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 万县

毫无顾忌的明军在万县的上游打造了大量的木排,然后开始横渡长江。

只有对万县附近水文地理完全不熟悉的邓名感到有些担忧,其他明军军官都是信心十足,认定附近没有足以威胁到本军的敌兵。而他们的判断也没有错,明军顺利渡过长江,没有受到任何的干扰。

等到一千五百多名士兵成功渡江后,他们就不再等待后续部队,而是按照事先计划向万县径直开去。在计划里,剩下的明军负责监视俘虏、保护物资的工作,不需要立刻向万县开拔,除非前线有必要的话才会要求后方增兵,所以先头部队没有必要继续等待还在长江南岸的人。

此时留守部队中的邓名仍然站在南岸,看着渡江的队伍心中很是感慨,从谭弘手里缴获的不仅仅有武器、盔甲,还有大量的旗帜,现在从对岸的明军身上完全看不出一丝败军的气息,军中旌旗飞舞,士兵衣甲鲜明,而且还很有一股胜军的气势。这支雄赳赳的军队,就在邓名和剩余人的注视中,浩浩荡荡地开走了。

长江南岸的军队又花了好几个时辰才尽数渡过,当邓名踏上北岸的时候,第一批报信使者已经飞速赶回来向留守的同伴汇报军情。

正如之前不少军官所料,万县现在毫无自卫的能力。文安之的数万大军通过此地,他们返回奉节时,不但把万县的城门都拆了,还毁坏了一段城墙。很显然,明军白白走了一趟,满腹的愤怒无处发泄,把力气都用在万县这里,若不是明军粮草告罄耽误不了太久,估计万县的城墙还要再难看些。

听到这个消息后邓名先是松了口气,这就意味着明军不必进行惨烈的攻城战。从使者兴奋的口气和表情上看,显然明军不会放过到手的大好机会,一定会发起对万县的进攻。邓名看到运过江后堆在岸边的被服和粮食,就建议留守的军官组织人手把这些东西收拾起来,建立个简易的营寨。

“搭建营寨做什么?”一个留守的军官问道,听起来很快就可以进驻万县了,还费这工夫干什么呢?虽说主要工作是俘虏做,可总有一些工作量会摊到自己头上。再说眼前这位邓先生总是善心大发,每次让俘虏做工后他都会以此为借口给俘虏增加饭食。

“这……谨慎地扎营不是好习惯么?”邓名对古代战法不熟,对近代战术不熟,不过他记得以前看过一些明将传记,似乎都对营寨建设非常用心,任何超过短期逗留的营寨还会挖壕沟什么的:“万一打不进万县呢?今夜将士们在什么地方休息?”

“万县的溃兵充其量也就一千多,”赵天霸今天依旧护卫在邓名身边而没有上前线,闻言他急忙替那个军官辩解道:“城门都拆了、烧了,城墙也扒掉一大段,贼人决计无法顽抗。估计此时周千总他们已经杀进城中去了。邓先生,虽说诸葛一生唯谨慎,但在此处搭建营寨确实没有任何用处,只能白白消耗士兵体力。”

谭弘北大营的很多士兵实际都是辅兵,别说盔甲,连刀剑都没配备。李星汉等万县人说得很清楚,领兵的熊兰不但没有打仗的本事而且不受谭弘的待见——如果是谭弘重要的心腹军官,也不会摊上孤军抵挡文安之大军的任务。这家伙无能胆小的名声都传到谭文军中了。显然,一个毫无威信的无能之辈领着一伙儿老弱残兵,面对明军的新胜之军,赵天霸看不出明军有任何失败的可能。

赵天霸陈述为何万县可以轻易拿下时,其他军官脸上全是赞同之色。一个月前还是个美院学生的邓名常常告诫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在军事问题上自己没有什么过人的见地和发言权。见留守军官们对自己的意见不以为然,赵天霸更公开反驳,邓名也就不再坚持。虽然小心谨慎没有什么过错,但对面都是勇气过人的武人,自己可能是太嘀嘀咕咕了。

就在赵天霸说完话后不久,像是为了证明他的正确判断一样,新的使者又赶回渡口。这个人显得更加兴奋,冲过来大声报告道:“邓先生,万县已经向我们投降!”

