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节 拯救美国的新政

端坐不动的消遣项目当中,最普遍的莫过于听收音机了。在二十年代,中国生产的标准收音机和美国的电子厂商山寨的各种型号的收音机成为美国人家庭的核心,晚餐后大家围绕着壁炉上方放着的收音机收听哥伦比亚电台的时政节目几乎是美国中产家庭的常态。公众对新闻分析和新闻解释的渴望,带给时事评论员雷蒙德•格拉姆•斯温、H.V.卡滕伯恩、洛厄尔•托马斯、加布里埃尔•希特等人以前所未有的声望,数百万人专心致志地收听他们关于国际时事的观点。到了大萧条的年头,通过收音机传送的消息量几乎翻了一倍。

最好的广播宣传员就是罗斯福总统本人,他那句让人心里暖洋洋的平民化称呼语“我的朋友”,早在他1920年竞选副总统的时候就已经被采用了。他总是直接而亲密地诉诸人民,这一姿态打造了一种个人的领袖风范,就其影响力来说是空前的。一天的“炉边谈话”之后,经常能收到5万封听众来信。记录所有这些讲话的唱片,显示了罗斯福在演讲技巧上的变化,从老式的洪钟大吕式的风格,加上在前收音机时代学到的那种雄辩有力的停顿,到更低沉的音调,以及更柔软、更放松、更迷人的谈吐,这些更适合那些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听众。这也为罗斯福获得了大量忠实的粉丝,成为他新政的第一批接受者。

而电影——在上一个十年是全国第四大产业,依然是最重要的商业娱乐。尤其是听到那些在无声电影当中倾慕已久的明星们的声音所带来的喜悦,把电影工业推向了大萧条时期的第一波小小的高潮。

迪斯尼公司在1926年从美国中西部地区来到好莱坞,两年后创造了“米老鼠”,在有声电影《威利汽船》(1928年)让这个足智多谋的啮齿动物走上世界性主人公的道路之前,默片中的米老鼠并不成功。而1930年代快要结束的时候,据称,米老鼠已经逐步让位于迪斯尼后来创造的另一个卡通形象“唐老鸭”。不过观众们在欢乐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些美国的传媒公司里中国股份占据了上风,迪士尼的75%的股份被三家开曼群岛的投资公司控制,而他们的控股公司则是瑞士注册的几家投资银行,这些投资银行的资本和控制权都在中国皇家的标准集团手里。

为了配合大萧条时期的美国观众对于精神慰藉的需求,大多数电影的内容是为了逃避现实而设计的,多数反映了那些疲累或倦怠的成年人的品位。他们所寻求的是奢华和传奇、性和情感的世外桃源,这些对于年轻的电影迷来说,远不如迪斯尼的世界那么有益健康。

在大萧条即将到来的时候,20个成年人当中大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四分之三的人读杂志,二分之一的人读书。经济危机只给报摊和杂志书架造成了较小的伤害——光顾这些地方的花费总是很小,但它带给图书界的却是一次严重的打击,与此同时,正迅速发展的公共图书馆也处在一个经费捉襟见肘的艰难时期。无所事事的百万民众突然发现,公共图书馆简直就是穷人的俱乐部,一个可以随便翻阅、打盹瞌睡的温暖而安静的地方。

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而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顾客偶尔会对图书管理员说:“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早就疯掉了,或者自杀了。”

起初,小说是最大的受益者,西部小说和轻松杂志的大量读者都逐渐增加,然后慢慢转向了技术和知性主题的书籍。然而不幸的是,就在这个发展机会最大的节骨眼上,图书馆却在贫困的重负下呻吟。

在60个大城市中,购书经费从1931年的一年两三百万美元,缩减到了1933年的不足100万美元。在举办193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的那一年,芝加哥极力把它最好的一面呈现给世界。而芝加哥图书馆却面临着连续第三个季度没钱买书。无力替换破损的旧书,无

力改善糟糕的服务,缩短借阅时间,是最常见的障碍。直至大萧条中期的那些年,正在复兴的国家经济才让图书馆恢复了过去的标准。中国图书出版联盟在此时向美国的各大图书馆伸出了援手,除了将大批的介绍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图书援助给美国的图书馆,还提供了每年五百万中元的援助,资助中美文化交流项目,这一时期中国人在美国的形象变得积极而正面,强大的国防军、高速发展的经济、越来越多的中美交流生让一个已经赶超美国的中国逐渐为美国人所熟悉。

