羊舍,听听牛羊叫声,二来可以和过往的乡亲说说话。

摸摸行情。于是,她先到了酒店,让儿媳河妮准备了酒菜,叫孙子范苗去把爷爷拉到这里。

范蠡来了,见到宛玉,明白是夫人安排,心中感动,和夫人对面坐了下来。

远处传来了牛羊叫声。

一队大雁嘎嘎从头顶飞过。

两人从天气、身体,说到越利。

范蠡突然站起,遥望远方,失常地:“我看到老二了,正在向家中走来,你看,穿了一身白色盔甲。你听,他在唱歌……脚踏千里水,手扬满天沙,惊起林中鸟,折断园里花……”踱步欲追,“你看,老二又走了,走过了牧场,走过了陶山,走进了云中……”

宛玉吃惊:“少伯,你……老眼昏花了!”

“不,我看到老二了!我看到越利了!他没有埋怨,他安祥地走了,象一阵清风www.Qingfo.Cc,轻轻地散了!”

宛玉心想,丈夫想儿子想痴了,心疼地上前扶住丈夫坐了下来,安慰道:“少怕,你累了,歇会吧!”

马蹄声响。“朱公!朱公!”的声音传来。

子牛回来了。

子牛见到朱公和夫人,滚鞍下马,叩头便报:“朱公!夫人!给你们报好消息,楚王要大赦,二公子马上就回来了!”

“真的?”宛玉高兴。

“真的!郢都的人都说楚王要大赦。一位宫中贵人还透信给大公子,说楚王已派人查验金钱仓库,查完金库就要大赦。大公子让我先回来报信,我把一匹马都跑死了,又买了一匹……”子牛十分兴奋。

宛玉激动地:“少伯,这下好了!”

范蠡低头喝酒不语。

子牛:“朱公,真的!”

宛玉从桌上拿起一个酒囊,递给子牛:“你讲讲去郢都的情况。”

子牛接过酒囊狠命地喝了几口,喘了口气说:“去了之后,大公子就用重金疏通了宫中贵人。没过几天,贵人就捎信说,楚王为免去楚国久旱不雨之灾,决定大赦。大公子很高兴,在市上买上一匹好马,单等接二公子一块回来。”

“你们见到越利没有?”宛玉问。

“见到了,大公子疏通了狱卒,我们去见了一面,二公子虽然受了酷刑,精神还好,见到我们问起二老的情况,泪哗哗地流,说是辜负了你们生养之恩,给家里带来了灾祸。”子牛一口气说。

宛玉擦泪道:“子牛,你辛苦了,还有什么话要说?”

子牛又喝了几口酒,把酒囊放到桌子上:“没有了,你们等好消息吧,我去歇了。”牵马走了。

一阵秋风刮来。

两人往家中走去。

“少伯,你怎么不高兴。”

“你以为是好消息?”

宛玉点头。

“老二已经死定了!”范蠡肯定地说完,叹了口气。

“楚王不是要大赦了吗?”

“赦了别人,也不会赦越利。”

“为什么?!”

“老大一用钱,这事就坏了,楚王会先杀老二,再下大赦令。哎!谁让他是陶朱公的儿子呢!”

“兴许事情已办妥了!”

范蠡苦笑。

两人回到家中。

范苗跑了进来:“爷爷,奶奶,子牛叔说,二叔就要回来了!”

宛玉点头:“子牛那么说,你爷爷不信!”

过了一会,渔三十和渔妹也来了。

渔三十高兴地:“朱公,我从渔场过来,正巧碰上子牛,说是楚王要大赦,老二快回来了!我早就说了,有钱能使鬼推磨,楚王那老儿见钱,眼还能不开!”

渔妹走到宛玉跟前,羞涩亲妮地:“大娘,越利一回来,我们就成亲。”

宛玉一笑:“好哇!”

渔三十冲着范蠡:“朱公,上次冲撞了你,今日向你陪不是。”见范蠡没什么反应,“你那脸也不要老是阴天,破财免灾,应当高兴。来!咱俩喝一壶。”从怀中掏出酒囊,举到范蠡跟前。

范蠡推开酒囊:“这酒怕喝不成。”

“为什么?”渔三十问。

“过几天你就明白了!”范蠡叹气。

好难等的几天哪!

这一天终于来了。

越吉拉回来的是白布裹着的越利尸体!人们看到时,惊呆了,怔住了!

范苗先哭了起来。紧接着,渔妹、河妮哭了起来。宛玉叫了一声“利儿”

晕了过去,庄上人连忙把她抬到屋内。

越吉朝站在大门口的父亲扑通一声跪了下去。

渔三十恼怒地:“越吉,你怎么搞的?!”

越吉沉痛、羞愧地:“越吉固然无能,可……”

“可什么?!”渔三十大吼。

越吉不得不说:“楚王没有赦老二,是因为……他是陶朱公的儿子!”

渔三十:“啊!”对朱公冷笑,“好啊!陶朱公!陶朱公!是你害了越利!是你害了越利!!这就是你经商的下场!”

