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节 抗震救灾建家园

“元首您好!我是《中华时代》的记者孙怀忠,打搅您的休息,我非常抱歉。”一位满身尘土和泥浆的年轻人有点局促的站在吴宸轩和吴泰乾吃饭的军用越野车前盖前,看着正在狼吐虎咽的吃着军用口粮的大公子和不时的递给他一杯温水的元首陛下。

“没有关系,我看到你在现场救灾也在努力的抢救灾民,你现在还是在用你的笔在为抗震救灾工作着,我这个闲下来的人配合你的采访也是应该的。”

“元首,您可不能这么说,我在您身后,您这一天来就没有休息过一分钟,连中午饭都是在工作中凑合的您才是一直奋战在一线的抗震救灾英雄。”

“不说什么英雄了,今天才打通了学堂的通气孔,救出孩子们还不知道要多长时间,我这个当家人心里有愧啊。哦,你有问题就问吧。”

“好的,元首。我想问,目前抗震救灾的首要任务什么?”

“第一位的是救人,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救人,这是一分钟都不能耽搁,一分一秒就可能就出一个孩子、一个幸存者,所以必须把救灾工作组织的有条有理有力。如何提高效率救人,是我们必须放在首位的。”

“元首,您认为导致这次地震伤亡惨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次海原地震伤亡惨重,可以说是世所罕见。造成如此巨大伤亡的根本原因,首先是地震之烈。海原大地震震级达8.5级,并非最高,但考量地震破坏力的烈度却达到最高的12级,这意味着“毁灭性的破坏”。当然除了地震的震级高,震源浅、烈度大这些客观原因之外。我还总结了这么几条原因,一是当地人居住窑洞有关,深受侵蚀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一遇震动,黄土如巨浪崩泻,塌埋造成的伤亡是最大的。第二是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发达,抢险救灾的人员物资到位满,本地的医疗资源也比较薄弱,这也导致了很多能抢救的老百姓得不到第一时间的救治。最后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缺乏应对大规模自然灾害的经验和基础,原有的救灾模式对于应对这种突发自然灾害还是不够及时有效,这一点也是我们必须汲取的教训。”

海原大地震时,据当时地方政府统计,房屋、窑洞倒塌达20万间之多,破坏和损坏更不计其数,掩埋了不少居民点。窑居是造成地震人员伤亡惨重的一大重要因素。

大地震使海原的社会生态发生了变化。在大地震前,海原地震带大多数人居住在崖窑里,由于窑洞地震时极易坍塌,因此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有了这次地震教训后,海原地震带上的居民大多抛弃了窑洞居住方式,选择了有一定抗震力的砖木结构的房子居住。

海原当地的窑洞有两种:一种叫“拱窑”,是夯土墙承重,利用土坯发圈筑成的拱顶;另一种窑洞叫“崖窑”,沿山脚下的陡崖挖成。这两种窑洞的抗震性能都较差,一旦倒塌,室内人员死亡率极高,尤其是拱窑,在七度区已倒塌过半。孙怀忠记者在灾区采访了两天,对这种坍塌的窑洞屡见不鲜,他也明白正是这些造价低廉的窑洞成了

震区百姓的坟场。孙怀忠对元首的访问进行了一刻钟,回到驻地他几乎一气呵成了一篇万字的长篇报道《元首震区行》

这次采访的稿件几乎一字不易的刊登在《中华时代》杂志上,而且很快就被转载到各种媒体,同时新闻记者的大批到来让吴宸轩一行在灾区的点点滴滴都成了街头巷尾尽人皆知的新闻。

“不哭,国防军叔叔们马上就给你送吃的来了,一会给你送饼干来,送奶粉来,一会就有。”临时救助点里,吴宸轩和长子吴泰乾两人分别在给两个刚刚从废墟里挖出来的学生喂食,吴宸轩一边用自己的餐具给一个学生喂稀饭,一边还在安慰周围的孩子们。“政府会管你们的生活,也会帮你们找到父母的,你们在这里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这是一场我们民族遇到的灾难,但是你们幸存下来了,就要好好活下去。好吗?”

“百姓的生命财产高于一切,现在还有很多人掩埋在废墟中,时间最为宝贵,时间就是生命,要争分夺秒,尽最大努力,抢救埋压在废墟下的群众的生命。”在固原县的废墟边上,吴宸轩给已经奋战了72小时的青海内卫部队官兵讲话:“我知道大家已经三天三夜没有休息了,疲劳的很。但是我请求大家再坚持一下,废墟下面的父老乡亲正在等你们来抢救,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力百倍努力,绝不会放松!我相信在这一场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我的战友们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有没有信心!”