听到这个消息后,赵天霸心里高兴但是没有表现出来,而是看了邓名一眼。他阻止邓名去前线以免邓名获得更多的声望,万县这一仗他虽然达到目的,但是对方看到赢得这么容易也有可能会醒悟过来,明白他的意图。不过对此赵天霸倒也不用担心,毕竟邓名拿自己没辙,而且马上回到奉节,难道朝廷的督师文安之会不赞同压制一个觊觎皇位者的野心么?

邓名还真是没有看出赵天霸的用意,因为他不是宗室子弟也没有觊觎永历天子的位置,相反他倒是觉得赵天霸对军情的判断准确:“是我杞人忧天了,还是赵兄说得对。”

得到捷报,留在后面的部队就开始向万县开进,今天可以住在城里的坚固房子中了,士兵们都非常高兴。赵天霸又仔细观察邓名,发现对方完全不怀疑自己固然满意,但心里的歉疚也增多了:“三太子你这么一个不懂世事的人,安心做个太平王爷不好嘛?等将来回到了朝廷,我一定为殿下美言几句,希望朝廷能够厚赐殿下。”

还不等后卫部队进入万县,李星汉就高高兴兴的带着一批人来迎接邓名。见到邓名后,李星汉高声汇报道:“万县城内有两千三百贼人,已经尽数向我们投降!”

“这么多?”邓名吃了一惊。

根据之前俘虏的汇报,谭弘留在北岸大营的兵力不过就是两千五百多人而已,其中不是老弱病残就是苦力辅兵。按照明军事先的分析,能够组织上千人逃回万县就算不错了,不想竟然几乎全被带回来了。

“熊兰这厮倒是颇会蛊惑人心,以前还真没听说过他有这个本事。”李星汉笑嘻嘻的。虽然对方比自己想像的要能收拢军心,但这种本事只有在愿意抵抗明军时才有意义。而熊兰这个人还终归是废物,一箭不发就集体投降,那他越是能收拢士兵,给明军带来的好处也越大。

李星汉身后跟着一群人,除了押解的明军士兵以外,还有些赤手空拳的人,低垂着头恭恭敬敬地站着,显然是刚投降的万县守军军官。其中有一个人被五花大绑,带到邓名身前就跪倒在地。

邓名见这个人年纪和李星汉相仿佛,被绑得结结实实,就指着他问道:“这个人是谁?”

“这贼就是熊兰!”

熊兰有个姨娘是谭弘的小妾,他父亲因为这个关系得以在谭弘手下效力。但随着父母、姨娘先后过世,熊兰在谭弘面前也越来越不受待见。这次扎营在北岸,虽然负责近乎替死鬼的任务,但熊兰也没有抱怨,而是利用北岸大营中人人敢怒不敢言的心理,和营里管事的人套上近乎,拉拢关系。

得知谭弘大败后,北营差点就一哄而散,但熊兰说服大家要统一行动:若是两千多人能够拧成一股绳,占踞万县将来献给清廷,那本来归谭弘的功劳就是归大家了;若是大家散伙儿了,谭弘也不在了,那将来就什么地位都没有了,能不能在清廷手下安心吃军粮都难说。