庄上人劝渔三十别说了。

范蠡平静地:“让他说吧!”

渔三十又咕咕噜噜喝了几口酒,叫道:“鸱夷子皮!我跟了你一辈子,这会儿,我恨不得宰了你!”庄上人见渔三十醉了,拉他回渔场去。渔三十边走边叫着“鸱夷子皮!”

范蠡挥手,让车夫把车赶走。

车走了。渔妹,范苗和庄上人哭着跟车走了。

越吉:“爹爹,当初你要不辞官,老二也不会……”

范蠡:“不要说了,去吧!”

河妮躲脚:“你还在这儿干吗,还不赶快去料理二弟后事!”越吉叹气走了。

河妮嘱咐公公保重,跟越吉去了。

丧事办完,恢复了正常。

范蠡却不正常起来,每日喝酒、舞剑。

这一日,范蠡又去了酒店门口,边喝酒边舞剑。

独山从老家回来了,见范蠡在酒店门口,打招呼:“少伯,我回来了!”

范蠡似乎没有听到,继续舞剑。

“少伯!”独山放大了声音。

范蠡仍在舞剑。

“子皮!我回来了!”

“回来了好,歇着去吧!”范蠡说话了,但剑仍在舞动。

“不,我不歇!”独山跟着范蠡的步子走,“我要和你说说为啥回来了……

我是听说楚王杀了老二,才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当年文种称你文比孔丘,武比孙武。如今孔丘已去,三千弟子都在读他的书。孙武不在,兵法十三篇,被奉若圣典。你的书呢,有几个人去看,你念的致富经,算什么学问?“

范蠡住步苦笑:“什么学问?什么学问?!子皮学,朱公学,经商学,致富学!”

“你还笑呢,世上没有几个人不想当官,你当上了,把它辞了;没有人不想捞钱,你挣到了,又把它散了,你到底想干什么,你到底图什么,如今把一个儿子也丢了……”

范蠡又一笑:“咱们同乡老子讲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也许,五百年,一千年,两千年,那时人们才知道,我要的什么,图的什么!“

轮到独山苦笑了:“一千年,两千年!你想的太远了!眼下,连家乡的人……”十分痛苦地,“都骂你是奸臣、奸商,说你丢了宛人的脸……范家的祖坟被人铲平了,你的侄儿流落外乡……你当相国时。立的范公祠,被人推倒了。还说越利在宛犯罪,是对你的报应。说你从小就是疯子……”

范蠡震惊!没想到家乡人会这样看他,一生为楚,竟落得这样。进而,他想通了,开始大笑,狂笑,叫着:“奸臣……奸商……疯子……”从桌上抓起一只酒囊,喝着,笑着,挥着宝剑,踉踉跄跄地朝陶山奔去。

独山以为范蠡真的疯了,叫着“子皮!子皮!”跟了上去。

范蠡不知哪来的劲儿,一口气跑到陶山顶上,倒了下去……

寿终正寝魂系故土范蠡被家人抬下山,躺过冬天,精神才好起来。

范蠡再一次做出分散钱财的决定。把财产分成五份。一份给越吉,一份给独山,一份给渔三十,一份给了长期在庄园干活的人,一份交给夫人宛玉,让她散给上门求助的穷人。经营之事,他一概不管了。每日不是在书房读简,就是到酒店门口坐一坐。见到人只点个头笑笑,连话都很少说了。

转眼三年过去。

范蠡七十三岁。

忽一天,他把孙子叫到书房,十分慈祥地让十五六岁的孙子在几前坐下来,指着几上竹简说:“你看着这三句话,爷爷考问你。”

范苗低头,见简上是孔丘的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讲讲看?”范蠡温和地看着孙子。

范苗窃笑,这三句话,父亲已和他讲过多次,没什么难的,爷爷怎么啦,考这三句话。

“第一句话说,学问要随时练习,才高兴。第二句说远方来了客人,很高兴;第三句说,别人不了解我,我不怨恨,才是君子。”范苗说完,望着爷爷,期望得到称赞。

“没有了?”范蠡不满足,也不满意。

“没有了。爹爹就是这么讲的。”

范蠡叹了口气。心想,好好的话,怎么讲成这样。

“爷爷,我讲的不对吗?”范苗有点不服气,“爷爷,你讲讲看。”

范蠡看一眼孙子,坐在孙子对面,指着简上字,象对启蒙顽童似的说:“好好听着。这第一句话重字在‘时’在‘习’,是说做学问——不管是读书,种地、养畜、打仗,要随时随地思考,见习,体验,反省。开始不习惯,慢慢习惯,有了进步,就会有兴趣,趣而生悦,就高兴了。第二句接着第一句,不是讲远方来了客人,是说做学问不要怕寂寞,不要怕凄凉,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也不要懈其志。做的学问,只要是为千秋万代着想,五百年、一千年、两千年总会有人了解你的心,总会遇到知音,想到那么遥远的人成为知己朋友,能不高兴吗。第三句是接着一二句,是说做学问的人,一辈子没人了解,也不怨天尤人,要反省自己,为何没有登上顶峰。这三句话,是做学问的三层境界。重在一个‘乐’字,自乐得天下之乐。什么时候,你修养到三层境界,就是君子了。”

范苗似懂非懂。在他心目中,爷爷一定是孔丘说的君子了。

又一日,范蠡穿戴十分整齐,把夫人叫到书房。自己端坐在古琴前,让夫人坐在对面,说:“我有些事,要交待于你!”