“有信心!不怕吃苦,不怕牺牲,连续作战,坚决完成任务!”在口号中,全身泥水的内卫官兵们再次扛着铁锹镐头,在废墟里挖掘搬运,搜素每一个角落,拯救一切幸存者。不时有官兵一头栽倒,被抬下去喝点糖水,吃碗稀饭,或者昏睡一会儿,只要能爬起来的官兵都会立即回到救灾一线,还在接受新兵训练的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前天早上还在被窝里哭着想家,现在已经是扛着百十斤的房梁撬动砖瓦碎石的大力士。

“危难之际,每个国家公职人员都面临着严峻考验,务必要站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全力以赴做好抗震救灾工作,这样老百姓才会放心。抢救人的生命,是我们这次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在要抓紧时间。对于被困人员,只要有一线生还的希望,我们就要用百倍的努力,把他们抢救出来。你们是老百姓选出来的带头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是你们的神圣使命,中央政府和国防军会全力支持你们,你们也要为老百姓做出表率,团结大家,同舟共济,争取把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我拜托大家了。”吴宸轩在给海原、固原、静宁等重灾区县的县知事和其他政府官员的动员会上作了如是发言。

面对灾民安置点的老百姓,吴宸轩在视察安置点的时候给老百姓讲话:“乡亲们,这场灾害确实太大,地震可以移动山,可以堵塞河流,但是动摇不了我们中国人民的意志。只要我们大家在灾难面前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共同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灾害。你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亲人,你们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孩子。我在这里能感同身受的体会到大家失去亲人朋友的痛苦,但是为了活着的人们,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我

们能重建我们美好的家园,我们还不能光沉浸在悲痛里。活着的人的努力、你们的幸福生活就是对死者的最好安慰。请大家信任政府,相信国防军,我们一起努力,绝不向灾难低头,坚持下来就一定能战胜灾难,一定能争取到我们幸福的明天。帝国与你们同在,我吴宸轩与你们同在。”

“中华民主帝国万岁!大元首陛下万岁!”安置点里响起的口号声点燃了固原县城的夜空,灾民们自发的组织起来,在县政府幸存的官员组织下,成立了各种自救互救队,清理废墟、修路挖沟,重建房屋,恢复耕作,一片死寂如同鬼域的灾区再次焕发了勃勃生机。

“政府和国防军是不会忘记受灾的偏僻山村。我们走。”刚刚得到一刻休息的吴宸轩听说固原的一个村庄被滑坡淹没,由于天黑路远,这个村子只有两个早起的农夫跑到县城求救,但是大家都没有心思去救援这个偏僻的小村庄。吴宸轩带着大公子吴泰乾和一个警卫连连夜徒步赶往那个叫胡家湾的村子,在一整天的搜素救援之后,只有三名儿童和两名成年人获救,全村三百多口人遇难。当几十具从坍塌的窑洞里拖出来的遗体摆在村头的打谷场上。吴宸轩站在队伍前列,摘下钢盔,默默的给这些遇难者三鞠躬,表达了他作为一国领袖对自己遇难的国民的哀悼。

按照《西北日报》在帝国二年3月的地震灾情调查表,海原县最终死亡人数约为1.5万余人,被压毙的牲畜有7万余头,房屋则倒塌了8/10,.半年后,地震灾害研究中心的谢家荣院长-在“咨呈政务院民政部”的正式官方文件,则将海原大地震的死亡人数确定为6.3万余人,其中海原县死亡人数占总人口的19%。

受灾第二严重区域为固原县,当时呈报的死亡数字为1万余人。后来的地震灾害调查队去固原进行地震考察时,还能看见不少的地震遗迹:厚厚的砖筑城墙还在,南城门上刻着“镇秦门”几个大字(现城墙已经被拆除),该县董福祥神道碑及碑亭横截为二,上段与下段裂而不坍,其中下段扭转了方向。

海原大地震是自明代陕西关中大地震后,发生在西北地区的最大地震,也是世界地震史上,烈度最高的地震。历史上的这次地震共造成28.82万人死亡,约30万人受伤,虽然在吴宸轩和帝国上下的共同救援下这一数字下降到了6.3万人遇难,19万人受伤,但是依然称得上是伤亡惨重。全球96个地震台记录到此次地震,余震则持续三年时间。很多海原的遇难者后代,也已迁徙到周边各省,每年的12月16日,地震遇难者公墓这里会陆续从甘肃、青海、陕西及宁夏其他地方涌来上千名祭祀者。