大家都承认熊兰说的有道理,但有不少人还是担心会被明军攻击。不过熊兰继续说服他们:若是大家分开行动,为数很少的散兵游勇更容易被当成软柿子、落水狗,遭到痛打。

经过熊兰的解释,北大营没有一哄而散而是返回万县驻扎下来。在熊兰的计算里,明军大概不会很快抵达,所以他这两天在城内竭力拉拢人心、整顿部队,计划把这支溃兵变成自己的势力,以后用来出售给清廷。熊兰最大的弱点就是在军队中没有根基,他计划再花点时间增强自己的控制力,然后就带着一部分人去万县北面躲避风头——若是明军来了不会倒霉;若是明军不来,自己出城也能回来,不至于献城的功劳被别人抢去。

不料人算不如天算,明军一路上没耽搁工夫,熊兰还没来得及建立起可靠的势力,明军就赶到万县城下。此时若是熊兰弃城逃走的话,正如他之前对其他同僚说的:自己下辈子就只能在土里刨食了。

逃走就一无所有,而万县连城墙都少了一截,防守显然是送死,熊兰就说服同僚献城投降——我们一定要混过这一关,最好是说服让我们留下来防守万县,那将来就还有机会献城;若是我们没能捞到万县,那跟着明军去奉节,起码还能当兵吃粮。

说服了大家后,熊兰就带着一伙儿同谋自缚出降,所有的人的绳索都被解开了,只有他还捆着呢。周开荒和李星汉问明白北大营的情况后,虽然表面上显得满不在乎,但实际上心里对熊兰蛊惑人心的本事还是有些忌惮的。不过两人虽然都动了对熊兰不利的念头,但首先,熊兰不战而降,战胜者对他极其蔑视,这一点帮了熊兰的忙;第二周开荒一时也没找到特别好的借口,毕竟万县不战而降,杀人还是要有点说得过去的道理的。出于这种矛盾的心理,李星汉就把熊兰带过来见邓名——以邓名的心软,他们觉得熊兰多半死不了。

邓名听李星汉说了前因后果后,果然就觉得还捆着熊兰不放不妥,马上吩咐道:“既是诚心归降,还不快给熊把总松绑?”

“不能放!”

就在士兵领命要去给熊兰松绑的时候,突然传来周开荒的大吼声,紧跟着人随声到,周开荒一阵旋风似的冲到邓名身边,恶狠狠地盯着跪在地上的熊兰,眼睛里满是杀气。

“有什么事情吗?”邓名惊奇地问道。

“嘿嘿,这贼子!”周开荒冷笑了两声,接着就把熊兰在商议投降时,关于能不能留在万县,以便将来献城的那番议论讲给了邓名听。

因为熊兰没有根基没有自己的死党,投降之后,对熊兰本来就毫无忠诚可言的一个县衙卫兵为了向周开荒表现忠诚,就把熊兰给出卖了。

三言两语把刚刚得知的阴谋说完后,周开荒脸上杀意更重,他的目光在其他刚刚投降的万县军官脸上扫过:“这些都是同谋!都是想诓骗我们反叛朝廷的贼!”

听周开荒说破他们的计划时,那些谭弘余部的脸上已经是变色,等听到周开荒这句杀气腾腾的结论,刚刚得以松绑的万县一伙儿人立刻噗通跪倒在地,胆小无能的就开始大声讨饶。

还有一两个有急智的,猛地用手指着熊兰高声叫起来:“周将军明鉴啊,卑职们只是附和熊贼罢了,我们本来不想这么干,但我们当时若是不答应熊贼,他就会拼个鱼死网破啊。”

大家很快都反应过来,于是众口一词:全万县只有熊兰这厮打着反复的主意,其他的人都是一颗赤心对朝廷忠贞不二。只是为了蒙蔽、打倒熊兰这个在万县掌握大权的恶棍,大家才不得不顺着熊兰,欺骗他,好让他向明军投降。现在愚蠢、邪恶、贪得无厌的熊兰已经中计,落到大明王师的手中,众人就要求明军立刻将其处死。

听着周围一片喊杀之声,邓名问一声不吭的熊兰:“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刚才大家乱哄哄的时候,熊兰一直在察言观色,他已经发现邓名才是中心人物,说了算数的人,现在听邓名发问,熊兰就沉声问道:“罪人敢问将军如何称呼?”