宛玉心里砰地一跳,预感有事发生。眼瞅丈夫全白的头发,苍老的面容,轻轻地说:“你说吧。”

“人生七十古来稀,孔丘活了七十二,我比他大了一岁,该去了……一把剑,一张琴陪我一生,还让它们陪我去吧。《兵法两篇》、《致富奇书》是我心血结晶,也随我去吧……”范蠡安排后事的语气、神态,就象出远门一样。

宛玉心里流泪,面上镇静地说:“还有什么事情?”

“没什么了。越吉在陶山之阳修的墓穴,我去看了,很好。生死由天,要看开看透。我走后,家人不要哭,我平生厌哭……宛玉!”

好长时间没听到丈夫这样亲切叫了,宛玉抬头,眼闪泪光。

“我们完婚时,我弹过一曲。我要去了,再弹一曲。”范蠡拨动琴弦。

琴声依旧,人声已老:葬吾陶山兮,面向宛邑。

遥望故土兮,噫嘘!噫嘘!(无限感概之意)

人声没了。

琴声仍在回荡……

宛玉看时,范蠡已闭上眼睛,象平日闭目养神。手指仍在琴弦上轻轻地颤动……

范蠡去了。

宛玉静静地坐在丈夫对面,直到太阳下山。

1995年3 月至11月

本书完结,看看其他书:
第六章 姑苏第四章 石室第三章 会稽第三章 会稽第一章 槜李第三章 会稽第五章 浙水第三章 会稽第一章 槜李第六章 姑苏第一章 槜李第三章 会稽第五章 浙水第六章 姑苏第四章 石室第六章 姑苏第二章 宛邑我写范蠡第五章 浙水第一章 槜李第四章 石室第六章 姑苏第四章 石室第二章 宛邑我写范蠡第六章 姑苏第三章 会稽第四章 石室第一章 槜李我写范蠡第六章 姑苏第三章 会稽我写范蠡第五章 浙水第五章 浙水第四章 石室第六章 姑苏我写范蠡第五章 浙水第六章 姑苏第三章 会稽第五章 浙水第四章 石室第四章 石室第五章 浙水第五章 浙水第三章 会稽我写范蠡第三章 会稽第六章 姑苏第一章 槜李我写范蠡第六章 姑苏我写范蠡第五章 浙水第三章 会稽第六章 姑苏第二章 宛邑第一章 槜李第三章 会稽第四章 石室第六章 姑苏我写范蠡第三章 会稽第六章 姑苏第六章 姑苏第六章 姑苏第六章 姑苏第二章 宛邑第三章 会稽第二章 宛邑第四章 石室第三章 会稽第四章 石室第一章 槜李第二章 宛邑第三章 会稽第四章 石室第二章 宛邑第六章 姑苏第二章 宛邑第五章 浙水第三章 会稽第五章 浙水第五章 浙水第二章 宛邑第六章 姑苏我写范蠡
第六章 姑苏第四章 石室第三章 会稽第三章 会稽第一章 槜李第三章 会稽第五章 浙水第三章 会稽第一章 槜李第六章 姑苏第一章 槜李第三章 会稽第五章 浙水第六章 姑苏第四章 石室第六章 姑苏第二章 宛邑我写范蠡第五章 浙水第一章 槜李第四章 石室第六章 姑苏第四章 石室第二章 宛邑我写范蠡第六章 姑苏第三章 会稽第四章 石室第一章 槜李我写范蠡第六章 姑苏第三章 会稽我写范蠡第五章 浙水第五章 浙水第四章 石室第六章 姑苏我写范蠡第五章 浙水第六章 姑苏第三章 会稽第五章 浙水第四章 石室第四章 石室第五章 浙水第五章 浙水第三章 会稽我写范蠡第三章 会稽第六章 姑苏第一章 槜李我写范蠡第六章 姑苏我写范蠡第五章 浙水第三章 会稽第六章 姑苏第二章 宛邑第一章 槜李第三章 会稽第四章 石室第六章 姑苏我写范蠡第三章 会稽第六章 姑苏第六章 姑苏第六章 姑苏第六章 姑苏第二章 宛邑第三章 会稽第二章 宛邑第四章 石室第三章 会稽第四章 石室第一章 槜李第二章 宛邑第三章 会稽第四章 石室第二章 宛邑第六章 姑苏第二章 宛邑第五章 浙水第三章 会稽第五章 浙水第五章 浙水第二章 宛邑第六章 姑苏我写范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