在华的外国人惊奇的发现地震后的中国,却出现了惊人的变化,从政府到老百姓,从商人到国防军,平日里的派系攻讦,自私自利的现象几乎都销声匿迹了。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中华民族那种济困扶危,团结互助的精神几乎成为每个中国人都具备的品质。一个团结向上的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浴火重生,这或许就是吴宸轩在灾区的一所学校的黑板上写下的“百折不挠、多难兴邦”的深意吧。

(本章完)

第二百五十九节 逼宫功臣赵秉钧第三百三十四节 平壤谈判说制衡第四百二十二节 趁虚而入鲤师团第一百七十二节 奉战前奏黑沟台第一百四十二节 乔大炮豪礼送上第四十七节 推心置腹揽大将第一百八十三节 浙东暴*动风波恶第二节 时间错位难脱身第五百六十一节 血肉磨坊山地战第二百一十一节 初抵美国访三藩第八节 柳暗花明游岛城第三百九十四节 产业调整定大计第五百零六节 中路突破说阿登第二百五十节 军政文商齐上阵第四百二十四节 勇猛无伤四师团第四百二十节 旌旗十万下江南第四百三十二节 忧心忡忡英美法第二百九十七节 国防军改战斗群第一百五十九节 大阪师团鏖战急第三百五十一节 无疾而终落帷幕第三十二节 项城顺水且推舟第一百九十八节 宪政考察始启程第四百九十九节 钳形攻势闪击战第二百二十八节 又是一笔大买卖第五百二十三节 英伦争夺陷僵局第一百零二节 海外游子来投奔第五百一十七节 北极熊半岛之殇第三百五十七节 劳资矛盾初显形第四百四十八节 燧人后羿大计划第二百三十二节 闲里偷忙来泡妹第九十节 布局两江通商道第一百一十三节 进京之前先准备第四百四十六节 肇始中华新帝国第四百九十六节 布朗伯格的血色第一百一十六节 前田喋血汇泉湾第三百二十九节 日军浴血青岛堡第三百五十九节 千里转战大西南第五百二十七节 格鲁吉亚狂想曲第一百八十五节 正面接触岳王会第一百三十九节 河间秋操比军容第一百五十八节 武翼展威拒饿狼第一百八十六节 李锦转战苏皖浙第二百七十二节 皖系崩坏论出兵第三百一十六节 黄金五年良工器第一百四十节 旌旗半卷围泰州第五百节 波兰骑兵之哀歌第一百八十六节 李锦转战苏皖浙第五百二十六节 蠢蠢欲动北极熊第四百零五节 中日曼谷再和谈第五百五十九节 硝烟弥漫硫磺岛第一百四十三节 但使龙城飞将在第八十一节 救吴氏芝泉求助第一百三十一节 劫牢反狱救鑫培第二百六十节 上海会议立国体第五百八十七节 战后掠影阶层篇第三百七十四节 最终签署凡尔赛第七十节 北地烽烟南国浪第五百六十七节 东线战局的变幻第五百一十节 三韩内乱青瓦台第二节 时间错位难脱身第三百七十九节 闽系海军之没落第四百七十六节 军靴跨过莱茵河第二百四十六节 北洋三分天下惊第五百二十三节 英伦争夺陷僵局第二十九节 借芝泉练兵腊山第二百八十一节 威震敌胆战青马第五百二十六节 蠢蠢欲动北极熊第三百四十五节 你打你的我打我第一百五十八节 武翼展威拒饿狼第四百九十五节 国防体系之大成第一节 误打误撞初选址第二百一十六节 上下求索美利坚第九十三节 武翼练兵扩军忙第一百二十六节 最大卧底竟是他第一百六十一节 吴宸轩暗布闲子第三百九十八节 军事改革要深化第二百五十七节 螳螂捕蝉黄雀后第八十四节 谈判桌上露锋芒第五百八十六节 战后掠影军事续第三百二十节 基地聚首廿四将第一百五十四节 偷袭辎重凌海集第四百八十节 德奥合并策源地第一百八十九节 大通学堂不速客第二百三十节 拜耳医药出新品第三百五十三节 西线鏖战凡尔登第八十一节 救吴氏芝泉求助第五百五十八节 灯塔升起蘑菇云第二百六十一节 清亡拾遗三两件第六十六节 回马夺宝出奇兵第二百五十八节 乔夫宣言抢总统第一百一十七节 初到京城见川岛第四百七十四节 拯救美国的新政第一百一十八节 洋大人登门献宝第四十七节 推心置腹揽大将第二百九十五节 八大金刚听墙根第五百九十七节 战后掠影民生篇第二百七十六节 士兵皆是吾兄弟第三百九十一节 五年计划研讨会第五百三十九节 折戟沉沙特鲁克
