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 面谈

熊兰一时间拿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刘晋戈也没有了主意,见状邓名就让他们回去再想,反正邓名绝对要维持纸币的信用。

几天后,邓名又召集了心腹们议事,熊兰这次也有机会参加,虽然卫士们都对他显得有些轻蔑,但熊兰也不在乎。

首先谈到的还是经济问题,见邓名如此为难,就有人提出采用专卖的办法来回收发出去的欠条。盐铁不必说,包括农具、布匹、衣服在内的所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都由都府衙门负责生产,一概不许平民自行买卖,而所有这些物资都要收欠条。

话还没有说完,任堂就率先表示反对:“盐铁也就罢了,但其他的东西怎么可能都由我们来组织生产?如果衣服做得不够,那么就会有百姓受冻;如果农具不够,那就会影响生产。如果做得太多又该怎么办?”

“每个人都必须买,按人头算。”提出建议的那个卫士还有些不服气。

任堂冷笑了一声,这时其他人也听出不妥来:“这不是变相收税吗?收重税不就和提督的意思相违背了吗?”

“不光有这个问题,我们现在铁、布都有限,棉花还要靠从湖广走私这个供应给军队的盔甲和武器不同,做一大堆用不了的东西出来,我们有那么多的生铁和棉花好浪费吗?”任堂大声反驳道,转过头对邓名说道:“此事玩玩不可。”

邓名感觉这听起来有点像配给制,他感觉在物资相当匮乏的情况下倒也不是完全不可行,不过那需要相当精密的计算,负责执行的官僚系统也需要经验和效率。但无论是数学人才还是官吏人才,邓名眼下都比生铁和棉花更缺乏。

赵天霸犹豫了片刻,也说出了他的看法:“当年孙可望倒是用类似的办法治理过云贵……”

据赵天霸介绍,孙可望就曾建立过大批的工房,如果士兵和百姓的装备、工具受损,就送到工房去修理,工匠会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好;如果某户需要农具之类的东西,也会由工房负责生产。

“但孙可望实行的是军屯。”孙可望对云贵的治理相当于一个放大版的军屯制度,他确实提供给西营大量的军用装备和生产工具,但产出全部归西营所有,和邓名先行的制度完全不同:“而且孙可望和提督也是完全不同的人,无论是工房的工匠,还是屯田的农兵,如果达不到孙可望的要求,他是一定会杀人的,提督能够狠的下心和孙可望一样吗?如果达不到要求的数量或质地不好,就要被处以从鞭挞到剥皮的刑罚。”赵天霸说道:“卑职很怀疑提督能否做到。”

“我做不到,”邓名立刻答道:“你不用怀疑了,而且都府现在有这么多人给我杀么?”停顿了片刻后,邓名又问道:“清军攻入贵州的时候,这些工匠和农兵应该不会拼命抵抗、誓死保卫朝廷吧?”

“这个卑职就不知道了。”赵天霸摇头道:“那时卑职已经在奉节了。”

“嗯。”邓名不再追问,而是说起另外一个议题:“刘帅他们已经答应了我的要求,同意接受五千战俘,同时让他们手下的五千辅兵退伍。”

熊兰提出用战俘交换军方的辅兵时,邓名还拿不准这不是一个好主意,毕竟这是军队,理论上应该由更可靠的人来组成。所以当邓名向刘曜提出交换人员时,还担心对方会不同意,没想到刘曜、杨有才他们都认为这个提议相当合理。在军方将领看来,让这些新抓到的俘虏在田间劳作才更危险,因为百姓难以控制,容易私下进行串联;而在军中,这些辅兵本来就是苦力,还要受到各种军规的制约。对这些辅兵来说,军营更像是一座大监狱,只要持有武器的战兵是由可靠的士兵组成就很安全。再通过分化瓦解,提拔心向明军的积极分子等手段,一段时间后自然就慢慢转化了。