面对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耀眼的成绩,除了白人至上主义者的百般狡辩之外,很多美国高层人士都在深刻的对比反思,试图从中国经验中找出拯救美国经济的良策。1933年初,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Roosevelt)取代了焦头烂额的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他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由于大萧条是由疯狂投机活动引起的金融危机而触发的。罗斯福总统大胆的借鉴了中国严格管控金融和汇市的政策,他的新政也先从整顿金融入手。在被称为“百日新政”(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期间制订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就占了1/3。罗斯福于1933年3月4日宣誓就任总统时,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营业,支票在华*盛顿已无法兑现。在罗斯福的要求下,3月9日,美国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决定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从3月13日至15日,已有14771家银行领到执照重新开业,与1929年危机爆发前的25568家相比,淘汰了10797家。罗斯福采取的整顿金融的非常措施,对收拾残局、稳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公众舆论评价,这个行动犹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

罗斯福在整顿银行的同时,还采取了加强美国对外经济地位的行动。从1933年3月10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开始,采取一个接一个的重大措施: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6月5日,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1934年1月10日,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通过美元贬值,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这些措施,对稳定局势,疏导经济生活的血液循环,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不过在中国为首的中、日、英法(殖民地)松散联盟的抵制下,美国产品除了中国和日本在美国设立的来料加工厂家生产的产品之外,很少能有商品进入中国和日本市场,而英国殖民地对美国货也谈不上友好,美国的出口除了传统的美洲市场之外,其实大量的销往红俄和中东欧。在真金白银面前,主义之争变得苍白可笑。

在“百日新政”期间,罗斯福在解决银行问题的同时,还竭力促使议会先后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这两个法律成了整个新政的左膀右臂。罗斯福要求资本家们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订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从而限制了垄断,减少和缓和了紧张的阶级矛盾。在得到大企业的勉强支持后,罗斯福随之又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他说大企业接受工业复兴法固然重要,“而产生丰硕成果的领域还在于小雇主们,他们的贡献将是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骨干中极重要的部分,而我们的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美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复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新政的另一

项重要内容是救济工作。1933年5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罗斯福执政初期,全国1700多万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维持生计全靠州政府、市政府及私人慈善事业的帮助和施舍。但这部分财源相对于如此庞大的失业大军,无异于杯水车薪。解决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只有联邦政府才能办到。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项措施,就是促请国会通过的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该计划专门吸收年龄在18岁到25岁,身强力壮而失业率偏高的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开辟森林防火线和设置森林望塔,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在遍及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到美国参战前,先后有200多万青年在这个机构中工作过,他们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平均每人每期干9个月,月工资中拿出绝大部分作赡家费,这样在整个社会扩大了救济面和相应的购买力。对于千千万万依赖州、市养活的人们,罗斯福还敦促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救济机构,合理划分联邦政府和各州之间的使用比例,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地方政府用来直接救济贫民和失业者。新政期间,全美国设有名目繁多的工赈机关,综合起来可分成两大系统:以从事长期目标的工程计划为主的公共工程署(政府先后拨额40多亿美元)和民用工程署(投资近10亿美元),后者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舍、桥梁、堤坎、下水道系统及邮局和行政机关等公共建筑物,先后吸引了400万人工作,为广大非熟练失业工人找到了用武之地。后来又继续建立了几个新的工赈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是国会拨款50亿美元兴办的工程兴办署和专门针对青年人的全国青年总署,二者总计雇佣人员达2300万,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以上。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联邦政府支出的种种工程费用及数目较小的直接救济费用达180亿美元,美国政府藉此修筑了近1000座飞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医院,不仅为工匠、非熟练工人和建筑业是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给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是迄今为止美国政府承担执行的最宏大、最成功的救济计。这一笔钱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

从1935年开始的第二期“新政”,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着重通过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公用事业法案等法规,以立法的形式巩固新政成果。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社会保险应该负责“从摇篮到坟墓”整个一生。为此,制定了《社会保险法》,法律规定,凡年满65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10至85美元的养老金。关于失业保险,罗斯福解释说:“它不仅有助于个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还将缓解一下经济困难的冲击。”保险金的来源,,一半是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各交付相当工人工资1%的保险费,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