第二百五十九节 逼宫功臣赵秉钧第三百三十四节 平壤谈判说制衡第四百二十二节 趁虚而入鲤师团第一百七十二节 奉战前奏黑沟台第一百四十二节 乔大炮豪礼送上第四十七节 推心置腹揽大将第一百八十三节 浙东暴*动风波恶第二节 时间错位难脱身第五百六十一节 血肉磨坊山地战第二百一十一节 初抵美国访三藩第八节 柳暗花明游岛城第三百九十四节 产业调整定大计第五百零六节 中路突破说阿登第二百五十节 军政文商齐上阵第四百二十四节 勇猛无伤四师团第四百二十节 旌旗十万下江南第四百三十二节 忧心忡忡英美法第二百九十七节 国防军改战斗群第一百五十九节 大阪师团鏖战急第三百五十一节 无疾而终落帷幕第三十二节 项城顺水且推舟第一百九十八节 宪政考察始启程第四百九十九节 钳形攻势闪击战第二百二十八节 又是一笔大买卖第五百二十三节 英伦争夺陷僵局第一百零二节 海外游子来投奔第五百一十七节 北极熊半岛之殇第三百五十七节 劳资矛盾初显形第四百四十八节 燧人后羿大计划第二百三十二节 闲里偷忙来泡妹第九十节 布局两江通商道第一百一十三节 进京之前先准备第四百四十六节 肇始中华新帝国第四百九十六节 布朗伯格的血色第一百一十六节 前田喋血汇泉湾第三百二十九节 日军浴血青岛堡第三百五十九节 千里转战大西南第五百二十七节 格鲁吉亚狂想曲第一百八十五节 正面接触岳王会第一百三十九节 河间秋操比军容第一百五十八节 武翼展威拒饿狼第一百八十六节 李锦转战苏皖浙第二百七十二节 皖系崩坏论出兵第三百一十六节 黄金五年良工器第一百四十节 旌旗半卷围泰州第五百节 波兰骑兵之哀歌第一百八十六节 李锦转战苏皖浙第五百二十六节 蠢蠢欲动北极熊第四百零五节 中日曼谷再和谈第五百五十九节 硝烟弥漫硫磺岛第一百四十三节 但使龙城飞将在第八十一节 救吴氏芝泉求助第一百三十一节 劫牢反狱救鑫培第二百六十节 上海会议立国体第五百八十七节 战后掠影阶层篇第三百七十四节 最终签署凡尔赛第七十节 北地烽烟南国浪第五百六十七节 东线战局的变幻第五百一十节 三韩内乱青瓦台第二节 时间错位难脱身第三百七十九节 闽系海军之没落第四百七十六节 军靴跨过莱茵河第二百四十六节 北洋三分天下惊第五百二十三节 英伦争夺陷僵局第二十九节 借芝泉练兵腊山第二百八十一节 威震敌胆战青马第五百二十六节 蠢蠢欲动北极熊第三百四十五节 你打你的我打我第一百五十八节 武翼展威拒饿狼第四百九十五节 国防体系之大成第一节 误打误撞初选址第二百一十六节 上下求索美利坚第九十三节 武翼练兵扩军忙第一百二十六节 最大卧底竟是他第一百六十一节 吴宸轩暗布闲子第三百九十八节 军事改革要深化第二百五十七节 螳螂捕蝉黄雀后第八十四节 谈判桌上露锋芒第五百八十六节 战后掠影军事续第三百二十节 基地聚首廿四将第一百五十四节 偷袭辎重凌海集第四百八十节 德奥合并策源地第一百八十九节 大通学堂不速客第二百三十节 拜耳医药出新品第三百五十三节 西线鏖战凡尔登第八十一节 救吴氏芝泉求助第五百五十八节 灯塔升起蘑菇云第二百六十一节 清亡拾遗三两件第六十六节 回马夺宝出奇兵第二百五十八节 乔夫宣言抢总统第一百一十七节 初到京城见川岛第四百七十四节 拯救美国的新政第一百一十八节 洋大人登门献宝第四十七节 推心置腹揽大将第二百九十五节 八大金刚听墙根第五百九十七节 战后掠影民生篇第二百七十六节 士兵皆是吾兄弟第三百九十一节 五年计划研讨会第五百三十九节 折戟沉沙特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