“叫我邓先生即可。”邓名琢磨了一下,觉得也没有更合适的称呼了。

既然需要化名,这个身份想必了不得!

熊兰心里如是想着,口中更不犹豫:“万县一军都是谭弘旧部,包括罪人在内,闻知邓先生大军到来,人心各异,担心会被王师诛杀的决计不在少数。人心惶惶之下,有的人难免就会生出负隅顽抗的念头,这种人自己死了就罢了,若是给王师造成损害,罪人岂不是罪上加罪了吗?就算胆敢顽抗的人不多,说不定还会有些人逃出万县,也许就会去投了鞑子。罪人常常想,虽然谭弘作恶,但现在国家还要用人,罪人们只要洗心革面,朝廷还是会大用我们的,能够多留下一个人就是为朝廷出了一份力。”

“只是!”熊兰加重语气说道:“邓先生想必也深知,罪人在军中中并无什么根基,只能设法当个说客而不能命令一军,所以就想出了这个说辞,想哄骗得全军先投降了王师。说什么将来可以献城反复,这只是我为了朝廷效力的计策,而不是我真正的想法。”

周开荒中间几次冷笑着想插嘴,但是都被邓名阻止了,好不容易等熊兰说完了,周开荒立刻骂道:“你说你没这么想就可以了吗?你当我们都是傻子么?”

“罪人不敢。”熊兰抬头看了看邓名的表情。虽然周开荒一脸不屑,但是邓名脸上并无不善之色,就继续为自己求情道:“邓先生明鉴,罪人无论用了怎么样的说辞,到底还是带着两千多兵来为先生和朝廷效力,今日先生若是杀了我,将来怎么说服别人来投呢?”

赵天霸注意到熊兰把邓名放在了朝廷之前,轻轻地冷哼了一声,在边上等着邓名的反应。

对于熊兰的说法,和熊兰一起投降的同谋楞了会儿,纷纷张嘴表示反对,因为熊兰的潜台词就是如果不用这种投敌的计划来进行利诱那他们就不会投降,如果熊兰的辩解成立的话,那他们搞不好就有罪了。

而熊兰也毫不客气地奋力反驳,对邓名赌咒发誓说如果自己不用这种利诱,那在场的谭弘余部十个有八九个不会老老实实投降。

熊兰的话当然进一步激怒了他的同谋们,他们翻起了熊兰的老账,对邓名保证此人夜敲寡妇门、专挖绝户坟,是个地地道道的人渣,再三强烈要求立刻将熊人渣处死。

在这一片内讧声中,赵天霸依旧在静静地等待,等着看邓名会不会因为熊兰把他置于朝廷之前就对此人网开一面。

而李星汉虽然觉得熊兰口才不错,但心里却知道熊兰已经是必死之人,他把众多同僚军官得罪了个一干二净,而邓名要安抚这支降军必定要有所表示,熊兰的人头就是现成的,一个人的重要性和一群军官的重要性相比……李星汉相信邓名还是知道孰轻孰重的。

刚才周开荒一心要杀熊兰,但现在他突然另有想法:熊兰已经把周围人得罪光了,若是邓名表示相信熊兰,就可以以此为借口对这群降官大开杀戒,就算不杀也可以夺了他们的兵权;熊兰也再没有任何依靠,只能一心为邓名出力,这样就可以彻底把万县降军收为己用,这种结果和让一群才投降的军官继续把持降军……周开荒相信邓名还是能够轻易看清利弊。