在复兴后的美国人为了他们的罗斯福总统创造的奇迹而欢呼的时候,他们其实并没有看到这些措施在遥远的东方,中国已经实行了将近二十年。不管是《劳动保护条例》还是《社会保险法》还是覆盖全社会的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机制都已经是非常成熟和被人们所习以为常的体制。在美国走出泥潭的太初十年,已经飞速发展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中国已经开始迈向新的辉煌。

(本章完)

第十五节 合作融洽买军火第一百三十八节 一面秋操一面战第二百四十六节 北洋三分天下惊第五十节 伏击战以十破百第五百九十五节 战后掠影经济续第四百九十四节 帝国国防动员令第四百零九节 炮兵集群显神威第四百五十四节 元首亲临海原县第五百三十九节 折戟沉沙特鲁克第一百八十六节 李锦转战苏皖浙第三百四十四节 单刀直入战拉昂第四百三十一节 地狱入口东京都第六十四节 怀来风雨起苍黄第二百四十二节 困居京师病客居第一百二十五节 技术决定情报战第二百四十四节 共和兵变起滦州第二百二十节 宸轩老施双雄会第二百四十三节 慈禧光绪同驾鹤第五百六十四节 桥头堡行动启幕第二百五十七节 螳螂捕蝉黄雀后第三百一十节 妖孽横行国丧日第一百八十五节 正面接触岳王会第一百二十五节 技术决定情报战第三百三十六节 欧陆空中鏖战急封推感言第四百零五节 中日曼谷再和谈第二百六十四节 打出来的铁防长第四百一十二节 铁翼击鲸战扶桑第二百八十九节 共和万象千里行第二百二十七节 总参谋部的密谈第三百一十六节 黄金五年良工器第四百一十九节 平壤城头旗变幻第四百六十九节 资本市场的隐忧第一百五十七节 穿插歼敌挡俄军第四百七十八节 半个西班牙死了第八十节 再进京师为和谈第五百零六节 中路突破说阿登第五百零一节 围困华沙的日子第四百六十三节 惊天血案的波澜第二百一十节 温泉会议谈合作第二百六十一节 清亡拾遗三两件第五百二十二节 摧枯拉朽夺狮城第二百七十九节 观察入微云阶兄第二百零三节 登陆大阪下马威第一百九十六节 吾与乱党不两立第一百六十四节 你做初一我十五第二百二十八节 又是一笔大买卖第一百八十五节 正面接触岳王会第五百零六节 中路突破说阿登第四百一十八节 势如破竹战云山第一百八十四节 飞兵海宁浙江潮第四百三十四节 以血还血吾信条第四百二十节 旌旗十万下江南第五百四十六节 日本的收缩战略第三百零六节 乔夫病危金陵降第四十五节 江浙商会商大计第二百四十五节 蔚亭归乡遭身殒第二百二十三节 吾家有妹科技狂第一百八十一节 南北来客东西忙第四百一十九节 平壤城头旗变幻第三百六十八节 一九一八的疯狂第五百零七节 突击集群逞英豪第一百二十七节 大义释疑杨士海第八十四节 谈判桌上露锋芒第三百九十三节 中等收入的陷阱第四百四十七节 大封功臣修国史第五百三十六节 最大包围战基辅第五百七十一节 大和最后的一搏第四百九十五节 国防体系之大成第一百六十八节 乃木再请武翼军第三十一节 小人毒辣施暗箭第一百八十六节 李锦转战苏皖浙第六十八节 京城今年怪事多第七十七节 武翼初建名将投第一百七十一节 战后谈和绵里针第一百二十五节 技术决定情报战第四百二十节 旌旗十万下江南第五百一十二节 德国空军入歧途第四百八十七节 中印勘界马拉松第四百四十二节 全民公决选帝王第三百零四节 真相大白千夫指第一百五十二节 辽东首日遭遇战第四百五十二节 海原海原在求救第二百三十五节 吴王订婚宴宾客第三百六十四节 廉政风暴起神州第四百五十五节 中华精神的升华第五百八十八节 战后掠影阶层续第一百五十八节 武翼展威拒饿狼第三百三十七节 空战形势大逆转第三节 收养遗孤两姊妹第三百一十五节 武器贸易换贷款第一百四十节 旌旗半卷围泰州第一百一十七节 初到京城见川岛写在第二次封推之前第四百八十五节 光复锡金和不丹第四百二十六节 轮战三韩练兵忙第三百九十一节 五年计划研讨会第四百七十四节 拯救美国的新政第一百三十四节 吾之喉舌是铁流第二百二十节 宸轩老施双雄会