刘曜和杨有才虽然不像贺珍那么有经验,但听上去也知道不少对付俘虏的办法,听他们讲完后,本来有些担心军队安全的邓名转而同情起那些即将入伍的俘虏了。不过邓名也知道自己还没有什么资本,不能同情心泛滥,所以就决定暂时不过问刘曜他们打算如何治军。

“暂时没有解决军屯的办法,我也养不起这么的兵,所以还是要给众将屯地。”现在军方依然拥有一万一千多人的部队,邓名也彻底放弃了早前的一揽子解决念头:“我和他们说过了,分给他们的屯垦地不能与都府的开荒冲突,起码一大半要去都江堰附近搞军屯,除了屯垦外,他们还得帮助清修水利。”

“俘虏都已经被刘帅他们接受了,预定转为民籍的五千辅兵也已经安置到营地里,我打算对他们进行一场面谈,然后再放他们出去开荒。”邓名说道,这五千人不仅有刘曜、杨有才的手下,还有从剑阁、江油和绵竹来的人。

“面谈?”任堂好奇地问道。

“是的,我准备了一些问题。”邓名拿出了一些纸张,把它们分发给众人,经过长期的努力,现在他手下的这些卫士总算都能看懂纸上的字了。在座的人中,熊兰目前是文化水平最低的,两个字里起码有一个不认识,不过邓名也给了他一张,一会儿邓名会逐个题目念给他听,散会后熊兰也可以带回去由师爷秦修采帮忙加深记忆。

邓名的问题都是关于农业生产的,比如问辅兵计划开垦多少土地、需要什么样的工具、需要向衙门借多少种子粮和口粮,以及他们有什么难处,需要衙门向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五千人都要问过来么?”看着写满一页纸的问题,李星汉有些吃惊地问道。

“是的,”邓名严肃地答道:“所以我一个人忙不过来,我需要每一个识字的人帮我问,你们需要另外准备几张纸,用正字来记录每道题的答案数量,这样我才能心里有数。至于有什么难处、需要什么样的特别帮助,你们也要尽可能地记下来,如果有不同的人提出相同的要求,也可以用正字记录,这样我也能知道辅兵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反正接下来的几天也没有事。”邓名看到不少人脸上露出畏难之色,就鼓励道:“每人分个二、三百人,帮我分担一下吧。不然我两个月也见不过来这么多的人。”

“自当为提督分忧。”邓名的话让不少卫士都生出义不容辞的感觉。

“其实问问熟练的农民,大概需要就能知道了吧?有必要这样一个个问过来吗?”任堂还是感觉邓名的办法似乎有些麻烦。

“虽然麻烦了点,但调查是制定计划的前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

很快面谈就开始了,加上刘晋戈、袁象和有秦修采辅佐的熊兰,一共分成二十四组。号码从一到二十四,本来邓名提议抓阄,但大家一致认为,其他人可以抓阄,但凡是领到一号的都要由邓名负责。邓名拿走了一号后,赵天霸先撸起了两臂的袖子,然后表示他也不抓阄,要求负责二号那组,见他气势汹汹的样子,周开荒等人掂量了一下自己和赵千户的身手,最后一片沉默,没有人出声反对,让赵天霸如愿以偿。熊兰是第三个提要求的,他主动去抢二十四号,自然也没有人和他争。

第一个辅兵被带到邓名的桌前,邓名坐在桌子后面的椅子上,前面也放了一把。

“请坐。”邓名指了一下那张椅子。

“这,这……”辅兵知道面前的人就是成都的最高官长,据说还是天家贵胄,邓名的要求让他感到手足无措。这两天来,他们这些得以脱离军籍的幸运儿一个个都欢天喜地,也被告知从此以后他们就拥有同秀才的身份,见了官吏也不许下跪,要自称“我”,否则就是故意侮辱朝廷的功名——邓提督说了,侮辱朝廷的功名是很重的罪,对此的处罚会严厉得他们无法想像。