第51节 救援第4节 推荐(下)第60节 争夺(下)第35节 进军第58节 接触(下)第8节 升级(下)第9节 问话(下)第32节 意外第29节 功名第50节 债券(下)第17节 冲击(下)第25节 投奔(下)第44节 失踪第44节 游骑(上)第16节 示威第56节 突击第50节 追击(下)第38节 整顿(上)第17节 挖坑第30节 成长(下)第18节 恐怖(上)第50节 债券(下)第30节 成长(上)第26节 兄弟(上)第22节 反正第18节 对手第46节 证券(上)第43节 挫折第46节 接触第32节 突围第42节 剃发第2节 抵x制第29节 功名第55节 混战第50节 挫折第46节 战备(上)第41节 献计第8节 纷乱第56节 蛊惑第56节 宣战(上)第4节 平衡第20节 伪诏(下)第11节 事变第2节 目标(下)第31节 胥吏第22节 突破(上)第3节 援军第41节 失控(上)第10节 麻将第14节 强攻(下)第24节 内忧(下)第41节 争夺(上)第25节 骇浪(下)第17节 冲击(下)第47节 证据(下)第18节 恐怖(下)第33节 孤注(上)第31节 侧击第42节 反击第43节 挫折第60节 争夺(上)第50节 动向(下)第45节 南下第19节 忠心(下)第24节 整训(上)第46节 战备(下)第12节 围困(上)第55节 压力(上)第38节 迎敌第45节 突破(上)第60节 烽火第59节 黄雀(下)第60节 烽火第11节 实验第53节 惨痛(上)第8节 矛盾第39节 大捷第34节 晋王(下)第31节 呆仗(上)第32节 才能(下)第45节 移民第21节 东进(下)第69节 忠臣(下)第53节 惨痛(上)第57节 夜战(下)第5节 退兵第11节 劫营(上)第43节 挫折第3节 援军第53节 冲锋第47节 自救第37节 报告(下)第47节 矛盾第55节 混战第50节 挫折第37节 报告(下)第63节 黄雀(上)第1节 精明(下)第3节 说服第14节 弹尽(上)
第51节 救援第4节 推荐(下)第60节 争夺(下)第35节 进军第58节 接触(下)第8节 升级(下)第9节 问话(下)第32节 意外第29节 功名第50节 债券(下)第17节 冲击(下)第25节 投奔(下)第44节 失踪第44节 游骑(上)第16节 示威第56节 突击第50节 追击(下)第38节 整顿(上)第17节 挖坑第30节 成长(下)第18节 恐怖(上)第50节 债券(下)第30节 成长(上)第26节 兄弟(上)第22节 反正第18节 对手第46节 证券(上)第43节 挫折第46节 接触第32节 突围第42节 剃发第2节 抵x制第29节 功名第55节 混战第50节 挫折第46节 战备(上)第41节 献计第8节 纷乱第56节 蛊惑第56节 宣战(上)第4节 平衡第20节 伪诏(下)第11节 事变第2节 目标(下)第31节 胥吏第22节 突破(上)第3节 援军第41节 失控(上)第10节 麻将第14节 强攻(下)第24节 内忧(下)第41节 争夺(上)第25节 骇浪(下)第17节 冲击(下)第47节 证据(下)第18节 恐怖(下)第33节 孤注(上)第31节 侧击第42节 反击第43节 挫折第60节 争夺(上)第50节 动向(下)第45节 南下第19节 忠心(下)第24节 整训(上)第46节 战备(下)第12节 围困(上)第55节 压力(上)第38节 迎敌第45节 突破(上)第60节 烽火第59节 黄雀(下)第60节 烽火第11节 实验第53节 惨痛(上)第8节 矛盾第39节 大捷第34节 晋王(下)第31节 呆仗(上)第32节 才能(下)第45节 移民第21节 东进(下)第69节 忠臣(下)第53节 惨痛(上)第57节 夜战(下)第5节 退兵第11节 劫营(上)第43节 挫折第3节 援军第53节 冲锋第47节 自救第37节 报告(下)第47节 矛盾第55节 混战第50节 挫折第37节 报告(下)第63节 黄雀(上)第1节 精明(下)第3节 说服第14节 弹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