第十五节 合作融洽买军火第一百三十八节 一面秋操一面战第二百四十六节 北洋三分天下惊第五十节 伏击战以十破百第五百九十五节 战后掠影经济续第四百九十四节 帝国国防动员令第四百零九节 炮兵集群显神威第四百五十四节 元首亲临海原县第五百三十九节 折戟沉沙特鲁克第一百八十六节 李锦转战苏皖浙第三百四十四节 单刀直入战拉昂第四百三十一节 地狱入口东京都第六十四节 怀来风雨起苍黄第二百四十二节 困居京师病客居第一百二十五节 技术决定情报战第二百四十四节 共和兵变起滦州第二百二十节 宸轩老施双雄会第二百四十三节 慈禧光绪同驾鹤第五百六十四节 桥头堡行动启幕第二百五十七节 螳螂捕蝉黄雀后第三百一十节 妖孽横行国丧日第一百八十五节 正面接触岳王会第一百二十五节 技术决定情报战第三百三十六节 欧陆空中鏖战急封推感言第四百零五节 中日曼谷再和谈第二百六十四节 打出来的铁防长第四百一十二节 铁翼击鲸战扶桑第二百八十九节 共和万象千里行第二百二十七节 总参谋部的密谈第三百一十六节 黄金五年良工器第四百一十九节 平壤城头旗变幻第四百六十九节 资本市场的隐忧第一百五十七节 穿插歼敌挡俄军第四百七十八节 半个西班牙死了第八十节 再进京师为和谈第五百零六节 中路突破说阿登第五百零一节 围困华沙的日子第四百六十三节 惊天血案的波澜第二百一十节 温泉会议谈合作第二百六十一节 清亡拾遗三两件第五百二十二节 摧枯拉朽夺狮城第二百七十九节 观察入微云阶兄第二百零三节 登陆大阪下马威第一百九十六节 吾与乱党不两立第一百六十四节 你做初一我十五第二百二十八节 又是一笔大买卖第一百八十五节 正面接触岳王会第五百零六节 中路突破说阿登第四百一十八节 势如破竹战云山第一百八十四节 飞兵海宁浙江潮第四百三十四节 以血还血吾信条第四百二十节 旌旗十万下江南第五百四十六节 日本的收缩战略第三百零六节 乔夫病危金陵降第四十五节 江浙商会商大计第二百四十五节 蔚亭归乡遭身殒第二百二十三节 吾家有妹科技狂第一百八十一节 南北来客东西忙第四百一十九节 平壤城头旗变幻第三百六十八节 一九一八的疯狂第五百零七节 突击集群逞英豪第一百二十七节 大义释疑杨士海第八十四节 谈判桌上露锋芒第三百九十三节 中等收入的陷阱第四百四十七节 大封功臣修国史第五百三十六节 最大包围战基辅第五百七十一节 大和最后的一搏第四百九十五节 国防体系之大成第一百六十八节 乃木再请武翼军第三十一节 小人毒辣施暗箭第一百八十六节 李锦转战苏皖浙第六十八节 京城今年怪事多第七十七节 武翼初建名将投第一百七十一节 战后谈和绵里针第一百二十五节 技术决定情报战第四百二十节 旌旗十万下江南第五百一十二节 德国空军入歧途第四百八十七节 中印勘界马拉松第四百四十二节 全民公决选帝王第三百零四节 真相大白千夫指第一百五十二节 辽东首日遭遇战第四百五十二节 海原海原在求救第二百三十五节 吴王订婚宴宾客第三百六十四节 廉政风暴起神州第四百五十五节 中华精神的升华第五百八十八节 战后掠影阶层续第一百五十八节 武翼展威拒饿狼第三百三十七节 空战形势大逆转第三节 收养遗孤两姊妹第三百一十五节 武器贸易换贷款第一百四十节 旌旗半卷围泰州第一百一十七节 初到京城见川岛写在第二次封推之前第四百八十五节 光复锡金和不丹第四百二十六节 轮战三韩练兵忙第三百九十一节 五年计划研讨会第四百七十四节 拯救美国的新政第一百三十四节 吾之喉舌是铁流第二百二十节 宸轩老施双雄会