“你是要羞辱朝廷的功名吗?”见对方迟迟不敢与自己对坐,邓名就板起了面孔,祭出屡试屡灵的法宝。

“小……我不敢。”辅兵连忙坐下,小心翼翼地贴着椅子边缘坐下。

“你现在有了同秀才的功名,就是士人了。”邓名没有立刻开始问话,而是先让对方坐好:“我中华,天子与士人共治天下,因此士人可以和官员对坐,而且要坐得端正,这样才不会有失士人的身份。”

“是吗?”这个辅兵对此并没有概念,他牢牢地把邓名的话记在心里,端正了一下姿势,稳稳地坐在了自己的椅子上。

“好,我们开始。”见对方坐好了,邓名就提起笔,开始询问起来。

问过了所有的问题后,邓名又把问题和答案重复一遍给这个辅兵听,确认无误后,邓名冲着他笑道:“你的要求我未必能完全满足,因为现在都府库存有限,但我会尽力去办,十天后,我大概会颁布榜文,拨给你们需要的东西。还有,除了你同秀才的功名外,三年内你还会享受二十亩同举人待遇,朝廷感谢你多年的服役。”

说完邓名就把印刷好的免税三年的凭证递给对方,每年二石米的补贴,而且只有三年而已,邓名知道这点东西很少,不过他暂时拿不出更多的东西。但无论多少,邓名认为有必要表明这种对退伍军人的态度,或许以后随着形势好转,成都可以给予更多的补偿。

“多谢。”同秀才满面喜色地站起来,小心翼翼地把凭证揣到了怀里。

“你的土地在向衙门登记的时候,衙门会标明你应该享受三年的免保护费待遇;但他们可能出错,如果还有人向你收欠条,你可以凭借这个证明拒绝缴纳;但即使丢了也不怕,依旧可以向提刑官衙门申诉,总之,就是三年你有二十亩土地不需要缴纳保护费。”说完邓名冲这个人点点头,告诉对方可以走了,等挑选好荒地后,去衙门登记造册就可以。

……

卢欢领到的一号,负责维持秩序的士兵把他带到了第一组,同组排在他前面的几个人出来后,脸上都有一种犹如梦中的表情。

“提督和我面对面地说话。”

“我没骗你们吧?”第一个出来的那家伙此刻还没有走,自打他从营帐里出来后,就一直在人群周围大声嚷嚷,重复着邓名和他说过的士人礼仪。

“我也要排这队!”二号队的好多人看得眼红,纷纷向一号队这边挤过来,不少其他队的人见状也发出喧哗声,都要往一号队这边过来。

维持秩序的士兵厉声喝阻,把那些过来夹队的人都赶回了原来的队列中,一个挤到卢欢前面的人挣扎着不肯走,但最后还是被士兵强行推回了二号队中。

“运气真不好,”那个辅兵被拉走后,还伤心地抱怨着,他觉得就算没机会见到邓名,哪怕能和名震天下的周开荒、李星汉这种英雄人物说上几句话也好啊:“就我们这组最倒霉,根本没听说过这位赵千户嘛。”

“朝廷感谢我多年的服役。”有一个人从营帐里走出来,口中还念念有词。

“下一个!”

士兵冲卢欢喊道,卢欢紧握着那个写着“一”的牌子,走上前去交给了士兵,在旁边不少人羡慕的目光中走进了营帐。

营帐里摆着一溜桌子,把他带进来的士兵朝着最边上的位置一指:“过去吧。”

走到邓名面前,卢欢战战兢兢地坐下,他虽然也是辅兵,但以前从来没有负责过屯田,一直在卤水井边提水、抬水,或是做些捡拾柴火煮盐的工作。

因为对农活不是很熟悉,邓名的问题卢欢总要想很久才能回答,而且回答的时候也显得完全没有把握。

“除了这些以外,你还要需要什么帮助吗?”邓名问道。

“嗯,其实我想问,衙门需要不需要煮盐的工人。”卢欢鼓足勇气问道:“我这些年来一直在制盐,不太熟悉农活。”

邓名停下了笔,认真地看了卢欢一眼:“你不会干农活吗?”

“不,不,也会一点,但如果衙门要制盐,我也可以干。”卢欢有些害怕起来,生怕邓名因此又把他送回部队,一边暗恨自己为何要多此一举,一边急忙说道:“我很勤快的,有不懂的也可以问邻居。”

“嗯,是,你这种情况应该不是独一无二的,或许我应该办一个农学,让有经验的人来教你们。”邓名问道:“你觉得怎么样?”

“是,太好了,多谢提督。”卢欢连忙答道,得知自己可以离开军营后,卢欢虽然高兴,但还是比其他人差了一点,其他辅兵早就梦想着能有一天拥有自己的土地,现在终于要美梦成真了;但卢欢却感到有些畏惧,能拥有自己的家产虽然好,但他生怕自己不懂得种植,没有收成反倒会挨饿。

“嗯,我记下了。”邓名在一张纸上写了一排字,拿起一张和其他一样的免税凭证交给卢欢:“这个你先拿着,我会替你想办法的,十天之内,你再来一趟衙门,到时候会有为你们这种情况准备的榜文。”

“多谢提督。”卢欢收起凭据、站起身来,他已经从前面的人口中得知了面谈的程序,知道这就是谈话的结束了。

“朝廷感谢你多年的服役。”

……

忙碌了三天后,邓名结束了全部的面谈工作,又整理了几天资料后,邓名再次把心腹们都着召集来商议。

关于协助退役军人开荒一事没有什么好说的,邓名决定除了留下一些战备粮外,剩下的都要用来帮助辅兵从事生产:“现在我很穷,所以粮食和农具都不能白给,只能借给他们,但不收利息和租金了,暂时我也就能为退伍士兵做到这个了。”

虽然人数不多,但还有一些人和卢欢的情况很像,他们对农活并不擅长,而是有一些其他的手艺。

“我决定采用专卖制度,不仅盐铁,所有的一切都要专卖。”没有立刻谈及如何帮助这些人,邓名说出另外一个决定。

任堂大吃一惊,就要开口阻止,但转念一想,觉得邓名必有后文,就硬生生地把话又咽回了肚子中。

果然不出任堂所料。

“因为一切都要专卖,所以任何私下制造、贩卖农具、食盐的工作都是走私,都被禁止。但如果有人愿意缴纳一定数量的欠条给衙门,我就给他们生产和贩卖的许可。”邓名拿卢欢做例子:“就比如这个卢欢把,假如他向衙门缴纳一百元欠条,为了感谢他免除了我这么一大笔债务,我就允许他制造食盐;如果他再缴纳一百元,我就允许他卖盐作为感谢。”

“就两石粮食?就允许制盐、贩盐了,没有数量限制?”任堂又不干了,不过这次不是因为太多,而是因为太少。

邓名正要说话,却看到一贯善于揣摩领导意图的熊兰脸上若有所悟,就问道:“熊游击有什么想法吗?”

“如果卑职没想错的话,这不是盐税,而是专卖许可,而且以后价格也可以再定。”

“对。”邓名大笑起来。

“至于他卖多少,衙门要另外抽税。”熊兰想了一下:“不过还有啊,他如果煮盐,就需要工具,卖盐还需要店面,这是很大一笔钱啊。”

“店面我可以盖,盖好了租给他,工具也可以借给他,这个也收租金,都交给我欠条就可以。”

“那他哪里去弄这么多欠条呢?”熊兰虽然没细算,但一听就知道少不了:“卖盐卖得好可以挣很多钱,但他现在没有本钱,以前军中的同伴也不富裕吧?会有钱帮他么?”

“我可以借给他,这就是我今天要和你们说的另外一件事,我打算成立一个专门出借欠条的结构,嗯,就叫它银行吧。”

第60节 争夺(上)第49节 扩张(上)第11节 劫营(上)第16节 盐业第18节 诏书(上)第5节 放弃(下)第42节 剃发第24节 整训(下)第31节 名将第58节 同盟(上)第47节 赎买(上)第49节 扩张(下)第50节 追击(中)第41节 争夺(上)第8节 信用第69节 忠臣(上)第38节 牵制(上)第16节 冲击(上)第11节 事变第25节 蒙蔽第26节 兄弟(下)第20节 万县第34节 问候(下)第18节 诏书(上)第9节 买路第56节 待遇(下)第50节 追击(上)第38节 迎敌第23节 江防第5节 润滑第53节 烈焰第50节 动向(下)第14节 初捷第22节 抢攻(下)第20节 困兽第3节 裁军第39节 王佐(上)第53节 惨痛(下)第2节 软硬(下)第54节 议和(下)第28节 城前(下)第44节 条约(下)第2节 软硬(下)第36节 分摊(下)第25节 捷报第41节 难民第52节 私心第18节 登陆(上)第52节 登陆(上)第31节 裁军(上)第11节 两全(上)第8节 战备(下)第28节 城前(下)第14节 强攻(下)第48节 潜逃第36节 宿命(上)第49节 昆明第46节 接触第12节 强渡(下)第44节 夹击(上)第24节 内忧(下)第50节 挫折第49节 扩张(下)第52节 往事(上)第50节 挫折第50节 挫折第46节 合营第47节 情报(下)第11节 两全(下)第28节 人心第44节 夹击(上)第16节 示威第2节 抵x制第58节 遗孤第33节 固执第42节 剃发第12节 调整(上)第11节 攻势(上)第6节 亲征(下)第30节 大敌(下)第28节 战报第24节 内忧(下)第45节 队友(上)第60节 算盘(下)第17节 冲击(下)第19节 一骑第9节 买路第8节 震怒(下)第24节 整训(下)第67节 守法(上)第21节 闯关第41节 争夺(下)第42节 升级(下)第46节 脱逃(上)第54节 险境第69节 忠臣(上)第18节 恐怖(上)第57节 信件第50节 追击(中)第40节 泥潭(下)
第60节 争夺(上)第49节 扩张(上)第11节 劫营(上)第16节 盐业第18节 诏书(上)第5节 放弃(下)第42节 剃发第24节 整训(下)第31节 名将第58节 同盟(上)第47节 赎买(上)第49节 扩张(下)第50节 追击(中)第41节 争夺(上)第8节 信用第69节 忠臣(上)第38节 牵制(上)第16节 冲击(上)第11节 事变第25节 蒙蔽第26节 兄弟(下)第20节 万县第34节 问候(下)第18节 诏书(上)第9节 买路第56节 待遇(下)第50节 追击(上)第38节 迎敌第23节 江防第5节 润滑第53节 烈焰第50节 动向(下)第14节 初捷第22节 抢攻(下)第20节 困兽第3节 裁军第39节 王佐(上)第53节 惨痛(下)第2节 软硬(下)第54节 议和(下)第28节 城前(下)第44节 条约(下)第2节 软硬(下)第36节 分摊(下)第25节 捷报第41节 难民第52节 私心第18节 登陆(上)第52节 登陆(上)第31节 裁军(上)第11节 两全(上)第8节 战备(下)第28节 城前(下)第14节 强攻(下)第48节 潜逃第36节 宿命(上)第49节 昆明第46节 接触第12节 强渡(下)第44节 夹击(上)第24节 内忧(下)第50节 挫折第49节 扩张(下)第52节 往事(上)第50节 挫折第50节 挫折第46节 合营第47节 情报(下)第11节 两全(下)第28节 人心第44节 夹击(上)第16节 示威第2节 抵x制第58节 遗孤第33节 固执第42节 剃发第12节 调整(上)第11节 攻势(上)第6节 亲征(下)第30节 大敌(下)第28节 战报第24节 内忧(下)第45节 队友(上)第60节 算盘(下)第17节 冲击(下)第19节 一骑第9节 买路第8节 震怒(下)第24节 整训(下)第67节 守法(上)第21节 闯关第41节 争夺(下)第42节 升级(下)第46节 脱逃(上)第54节 险境第69节 忠臣(上)第18节 恐怖(上)第57节 信件第50节 追击(中)第40节 泥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